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溫下月季花瓣會減少,低溫下花瓣數會增多?

昨天有位朋友問我,為什麼月季在夏天會花瓣少,雄蕊雌蕊都在?為什麼到了低溫的時候,雄蕊又變成層層疊疊的花瓣了?

高溫下,月季花小、花色淺淡、花瓣數減少這個現象估計很多月季花友都留意到;而這位朋友觀察力很好,留意到雄蕊在低溫下變成了花瓣。

首先要說明的是,自然界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單瓣花都是占絕對優勢的。因為開花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結實,傳播自己的基因。其中顏色艷麗、花大、花香有利於吸引昆蟲傳粉。

對昆蟲而言,顯然花粉和花蜜比花瓣的數量有吸引力多了,如果花的大小、顏色已經夠明顯,又何必花力氣在花瓣的數量上?單瓣才是最經濟的做法。

但自從人為因素成為了花朵進化的篩選壓力,重瓣花就開始流行。那麼,從單瓣到重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裡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花的基本結構:

花托、萼片、花冠(花瓣)、雄蕊群和雌蕊群。

別看這結構很簡單,開花可是一個很神秘的現象。為什麼植物要從長葉轉變成開花?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的機理異常複雜。

雖然我們還不確切了解開花的機理,但目前的研究普遍認為,一朵花,其實是一個變態的枝條;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都是變態的葉,具有原初的同源性

這種同源性,正是花朵基本結構發生改變的核心基礎。一般正常情況下,花朵發育過程會依次形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器官。

而如果發生基因突變,則可能出現:很多萼片、萼片變成花瓣、雄蕊變成花瓣、花瓣消失、雌雄蕊消失等等奇怪的花朵變異。因為它們之間具備同源性。

這些奇怪的變異,對植物來說是一種不利於繁衍的病態,結果卻讓人類青睞上了,花費大力氣讓它們繁殖了下來,為人所圈養,甚至取代了祖先單瓣的形象,成為我們大眾所熟知的花朵形態(更多進化方面的問題,詳見 花木郎:太空育種,生物進化和人口爆炸)。

▲中國月季品種「綠萼」,大量萼片組成的「花」

但哪怕控制花朵發育的基因沒出現突變,環境也會直接影響花芽的發育:部分原本準備形成花朵的芽甚至可能重新形成葉芽。這也從另一個層面提醒我們,花器官由葉片變態而來。

花朵發育過程中,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各結構能夠依次發育,受到內在基因的精密調控。研究表明,月季花的器官發育,與8個基因密切相關。其中Rh AG 是調控雄蕊和心皮發育的轉錄調控因子, 是影響雄蕊和花瓣分化的關鍵基因。

在常溫下,Rh AG 基因正常表達,雄蕊、雌蕊得以順利發育;而在低溫下, Rh AG基因表達受抑制,雄蕊、雌蕊的發育延遲,雄蕊數目減少,花瓣數目增多。

註:A:25/15℃,B:20/10℃,C:15/5℃

不過Rh AG基因怎麼受低溫控制,背後具體的分子機理,目前也沒研究清楚。但我們可以推測的是,低溫使得整個花芽發育的過程延長,尤其讓Rh AG 基因表達下降,顯著滯後了雄蕊的形成,讓更多的營養滯留在前一個階段的花瓣形成上,導致了花瓣數目的增多

月季上這種低溫花瓣多、高溫花瓣少的現象,我們也可以從鐵線蓮上觀察到。許多重瓣鐵線蓮,春季開重瓣花,夏秋季開單瓣花,原理也類似。

而在木郎看來,相比那些為滿足人類的慾望、受人類圈養的華而不實的重瓣,其實雌雄蕊發育正常的花朵可愛多了,因為它參與著自然的合唱,哺餵了蟲鳥,自在地春華秋實。

[參考文獻]

《低溫引起月季花朵過度重瓣化關鍵基因的表達及分析_田亞然》

《低溫誘導切花月季過度重瓣化的形態學觀察_范天剛》

END

城市農人花木郎


推薦閱讀:

馬路上為什麼喜歡種杜鵑花?
如何打造一個現代住家?
多肉和花卉的澆水問題?
園丁用除草機除草時我們所聞到的是什麼味道?

TAG:月季 | 园艺 |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