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洋債違約始末—一場官家操盤的血腥收割

五洋債已經實質違約,上交所發新聞了鼓勵大家舉報五洋債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違法犯罪行為,詳情請見以下鏈接

微博

鄰近8月中,也是夏季最熱的時節。滬深300想必也感受到了夏天的熾熱,滿面紅光的往上竄,但是在暗流涌動的債券市場,卻有一隻債券跌的讓投資者如墜冰窟。更為可恨的是,在投資者深度挖掘其背後違約的根本原因時,竟然發現疑似是機構聯手做局,中間夾雜了券商,證監會,會計事務所,地方政府等等利益相關體,為的就是坑殺普通投資者。來來來,今天就和大家掰扯掰扯這個故事。

一隻債券為什麼會跌呢,原因有很多,比如財報虧損,出現違約事件,股權變動等等重大不利事項時,評級機構主動下調評級,從而引起市場的拋售。如此說來,因是不利事項,果是價格下跌。雖然自超日債(112061)出現實質違約之後,債券市場違約已成常態。但是從發行伊始就想著如何昧下這筆錢的,恐怕也只有五洋債了(122454)。

時間表:

(1)2015年8月15日,五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五洋」),開發行債券「15五洋債」,總額8億元,於發行。期限3年,並約定2年後債券持有人可以選擇行使回售權。即將到來的2017年8月15日即回售日。

(2)同年9月11日,五洋發行了「15五洋02債」,總額5.6億元,期限5年,第三年有回售選擇權。兩個債均為主體評級AA,債項評級AA。

(3)2016年公布的公司15年年報、16年年中報,兩隻債券均未見任何異常。五洋建設2015年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153.68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42億元,同比增長121.53%;而2016年上半年,公司營收78.3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37.23%。

(4)2016年12月28日,上交所突然發布公告,以五洋方面有重大事項沒有公布,勒令其15五洋債和15五洋債02即刻停牌。

(5)同日,主承銷商德邦證券對五洋建設發行的兩期債券「15五洋債」和「15五洋02」提示風險,表示五洋建設已於2016年12月被列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6)2017年4月,大公國際下調五洋建設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評級展望為負面,下調「15五洋債」、「15五洋02」的信用等級為AA-。

  • 疑點一:

從時間表中可以看到,上交所的停牌行為是突然發生的,而且公司在停牌前並未有任何負面新聞傳出,財報也非常優秀。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到底是什麼事情發生了呢?

中國的債券市場是相對奇葩的市場,由於早先年剛性兌付的存在,讓投資者養成了壞習慣,甭管周期基本面好壞,閉著眼睛買票息高的。但自從超日債違約發生後,無論是機構和還是個人都會有意避開明顯的雷坑,基本上來說,年報不虧損、銀行借款不違約、評級不降,大概率不會出問題。且五洋債發行的時候價格是溢價104%的AA評級優質債券,就算有一些不利消息,直接割肉減倉就好了,但上交所偏偏停牌不讓減,那停盤的原因呢?

親歷者說:「某日,聽聞五洋老總上了老賴名單,連夜調查,是兩筆款子沒結清,一筆17w,另一筆200+w。第二天點開軟體,準備伺機減倉,突然發現,這貨就停止交易了,原來交易所為了保護大家,就停止交易了。期間,有朋友去成都調研了當地五洋工地,基本上調查結果出來1 .生產經營正常,中的標的一個接一個。2 .工資照常發放,年終獎也沒見少。3 .資金確實緊張,這行業資金面都很緊的。4 .問債券融資能還得起嗎?答,如果老總想還,肯定還得起,因為應收帳款很多,就看老總怎麼想。」

一個凈利潤4.42億的公司,就因為不到250萬的欠款被上交所停牌了,想必讀者中也有土建工程的從業人員,土建不欠錢才是有問題吧。整個行業回款慢已成常態。上交所難道不知道嘛?因此,疑點一已然浮現:上交所無故停牌,普通投資者在未得到任何提醒下被套

(可以看到停盤前走勢一直很穩定,市場並沒有收到任何負面消息,但隨後開盤暴跌70%)

  • 疑點二

五洋債共發行兩期,一期8個億,二期5.6個億。是真金白銀打到公司賬戶里的,那麼錢去哪裡了呢?

可以從當時的募集說明書中看到,3.265億資金還了銀行貸款,那剩下的10.315億資金去了哪裡?竟然劃往非關聯公司浙江國通物資有限公司進行過賬,然後上述款項中的3.58億元和4.01億元先後劃入公司實際控制人陳志樟控制的企業五洋控股有限公司的銀行賬戶, 最後,這些錢也拿去還了銀行貸款。

沒想到市場上募集的錢最後全被銀行回收了,那為什麼要轉到外面繞上一大圈呢,因為還的並不是五洋這個發債主體所欠的貸款。而是實際控制人陳志樟其他公司的欠款。可憐投資者小心謹慎賺來的錢,最後被拿去填補銀行胡亂放貸的虧空。可笑之極!疑點二:絕大部分的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償還了銀行貸款

  • 疑點三

如果說到現在為止,還是陳志樟個人的欺詐行為,那麼我們要來思考,當時發行五洋債時應該把控風險的主承銷商,保薦機構及地方政府在這裡又扮演什麼角色呢?這不得不讓我們回憶起2015年的時代背景。

自2011年初始,首先從溫州爆發的「兩鏈風險」引起了市場關注,何為兩鏈,就是互相擔保,無數家浙江民營企業通過互相擔保從銀行貸款去國內炒房炒地。而2011年則是房地產行業風險集中爆發的一年。或許2015年暴漲的房價讓各位忘了2011年因為新房下跌打砸售樓處的事情了。但是就在那時,銀行發現貸款人還不上貸了,那去找擔保人要錢吧,發現擔保人同時也是其他銀行的借款人,自身難保不說,深挖下去,密如蛛網錯綜複雜的互相擔保關係能讓有密集恐懼症的人頭皮發麻。這時候一個處理不好就是整個浙江民營企業的崩盤。

於是2015年,浙江省政府在上虞搞了一個以化解「兩鏈風險」為目標的金融創新試點。

上虞兩大省級試點將全省推廣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按照省政府在上虞試點工作的精神,「指導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直接置換銀行信貸,降低擔保鏈風險。」 作為我國由證監會審核的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的第一批非上市公司債,隨後,五洋債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簡單來說,從市場募集資金還銀行錢。現在來看,這個邏輯從政府和市場穩定角度來看是完美的。因為基於幾個原因

1、2015年下半年正是股票暴跌的時候,大量資金從股市出逃,需要配置資產。

2、把金融機構的風險轉移給債券投資者,保證銀行不出現壞賬,維護了最基本的金融穩定。

3、高達AA評級的五洋債,以其7.8%的年化收益率,吸引力大批投資者。

那麼,以最險惡的心思來叵測,無論是政府的引導,還是保薦人,還是主承銷商,他們都不可能不知道這筆錢募集來是專款專用還銀行貸款的,但是募集材料裡面仍然標註只有3個多億用來還款,剩下的10個多億用於經營。那麼,暗度陳倉的還款來源,小散和小的投資機構就是完美的接盤俠。疑點三:所有的發行機構和政府是否都知道,這筆錢最終流向銀行貸款。

  • 疑點四

最後一點,為什麼選擇五洋集團呢,為什麼在上虞。這就要說到上交所的發債規則,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2015年修訂)》,發行公司債的機構資質如下。

(一)債券信用評級達到AA級或以上;

(二)債券上市前,發行人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或最近一期末的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5%;

(三)債券上市前,發行人最近3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債券一年利息的1.5倍;

(四)本所規定的其他條件。

因此,浙江省政府可選擇的企業本身就相當有限了,而五洋建設的評級剛剛在2015年1月14日由AA-上調至AA,理所當然就成了最佳目標。

假設,在債券擬上市交易之前,五洋集團所有的資格都是達標的,AA評級,凈資產超過5億,可分配利潤1.5倍,15年年報也極其漂亮。那2016年是什麼情況呢?2016年沒有公布年報!沒有公布年報!沒有公布年報!不公布的原因,無非就是年報太醜陋,無法向投資者解釋,那為什麼2015年年報這麼漂亮,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的時候是如何通過的呢?可以看到,在債券發行時,極有可能是權力機關牽頭、審計、保薦、主承銷商、交易所無縫配合上市掠奪資金,用來償還五洋集團及其他擔保的企業的銀行借款。

為什麼在上虞,要知道,雖然五洋集團的註冊地在上虞,但是實際辦公地卻是在省會杭州,主要業務經營更是全國。上虞是紹興人均GDP排行第二的區,但2016年紹興的GDP只有5.47%,在浙江省內墊底,在上虞發行,就算違約了對整個浙江經濟也不傷筋動骨,而且五洋本身就註冊在上虞,更是天然優勢。疑點四:誰來牽頭組織能做到如此無縫配合?

綜上,我們列示出所有疑點

疑點一:上交所無故停牌,普通投資者在未得到任何提醒下被套。

疑點二:絕大部分的債券募集資金用於償還了銀行貸款

疑點三:所有的發行機構和政府是否都知道,這筆錢最終流向銀行貸款?

疑點四:誰來牽頭組織能做到如此無縫配合?

相信看到這裡,你心裡也會有個大概想法,不能說,但是要細思。投資的世界需要理性,也需要清醒,不要認為權力機構有保護普通投資者的義務。那只是鱷魚賞賜的殘渣。當鐮刀開始收割時,你只會從美夢中清晰,聽見自己被豐收的喜悅。

本文感謝集思錄各位網友:帥牛,vittata,搜狐新聞等,部分信息引用於幾位親身經歷者及債券分析文章。

推薦閱讀:

如何進入證監會或銀監會?具體硬性指標和實際操作性?
為什麼證監會主席大多出自銀行系統?為何鮮有證券系統的人出任這一職務?
如何評價中國證監會的專業水平?
光大證券為什麼被罰五億元?
如何看待前發審委員馮小樹被罰沒4.99億元?

TAG:债券 | 投资 | 中国证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