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籠正宗的叉燒包是怎麼樣的?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類似於「西瓜最中間那一口」的美食,當時我腦子裡有的,全是大隻鬆軟的叉燒包!

張開口,那雪白鬆軟的包子皮,微微燙嘴;裹著蚝油芡汁的叉燒餡,香滑咸鮮,第一口熱騰騰的滋味太難忘了。

所以家裡的冰箱經常備著一包速凍叉燒包,像現在發完宵夜文,餓了,立馬燒水,蒸上兩個,外加一杯酸奶,吃完心滿意足地睡覺~

早在上個世紀,叉燒包已經貴為茶樓的四大點心之首(其餘是蝦餃、燒賣和粉果)。廣州也有句俗語,帶叉燒包上茶樓,來巧妙形容多此一舉的做法。

即使是三歲細路哥,都知道一個好味的叉燒包,無非是包身軟熟、叉燒甘香、帶點醬汁。但講到一個靚叉燒包怎麼做,你又知道嗎?

今期,除了重新認識傳統叉燒包之餘,半島君還會和你見識叉燒包的進化史,我們立馬出發吧。

1.0版本

傳統蒸叉燒包

最經典的叉燒包,肯定是阿爺老豆那代就有的廣東蒸包,一個個包型挺身,像雀籠一樣,開口笑,叉燒餡顯山不露水,賣相非常誘人。

據說,叉燒包來自北方的開花饅頭,傳到廣東後,根據老廣偏甜喜軟的口味,改良而成。

記得第一次吃這種饅頭

我還問老闆,是不是忘記放糖了

做叉燒包,要先搓皮。除了用到低筋麵粉以外,發酵好的面種也是關鍵,這樣做成的麵糰,才令麵包鬆軟彈牙,兼有淡淡的酒香。

至於包頂會裂成花瓣形狀,原理是麵糰發酵後,產生二氧化碳,當麵包受熱膨脹後,氣體便嘭~嘭地衝破了麵包。

via:食的秘密

包子的叉燒餡,最好用甘香的半肥瘦。此外,餡料還有另一個主角,蚝油芡汁,加砂糖、老抽、薑片、洋蔥煮成,既香濃又不失層次。

我個人比較欣賞廣州酒家的叉燒包,口感、香味、甜鹹度都處於平衡狀態,味和而鮮,簡直完美~

2.0版本

中西結合叉燒餐包

講真,在沒有遇見叉燒以前,餐包一直是扒餐裡面的小配角,冷冰冰的口感,配牛油的單調食法,沒什麼存在感。直至成為了叉燒餐包,它的包生才開始明亮起來。

叉燒包一定要趁熱吃,所以加了叉燒的餐包也受到了重視,新鮮出爐熱辣辣,一改以往的冰冷姿態。

為了看上去更有食慾,師傅還在表面塗上了一層糖油(花生油mix糖漿)。

剛剛還略帶生澀的餐包,立馬變得漲卜卜、油亮亮,渾身散發著「我很好吃」、「快來吃我」的訊號。

3.0版本

菠蘿叉燒包、酥皮焗叉燒包

鐘意吃菠蘿包的你,不可能不知道,酥皮是麵包的美味靈魂。

當叉燒包升級到3.0,飲食界將酥皮和叉燒融合。最先是菠蘿叉燒包,雖然體型纖細了,但外層的酥皮和菠蘿包,是一樣的做法。

然後進化到酥皮焗叉燒包,它的酥皮是用奶油忌廉和麵粉混合而成,有別於菠蘿包的牛油皮。

進烤箱前,師傅將奶油餡擠在包面,烘焙的時候,酥皮會溶化流瀉,外型就像一頂墨西哥的草帽,所以它又叫墨西哥叉燒包。

添好運的明星叉燒包,屬於後者。一口咬下去,先是奶香味十足的鬆脆酥皮,然後是惹味的叉燒餡,和傳統的叉燒包相比,青出於藍。

社會在進步,食物的美味也必然跟著進化,毫無疑問。不過有時吃到蒸籠里的叉燒包,又干又冷,不知道從前的味道,又由誰來守護呢?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

我的微信公眾號:半島便利店,歡迎來找我玩~

文 | 半島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我想去學習甜點烘焙,但不知道去哪裡學習。
同樣是麵粉,為什麼中國人做了饅頭,歐洲人卻做成麵包?

TAG:美食 | 饮食 | 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