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會失明、癱瘓、流產、腦里長蟲?那些聳人聽聞的謠言與真相
電視機里、微信里永遠傳播著各種獵奇新聞,其中不乏「某人得了某種可怕的怪病,長期治療未果,最後發現是被寵物攜帶的某種病菌傳染」。
這可嚇壞了咱家的長輩們。
出於關心,長輩們輕則擔驚受怕、苦口婆心勸說,重則想盡辦法把貓狗這個「大病毒」送走、扔掉。年輕人怎麼解釋都沒用,因為長輩們覺得:電視里的新聞總不會是假的吧!人家醫生總比你小孩子家家懂得多!
公子前陣子請家長們幫忙收集身邊的這類「新聞」和「傳聞」,咱們今天客觀地、實事求是地、一條一條辨真假。不誇張也不洗白,就為了讓大家對養貓的風險有客觀、科學的認識。
女子養狗感染寄生蟲 全身長滿硬塊鑽心的疼
孫女士反映說,自己養狗不到一年,眼睛發癢視力下降,全身長滿硬塊,醫生診斷可能感染寄生蟲患「裂頭蚴」病。媒體稱:「這首先要源於貓、狗等貓科動物。曼氏迭宮絛蟲(也就是裂頭蚴,公子注)成蟲一般只寄生於貓、狗等貓科動物身體里。成蟲在貓狗體內產卵,蟲卵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
裂頭蚴,via:CDC
看起來好可怕!嚇得我趕緊去查了查權威資料: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繪製的裂頭蚴生活史
裂頭蚴成蟲寄生在狗、貓等諸多動物腸道中,蟲卵由糞便排出,並在水中孵化發育成鉤球蚴,鉤球蚴被劍水蚤吞食,在劍水蚤體內再次發育成為原尾蚴。1 原尾蚴才具有傳染性。
被自家貓傳染裂頭蚴的可能性極小。因為從蟲卵到原尾蚴,必須要有水和劍水蚤,自己家裡哪來的劍水蚤?
我們在野外游泳或喝野外生水,水中的裂頭蚴誤食或經傷口、粘膜侵入人體,這是裂頭蚴病的主要感染途徑之一,也就是圖中指向人的第一個箭頭。
劍水蚤被蝌蚪(後發育成青蛙)、淡水魚類吃掉後,青蛙、魚又被蛇、鳥、豬貓狗等動物吃掉,這些動物(沒被徹底煮熟)又被人吃掉,最後人被感染。2 這其中蛇和蛙感染率尤其高,所以第二個主要感染途徑,是吃沒熟透的蛇、蛙等動物。
要知道,裂頭蚴在人體內寄生時間長達20年!雖是今天發病,卻可能和20年前的飲食或生活習慣有關。
據調查,截止2012年,我國歷史上共發現人類感染裂頭蚴病約1060例(發病率非常低了,其中2003到2012年僅200例左右,屬於罕見病範疇。公子注),廣東省最多,有171例,這顯然和當地的飲食習慣有關。3 還有些地區生吃蛙蛇肉、生吞蛇膽、吞活蛙治病、用活蝌蚪敷皮膚等,自然容易被感染。
在裂頭蚴的生長過程中,貓狗確是重要一環,但貓狗幾乎不會把裂頭蚴傳染給人。想避開裂頭蚴病,不養貓狗可沒用。不吃亂七八糟的野味(尤其是不生吃)、不喝生水、不去野外游泳、不用莫名其妙的偏方治病才是正途。
再看看那篇新聞報道,每句話單拎出來都沒問題,可組合起來卻胡扯一通,這就叫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不過是為了吸引眼球故意斷章取義罷了。
附一篇載於鳳凰資訊網的裂頭蚴病調查報道——http://news.ifeng.com/a/20160422/48544976_0.shtml
女白領接觸寵物狗不洗手 眼睛裡取出2厘米長活蟲
李女照鏡子時偶然發現自己右眼內有一條細長的東西在動……醫生在右眼的外眼角部位取出一條長約2厘米的蟲子,確診為結膜吸吮線蟲……是一種寄生在狗、貓等動物眼部的線蟲……黃女士很有可能是在和寵物狗接觸後沒有及時洗手,結膜吸吮線蟲蟲卵沾到手上,又傳播到了右眼。
前方高能預警
▽
▽
▽
▽
▽
眼部感染結膜吸吮線蟲,via:匹茲堡大學病理學系案例
然而,事實與新聞中所說相差甚甚甚甚遠。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繪製的結膜吸吮線蟲生活史
結膜吸吮線蟲,寄生在牛、狗的淚管和眼結膜囊中,並直接產出幼蟲,果蠅舔舐了牛、狗等動物的眼部分泌物後,幼蟲來到果蠅體內繼續生長,發育為感染期幼蟲,? 感染期幼蟲才具有傳染能力,是果蠅把感染期幼蟲傳染給人。
所以,這病的罪魁禍首是:果蠅。
狗、貓等雖是結膜吸吮線蟲的最終宿主,但它們無法單獨把寄生蟲傳染給人,人只是結膜吸吮線蟲的偶然宿主?,人感染結膜吸吮線蟲非常非常罕見,國內迄今只發現380例?,比中彩票還少。癥狀通常是眼睛發炎、流淚。
即使你不養貓狗,也可能被外面飛來的蒼蠅傳染。
再回頭去看上文報道,多可笑:接觸寵物狗沒洗手,蟲卵沾到手上再跑到眼裡?人家蟲卵那時還沒長大呢,沒有感染能力,你們這樣說會讓果蠅很沒面子的(果蠅:我明明很重要,少了我不行!)。
所謂新聞報道,早就在追求眼球效應的路途中失去了底限。
這鍋,貓貓狗狗不背。
少女疑與寵物長期接觸感染包蟲病遭噬骨癱瘓
小周罹患怪病,反覆高燒、下肢癱瘓,數年找不到病因……活檢顯示她的下肢竟是被蟲子蛀癱的!……小周自小喜歡與貓狗相伴,甚至帶著寵物睡覺。醫生推測她幼年已通過家裡的寵物染上包蟲病。而且由於多年受蟲子侵蝕,21歲的她身上多處骨頭已被不同程度噬空,術前已癱瘓在床近一年。專家提醒說,寄生蟲可通過寵物感染孩子,潛伏多年後才出現癥狀,有孕婦或小孩的家庭一定要對寵物做足檢疫預防。
包蟲,via:CDC
包蟲病,咱們先看一組數據:
2004-2008年全國包蟲病累計報告病例10790例,其中新疆、四川、青海、甘肅、寧夏和內蒙6省佔全國報告總病例數的98.2%。?
咦?這6省怎麼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牧區。沒錯,包蟲病主要發病於我國西北部廣大農牧區。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繪製的包蟲生活史
依然邊看圖邊讀文字:
首先,這病基本和貓無關,只是和狗狗有點關係。
包蟲成蟲主要寄生在狗狗小腸內,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後,污染了土壤、水源、蔬菜,人吃了被污染的水、果蔬等後感染。?
但這並不代表養狗就會被傳染包蟲病。要知道:寄生蟲不是憑空生出來的,是有傳播鏈條的。
那麼狗狗是怎麼被感染的呢?看圖,指向狗狗的箭頭是羊。(這下明白為什麼主要發病在牧區了吧?公子注)
被污染的牧場、水等被羊群吞食,蟲卵大部分在羊的肝臟等器官內發育成包蟲囊,這些被感染的內臟又被餵了狗,所以狗才會被感染。? 非牧民家的狗狗是很難吃到感染包蟲囊的羊內髒的。
連包蟲生活史都搞不清楚,就胡亂報道,羊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新聞中連提都沒提。寫報道的那位記者,包蟲病潛伏期長達30年,你確定染病的女孩從來沒去過牧區?
附一篇澎湃新聞關於四川地區包蟲病的深度報道——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2792
幾個案例下來,這類謠言的套路也就明晰了:
患者得了某種罕見怪病——此病的寄生蟲與貓狗或多或少有點關聯——患者曾接觸過貓狗——得出結論:就是貓狗惹的禍——這篇新聞稿又轟動了,耶!裂頭蚴也罷,包蟲、結膜吸吮線蟲也罷,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患上的幾率是極低的,只要平時注意飲食衛生即可。生活本來就充滿風險,但也因此無限精彩,讓這種小概率事件影響生活,因噎廢食,實在沒必要。
女子一覺睡醒左眼失明,罪魁禍首竟是貓咪
美國俄亥俄州托萊多市女子珍妮,一覺起來後,發現自己左眼充滿了血絲,並幾乎呈現看不見的狀態,最終失明。醫生檢查發現,原來「兇手」就是每天陪伴在她左右的貓咪,珍妮眼睛曾被貓舔。
被貓舔了就失明?這哪是貓?分明是吐著毒液的毒蛇。
不過,這條新聞還真不是造謠,這女子得的是貓抓病(CSD,cat-scratch-disease),由巴爾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的。
別急,對健康的普通人來說,這病沒什麼可怕。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繪製的巴爾通體生活史
貓被跳蚤叮咬、或被跳蚤的糞便污染傷口後,感染巴爾通體,貓在抓撓、咬跳蚤的過程中,指甲和牙縫裡沾染了巴爾通體,兩隻貓在打架的時候,感染的一隻又傳染給另一隻。1o
大約有40%的貓曾感染過巴爾通體,其中以1歲以下的小貓為主,室內貓通常不太可能被感染。11 貓感染後,大多數沒什麼癥狀。
如果感染巴爾通體的的貓抓傷、咬傷人的皮膚,或舔舐人的傷口、結痂,就有可能把巴爾通體傳染給人,也就是貓抓病。人也可能直接被跳蚤感染得病。12
貓抓病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大多會自愈。感染者可能會出現傷口紅腫、疲勞、發燒、頭疼、傷口附近淋巴結腫大等症,通常無需就醫,會默默康復。13
若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者、艾滋病人、化療病人)感染,在極罕見的情況下,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影響眼睛、大腦、心臟等內臟器官。1? 新聞報道的這個案例,就是貓抓病並發了視神經視網膜炎。
這病雖和貓脫不了干係,但「跳蚤」也是其傳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少了跳蚤,貓自己玩不轉。
科學養貓的家長都懂得按時給貓做體外驅蟲,以及做好家中清潔衛生,不讓跳蚤滋生,再加上經常給貓剪指甲、不讓貓出門,貓抓病也就不足為慮了。
貓抓病是相對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我們應該知曉和重視,但無需恐懼。吃個西瓜尚可能拉肚子不是?對於免疫系統受損者,養貓要慎重考慮,尤其是1歲以下的小貓。
女子被沒人牽的狗咬傷,四針疫苗都沒救回來!
龍某在過馬路時被一條狗咬了……她和狗已經迎面走過了,狗又轉身來咬她,她的左腿外踝和內踝被咬傷……及時注射了狂犬疫苗……感覺左腿發麻,後脊椎有點酸,同時出現尿頻尿急癥狀……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一欄清楚寫著:狂犬病,呼吸衰竭。
事情發生在不久前,目前還在調查中,疫苗究竟為何失效,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也可能永遠不會被公布,但這一事件讓人惶恐:狂犬疫苗真的有可能無效嗎?
我查閱了WHO相關資料(WHO是世界上關於狂犬病最權威的機構,沒有之一)和權威專家的解讀,糾正些關於狂犬病的誤區。
狂犬疫苗可能免疫失敗嗎?
是的,雖然失敗案例不多,但確實是有的。失敗的原因有多種,比如疫苗是假的、疫苗過期了、疫苗保存不當失效了、沒有按正確方法接種疫苗、沒有徹底清洗傷口、沒有採用免疫球蛋白,等等。狂犬病研究專家嚴家新博導認為,只要嚴格按照WHO規定的暴露後預防治療方案正確處置,免疫成功率就是100%。1?
按照WHO推薦的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治療方案:
? 僅觸摸、飼餵疑患狂犬病動物,動物舔觸處的皮膚完整,則無需採取預防措施;
? 若被疑患狂犬病動物輕咬裸露皮膚,或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或擦傷,則需立即接種疫苗並對傷口進行局部處理;
? 若一處或多處穿透性皮膚咬傷或抓傷,疑患狂犬病動物舔觸處的皮膚有破損,動物舔觸處的粘膜被唾液污染,或與蝙蝠有接觸,則需立即接種疫苗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當動物出現無端咬人等情況時,危險升級。1?
在這個案例中,這位女士究竟有沒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同的新聞報道中竟然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明確表示:未接種,另一種則表示門診病歷上寫著已注射。這就耐人尋味了。
拋開這個新聞案例,關於狂犬病,再分享給你們一些知識:
狂犬病潛伏期這麼長,被潛伏期的動物咬傷會感染嗎?
有兩個概念要分清:潛伏期和傳染期。
潛伏期是從感染狂犬病毒到發病這段時間,通常在10天到6個月(所以各國海關將犬的狂犬病檢疫期定為6個月)。而傳染期則是可能將狂犬病毒傳染給人或其他動物的時間段,是指發病前3~5天加上發病到死亡的3~7天這段時間。1?
也就是說,潛伏期包含傳染期,傳染期處在潛伏期末尾的那幾天。只有處在感染期的動物,才能將狂犬病毒傳染給他人或動物。如果動物已經處於傳染期,那麼10天之內必然發病身亡。
你們常說的10日觀察法靠譜嗎?
WHO推薦對狂犬病採用10日觀察法,並確認這種方法適用於中國。具體做法是:
被疑患狂犬病動物咬、抓傷後,先去醫院進行暴露後預防治療,疫苗先打著,同時觀察咬你的動物,如果動物在10天內沒有發病,那接下來的疫苗你也不用再打了,因為你肯定沒有被傳染。萬一動物不幸在10天內發病了,那你就繼續把剩下的疫苗打完。
要注意的是,WHO的預防治療方案針對的是疑患狂犬病動物,而不是所有動物。從不出門的貓,沒有機會被疑患狂犬病動物攻擊抓咬,不可能攜帶狂犬病毒(這也是我不建議遛貓的原因之一),不屬於「疑患狂犬病動物」。
如果你家貓不出門、沒被疑患狂犬病動物抓咬過,那麼即使它在跟你玩鬧的時候不小心抓傷、咬傷你,你也可以不打狂犬疫苗,用肥皂水徹底沖洗傷口即可。如果你被流浪貓、散養貓抓咬,那麼安全起見,採用10日觀察法,妥妥的沒問題。
再補充幾條tips:
99%的人類狂犬病病例是由患狂犬病的狗傳播給人(主要是咬傷,抓傷也很少),被貓傳染的極少。1?
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充分證據證明人類狂犬病潛伏期超過一年,「潛伏期好幾年」這種說法屬於傳說,1? 幾年前被咬過而沒有打疫苗的你,不要再提心弔膽了。
狂犬病死亡率100%,正因為它如此可怕,我們才應該多了解它,不要被誤導和牽著鼻子走,不要談狂犬色變。狂犬病毒不會平白從貓狗身上誕生,是從外界傳播來的,我們完全有能力也有義務替自家貓狗阻擋病毒的入侵。認為貓身上天生就帶著各種細菌病毒,這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偏見。
孕婦不能碰貓,不然生出的小孩子是不健全的。 女孩子,尤其是即將結婚的、備孕的女孩子,不能養貓。 養了貓以後生的小孩,不是死胎就是畸形。
這些不是新聞,卻比新聞更可怕。公子搜了半天沒找到一條確認「某孕婦被貓傳染導致生下嬰兒畸形」的新聞,「懷孕不能養貓「卻如此深入人心。
空穴來風,罪魁禍首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弓形蟲。
弓形蟲其實是很常見的寄生蟲,全世界大概有1/3的人感染弓形蟲,我國約為7.88%。2o
WHO將弓形蟲列為主要食源性疾病之一,它也是主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長輩們對養貓如此忌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對孕婦,確切的說是胎兒卻有威脅。
貓和弓形蟲的問題,被國人過分妖魔化了,對弓形蟲問題的科普已經有許多專家和機構做過,我把相關知識再科普一下。
感染弓形蟲有什麼後果?
普通人感染弓形蟲後通常沒有明顯癥狀,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很快將弓形蟲打敗,然後我們就自愈了,而且我們有了抗體,以後也不會再被感染。21
少數人會有淋巴結腫大、肌肉酸疼等癥狀。
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如艾滋病人),則會有相對嚴重的後果:對眼睛、大腦或其他器官造成損害。
孕婦在懷孕期間或懷孕前首次感染弓形蟲,有一定的幾率會讓孩子在出生以後出現眼睛、大腦等部位的損傷。
就是對孕婦和新生兒的影響,嚇壞了長輩們,讓他們堅決禁止孕婦養貓。反對可以,但總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才有說服力對吧?
弓形蟲是怎樣傳播的?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繪製的弓形蟲生活史
貓攝入被弓形蟲感染的鼠、鳥等獵物後,也感染弓形蟲,弓形蟲在貓小腸內繁殖,蟲卵隨糞便排出後,再被鳥、鼠等吞食,生命鏈形成閉環。22
弓形蟲的發育中,貓的地位不可取代。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弓形蟲都是貓傳染給人的。
蟲卵隨糞便排出後,污染了水源、土壤、果蔬,人類食用了這些被污染又沒有高溫處理的水、果蔬、接觸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後沒及時洗手導致弓形蟲入口,會感染弓形蟲;豬牛羊雞等一切恆溫動物吞食了這些被污染的水土果蔬,也會感染弓形蟲,人吃了被感染動物的肉(未高溫加工或足夠時間的低溫冷凍)、喝了未高溫加工的感染動物的奶,從而被感染。23
以上才是人類感染弓形蟲的主要途徑,而通過直接接觸貓或貓糞便被感染的反而佔比不大。
想被貓感染弓形蟲?並不容易。
家養的只要貓不外出、不吃來源不明的食物(主要是生肉),就根本沒有感染弓形蟲的途徑,自然也不可能把弓形蟲傳染給你。貓糧、罐頭都是高溫加工過的食品,絕無弓形蟲。肉類只要經過74°以上溫度的加工,就能殺死弓形蟲。
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蟲的貓,才會在糞便里排出弓形蟲卵。2? 只有首次感染弓形蟲的人,才會有上文提到的或輕微或嚴重的一切癥狀和後果。因為感染過一次之後,免疫系統就產生了抗體,即便再次攝入被弓形蟲污染的東西,也不會有任何後果了。
貓感染弓形蟲的周期只有十幾天,而不是說只要感染一次,以後每天拉的粑粑里都有蟲。
貓糞便排出24小時以後,蟲卵才開始具有感染能力。而我們只要勤快給貓鏟屎,糞便就不可能超過24小時。
懷孕不養貓就不會感染弓形蟲?太天真。
孩子是三個家庭的寶,容不得一點意外,所以「以防萬一」成了放棄貓最大的理由。可這個萬一,您還真防不了。
懷胎十月,加孕前兩三個月,這是整整一年。就不說吃到沒加工熟的肉類、菜板生熟混用、吃路邊攤等不衛生食物這些高危問題了,想以防萬一,這一年裡水果、蔬菜就別生吃了。誰知道它們被你買回家之前經歷了什麼?萬一生長的土壤或澆灌的水被污染了呢?萬一運輸的容器被污染了呢?萬一搬運蔬菜的工人手沒洗乾淨呢?外面的食物一口都別吃了,誰知道這菜入口之前經歷了什麼。孕婦可不能出門,外面什麼細菌沒有?家裡人最好也別出門吧,把細菌帶回來,一個不小心污染了家裡的某件東西,說不定恰好就把孕婦感染了。這一年最好什麼東西都別帶進家,就算是擦嘴用的紙巾,萬一被意外污染了呢?
即便做到以上全部,怕是也很難以防這個萬一,想以防萬一,只能進無菌倉。而比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待在家裡的貓反而是最容易控制的。
放棄貓,得不償失。
過去確實許多機構建議孕婦不接觸貓,但現在,美國疾病防禦控制中心明確建議:不要這樣做。2?
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完全可以避免被自家貓傳染弓形蟲,更因為孕婦本來就情緒敏感、身體不適、心理壓力大,此時她們急需這樣一個治癒系的溫暖的小東西來陪伴。
對孕婦來說,貓是親人、是朋友,她們在點點滴滴的相處中建立起了不可割捨的感情,貓在她們心裡的分量是很重的。強行把這樣一個重要的夥伴從孕婦生活中剝離,對孕婦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這對未來寶寶的傷害也不可避免,還有對家庭關係的傷害呢?
「醫生都說了讓我們不養貓!」
很多醫生自己也搞不清楚弓形蟲傳播過程的真相(不信你去問問),因為前輩醫生們都是這麼說的,他們也就跟著說。再加上,弓形蟲的溯源是很困難的,醫生可以鑒定你是否感染了弓形蟲,卻沒有能力找出你感染的原因。
「你家養貓嗎?」「養。」「就是貓傳染的弓形蟲。」你看,只要把責任推給貓,只要幾句話就能解決溯源問題,何樂而不為?
醫生沒有告訴人們正確的預防弓形蟲的方法,反而把大家引向誤區,這樣是很不負責任的。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負責任的醫生和機構開始意識到這一誤區,並為此做了許多宣傳和科普,比如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張羽等。如今,我們在網上很容易就能搜到關於弓形蟲的翔實資料。
孕婦怎樣避免感染弓形蟲?
不要小看我們人體的抵抗力,我們本來就生活在滿是細菌病毒的環境里,也沒見我們天天生病不是?孕婦只要做好以下幾點,就不用擔心弓形蟲問題:
孕前去做弓形蟲抗體測試,貓和人都要做。如果人抗體測試呈陽性,那就說明你已經有了抗體,你和你的寶寶都會被你的免疫系統保護。如果貓抗體呈陽性,那貓不可能再把弓形蟲傳染給你了。
更加註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是最基本的。
肉類要加工到74°以上,並放置3分鐘後再吃。
不喝沒有高溫滅菌的羊奶等。
水果蔬菜要徹底清洗乾淨,不喝生水。
接觸生肉、沒洗乾淨的水果蔬菜後,用熱肥皂水清洗餐具、道具、砧板和手。
接觸沙、土壤後要及時洗手。
關於貓,只需做到這些:孕期不建議給貓吃生肉,不讓貓外出,孕婦不負責鏟屎,撫摸抱貓後洗手。貓砂盆由家人每天清理。孕婦不與流浪貓親近,孕期家裡不再進新貓。2?
貓身上帶著很多細菌、病毒,抓咬人後,人就會被感染。
在長輩們印象中,貓都是養在農家,每天給點剩菜剩飯,不能餵飽,而是讓它抓老鼠。貓整天在野外跑來跑去,抓老鼠抓蟲抓鳥,還翻垃圾堆,身上多臟啊?簡直就是個移動的大病毒幾何體!怎麼能養在樓房裡天天抱著呢?貓爪子、貓嘴巴里不知道有多少病菌!
這種說法,還真不能說完全不對。細菌、病毒、寄生蟲本來就充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自己、我們用的所有物件上都有,貓當然也有。就算是被人咬傷、被器物劃傷,也是有可能感染的。
被貓抓咬,除了我們已經提到過的狂犬病、貓抓病之外,還有一種細菌——巴氏桿菌Pasteurella。
這是一種存在於健康貓口腔里的細菌。如果人被貓抓咬傷(主要是咬),就有可能通過傷口進入人體,屬於常見的人畜共患病。2? 對免疫系統正常的人來說,它不會導致多麼嚴重的後果,最常見的是在被抓咬傷後的幾個小時內,出現局部感染、紅腫疼痛。但對於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後果就會嚴重些,比如更嚴重的感染、敗血症、腹膜炎。2? 不必太過憂慮,要知道如果你身體本身就有問題,普通感冒也是有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的。治療與預防方面,處理方式也和貓抓病一樣:用溫肥皂水徹底沖洗傷口,一般無需就醫。
養在自己房子里作為寵物、孩子的貓,早已不是幾十年前漫山遍野抓老鼠的貓了。我們人類不也曾茹毛飲血過嗎?
沒錯,貓身上確實有細菌,但是沒有「那麼多」細菌。
細菌是從環境中來的,不是從娘胎裡帶來的,也不是貓自己生產的。當它的生活環境和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還要單純,當它只吃高溫加工過的食物、比我們還要單一時,它哪來的「那麼臟」呢?
最後,公子想替所有養貓狗的晚輩們對長輩們說幾句話,幾句他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對您們說的話:
「我們尊敬您,因為您是長輩。既是長輩,自然比我們更有生活智慧、更懂得客觀平和的看待問題,而不是靠固執的偏見和『長輩』這個稱號來壓制、強迫小輩。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選擇,您可以不理解,但至少應該尊重,誰也不是誰的附屬。既然接受了您長者的身份,就請對得起這身份。"我的微信貓公子(imaogongzi),我在那裡分享養貓相關的知識經驗、有趣的故事、做熱門貓物測評和買買買攻略(大約只有三分之一的分享會放到知乎來)。
參考文獻:
[1] https://www.cdc.gov/dpdx/sparganosis/index.html
[2] 馮潔萍、洪青、劉海娟等:《廣州市售蛙類裂頭蚴感染及溯源調查 》,載於《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5年第1期。
[3] 同 [1] 。
[4] https://www.cdc.gov/dpdx/thelaziasis/index.html
[5] https://web.stanford.edu/group/parasites/ParaSites2002/thelaziasis/Thelaziasis.html
[6] 王增賢、沈繼龍、王紅岩:《結膜吸吮線蟲病的研究進展》,載於《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2006年8月第24卷第4期。
[7] 王立英、伍衛平、朱雪花:《2004-2008年全國包蟲病疫情分析》,載於《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第26卷第7期。
[8] https://www.cdc.gov/parasites/echinococcosis/biology.html
[9] 同上。
[10] https://www.cdc.gov/healthypets/diseases/cat-scratch.html
[11] http://www.2ndchance.info/catscratch.htm
[12] 同 [10] 。
[13] https://medlineplus.gov/ency/article/001614.htm
[14] 同 [11] 。
[15] 嚴家新:《中國到底有多少瘋狗?》,http://mp.weixin.qq.com/s/Ca1o-VYE0KEXJxhke4VANQ
[16]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zh/
[17] 嚴家新:《健康犬會感染狂犬病毒嗎?》,http://mp.weixin.qq.com/s/KmW4qGUKPEUxhe-_EVBW8A
[18] 同 [16] 。
[19] 嚴家新:《狂犬病的潛伏期:WHO最新報告的表述和分析》,http://mp.weixin.qq.com/s/eIpKLysnei9YGHULwNHDvQ
[20] 劉俠、闞松鶴、林青:《弓形蟲病研究進展》,載於《動物醫學進展》, 2015年第36卷第1期,P101-P105。
[21] http://www.2ndchance.info/toxoplasmosis.htm
[22] http://www.vet.cornell.edu/fhc/Health_Information/brochure_toxo.cfm
[23] https://www.cdc.gov/parasites/toxoplasmosis/biology.html
[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eff8c0100qq7m.html
[25] https://www.cdc.gov/parasites/toxoplasmosis/gen_info/pregnant.html
[26] https://www.cdc.gov/parasites/toxoplasmosis/prevent.html
[27] http://www.vet.cornell.edu/fhc/Health_Information/brochure_toxo.cfm
[28] Albert Lloret,Herman Egberink,Diane Addie,et al. Pasteyrella Multocida Infection In Cats. J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3;15:570-572.
推薦閱讀:
※當貓奴?猩猩也會!上過大學的「神奇手語猩猩」離世,生前是超級貓奴
※一篇文章,弄明白貓與狂犬病
※領養的貓需要注意什麼,怎麼和貓建立感情?
※中國日報對於養貓導致失明的文章是真的嗎? ?
※有一隻超黏人的貓咪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