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高僧大德與《楞嚴經》(下)

2、下集:近代高僧與《楞嚴經》

https://www.zhihu.com/video/880829639658967040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法名聖量、別號常慚愧僧、戒律精嚴,弘揚凈土、密護諸宗,被尊為凈土宗第十三祖。

大師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提出來,與《凈土四經》合編為《凈土五經》,更使《楞嚴經》為信眾極廣的凈宗修行人所熟悉。

大師說:「《大佛頂首楞嚴經》者,乃三世諸佛圓滿菩提之因,一切菩薩趣向覺道之妙行。」

《大佛頂首楞嚴經楷書以供眾讀誦序》

「凡人總須務實,彼倡異毀謗《楞嚴》、《起信》者,皆以好名之心所致,欲求天下後世,稱彼為大智能人,能知人之所不知之虛名,而不知其現世被明眼視為可憐憫者,歿後則永墮惡道,苦無出期,名之誤人,有如此者」。

復陳士牧居士書九《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上●卷二》

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

虛雲大師是近代禪宗大德,現當代禪宗宗風得以不墜,皆賴大師一生扛扶。老和尚一生對學人的諄諄開示中處處提及《楞嚴經》,他說:

「《楞嚴經》此經幾無法不備,無機不攝,究佛學哲學者,圴不可不參究」。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增定本》

「現在是末法時代,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

又全經前後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經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後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貫後文,前後照應,則全經義理,瞭然在目,依經做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悟道者很多。

溫州仙岩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於此乎有悟入。後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

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增定本》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批註,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此經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細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經》很有利益」。

《虛雲老和尚年譜法匯增定本》

有人也對虛雲老和尚提過,說:「《楞嚴經》有人說是偽造的。」

老和尚說:「這末法怎麼叫末法呢?就因為有這一班人,弄得魚目混珠,是非分不清楚,教你這人都迷了,瞎人眼問,令人認不清楚佛法了。他在那兒把這個真的,他當假的;假的他又當真的了。你看這一些個人,又是這個人寫一部書,人也拿著看;那一個人寫一部書,他也拿著看,真正佛所說的經典,人都把它置諸高閣,放到那個書架子上,永遠也不看。所以這也就看出來眾生的業障是很重的,他若聽邪知邪見,就很相信的;你講正知正見的法,說了他也不信,說了他也不信。為什麼呢?就是善根不夠,根基不夠的關係,所以對正法有一種懷疑的心,有一種狐疑不信的心」

宣化上人《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近代天台四十三祖●諦閑大師

諦閑大師在近代為復興天台宗的中流砥柱,一生教在《法華》,行在《楞嚴》之本,一生講《楞嚴經》達十三次之多,並著《大佛頂經序指味疏》等。

他讚歎《楞嚴經》說:「斯經高妙極致,非文言句義而能盡述。唯有退藏密機,虛懷仰贊而已,凡後之志學之士,苟能惜人身,得之不易。悟大教,值之倍難,或即生欲發真歸元者,欲明心見性者,宜應於此一經,盡其心力,赤體荷擔,坐卧經行,澄心體究,語默動靜,反照提撕,其或宿種忽芽,大開圓解,如初春霹靂,蟄戶頓開」。

《諦閑大師遺集》第一編之「大佛頂經序指味疏」

「此大佛頂法,是十方如來,及大菩薩,自住三昧,是故最尊無上,名之曰大佛頂,亦名第一義諦,亦名勝義中真勝義性,亦名無上覺道,亦名無戲論法,亦名阿毗達摩,亦名真實圓通,亦名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即表示此最勝之法,所謂依最勝理,說最勝教;依最勝教,起最勝行;依最勝行,還契此最勝理。教行理三悉名大佛頂」。

《諦閑大師遺集》第五編之「大佛頂經玄義輯略」。台南 南天台般若精舍印。

太虛大師

大師對《楞嚴經》讚賞備至:「然一部中兼賅禪、凈、律、密、教五,而又各各專重,各各圓極,觀之諸流通部既未概見,尋之一大藏教蓋亦稀有,故惟本經最得通量。雖謂震旦所宏宗教,皆信解本經、證入本經者可也。未嘗有一宗取為主經,未嘗有一宗貶為權教,應量發明平等普入。」大師在他的一生當中,曾有許多次開講《楞嚴經》。

太虛大師著有《楞嚴經攝論》及《楞嚴經研究》二書。

在大師著的《楞嚴大意》中云:「此皆辨妄明真之真心論,全部經文中,有一貫的中心思想,即是常住真心,故本經以常住真心為基本。『信解』,即明常住真心之理;『修行』,即除常住真心之障;『證果』,即證常住真心之德……惟《楞嚴經》確是佛說,僅根據點有異而已。眾生世界,即是如來成佛真體,譬如全海成風浪,風浪即在全海,法身成有情無情,則有情無情均即法身。故曰:『情與無情,皆成佛道』」。

轉引自斌宗法師《楞嚴義燈》頁4。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92.2.19

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一生除了精研律宗,對《華嚴經》、《地藏經》等大乘佛教經典也有精深的研究,弘一大師以藝術為佛事,留下眾多藝術珍品,從中可以看出大師對於《楞嚴經》的極力推崇。

弘一大師創作了《世夢》、《山色》等一些專門講述佛法修行的歌曲,曲調優美,義理深邃,可以給人很多深刻的啟發。以《觀心》這首歌為例,弘一大師所作歌詞中說:「試觀心性,在內歟?在外歟?在中間歟?」可以說是對《楞嚴經》「七處征心」的簡明概括。可見,《觀心》代表了弘一大師對於《楞嚴經》的藝術性理解。

弘一大師還留下一軸書寫宋代法常和尚《漁歌詞●楞嚴一笑》的珍貴墨寶。

近代天台斌宗法師

「歷代高僧大德,對於《楞嚴經》的批判,確認為佛說的闡明真心常住之真理,誰能有此本領,托於經文,以欺騙天下後世?……所以《楞嚴經》一經,決非唐朝代的佛教徒竊取先秦思想之所為,是很明顯的。以上歷代高僧大德,對《楞嚴經》之批判,實在是甚為平實,由此足知中國的固有文化思想與《楞嚴》的道理,實在較為接近,視《楞嚴》為偽書一說,誠不攻自破矣」!

《楞嚴義燈》頁5。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

大師生前講《楞嚴經》達三次,著有《楞嚴義燈》一書。

「《楞嚴經》乃世尊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要道。為宗、教之指南,性、相之總綱。諸佛依之為成佛正因,眾生依之為解脫要訣!在如來三藏聖典中,求其徹底闡明心性,徹底破妄顯真,使人轉物同如來,彈指超越無學者,楞嚴妙法是矣」!

《楞嚴義燈》 見《斌宗法師遺集》一書。

民國●圓瑛大師

圓瑛大師為中國近代高僧,名宏悟,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大師出家後不久,即到常州天寧寺參學,聽講《楞嚴經》,其時才二十四歲。大師剛開始聽講這部大經,學識準備不足,又感到註疏極為繁多,用心過度致患了血疾。

大師於是在佛前發願,希望佛菩薩慈光冥護,使惡疾快快痊癒,並且求得開悟。以更能夠深入義理,編寫講義,弘揚《楞嚴經》以報佛恩。

發誓之後感佛菩薩化身為其治病,惡疾奇蹟般地徹底痊癒。大師由此信願益堅,精心專門研究《楞嚴經》竟達十載之久。

對於經中深奧難解的地方,一一用筆寫成條子貼在牆壁上,逐條靜坐參究,明白一條就扯掉一條,這樣精研《楞嚴經》用了八年時間,直到一房子的疑義全部被扯光為止。大師一生講演《楞嚴經》達十三次,並把研究成果收入《楞嚴經講義》一書。

大師一生歷任寧波天童寺、七塔寺,接待寺、福州湧泉寺、泉州開元寺、古田極樂寺、雪峰崇聖奪、檳榔嶼極樂寺等十大名剎方丈。晚年又在上海創建圓明講堂,開辦楞嚴專宗學院,培育的僧材很多,桃李遍布海內外,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大師晚年號「楞嚴座主」,對《楞嚴經》的闡發和弘揚,近代的確罕有人能夠匹敵,被譽為「楞嚴獨步」。

大師說:「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難悟;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難明;指真心,而示性定者,其唯首楞嚴經歟!何謂真心?即眾生所具,不生滅之根性,名為如來藏,個個圓成。何謂性定?即自性天真,不動搖之定體,號曰首楞嚴,人人具足。良由眾生,迷真起妄,認識為心,則本有真心,不能解悟,天然性定,無從修證。故如來首告阿難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是知識心,乃大定之冤賊,菩提非此心所得成;根性為圓通之正因,楞嚴實自性之本具。故阿難請示成佛大定,如來即為破識顯根:破識心五種勝善功能,猶屬生死妄想,令人決定舍之;顯根性,一精元明心體,以為涅槃妙門,令人決定用之。則欲令舍識用根,為修楞嚴要旨也明矣!」

摘自《圓瑛法匯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倓虛大師

出家前曾近十年朝夕研讀《楞嚴經》,還有幾個志同道合,一同研讀《楞嚴經》的朋友,出家後還建立了一所楞嚴寺。

1958年,老和尚創立了「中華佛教圖書館」,搜購得7部《大藏經》及散裝經書2萬餘冊,全日開放,任人借閱。

這時老和尚已84歲,每星期日在圖書館講《楞嚴經》,風雨不誤,而聽眾座無虛席。

宣化上人

為虛雲老和尚法嗣,溈仰宗傳人,19歲出家,為母親守孝期間,於佛前發十八大願。1946年29歲時,往曹溪親近虛雲老和尚,在天津大悲院聽倓虛法師講《楞嚴經》。

1949年抵香港,重建古剎、印經造像,成立佛教講堂等道場,使佛法大興於香江。後又在美國舊金山創立萬佛聖城,提倡禪凈教三修的法門,開演大乘經典數十部。

他是將佛教傳入西方世界的先驅者之一,對於佛教在美國西岸的推展有很大貢獻,在台灣佛教界也擁有許多信眾。

宣化上人開示:「在佛教里,所有的經典,都很重要,但是《楞嚴經》更為重要。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楞嚴經是佛的舍利,楞嚴經是佛的塔廟。所有的佛教徒,必須拿出力量,拿出血汗來擁護這部楞嚴經。」

「《楞嚴經》的內容,說明四種清凈明誨,二十五聖各述圓通,五十陰魔的境界。好像照妖鏡,使旁門外道的妖魔鬼怪原形畢露,無處藏身,乃大事宣傳楞嚴經是偽經,不可相信。」

「學佛法的人,不但要深深了解楞嚴經的道理,為了令正法久住而邪法永息,更要到處提倡楞嚴經,宣揚楞嚴經,到處解說楞嚴經,並且要到處護持楞嚴經,這是佛教徒應該盡的責任。」

守培法師

釋迦如來。應化世間。不為別事。為欲令眾生識得自己本來面目而已。我等眾生。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遺真。將奴作郎。妄起貪嗔。自招罪業。如蠶作繭。自縛自纏。無解脫時。愚者安愚。不求解脫。智者求解。不得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今之科學哲學。研究萬物之本原曰。唯心唯物。曰一元。二元。無有是處。吾佛教中。言萬物之本原。言之爛矣。但則。欲買無處買。欲賣無人要。良可慨耶。首楞嚴經。顯密圓通。頓漸俱備。印度國王。秘為至寶。禁止外傳。我國古德。謂之教網宏綱。禪門要關。余謂此經。非但是教網禪關。亦是破無始黑暗之明燈。照本來面目之寶鏡也。

摘自守培法師所著之《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

體光老和尚

我們佛教徒要有個正知正見,你們年青人多看看《楞嚴經》 。

《金剛經》、《圓覺經》、《法華經》、《楞嚴經》、《涅槃經》、《華嚴經》。這六部經要常看常讀,就不會錯呀!

南亭法師

《楞嚴經》起初在印度方面,以其為國寶,嚴禁外流。般剌密帝尊者,弘法願深。以為佛法重在流通,兩次冒險,思送中國,以求宏揚,不幸,皆為關卡查禁。尊者費數年時間以蠅頭小字,書於臘紙之上,剖開腿瓜,藏於肉中,方得混過關卡而至廣東。

訪得房融是中國高官而被貶謫者,又精於文藝,乃剖出與之。然經適血漬包裹,凝聚堅固,日夜愁嘆。其女問之,乃告以故。

女曰:易耳,以人奶浸之,久而自溶。房融大喜,乃如法炮製,而經卷完整,乃請般剌密帝尊者主譯,而自負筆受之責。

楞嚴經傳至中國,注之者無慮數十百家。謗之者,雖眾喙紛紜,而劫火燒須彌,未損其一塵耳!

愍生法師

昔日有人以《楞嚴經》之真偽來求決於蓮池大師,師云:「縱使他人能說此經,吾亦尊之為佛祖也。相反,縱使佛現於前而說《楞嚴》是偽經者,吾等亦應視為魔說可矣!」

惟賢長老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能消除業障,增加福德、智慧,另外可以降魔除災,這是很重要的。因為《楞嚴經》是講除妄識歸真心。

我們眾生都是妄識。在日常生活中,由種種妄想、種種分別,而生起的種種顛倒,都是妄識、妄心的作用。能夠認識到這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過皈依佛、法、僧三寶,經過修習,逐步熏習善法,就可恢復善法種子,把妄心逐步轉為真心,恢復妙明真心。這個真心就是楞嚴定性,就是楞嚴──妙明真心,就證得如來三身:法身、化身、報身。所以讀《楞嚴經》,持《楞嚴咒》是很重要的。

《楞嚴經》很寶貴,唐朝時傳入中國。那時,印度有個高僧叫般剌密帝,「般剌密帝」翻譯成華語的意思是極量,也就是智慧高、才智高。他在印度,在國王宮中說法,由此關係,獲得《楞嚴經》。當時印度國王有禁令,不準傳此經出國,此經為國寶。

般剌密帝為了將經傳入中國,想盡了各種辦法,後來就將兩臂膀子割開,將寫得很細的經藏入其內,待其膀子肉長好、皮膚的線縫長合之後才出宮。當時出國要經過許多關口的檢查,經檢查也沒有檢查出來,所以《楞嚴經》才得以傳入中國。

般剌密帝首先到了廣州,當時廣州太守叫房融,是一位真誠的三寶弟子。房融就請他割膀取經,進行翻譯。房融很有文采,秉筆確定文字,把《楞嚴經》譯成中國語。由於房融文學水平很高,所以《楞嚴經》文詞簡潔、華麗。

《楞嚴經》譯成後,般剌密帝就到京都長安去見皇帝,皇帝十分歡喜,把他接入宮中供養。後來武則天登位也歡迎他,也在宮中供養他。 武則天是很信佛的,她曾經有一段時間住在尼庵,帶髮修行,後來選入宮中,慢慢地位越來越高,一直到當上皇帝,並改國號叫大周,不過時間很短。她很尊重佛教經典,常讀《華嚴經》、《楞嚴經》。

禪宗有個祖師叫神秀大師,她就把神秀大師接進宮中供養,神秀大師在宮中發現了《楞嚴經》,認為很好,應傳播出去。此後,《楞嚴經》才在全國普遍流傳,深入民間。所以這一部經典傳來不簡單,經歷很長時間,頗費周折。

文珠法師

此經全題名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楞嚴經》。此經說明眾生的真心,無法不備;迷之即成十二類眾生,覺之即證無上菩提。不但文字簡潔、優美,內容豐富,且說理詳盡;既概括科學邏輯的分析,論理學的辯論,人倫學的親情,又依據哲學理論,說明宇宙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眾生、業果相續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導眾生,返妄歸真,覺悟成佛的方法;不止是如來一代時教的精髓,亦是菩薩萬行的要門,成佛的真因。可以說:楞嚴經是一部佛學大全,人生寶鑒;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燈,修行過程中的照魔寶鏡。

古人說:「欲知佛境界,當讀華嚴;欲知佛智慧,要讀楞嚴。」

又說:「欲想佛法興,當講楞嚴經;欲與外道斗,要誦楞嚴咒。」

據史書記載:有一次,道教因妒忌附近佛寺的香火鼎盛,竟用邪術放火,欲想燒毀佛寺;住持擊鼓集眾,一心急誦楞嚴咒,結果,猛烈的火勢,竟轉移方向,反而燒毀道觀。

正如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說:「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所謂自作自受,正是因果定律必然的報應。

如果說:三無漏學是學佛必修的課程,(楞嚴經中)四清凈明誨,就應該是學佛必修課程的根本。

夢參老和尚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紙,原來什麼都沒有,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如果你原來有些個形相,你畫什麼都畫不成了。我們要學《楞嚴經》的時候,先把一些思慮、緣念,就是我們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張白紙似的無知。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這樣追起來,是讓你不要用見解的識心來學楞嚴,把你那分別心、識心,一切你以前所認識的,你全部把它放下;放得愈乾淨,你學《楞嚴經》愈能進入的深。如果你把你以前的知見帶來了,那是不行的!帶個有色眼鏡來看一切事物,那一切事物有什麼變化?你認不到一切事物。

換句話說,就是你先有個成見,你有個見解、有個認識,然後你來學楞嚴,你就沒法進入,你進入不了。因為你心裡有個成見,一個有,一個空。七處征心的意思,就是要征什麼?心無所在,心無不在,一切都不是心,一切皆是心。你在這個地方你要領悟到了,你就會明白,一切非心,一切即是心。一切非心講這一切事物都不是心,但是它跟你生死非常關切。

咱們認為財富,金銀財寶的財富,它跟心有什麼關係,好像絕不相干吧?當一個人財富失掉了,生命就隨著它死亡,你說這是心不是心?你把這個關係懂了就行了。

所以你放下、看破,放下什麼?身和心。咱們現在的身是生滅的,咱們這個心也是個生滅的,但是你還有個不生滅的心,你要把這個生滅心放下,不生滅的心才能顯現。

如果你從文字學楞嚴,是學不進去的,離開心意識參,離開心、離開意、離開識。離開心意識參,就是離開心意識來學楞嚴,你才能進入楞嚴的,這就是定。

你如果想修定的話,你把一切都放下,不能有一點的思慮,就是沒有一點牽掛,清清凈凈的,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後你才能畫什麼都可以。你想畫什麼,你想入極樂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要畫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就看你心怎麼入。

歷代高僧大德與《楞嚴經》(上)


推薦閱讀:

看到道士發喪遣送也帶的唐僧帽。這是學的佛教嗎?
佛教「人無我」的理論漏洞?
為什麼現在中國有那麼多信仰基督教的人,基督教到底哪一點吸引人們,為什麼會信仰?
如何看待網路上愈演愈烈的噴佛揚道?
如何理解佛教與道教?

TAG:佛教 | 楞严经 | 高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