英國BBC批《戰狼2》,可是大英博物館2萬3千件中國文物什麼時候還?

最近,英國電視台BBC,這家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狼2>:民族主義動作片席捲中國》的文章,說《戰狼2》是一部充斥著民族主義的動作電影。民族主義顯然不是好詞兒。

這篇文章一開始便就拿片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標語做文章。BBC是這麼翻譯的,「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

如果把這句話翻回白話中文,是這樣的,「任何冒犯中國的人,不論目標有多遠,都會被殺死。」

文章顯然試圖讓讀者認為這部片子在宣揚民族主義:冒犯一下,都得被殺死,無論目標有多遠。

但顯然,犯我中華的犯,不是冒犯的犯,而是侵犯的犯。

BBC的文章繼續寫道:

   「那就是《戰狼 2》的標語,這個中國的票房寵兒,有相當分量的爆棚男性荷爾蒙(想想:燃燒的槍支、爆炸物和坦克),和捶胸的中國愛國主義。」

對此,吳京的回應簡單,「我不管你是誰,我愛國無罪。我是中國人。」

下次吳京再回應的時候可以這麼說,「你知不知道英國搶了我們多少東西,還沒有還?」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藏品

聞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館每年要接待全球幾百萬參觀者。大英博物館東方藝術館,大部分是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可謂應有盡有,總數達2萬3千件(另外一個說法是3萬多件),其中絕大部分是無價之寶。

這樣的照片一張一張排下去,可以排2000多幅。

如果有人以為中國的文物就只這些,那可大錯特錯了。更多的中國文物精品,特別是一些無價之寶,如漢代玉雕馭龍、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和唐代黃玉坐犬,並未對世人展出。大英博物館還有大量敦煌的絹畫文書以及甲骨文等。如今,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該館卻有1.37萬件之多。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寶貝從哪裡來?

1753年大英博物館剛剛建立的時候只有7萬件展品,其中大部分是文物愛好者斯羅恩爵士捐贈的。後來,隨著英國國力日隆,英國人在世界各地大肆掠奪,大英博物館日積月累居然擁有了7百萬件珍貴文物。一位英國教授詼諧地說,「英國強大的時候領土增加了111倍,從殖民地收集的文物也增加了100倍」。他稱,「大英博物館收藏的700萬件珍貴文物的實際價值,可能比一個中等國家的全部國民財富還要多」。

中國文物從何而來?在英國女王的「夏宮」溫莎堡,一間展室專門陳列著「日不落帝國」時期殖民地國家上貢的皇冠。其中也有一頂中國清朝皇帝的便帽。不過,旁邊的注釋卻清清楚楚地寫著,這頂帽子並不是貢品,而是「從圓明園拿的」。

大英博物館沒有像溫莎堡那樣明目張胆地使用「拿」這個字眼,而是冠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某某給予」,「從某某處購得」以及「某某遺贈」等。例如,展櫥中擺放著一隻清代青花大瓶,旁邊的標牌上寫著「由馬克夫人給予」。可具體這位馬克夫人又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就不得而知了。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傢具,陳設了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傢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鐘錶、歷代典籍應有盡有。

當時的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但是,這座藝術寶庫被徹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為英、法、美、日、西歐諸國博物館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多。英軍劫走的圓明園珍寶除部分被拍賣外,其餘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現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多達3萬多件,包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早募本。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歷代名畫、金玉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等3萬多件。

據長期從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國聯軍縱兵三日為所欲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管是皇宮禁苑還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鋪都沒有能夠倖免。紫禁城遭洗劫後,宮內收藏損失過半,貴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後,收藏所剩無幾。皇家行宮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幾乎劫掠殆盡。經過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所失「已數十萬不止」。

同時,一些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掠去的中國文物也不計其數。據統計,1856~1932年間,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國等國曾考察我國西北地區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國文物。歷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竊取的9000多個卷子和500多幅繪畫,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一部分在大英圖書館,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圖書館。伯希和竊取的6000餘種經書和一些畫卷,主要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歷年的劫掠,加上國內某些軍閥、奸商及無知國民的盜賣,中國文物被大量偷運出境,國外的中國文物日見豐盈。

特殊的強盜

學者葉延芳寫到:

19世紀初,拿破崙在得意的勝利進軍中,激怒了歐洲大陸的好幾個大國,如俄、普、奧等,但1814至1815年,當這些國家的「同盟軍」打敗拿破崙、進軍巴黎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破壞拿破崙的皇宮楓丹白露宮和這個國家的另外一些文化命脈如凡爾賽宮、聖克魯等。

無怪乎英法侵略軍(入侵圓明園)這一極其罪惡的侵略行為引起世界一切正義人士的震驚和譴責。譴責和抗議的聲音同樣來自肇事國的民眾。

例如1861年3月15日法國《藝術報》就曾發表了藝術評論家兼中國藝術研究專家波捷的長篇文章,指出:搶劫這些奇珍異寶的行為「不僅給軍隊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而且「這樣的行為使這支軍隊所屬的國家信譽掃地,尤其是因為不是在危險的攻擊之後發生這樣的行為,而是明知故犯和沉著冷靜的行為」。

就在圓明園大劫難的第二個月,即1860年11月,英國的諷刺畫刊《潘趣周刊》發表了一幅諷刺漫畫,題為《新額爾金大理石像》,畫面上那位新額爾金步他父親的後塵,在熊熊火光映照下,腳下堆著一堆炮彈,手中抱著一枚炸丅彈,趾高氣揚地威脅和羞辱中國皇帝。這幅漫畫不啻是及時逮住了一個血跡未乾的強盜。

雨果那篇《致巴特勒的信》是最有名的。

先生:

  

您徵求我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您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多謝您對我的想法予以重視。在您看來,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崙皇帝雙重旗號對中國的遠征,是由法國和英國共同分享的光榮,而您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個勝利會給予多少讚譽。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請往下讀吧: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於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如果幻想能有一個典範的話。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您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其實是一個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蹟,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築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於人類的。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這個奇蹟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干,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額爾金父子是著名的英國殖民主義者。小額爾金曾任英國駐加拿大總督,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罪魁之一。老額爾金曾任外交官員,參加毀壞希臘雅典巴特農神廟的行動,並掠走該神廟的精美大理石雕像。)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乾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於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淨淨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尊敬的巴特勒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讚譽。

維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

雨果為法國挽回了一點兒面子。

在這一點上,英國人輸了。

香港,是被逼著歸還的。

文物呢?

什麼時候還?

成為掠奪犧牲者的民族,有時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不僅被搶走了不能代替的傑作,而且也被掠奪了一種記憶,這種記憶無疑本應該幫助他們增強自我了解,也本來可以使別人更好地了解他們。

———引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馬杜的呼籲書《將不能替代的文化遺產返還其創造者的要求》

為了讓這些文物回歸本國,無數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了《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規定任何因戰爭原因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而且沒有任何時間限制。據介紹,這裡所說的時間限制,包括戰爭發生的時間和歸還的時間跨度。

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等19家歐美博物館、研究所聯合發表《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以下簡稱《聲明》),反對將藝術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

《聲明》中稱:「長期以來,這些獲得的物品,不管是通過購買還是禮品交換等方式,已經成為保管這些文物的博物館的一部分,並且延伸為收藏這些物品的國家的一部分。」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搶人家的東西,本來已經是強盜。搶了東西不還,找借口,義正辭嚴,這是什麼邏輯?

是強盜邏輯。

那麼,應對的邏輯應該是什麼?

回到生活常識,

「我不管你是誰,搶了我的東西,就得還。」

推薦閱讀:

零差評!這部震顫全美國的"殺妻劇",國內還沒什麼人看過
3部東野圭吾原著改編的電影,燒掉你1億腦細胞!
《行路難》第四十三章 劉油
一次男人和女人的和解——了不起的《雨月物語》

TAG:社会现象 | 电影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