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糾結於興趣的人生,到底有多賺?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一份理想的工作,最好是follow your heart,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或職業,方能做出成就。

然而在實際的職業諮詢中,我發現很多人以興趣為由,比如,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從而一直在不斷地選擇各個領域的路上,卻從來沒有進入一個領域的內門。

試想一下,假如一個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到了50歲還在尋找自己的興趣,這樣的職業生涯,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

那麼,假如真的找不到興趣,那該如何是好呢?

一、

「老師,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是不是沒救了?」去年這個時候,我和安安(化名)諮詢時,安安就流露出了一絲不安與惶恐。

我看了看安安的履歷,可以說安安這一路,更像是基於外力的安排。

安安從小到大都是學霸,讓她苦惱的是,她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對她而言,當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搞好學習成績,安安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成績一直遙遙領先,高考那一年,聽家人說某高等師範學府的某某專業在全國屬於領先位置,她想也沒想就報了,結果還就考上了。

畢業之後的她因為優秀的成績,被一所名校錄用,成為了一名老師。

然而漸漸地,她感受到了工作的壓力和瑣碎,同時通過閱讀很多微信文章,她得知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活得精彩的人,她開始動搖了,甚至一度想要通過尋找一個愛好重新探索職業方向,於是利用學校放暑假期間,她開始在外尋找其他的工作機會,想到自己在校期間學過編程,於是就想尋找相關崗位。

但遺憾的是,編程的工作內容更新換代太快了,她在線所學的計算機語言如今早就沒人用了,於是她就報了一個培訓班學習編程,可她突然發現,自己似乎對編程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有興趣。

那麼,處於十字路口的她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二、

我明白,安安的困擾是當下很多年輕人共同的困擾,那就是,在鼓吹個性和興趣的時代背景下,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興趣或者沒有什麼鮮明的個性,彷彿就會被人視為「異類」一般,從而讓你倍感無力而迷茫。

讓我們順著時間的河流向前追溯,從他人的故事裡,我們或許能對「興趣」有一番重新的思考與解讀。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賈立群。

賈老師在業內被稱為「B超神探」,足見其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在推崇個人品牌的今天,賈老師無疑是一塊響噹噹的個人品牌。

有一期的《新聞聯播》曾經對這位神奇的賈老師進行過報道,那個時候,這個外表樸實無華的賈老師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自己當年上山下鄉自己燒鍋爐,只要輪到自己值班,大家都會說,有小賈給大家燒鍋爐,今晚一定凍不著。

在東北插隊那會兒,「很多人都會記得他,從磚窯里扔磚給卡車上的人,不扔到胳膊不聽使喚不會停下來;干木工活兒和老師傅一塊兒上房梁;做瓦工活能獨立砌一個牆角。因為工作出色,他曾被派去燒鍋爐。他燒鍋爐基本就沒封過火,多早起來出車的人都有騰騰的熱氣烤發動機......他讓所有平凡都不同凡響」。

賈老師是多年的老模範了,他的工作崗位是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主任,常見的描述為「36年接診30多萬名患兒,7萬多疑難病例,挽救了2000多危重患兒的生命。」——而這些,還只是截止到2013年的數據。

三、

1、不是有了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如果你仔細體會不難發現,一件事情哪怕你開始再有興趣,但如果你做不好,這種興趣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到底什麼是興趣?

心理學的對於興趣的定義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種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興趣的本質其實只是一種態度與情緒。

假如你的孩子從小就對音樂感興趣,那麼TA一定會有相應的態度與情緒反應:

相比體育頻道,TA更喜歡收看音樂頻道的節目;同時,TA聽見音樂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並且能自得其樂——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有理由認為,你的孩子在音樂這件事情上,顯然是有興趣的。

然而如果你想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讓TA成為一名「特長生」或者有可能今後成為一名音樂家,僅僅靠這種態度和反應是遠遠不夠的。

你需要給TA報音樂方面的培訓班,或者請專業的音樂老師教TA,接下來,這個孩子需要面對的是多年如一日的反覆練習與訓練,才可能通過層層考級一路通關,才有希望學有所成,成為TA的優勢甚至未來的職業方向。

2、任何領域的入門,對新手而言都差不多

如果我問你,對於一個初學音樂的孩子而言,最難熬的時光是什麼時候?

十有八九的人都會告訴我,最難熬的莫過於最開始的那段時光,就是練了一段時間卻發現沒有進步或者被老師批評自信心受到了打擊的時候。

這就是關鍵問題所在。

也就意味著,其實不論興趣也好職業也罷,對於新手而言,都會經歷一段極為不爽甚至痛苦的時光。

如果這個時候堅持不下來,之前再濃的興趣也會很快煙消雲散。

這就是興趣的兩個關鍵點:

第一,你需要接觸外部事物。

比如一個孩子正式報班或者請家教開始學習音樂,才可能談及興趣的培養壯大;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你能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能否接受到正面反饋。

這種正向激勵非常關鍵,它能讓我們的頭腦產生一種亢奮/愉悅的感受——也就是說,存在某個外部條件刺激我們的神經元產生多巴胺,從而給我們傳遞這種興奮、愉悅的感受,這就是大腦的「獎賞機制」。

而對於任何領域的新手而言,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或者缺乏外部條件使其大腦能夠產生多巴胺,興趣容易轉瞬即逝。

3、一份理想的職業,到底是怎樣的?

首先,你要有一個職業目標。

在賈老師那樣的年代裡,我們的父輩有很多人和賈老師一樣,他們基於外力的安排,起步於一份不起眼的工作,然而,那個年代的人身上有一種堅毅的品質與信念,那就是,不論做什麼事,都要設法將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

這難道不是目標嗎?

目標未必多要麼宏偉多麼與眾不同,有的時候,信念或志向本身就是目標。

你立足一個崗位上立志於做到行業第一,這就是一個值得稱讚的目標。

其次,除了興趣之外,還有其他路徑去找尋適合的職業。

一份理想的職業,從根本上來說需要具備三個要素,分別是成就感、歸屬感與自主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興趣只是尋找職業方向一個線索而已,對於那些興趣不明的人而言,過分強調興趣往往適得其反。

四、

我們追溯賈老師的職業經歷,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奧秘——

賈老師當年的上山下鄉是一種時代潮流,沒的選擇就去了;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中,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他通過自己的工作獲得大家認可,被舉薦上了工農兵大學;讀大學期間,他喜歡無線電和汽車,但推薦上了醫科大學他也就讀了;在學校期間,據說他學習十分刻苦,一度把頭蓋骨放在枕邊悉心研究;大學畢業後被分派到兒童醫院的放射科,而放射科在醫院內部屬於輔助科室,可他又通過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鑽研做成了頂尖高手,將賈氏B超推向爐火純青。

事實上,任何行業,如果你永遠只停留在淺層,困惑和迷茫只會如影隨形,你感受不到遊刃有餘的快感和成就感,更沒有見微知著的洞見與心得。

現實中,很多人往往在新手階段就宣告放棄,並揚言這裡並沒有TA的興趣。

最後,拋開物質回報,多去想想為何選擇這份職業?

我遇到不少諮詢者,他們在諮詢前都感覺職業諮詢師這個職業不錯,其中有一部分人認為,職業諮詢師是個挺酷的職業,一邊聊天一邊就把錢賺了,看起來既輕鬆又舒適還能賺錢,似乎是最理想的職業了。

但是問題在於,諮詢師既然是一份職業,也就意味著它逃不開最起碼的職業定律,那就是——

你能給諮詢者提供怎樣的價值,才能夠讓諮詢者願意花錢找你諮詢?

通常說來,如果你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擅長和人溝通、對人不感興趣、不喜歡動腦鑽研、不願意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進修提升、無法幫諮詢者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也不是發自內心真誠幫助他人,那麼這份職業恐怕只會讓你失望,它無法給你帶來你所期冀的物質回報。

五、

前文中的安安經過梳理之後發現,原來自己具備當老師的潛質,只是卡在無法獲得認可上。

所以這看起來是一個職業選擇問題,實質上是職業適應問題。

最終,安安堅定了自己做老師的方向。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幾天前她興奮地和我們反饋說,自己被評上了教壇新星,領導同事及家長對她的評價很高,她渾身上下充滿了幹勁,假期也沒有閑著,剛去外地學習回來,爭取開學再創佳績。

如果你從安安的故事裡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或者,你從賈老師身上看到了另一種可能的人生,我想告訴你的是,對於興趣這件事,其實沒必要過分糾結,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不論因興趣而起還是迫於外力,成為高手的規律和路徑都大同小異。

而如果你到現在都不曾發現自己的興趣,我的建議是,不妨從自己能做的事情出發,在一個點上做到優秀。

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所謂的優秀,除了選擇之外,更是一種能力和習慣。

【發獃片刻】

承擔,才能成長。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職場女性作家,諮詢時長1000+小時。文章偏乾貨,有思路有步驟,幫你搭建一套實用易操作的思考體系與方法,為你的職場發展與個人成長助上一臂之力。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 。

推薦閱讀:

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和不擅長的工作收穫了什麼?
誤入空哥空少的職業?(( 論從事一個喜歡的工作與成功))?
我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還是父母安排的工作?
轉業軍官如何抉擇?
迷茫,26歲辭去了穩定收入的工作,想請做銷售,但面試了好多不知道自己該做哪種,建材,理財,貸款電話銷售?

TAG:职业选择 | 职业规划 | 兴趣和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