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後的那些事:23世紀問答收錄

這裡收錄了一些從微博付費問答中精選的關於23世紀的問題和答覆,這些內容能幫助讀者從多方面理解整個23世紀世界觀的設定,也為進一步的腦洞提供了基礎。

從2017年到23世紀的兩百多年裡,地球上有沒有經歷核戰爭?如今你們的生存質量如何。另外,民用載人星際航行項目發展到了什麼水平,21世紀早期的幾家民營航天公司還運營良好

兩百年間,除了幾次區域性戰術核彈的引爆(最深刻的一次就是21世紀10年代伊朗利用快艇在波斯灣向美國人發動的自殺式襲擊,當時一枚戰術核彈將入侵的美軍第五艦隊和海軍陸戰隊徹底消滅)以外地球上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核戰爭。事實上在幾個大國之間,核武器從來就不是一個選項,因為核武器的最大威力在於發射前,而很幸運的是人類的大國領袖至今還沒有失去理智。到了22世紀,隨著大國各自本土的反導彈體系和太空力量的全面建成,在地球表面用核武器大規模遠程攻擊另一個大國幾乎成了不可能達成的任務,核戰爭也就無從談起。

一個人在23世紀的生活質量取決於TA是哪國公民以及居住在哪個地方,其實這點在歷史任何一個時期都是共通的。23世紀的六國集團(中國、美聯、歐羅巴、英國、斯拉夫、以色列)是高度發達的社會,無論是政府還是公民都擁有大量財富,以中國為例,23世紀整個大陸腹地都是城市,其中點綴著大小不一的國家自然地質公園、森林和濕地,這些地方的生活質量自然是最高的。不過,六國集團在地外殖民地的生活質量則參差不齊,在火星這片蠻荒土地上生活是很艱苦的,既要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也需要時刻提防匪幫的掠奪,相較之下在月球的工業區和太空城市,生活條件要好很多,但那種缺乏大氣層和廣袤土地的感覺也會令很多人感到難受。

23世紀人類飛船的主流推進方式主要是核聚變、光壓、磁壓這三種推進系統。由於恆星際間的旅行依靠星門(一種由翡翠文明發明並維護的能壓縮空間的人造黑洞)作為樞紐,因此飛船並不需要裝備支持超長時間航行以及近光速級別的推進系統。一般來說,行星際飛船都會同時裝備核聚變和光壓兩種引擎,在航行過程中按照需求隨時切換使用以達到最佳費效比。以色列人22世紀在太陽和水星軌道中間修建了龐大的太陽能面板陣列,進而能夠為行星際航行提供穩定聚焦的光帆航道。21世紀末到22世紀中期是太陽系殖民的黎明階段,在這段時間內誕生了無數的私人航天公司,在此之前的民營航天公司則基本上成了先烈。實際上,各大國的政府都鼓勵風險投資和民間進行各種太空探索計劃,這能降低政府預算的同時提高太空開發速度,因此到了23世紀,太陽系的開拓和殖民都是以民間企業為主力,這些企業往往也是規模龐大的超級企業,六國集團各國政府都會授予這些超企大小不一的權力以提高開拓及管治殖民地的效率。

您好,請問在哪一個時代普通人可以移民火星?當時的社會背景又是怎樣的,會像開闢新大陸嗎?

從22世紀中期開始至今,只要你是中國、美聯、歐羅巴、英國、斯拉夫和以色列的合法公民,都能隨時向政府申請辦理殖民許可,進而移民到火星或者任意地外殖民地(部分太空城除外,因為太空城對人類的健康情況要求高一點,因而對很多新興的太空城來說是不會吸納年老或者身體有毛病的新居民的)。

太陽系殖民浪潮從22世紀中期隨著宇航技術的飛躍和火星地球化的進展而逐步拉開帷幕,在23世紀的歷史學界看來,這的確是一段與1492年開始的地理大發現相似的歷史階段,而且其影響範圍更廣,涉及的人數更多,人類第一次大範圍地將自己的勢力範圍從地球擴展到整個太陽系和南門二星系,這股浪潮一直延續至今也未停止。

不過,如果你是其他國家的公民,那麼只有幾種有限的途徑能夠參與殖民:

1,申請移民到上述國家,成為該國公民即可。但中國、美聯和歐羅巴會對新移民採取分配配額的方式,那意味著即使你已經成為該國公民也得繼續排隊等待名額。不過,對於有天賦和較高技術能力的南方國家移民則另當別論。

2,偷渡。這其實是六國集團以外國家的公民移民到新世界的主要方式,在美洲、非洲相當普遍。偷渡風險相當高,除了過程曲折和艱辛,偷渡者到了新世界往往處於一貧如洗狀態,根本沒有本錢立足,因此這些偷渡者唯一的出路自然是成為殖民地匪幫的新鮮血液。

3,申請成為超級企業在地外殖民地的契約勞工,然後滯留在當地。這種方式本質上與偷渡無疑,但安全係數會更高些,而且在打工期間還能積累一點在新世界開創事業的本錢,但是只適合擁有一技之長或幸運地被超企招募的人。

2020年依法治國實現了嗎?2030年一帶一路成功了嗎?2050年世界和平了嗎?2100年我們走向星辰大海了嗎?2200年小行星撞地球了嗎?

涉及到近一百年的中國,其實問題不好回答,畢竟在23世紀這是歷史了,但對21世紀初的人們來說卻是即將發生的未來,而這個未來往往並不能滿足每個人的期待,它甚至可能會造成恐慌,所以對21-22世紀的中國歷史,我暫時不會做太多的詳細描述。

依法治國是現代中國社會的追求,這個追求在21世紀上半頁逐漸成為現實,但其中經歷了很多波折,既有倒退也有激進的實施,最終在21世紀下半頁開始的時候形成了獨具華夏特色的法律社會。

一帶一路由於21世紀上半頁亞歐大陸動蕩的地緣政治變化和衝突而沒有完全達到其預期目標。但它為中國部分解決了產能輸出的問題,也是中國復興後在全球層面進行戰略規劃及治理的一次實習,總的來說還是有其價值的。

世界和平取決於你怎麼定義其標準。如果是指天下大同,人類社會空前和諧,那麼這種和平從來沒實現過,因為生產力發展不平衡與資源分布不平均導致的貧富差距歷來都是人類文明中無法消滅的癌細胞。

中國走向星辰大海是切實成真的,而且在人類文明中具有領先地位,這個你可以結合太陽系殖民主義來了解。

小行星在兩百年間還沒撞擊過地球。

23世紀中國與美聯之間的軍事綜合實力相比之下如何?中國和美聯在軍事方面各自的長處是什麼?二者之間有沒有代際差距?。六國集團以外的國家難道和太空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嗎

首先我要回答問題三:在23世紀六國集團各國之間並不存在代際差距,無論是軍事還是技術方面,六國之間都屬於同一個水平,這也是威斯特伐利亞式的均勢格局能夠形成的前提條件。

這樣,再回到問題一和二,中國與美聯之間的軍事綜合實力只有雙方側重點和勢力範圍的差異,本質上如果雙方爆發全面戰爭都很難全身而退,最大的勝利者只會是其餘列強。

中國基於傳統以及地緣政治理由(陸地面積廣且邊境複雜),在23世紀仍然對陸軍投入了較多的預算,因而中國陸軍的技術水平及裝備質量要比美聯更勝一籌,中國陸軍在陸地上的掌控力是列強中最強的。

但是,同樣出於傳統和地緣理由,美聯擁有比中國更多和更強大的海軍力量,美聯的五支艦隊能搭配先進的軌道機動平台執行在地球表面的各種任務。

如果說中國統治了陸地,那麼美聯就稱霸了海洋,這是一個最顯著的特徵。

在太空力量方面,中國總體來說比美聯更強一些,這其中既有中國大型作戰艦船的數量優勢,也在於中國相對美聯控制了更多的關鍵節點太空城。

在殖民地的軍事力量對比上,中國則稍遜色於美聯,中國曆來在殖民地投入的兵力都不太足夠,只有若干個軍屯城市,而且基本上不會成建制地執行殖民開拓任務。而相反,美聯則十分熱衷於以海軍陸戰隊為主力在火星上執行開拓和防守的任務。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答案是「程度有限」。相比起六強對空間的壟斷性統治,地球的部分區域性大國和大部分的南方國家都必須依靠六國提供的技術、授權和資本才能分享到太陽系殖民產生的果實。

有部分區域性大國基於與列強的特殊關係,例如日本之於中國、墨薩克斯之於美聯、巴西之於歐羅巴以及英聯邦的各個邦聯國。它們能從列強中獲得更多授權,從而能建立有限的空間力量,但本質上仍然是列強的附庸。

產生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六國擁有的巨大政治、經濟和技術優勢,這種優勢已經積累了兩百多年,再加上對翡翠文明黑科技的持續破解,六國與其餘國家之間的差距事實上是如同宇宙般不斷擴張和膨脹的。

23世紀了,孩子還會由父母撫養嗎,還是集體培養?人應該壽命普遍增長,會出現什麼問題嗎?

撫養孩子是為人父母的一種天性,無論多少世紀都不會改變。

當然,對於部分無能力撫養孩子的父母,社會會代其行使該責任。在23世紀,就有「社會化孕育」一說。

社會化孕育是指國家利用人造子宮代替不願意生育的婦女孕育子女並培養至16周歲的一項社會工程。由於這種工程需要耗費較多的社會資源和金錢,因此基本上只在六國集團成員國和地球上的發達國家中執行。

在23世紀,人口成為每個有意在太陽系中開拓殖民的國家都重視的資源,因此各大國都立法禁止公民墮胎。但是,由於社會單元的個體化以及家庭生活的部分分解,不願意生育的婦女也越來越多,這些婦女便採取社會化孕育的方式來將自己的胎兒引育至政府指定的人造子宮中。

政府會負責孕育孩子並撫養到16周歲,這些孩子到了16歲就可以由軍隊、超級企業、作坊主或者有資格的單位進行挑選,他們往往會成為軍人、殖民者、學徒等社會角色,他們往往需要但當這種角色至少五至十五年才能獲得選擇就業的自由。雖然這種做法被部分輿論指責為人權的倒退,但是主流觀點認為:相比墮胎失去出生的機會,由納稅人出資政府出面進行社會化孕育而獲得的這部分人口仍然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至於壽命增長帶來的最主要現象就是工作時間的延長以及退休概念的消失——23世紀的人們到了老年依然會繼續工作,更多的不是為了賺取收入,而是為了填補生命的空白,對那些小作坊主和各種個性化服務提供者來說,他們的工作本身也是自己興趣的一部分。

不過,上述只是發生在六國集團或發達國家,在廣大的南方國家和地外殖民地,人們的平均壽命其實並不比21世紀提高多少。

二十二世紀的人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呢?手與足部退化,上肢與下肢退化,視力下降嚴重,屁股增大?還有,到時候人工智慧或者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占什麼地位?和人類的關係是共生還是相抵觸?

一兩百年在生物學角度看時間太短了,還不足以讓人類的肌體發生進化或退化,因此無論是22世紀還是23世紀,那時的人看起來與20世紀或21世紀的人沒任何區別。

人工智慧(AI)在23世紀是受到列強政府和法律一定程度的壓制和約束的,但這種壓制越來越受到質疑,一些民眾認為放開對AI的束縛能更有利於破解翡翠文明的技術信息,而且從過去一百多年的發展來看,AI的進步並沒有奪走太多工作職位。

不過,另一個阻礙AI完全發展的就是能源和數據傳輸帶寬問題。越高等級的AI要求越高級的處理器和大數據池,這會導致用電量幾何級數的激增,雖然可控核聚變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整個社會的用電需求也提升了,因此在AI領域還是會產生能源瓶頸問題。此外,AI的學習和信息檢索也要求有足夠的數據傳輸帶寬,越高級的AI同樣會面臨帶寬需求的幾何級提升,而這則受成本和光速的限制。

從2017年到23世紀,中國男足進過幾回世界盃決賽?拿冠軍了嗎?

很遺憾地告訴你,您所熟悉的世界足球體系隨著歐美和東亞的劇變以及雅爾塔體系的逐漸崩潰,最終在21世紀40年代徹底成為歷史。中國男足未來得及奪冠,世界盃就不再舉辦了。

首先,世界盃的舉辦越來越成為超級富裕國家才能玩得轉的遊戲,其承辦權從21世紀20年代起就不再被發展中國家獲得,這大大限制了世界盃的發展空間。

其次,隨著歐洲連串的政府破產、戰爭以及右傾導致的宗教衝突頻發,世界足球在其傳統發達地區越來越難以獲得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大量資源的投入——當人們為了生存而掙扎之時,足球作為娛樂的作用只能被擱置,足球與政治結合產生的協同效應大為縮小,足球產業因為條件的惡劣而萎縮。

最終,在失去了經濟基礎、安定的社會環境以及全球化帶來的自由貿易這些先決條件後,以FIFA為主導的,以世界盃-洲際足球比賽(歐洲杯/亞洲杯等)-洲際俱樂部比賽(歐冠/亞冠等)為核心框架的傳統世界足球體系也就土崩瓦解了。此後足球的發展逐漸回歸到每個國家內部自娛自樂的狀態,到了23世紀,中美歐英四國的國內賽事影響力覆蓋全球,而南方國家則源源不絕地向這四國的聯賽輸送有天賦的球員。

還有個彩蛋:中國足球後來在21世紀中後期經過改良發展出了中式足球,並且在21世紀末建立起了中式足球大聯盟一直運營至23世紀。將來有空我再講講中式足球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任何關於23世紀的問題想問,歡迎前往微博問答提問,我會盡量回答。

了解23世紀的背景知識

23世紀的新聞和故事在以下平台同步發布:

微博:@大都會新聞 e.weibo.com/msfr

知乎:大都會新聞專欄 zhuanlan.zhihu.com/23sh

微信公眾號:大都會新聞(id: metnews)

Twitter:大都會新聞 twitter.com/23shiji

題圖:SimonLee

(by-nc-sa)


推薦閱讀:

TAG:科幻 | 科幻小说 | 科幻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