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停電是制度問題
台灣大停電的鍋誰來背:台灣人自己
8月15日台灣大停電,全島一片哀鴻。究其原因,是一個電力員工操作電動閥失誤所致,知乎上有電力行業從業者表示,這看起來是意外事故,其實在中國大陸要算是導致官員撤職的重大責任事故了,這種個別員工操作失誤、個別發電機組故障就能導致全電網癱瘓的事件,反映的是台灣電網的「發電備用容量率」太低,無法抵抗發電機意外停機導致的停電事故。
「備用容量」是用來應付發電機故障、需求預測誤差和其他突發情況而多增設的發電能力,簡單說就是發電機要比電網用電最高峰時還要多發一些電,目的之一就是來應對「電力員工操作失誤」這種情況的,也就是說,電力員工即使操作失誤,台灣也不應該停電才對,台灣停電的鍋,不應該由電力員工背。
根據台灣電力公司的報告,台灣電網的「備用容量率」逐年降低,由1985年前的25%,降低到2012年的15%,到了2016年,只剩下10.4%,而台灣電網如要穩定運行,國民黨黨鞭蔡正元曾說,這個數字至少需要15%。在這樣的低備用率下,負荷備用容量(台灣稱「備轉容量」Operating Reserve)就會更低,下圖顯示了今年台灣電網的「備轉容量率」一直在5%左右波動,距離停電的懸崖非常近了,危險程度堪比走鋼絲,那麼只要隨便一個意外事件,台灣全島便會跌入停電深淵。
逐年減少的發電備用容量,如此脆弱的電力系統,究竟是誰導致的?台灣人民表態了:是在野黨或對岸乾的,堅決不承認是沒有核電導致的。
其實早在大停電之前,台灣媒體就頻頻發布用電警告,甚至在蔡英文上台前的2015年以前,電網備轉容量率就經常觸及紅線,但這些新聞似乎根本沒有引起台灣人的注意,這些新聞的點擊率和評論都是寥寥,似乎台灣群眾依舊生活在「電永遠不會枯竭」的小確幸之中。然而一旦真的停電了,空調停了,交通癱瘓了,網路不能用了,台灣群眾才從溫床中驚醒,睡眼惺忪地開始憤怒甩鍋。
大陸被甩鍋,在野黨被甩鍋,蔡英文被甩鍋,甚至連娛樂界明星也被甩鍋,因為他們當年公開反對了核電,唯獨沒被甩過鍋的,似乎只有台灣群眾自己了,而其實台灣大停電的根本原因,正是這個沒被甩鍋的角色。
如果不是台灣群眾對社會能源安全的漠不關心而對個人眼前短期利益的過分關心,對「備轉容量」毫無概念也不屑去了解,網上一煽動就上街反核電反水電反煤電,反所有電,那麼最後真的沒電了,你們怎麼又出離憤怒了呢?如果不是台灣群眾的瞎鬧,那些靠選票過活的政客和靠粉絲過活的明星,又怎能不被迫出來背書,現在停電了,這些當初為反核電站台的公眾人物於是就成了替罪羊,甚至沒站過台的反對黨和大陸都成了替罪羊,台灣百姓把自己的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下次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再出來瞎阻撓了,反正有人背鍋。台灣人真的沒有活明白,如此瞎搞,最終受停電之苦的還是自己呀。
倘若台灣是獨裁政府,是蔡英文不顧台灣群眾的民意而停建電站,最終導致了停電,我們可以說這事怪蔡英文。服貿協定和九二共識也是同理,歸根結底也是台灣群眾一手阻撓的,政客並沒有獨裁專斷,如果台灣群眾感受到了痛苦,先別急著甩鍋,要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錯什麼,先想想自己是不是聽信了某些人的煽動和誤導,自己是不是真的對電力常識了如指掌而有能力做出專業的判斷。《社會契約論》里說的很明白,人民要放棄天然自由來獲得契約自由,如果人民又把天然自由強行要了回來,非要自己做政治經濟決定,那麼契約也就無效了,政府也就沒有義務為後來發生的事情背鍋了。
民主制度不是說有了選票就一定可以享福了,而是有了選票,民眾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責任,選對了才可以享福,選錯了就要認輸吃苦,而所謂的「民眾」是一大群人,這群人如果都是聰明人,少數的蠢人則可以坐享聰明的決策帶來的好處,而一旦這群人大多都是蠢人,少數聰明人也應該默默承受蠢笨決策帶來的痛苦。如果要怪,就要怪自己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不適合自己的制度,為什麼不學習先進的國家,放棄天然自由,與少數聰明人換取契約來換取更多正確的決策呢?
推薦閱讀:
※英美弊端與台灣的下流化
※經濟學研究制度有沒有什麼好的代理變數?
※如何看待顏元叔的這篇「向建設中國的億萬同胞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