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圖說歐洲中世紀戰場創傷與治療
常言道:「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不管是你是地位高貴如帝王,還是卑賤似營仆,但凡上了戰場,那就是刀槍無眼,生死有命。英格蘭的幾任君王,呆毛王阿爾托利亞·潘德拉貢、征服者威廉、獅心王理查還有莎士比亞筆下的那位彎腰駝背、心懷叵測的理查三世儘是亡於戰事。國王尚如此,手下的騎士、小卒之流,傷亡更是難以計數。
▲維克多·瓦斯涅佐夫筆下的「天啟四騎士」——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這四位騎士久久肆虐在歐洲的上空,帶走不計其數的戰士與平民。
中世紀的冷兵器雖然比不得現在的核武器那樣能殺人盈野,但要是挨上一下,絕對夠疼。先來看看一組從瑞典維斯比古戰場墓葬挖掘出土發現的戰士遺骸:
前方高能預警,膽小勿看!!
▲這個倒霉鬼居然被三支箭爆了頭,箭頭至今仍留在顱骨上
▲一顆被斧頭破了相的腦袋
▲這顆腦袋後面的創傷可能是刀也可能使劍造成的
▲正面被砸得稀爛,保准他媽媽都認不得
▲這位的小半邊臉不知道是當時就被削掉了,還是在埋葬後自然遺失了。
1361年7月,丹麥人入侵了瑞典的哥特蘭島,在27日與瑞典人大戰於維斯比城外,並且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戰後由於天氣炎熱,死者都被埋葬於城外。上圖中的骸骨就是這場戰鬥中的死者。自1905年墓葬第一次被發現以來,共有1185具人類遺體在維斯比墓葬坑中被發現。這些遺骸中共計有456處由於劍和斧造成的劈砍傷害;126處諸如箭、騎矛和名為「晨星」的鏈錘導致的銳器傷害;還有數量不詳的粉碎性傷害,是由釘頭錘和戰錘砸出來的,這後一件兵器不光是在戰鬥時逞威,還往往會被用來在戰後結果傷者。
這樣觸目驚心的傷痕當然不止是這些在瑞典維斯比墓葬中掩埋的骸骨所獨有。在距維斯比之戰的一百年後的英倫三島約克郡陶頓村附近,分別戰鬥於紅玫瑰和白玫瑰旗下的戰士們成批地倒下。在他們的身上也能見到死神藉助冷兵器帶給他們通往冥界的通行證——那些致命的傷口。
▲看得出這具屍骨鼻骨這邊遭到了重創。現代的考古工作者和法醫們可以鑒定出死者原是屬於一個身高6英尺1英寸的36至45歲之間的男性。但他是誰,為哪一方而戰,恐怕就上帝知道了。
陶頓25和上面那位一樣,死者年齡也在36至45歲之間。在參加陶頓之戰前就曾負過傷,並且得到了癒合。不幸的是,這回他可沒能再走運了。光是在腦袋上就留下了八處傷痕。根據顱骨上的骨折線走行方向——當骨頭斷裂時,裂縫會轉向薄弱的區域上——我們可以弄清精確的打擊順序。一開始五次打擊是由刃器打在他頭部左側,也許是他正面的一位用右手的敵人乾的,這五處無一是致命傷。而下一個卻肯定是能夠要了他的命的。在他後面的某個人用利刃往他腦袋上揮了一記,軌跡自下而上,直接砍透。這一下給他腦後開了道水平向的大口子,正如上圖右側所示。裂紋向顱骨底下蔓延,骨頭碎片擠進大腦,使他倒下。他的敵人仍不罷休。另一記較輕的打擊命中了腦袋的右後側,可能足以令他翻轉過來仰面朝天。最後另一件利器朝他划了道弧線招呼上來。這一傢伙把他臉一分為二,從左眼到右下頜劃開個大裂口,利刃深達喉嚨背面。
▲這顆顱骨的編號為陶頓25
看過這些骸骨,你是否已經了解這些創傷的可怕?假如一位戰士有著較好的盔甲保護,外加上帝保佑,那麼在挨上一劍、或者中了一槍後,還是有可能通過醫治康復。不過你以為受傷或者就一定比快速死去好嗎?那可不一定。中世紀歐洲的治療手段恐怕比創傷更要人命。不信的話,就往下看。這顆顱骨的編號為陶頓25。
說起來,在古典時代的歐洲就已經出現了治療創傷的圖像、工具還有專業書籍。還出現了像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古羅馬的蓋倫這樣在西方醫療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出土自義大利武爾奇的一件約公元前500年的黑繪陶瓶,上面描繪了阿基里斯為帕特羅克洛斯包紮箭傷
▲在義大利的龐貝城發現的伊亞皮西(Iapyx)為埃涅阿斯治療箭傷的圖畫
▲注意這塊放大的特寫上,伊亞皮西長在用鑷子拔去箭頭
▲龐貝城還出土了大量各式各樣用於各種用途的古羅馬手術工具,據說古羅馬人會為手術工具消毒。
不過在古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就進入了一個所謂的「黑暗時代」,社會發展全面倒退,醫療也是如此。在中世紀,各種庸醫害人的事情層出不窮。
▲圖拉真柱上的急救場面。在古羅馬軍團不斷征戰地中海四方,征服各個敵手的過程中,他們的軍醫為拯救受傷戰士的生命也立下了不可忽視的功勞。
例如下面這段阿拉伯人記錄下的故事:他們要我看看一個武士,腿上化膿,還有一個婦人得了肺癆。對於武士我給他上了葯,膿出來了,情況有所改善,而婦人,我給她開了葯好恢復健康。這時一個法蘭克醫生來阻止我看診說:「這小子一點也不懂醫術。」接著對武士問說:「你作個決定,是要作一個一條腿的活人還是要作兩條腿的全屍。」武士說要做活人,法蘭克醫生說:「那好辦,找個強壯武士,另外帶一把利斧來。」醫生把病人的腿架起來,告訴使喚來的武士說:「就一斧,要乾淨利落。」我們眼睜睜地看著那武士掄起斧頭砍下去,不幸未盡全功,殘肢欲斷未斷,於是武士再補上一斧,骨髓噴濺而出,病人當場氣絕身亡。擺平第一個之後,接著法蘭克醫生再珍視那個婦人,他說:「這婦人頭上有魔,魔鬼附上了她,必須把頭髮剃掉。」婦人剃了頭之後,接著是「葯膳」,吃的是醫生囑咐的大蒜和芥末,結果病情愈加惡化,醫生又說了:「魔鬼一定已進入了頭。」他拿了一個剃刀,在婦人腦殼上切了個十字口,頭骨都露了出來,醫生居然在傷口上抹鹽,結果婦人一命嗚呼。我問道:「你們還需要我嗎?」他們答沒必要,我也就回來了。此趟我是見識到法蘭克人的醫術大觀。
▲這幅圖像上的畫面很像前面提到的,給那位腦殼上先被切了十字口、後撒鹽、最終一命嗚呼的婦人所接受的手術。不知道圖上的這位病患遇上的這位是否也是個殺人名醫。
《中世紀醫學》一書的作者費思·沃利斯將歐洲的大夫們分成如下幾類:在大學裡受過教育的內科大夫社會地位最高;其次是那些學習過的外科醫生;再次是行會培訓的外科醫生;而最低的是外科理髮師,他們會放血還有去除來自皮膚與腦袋上的「多餘物質」。當然除了這些,還有諸如牙醫和眼科這樣的遊方郎中;庸醫;接生婆;把慈善的忠告和幫助當葯配發的神職人員;最後還有普通的家人與鄰居。在戰場上,等級較高的人物,如王公顯貴,他們可能有專業的、訓練有素的外科醫生來給自己的性命保駕護航。當然這樣也並不絕對能救得了命,例如前面提到的獅心王理查,就是因為他的醫生對拔箭頭不熟練而掛掉的。至於廣大士兵的命多是交給一個拿剃刀吃飯的群體——理髮師。
不要以為我拿著剪刀,就認為我是理髮師,其實我只是個裁縫,下面那位1474年伊比利亞的也是我的同行。
那麼,真正的理髮師是什麼樣的?看下圖你就知道了!
▲來自於1450年德意志卡牌的理髮師。看樣子,這會兒正在給顧客剃鬍子。
為什麼理髮師會跨行干起外科大夫的活,那是因為中世紀的修士們按照寺規一要剃度修行,二要定期放血。這樣的話,就乾脆一事不勞二主,兩件活統統交給擁有鋒利剃刀的理髮師來干好了。在德意志和瑞士地區的軍隊里,有一種叫做「Feldscher」的軍醫,「Feldscher」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戰場上拿剪刀的人」。實際上,他們就是理髮師。在英格蘭,理髮師們必須要滿七年培訓才能上崗,訓練內容實際多於理論。他們按內科醫生的理論行事,一般不了解醫療發展的動向。
▲一位Feldscher正在給傷員截肢
▲17世紀佛蘭芒畫家大衛·特尼斯雅戈爾創作的一副有趣的繪畫:《猴子理髮師機構》。畫上我們可以看到後這裡理髮師們的工作不光是要給顧客修剪鬍鬚,還要治腳。
▲同樣是在十七世紀,理髮師與外科大夫這一對本不相干的行當還同時活躍在軍中。
理髮師們除了精於剃頭、放血、金創等業務外,還要處理拔牙等業務,所以他們的工具也是豐富多彩,令觀者看過無不心驚膽戰。
▲包括鋸子、夾子、柳葉刀在內的各式各樣的外科工具,還有不懷好意的外科理髮師。最底下的幾把止血烙鐵在德國的一本1675年左右,記載治療乳腺癌插圖的書上也能看到。
當時的理髮師還有內科醫生們都還沒有細菌的概念。他們在手術前不會將工具消毒,手術後最多也只是用布將血跡擦拭乾凈。他們不會把工具放入水中,因為這樣會令它們生鏽。他們覺得,與其放入水中,還不如直接招待下一位病人。同時,他們還沒有很好的麻醉措施。他們嘗試過各種藥劑來減輕疼痛,或者令患者在可能致命的手術中沉睡。其中的一個方子里包括有生菜、閹豬膽汁、葫蘆藤、鴉片、天仙子和毒芹汁。但毒芹汁很容易就會致人死亡的,所以真不知這到底是在救人還是謀財害命。與其接受這種麻醉藥劑還不如用酒灌醉,或是直接來一棍子打暈。
當然,中世紀的歐洲醫生們也並不總是這麼無能,他們也在不斷探索學習。歐洲也有帕多瓦大學這樣的醫學中心,研究轉譯自阿拉伯文獻的希波克拉底、蓋倫的著作。像十字軍東征這樣的戰爭給了醫生更多接觸實際的機會。在這種環境下,歐洲的外科醫生們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4世紀法國的一本手稿上繪出的顱骨修復手術,現在看上去感覺挺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數千年前的古埃及和中國的一些地區,就有人完成過這類手術,並且手術接受者還活了相當長的時間。
▲15世紀英格蘭的科學醫療儀器,從圖像上有的器材看上去外形已經很接近現代的化學燒杯了。
▲15世紀德國人約翰尼斯·德·凱沁所著的《醫學備編》(Fasiculo de medicina,1495年威尼斯出版)一書中的 「創傷人」。這是一種在後世被長期運用的圖解創傷與治療的方式,這種形式可能是由凱沁所首創。因為形象生動,而被歐洲的醫學家們發展出了各種變體,廣為流傳。
▲漢斯·馮·戈爾斯多夫的「創傷人」
▲這幅畫出自於一本偽托蓋倫之名的醫術上,畫上寫了傷口造成的原因,但沒有提供治療方法
▲17世紀英格蘭羅伯特·懷特繪製的「創傷人」
其實,儘管中世紀歐洲的醫療手段十分不濟事而且還多有害。但是所謂「久病成良醫」。通過這些記載有新藥方、新的醫療手段的書籍,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得到,歐洲人用付出獻血和生命的代價,所換取到的醫學進步。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HG。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