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國宣戰?—特朗普對華貿易戰背後的真實政治圖謀
美國總統特朗普14日簽署一份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所謂的「中國貿易行為」,包括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而在簽署行政備忘錄前,特朗普狂妄宣稱:為確保「公平和對等的貿易規則」,其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動用所有可用的政策選項。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相信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映,就是:終於來了!畢竟,從特朗普當選開始,有關其將對華掀起貿易戰的傳聞就已經沸沸揚揚,今日之舉,只不過是前期猜測的一種初步落地而已。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按下對華貿易戰的按鈕呢?
咱們在這裡叨咕叨咕。
首先要說明的是,對華貿易制裁,是美國一以貫之的既定對華方略。
對於中美關係來說,貿易制裁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過去幾十年里,無論是哪位總統當權,美國都會隔三差五的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揮舞制裁大棒。之所以如此,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早期,這主要還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天然對立——作為民主燈塔的美國,對借貿易制裁方式,打擊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大國有著不可消除的天然衝動。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經濟、地緣影響力的不斷擴張,這裡面又夾雜了對中國崛起的高度戒備,以及對不斷增長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不滿。
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約合2.36萬億元人民幣),占其整體逆差的47%。如此大的貿易逆差在特朗普看來顯然是難以忍受的。畢竟,競選時特朗普就以貿易保護為綱領;而且美中貿易逆差,本身就意味著大量中國工業品輸入美國——從普通白人角度來看,這是對他們工作機會剝奪的結果。這對靠民粹上台的特朗普而言,更是必須要打擊的對象。所以,無論是從維護美國國家利益,還是鞏固特朗普自身的政治底盤,在貿易上對中國發難,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由於中國本身的強大實力,以及中美錯綜複雜的經貿捆綁關係,再加上特朗普登基之初千頭萬緒,中國又適當的做了些許讓步,所以並沒有立刻向中國開炮。不過既然是國家既定方略,又符合特朗普自身政治利益,所以除非出現重大變故,也沒道理就此偃旗息鼓,遲早還是要啟動的。所以這一次特朗普按下貿易戰按鈕,不過是一次意料之中的事,是一次「規定動作」。
當然,除了「規定動作」的套路,特朗普這個時候簽署對華貿易審查,也有鞏固地盤,重振支持率的意思。
上個月,特朗普剛剛遭遇了一場政治慘敗:7月25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接近全票通過了對俄羅斯的制裁議案,議案同時限制了美國總統解除對俄制裁的權力。而迫於無奈的特朗普,也唯有隻能簽署總統令,將國會議案付諸實施。
國會強行通過對俄制裁,以及對白宮的直接打壓和束縛,嚴重損害了特朗普的權威。雖然這種制裁,並不直接涉及內政,但特朗普在此戰中的滿盤皆輸,也不免會引發民眾、尤其是擁躉們對其能力的質疑。
這對特朗普來說是很重要的。作為一個靠煽動民粹上台總統,特朗普缺乏體制力量的支撐,他的權力基礎,完全構建在足夠多的擁躉支持之上。如果這部分基本盤對自己的能力失望,進而出現搖擺,特朗普的執政之路,勢必更加艱難,甚至就真有可能玩不下去了。
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有必要在對華方面展現出自己的主動性,並通過這個全球第二大國的強勢出手,彰顯自己的力量,並趁機籠絡那些自認為受到中國工業傷害的普通白人的心。
最後,對華貿易審查的啟動,也為特朗普接下來與傳統精英階層的博弈,增加了籌碼。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全球化受益國,以及全球經貿往來最緊密的國家,中美之間的貿易,在讓中國受益匪淺的同時,也讓美國人享受到了諸多的好處。當然,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這種美國方面的受益,對間接裹挾進全球化的普通人來說已經相對減少,甚至壞處至少看上去還有所增加(工作崗位隨著產業轉移到中國);但直接介入全球化,並從中攫利的精英階層,現在依然是可以從中美貿易中大賺特賺的。
所以,對華貿易,本身也可以作為其與全球化精英博弈,向其討價還價的一個籌碼。
而最妙的是,這種籌碼,還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使用。
就拿這個知識產權保護來說,特朗普出手的理由,是中國大規模竊取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並強迫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建立不平等的合資關係。據美國相關人員稱,在合資企業形式下,美國企業實際上被迫進行技術轉讓,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這個指責,怎麼說呢,也不能算是完全的空穴來風。但問題是,中國就算這麼做了,也並非盜竊,而是通常是收購,或者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獲得——說白了中國是讓美國享受到了相應收益的。而且作為技術擁有者,美國企業在是否同意轉讓方面擁有決定權——中國固然可以設條件,但也不可能硬逼著他們同意吧!
賣與不賣,由美國企業以及背後的資本集團自己決定。
所以,這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裡面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不公平一說!
當然,作為美國資本來說,他們當然希望繞過中國方面的條件,能夠直接在中國賺錢——而不轉讓任何技術。畢竟以中國的工業能力,一旦技術被消化吸收,反過來侵佔市場可以說是勢不可擋。
只不過,這事兒美國資本自己出面肯定搞不定,必須得美國政府出面。所以特朗普拿這個議題開刀,本身也符合美國資本的利益訴求。
如果美國資本要想得償所願,在中國手上拿到更多的好處,就必須得靠特朗普去強勢進逼,這樣一來,特朗普與資本界以及相關精英階層的關係,就有了緩和的機會。在接下來的漫長貿易審查過程中,特朗普政府完全可以以與資本界的關係,來決定自己對華相關貿易審查的力度。這樣一來,特朗普在內部博弈方面的籌碼和戰略轉圜餘地就大大增加。
而從反向說,特朗普也可以借對華貿易戰,讓美國資本和全球化精英階層倒霉。發動對華貿易戰的另一個主要理由,就是中美間的巨大貿易逆差。但貿易逆差,雖然表面上看,像是美國的錢流向了中國,但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同樣享受到了好處不說,最重要的是美國資本的收益,其實是因此大大增加了。
關於這一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蘋果在中國生產和在美國生產,這個製造成本是完全是不一樣的,前者明顯要比後者便宜的多——而這省出來的錢,絕大部分就流入了美國資本的腰包。
但問題是,這種做法,至少在形式上,是出現了貿易逆差(iphone成了中國製造)。所以一旦特朗普針對貿易逆差跟中國交火,那實際上就意味著因中國製造而大獲其利的美國資本也會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這不光意味著其喪失了最具性價比的生產基地;同時來自中國的報復,也很有可能使他們失去這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一個對華貿易戰,不單單是中美兩國之間的較量,同時也是美國內部各勢力,是特朗普、民粹勢力乃至傳統工商業,與美國全球化資本之間的博弈。
鑒於中美經濟實力上,美強中弱的整體格局,所以在這場可能爆發的貿易戰中,美國一方大致上還是能夠佔據主動權的。而這個主動權,又在全權主導對華制裁方案的白宮手裡。這樣一來,對華貿易戰打還是不打,打到什麼程度,都由特朗普最後決定——換句話說,對全球化資本傷害的程度,也由特朗普決定。
有了這個殺手鐧,特朗普在面對全球化資本時,自然就更添一層籌碼,跟他們博弈時,更多一份底氣。
這就是美國政治,所有的對外政策,最後都會回歸到內政上頭,與內政扯上關係。對華貿易審查,不過是其中一個展現罷了。
而說完了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審查的動機,我們再來看看這次審查,對中國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鑒於中美政經關係對中國的極端重要性,以及中國在這種關係中的相對被動地位,面對美國揮舞的制裁大棒,中國想完全毫髮無損,一點肉都不吐,也是不大可能的。
不過要說有太大的傷害,也不大可能。畢竟中美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兩國經濟層面的高度綁定,決定了美國根本不可能對中國下狠手——否則中國固然要倒大霉,美國同樣也會深受內傷。而從美國內部來說,特朗普拿對華貿易嚇唬嚇唬全球化資本還可以,真要玩過火了,讓全球化資本和精英階層大受損失,這也只會給自己招來更大麻煩。何況,美國現在雖然大搞製造業回歸,但畢竟成效還未大顯,整個社會結構也還沒有調整過來,就業崗位也有很大部分集中在服務業——而這些服務業,大多直接或間接的仰賴頂端精英階層的消費溢出。
在工業環境尚不完全具備,工業製造能力沒有配套跟上的情況下,一旦引發中美貿易大戰,損失的不光是靠全球化大發橫財的精英資本,那些仰賴於精英資本而活的服務業中的中低端人群也會深受其害——考慮到他們孱弱的承受能力,這種傷害,可能比精英階層更狠。這樣一來,特朗普反而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手毀掉自己的政治底盤。
既無益於國,也無益於己,既然如此,特朗普當然不可能真的跟中國大打出手。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的所謂制裁威脅,很大可能跟以往沒有本質差別。說白了,就是利用自己的相對強勢,向中國收取一點保護費而已。
而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本身實力依然處於相對弱勢,對美貿易之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依然十分重要的情況下,只要特朗普要價不太高,中國也應該不介意稍微割點肉,換取幾年的平安。這樣一來,特朗普對國家有了交待,又獲得了民眾支持,還拿到了與精英資本博弈的籌碼,中國也又爭取到了幾年寶貴的發展時間,也算是各得其所了。
當然,這只是總體推測而已,具體而言,特朗普會開什麼價,中國又願意割多少肉,這個就得根據兩國之間的整體博弈態勢,以及美國內部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搏殺結果而定了。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會根據時勢發展,持續追蹤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境)外風雲系列1751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美國為什麼沒有增值稅?
※你們同意「越發達的國家,災難就越多」的這句話嗎?
※從電影《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來看,美國人真的幸福嗎?
※溫良恭檢讓的社會,本質上是虛偽的社會嘛?
TAG:唐纳德·约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 美国 | 美国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