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佳港片,曾志偉、余文樂零片酬出演

現在的很多電影動不動就是耗資上億,頂尖製作團隊,知名導演、大IP。

總之一出手,滿臉都寫著3個字:不差錢。

儘管如此,出來的效果和口碑23333。

但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情況正好和上面那類相反。

《一念無明》| 2016

豆瓣8.0

《一念無明》是一個超乎想像的意外驚喜。

為什麼這麼說?

新手導演、新手編劇、僅200萬港幣投資,拍攝周期16天。

余文樂、曾志偉、老戲骨金燕玲看過劇本後都自願零片酬演出。

電影還一舉斬獲金像獎新晉導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座重磅獎盃。

余文樂在接拍這部電影之時感嘆道:「遇到好劇本比賺錢難,做演員遇到挑戰一定好興奮又擔心。」

曾志偉稱:「這是十年一遇的好劇本。」

金燕玲說能出演《一念無明》,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儘管好評如潮,但在看之前,君君要先給你們打個「預防針"。

因為這部電影有點「喪」、有點「悶」。

原生家庭、躁鬱症、人性的疏離與冷漠,看似遙遠,但或許你就是這些元素的製造者。

電影講述了一個父親(曾志偉 飾)照顧重回社會的躁鬱症兒子(余文樂 飾)的故事。

電影里的每個人都不正常,都有「病」。

男主的病是躁鬱症。

因為他有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父親不知所蹤,弟弟遠走美國。

病重又暴躁的母親全靠他一個人照顧,借了朋友幾百萬炒股,虧掉了,人家追著他還債。

生活和工作壓力山大。

直到他失手殺死母親,法院判定他是精神躁鬱症,無罪釋放進了精神病院。

愛人、名譽、財富一夕之間全都沒了。

他沒有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弒母」的事實讓他時刻籠罩在陰影之中。

男主母親的「病」是「偏激」。

丈夫和小兒子一個避走大陸,一個定居美國,明明只有男主任勞任怨每天端屎端尿照顧她。

但她對男主卻始終有芥蒂,把自己的不幸遷怒於他,非打即罵。

男主父親的「病」是「懷疑」。

他從精神病院接回男主,兩人住在不足四平米的出租房裡。

但他的枕頭下放著一把鎚子——他在時刻堤防自己兒子,因為男主得躁鬱症失手殺過人。

男主未婚妻的「病」是「自以為是的寬恕」。

當男主好不容易準備打開心房,重新開始的時候,未婚妻帶他去了一個充滿「愛」的地方。

一個以「寬恕」為名義的佈道會。

她毫無保留地向眾人訴說男主弒母前後發生的整件事情,表達著她對男主的「諒解」與「寬恕」。

但是這樣的噩夢重提無疑是再揭傷疤,也摧毀了男主重生的信念。

街坊領居們的「病」是「冰涼冷漠」。

男主的躁鬱症發作,在超市瘋狂的吃巧克力試圖緩解,崩潰的失聲痛哭。

周圍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忙,一群人拿起手機拍照上傳,人肉這個「舉止怪異的人」。

「原來是神經病醫院跑出來的,難怪啊」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

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

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段魯迅收錄在《而已集·小雜感》的話,是對《一念無明》最好的註解。

電影里好像個個都是充滿城府深、心機重的歹毒惡人,但卻又好像不是這樣。

每個「有病的人」都是最無奈的普通人。

男主的因為躁鬱症意外犯下弒母的罪行, 但他是有擔當的好人,只是生活沒有善待他。

外人把他當做精神病犯,心理和生理的傷痛沒人能理解。

只有他自己知道,手腕上有過無數個割腕留下的痕迹。

男主的母親既依賴男主,又對他暴力相向,不論是精神還是肉體。

但所有的憤怒來自於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年輕時的風光無限,晚年的悲涼凄慘。

只有對愛的人一再的發泄不滿,才能得到「對方不會離開我」的安全感。

男主的父親是個逃避了大半輩子的了,終於在男主出事後想開,不能繼續躲下去了。

他想重新擔起一個做父親的責任。

偷偷查閱緩解躁鬱症的資料,買能讓人心情愉悅的巧克力,去病友會交流心得。

他關愛的方式簡單粗糙又真摯,帶著很無奈的心酸

我求你正常一點,想想開心的事情好不好?

男主的未婚妻是個渴望能成家的小女人,二十九歲結婚,三十歲生小孩。

但這一切因為男主弒母而破滅,男主入院,留她獨自還債。

她也是被捲入這場爭端的無辜人。

街坊領居中的代表是一個小孩的母親,因為知道了男主的「黑歷史」後勒令孩子不要與他來往。

但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錯誤么?

每個人都有罪,卻都「身不由己」;每個人都無罪,卻都是罪惡的幫凶。

電影的片名,「一念無明」,原是佛語。

在《御書一生成佛抄》中解釋為:

生命本身所具備的根本迷惑。

一念是意味生命,

無明是意味根本的迷惑,

由此而生起一切的煩惱。

這麼說來「一念無明」其實是所有小人物的慾望和迷思。

說到佛學可能就深奧了,但是說到人,就再清晰不過。

每個人們既期望努力生活、努力相愛;同時也不斷蓄養慾望和自私。

遇事逃避不願負責的態度,或許是怯弱,或許只是慣性。

就像片中冷漠的鄰居,其實也是受到危險時趨於自保的「我們大多數人」。

很現實,也很無奈,誰讓我們身而為人呢?

故事的結尾,父子倆平靜地並行坐在河邊。一切的不幸都在延續。好像什麼都沒變好。

但有一份覺醒,那是對「愛」的覺醒,對「承擔」的覺醒。

電影中還留下一絲光明——那個鄰居家的小孩。

他不懂什麼「躁鬱症」,也不相信男主是別人嘴裡的「危險的人」。

他只相信自己的接觸,自己的判斷。他隔著一面牆,給男主講著《小王子》的童話:

「小王子說所有人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

這一刻故事中溫柔被放大,社會冷漠的外殼也成就了這部電影的動人。

君君喜歡這個電影的平常心,不拔高,不過度批判,也不追求什麼「終極真實」。

用很讓人舒服的鏡頭語言和表演,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弱勢群體,平淡中見真章。

人都有自己的無奈,但卻可以不讓心徹底僵化,就像片中的小男孩。

冷漠沒有錯,但是否可以更包容。

《一念無明》講述的並不是一個讓人開心的故事,但卻是一個能走進心底的故事。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

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推薦閱讀: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把喪氣滿滿的難民片拍成喜劇的,我只服他
潛規則、滅門慘案,我被這部島國推理片驚艷了
5部沒有華麗特效,卻依舊震撼的電影
5部特種兵電影來襲,勁爆到欲罷不能!

TAG:一念无明电影 | 电影推荐 | 豆瓣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