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往往是「雌雄同體」?正確認識兒童的「性別認同障礙」
「人類害怕陌生的事物。因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麼強調『性別認同障礙』這個字眼,世上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想要被接納的心情,大概今後也無法傳達給一般人吧。而這份單戀也將持續下去。」
——東野圭吾《單戀》
人們說「天才往往雌雄同體」,因為真正的天才和高手,性格中往往都同時具備著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
他們看上去非常完整,非常簡單。他們平時心無旁騖,一派天真,看似什麼都不在乎。可是,一旦被人觸及到原則底線,則會迅速的主動出擊,捍衛自己和同伴起來絕不手軟。他們有實力,同時擁有一顆非常強大的內心。
有實力,意味著能保護自己所想保護的人,在他們深陷泥潭的時候,能伸出手去一把將他們拉出來。
比如下面的這個傢伙:
呃,放錯圖了,今天我想說的是東野圭吾的冷門小說《單戀》中的一個角色。
《單戀》並不是這名作者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但卻讓我讀完之後感覺震撼,有種持續不斷的「想要對此說點什麼」的心情,所以才會寫下現在這篇文章。
最大的痛苦和悲傷,不是被整個社會唾罵,而是,這世界根本意識不到你的存在。
就好像《單戀》中的原話:
「人類害怕陌生的事物。因為害怕,所以想要排除。再怎麼強調『性別認同障礙』這個字眼,世上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我們想要被接納的心情,大概今後也無法傳達給一般人吧。而這份單戀也將持續下去。」
在《單戀》的故事中,每個人都在各自「求而不得」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誰都曾經或正在失去自己所珍視的東西。每個人都在不斷失去,可是在失去的過程中,也得回了一些什麼。
請注意,以下有情節劇透:
美月身為女子,卻有著一顆男人心。她從小就覺得「自己的靈魂被放錯了身體」,不喜歡女孩的服飾和遊戲。美月認為自己本應該是男孩,因此不斷的在尖銳的痛苦中煎熬。
她敏銳的感覺到,父母對於自己行為異常感到很不安,因此她只好通過不斷「做戲」,假裝自己和普通女孩一樣,來讓父母安心。
上大學後,美月也有了自己的閨蜜、夥伴和戀人。她一心單戀著自己的閨蜜理莎子,而理莎子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異性戀者,最後嫁給了同社的橄欖球健將。
美月心中明白,自己的單戀根本毫無希望。萬念懼灰的她,拚命強迫自己接納女人的身份,結婚生子,希望能忘記內心「成為一個男人」的願望。可是,這種願望卻日漸強烈。
「假裝是女人」的痛苦襲卷了一切,終於到了令她難以忍受的地步。美月拋夫棄子,離家出走,開始嘗試「荷爾蒙療法」,想讓自己身為男子在這個社會上活下去。
可是,即便是身為男子,她的內心始終對自己的性別懷有疑慮和不安。在一系列事件之後,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並非絕對的女性,也非絕對的男性。她的性別彷彿處於南極和北極的中間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性別認同障礙」。
作為這樣的一個人,她到底該何去何從?
在這個故事中,不單單美月一個人承擔著痛苦。和她有著類似狀況(「性別認同障礙者」)的,還有許多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他們躲在陰暗的角落,承擔著旁人異樣的眼光和不公正的對待,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生而與別人不同。
「性別認同障礙」這件事,是無法選擇的。就像性取向一樣,它是一種由先天基因決定的傾向性,不可能得到所謂的「糾正」或「治療」。
許多像美月一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人們嘗試著獲得社會的接納和理解,最終只落得徒勞無功的下場,終其一生都在空虛迷惘與他人的冷眼中掙扎。
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個英雄。在《單戀》這個故事中,也有一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酒吧老闆相川。她身為一名生理特徵為女性的跨性別者,專門為了變性者和性別認同障礙者開設了一家歡迎他們自由出入的酒吧。相川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迷惘痛苦的人們,讓他們在一個不受歧視的空間里獲得理解、接納和認同感。
眾生皆苦,可唯獨相川這個人是超然物外的。
(圖文無關。翻譯:「真正的暴力不是來源於外界。真正的暴虐,是我們內心對自己採取的暴力。」)
相川並不為了自己的性別歸類而煩惱,因為她早已接納自己內心的一部分是男性,而另一部分是女性。
她不認為單單用「男人」或者「女人」這兩個字眼就能描述關於自己的一切。扔掉所有的性別標準和偏見,她就是她自己。
「因為我不認為自己異常。我相信以這顆心,擁有這具軀體,就是我自己。沒有必要做任何改變。
「……可悲的是,當今社會上老是規定男人要這樣,女人要那樣,甚至連外表也不放過。這就難怪從小在這種社會規範下成長的人,會一心認為自己的外表不是應有的模樣,厭惡渾圓飽滿的乳房。
「我認為性別認同障礙這種疾病並不存在。應該治療的是試圖排除弱勢族群的社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即便是同性戀的處境,也還是比跨性別者和性別障礙者好得多了。雖然同性戀者在某些地區仍然為思想保守的人們所不容,但至少人們承認了他們的存在。
然而,對於跨性別者和性別障礙者,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對於這個群體的認識,僅僅是模糊的排斥和恐懼,大多數人都弄不清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也沒有興趣去了解。他們不過聳聳肩,說「無非就是同性戀那一套吧,反正不正常」,然後忙不迭的躲開。
好在由於文明和教育的普及,人們終於漸漸意識到,LGBTQ群體的性別認同和取向並不是一種疾病,也不屬於「道德敗壞」,而是基因決定了他們生來就與大多數人不同。
(註:LGBTQ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以及對自我性別存疑者Questioning」的簡稱)
在加拿大,大多數人正在呼籲反對對於跨性別者的歧視,比如公共廁所不應該只分男女,還應該有可供跨性別者使用的公共空間。
在「將公共設施變得更人性化」的這一點上我是極贊同的。然而,我對於「消滅偏見和歧視」這個充滿野心的目標感到不甚樂觀。
歧視是難以被消除的。「排除異己」本就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深深刻在人類的基因之中,不斷演化,延續至今。
我們能做到是加深對彼此的理解,尊重和包容對方的不同,並且使用完善的社會法律體系保障少數群體的權益。即便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心中的偏見,但至少可以通過修養和禮貌來管理自己的行為。
即便是和我們不同的人也一樣是人類,我們之間,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不同,只是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就像上面的故事中所說的一樣,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其實就像是一體兩面的梅比烏斯環。
「如果是普通的一張紙,背面不管到哪裡都是背面,而正面永遠都是正面。兩者不會有相遇的一天。但若是梅比烏斯環,心想是正面而往前進的話,不知不覺間就會繞到背面。
「換句話說,兩者是相連的。這世上的所有人,都身處在這條梅比烏斯環之上。男人和女人是一體兩面,關係密不可分,人在某些時間點一定會顯現出另一個性別的特徵。沒有完全的男人,也沒有完全的女人。不但如此,每個人手中的梅比烏斯環都不止一條。一般人的某部分是男人,但其他部分是女人。」
至於怎麼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另一個性別?唯一的做法便是像接納跨性別者一般接納全部的自己,越過一道道的心理高牆,去戰勝自己的內心。
我尊重所有忠於自己的人,因為他們讓世界充滿不一樣的色彩。
無論是不是「雌雄同體」的天才,他們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The End
下期我們會講到,怎樣培養孩子對於性別的正確認識,以及北美社會如何看待LGBTQ群體。希望我們的社會,有朝一日也能正視這個問題,人們能用自己的包容和文明取代內心的偏見。
以上。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來微信找我玩^_^
公眾號:AliceandMagicBeans(愛麗絲與奇妙豆)
祝大家周末愉快!??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Elsagate視頻過於暴力,但給他們看《喜羊羊灰太狼》又認為太過溫柔?
※兒童濕疹春季高發,榕興醫療為您支招
※警惕針對兒童的「性霸凌」:沒有形狀的暴力,看不見的傷口正在流血
※兒童需要護膚嗎?有哪些護膚品值得給兒童使用?
※這個娃娃穿出了一部60年代時尚編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