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刀」竟不是戚繼光所創,那正統的戚家刀到底長啥樣?

提及抗倭名將戚繼光,很多冷兵器愛好者可能立刻能想到鼎鼎大名的「戚家刀」。但其實,現代人對戚家刀多有誤解,很多人將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種仿倭式單手腰刀稱作了戚家刀,實際這種觀點大錯特錯。

明末清初東南沿海民間流行收藏上等的日本刀把玩,或作為饋贈之物。為了迎合這種喜好,中國的刀匠參考了日本刀的型制,用中國本土的工藝打造了一類腰刀,並配上中式刀裝,改為一種單手腰刀。在現代收藏界這類刀被稱作倭式腰刀或仿倭刀,也有人稱這種刀是戚家刀。實際這類刀與戚繼光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後人牽強附會之語。

▲倭式腰刀

戚繼光留下了一本著作《紀效新書》,在此書中記載了他所仿製自日本倭寇的一種刀,被他稱作長刀(見下圖),配備給鳥銃手使用。長刀刃長五尺,全廠(長)約1.5米。這種長刀是戚繼光著述所記載的唯一一把由他本人創製、仿自日本倭寇的刀具,因此可以被稱作真正的「戚家刀」。其原型實為日本鎌倉至南北朝時代,日本國內流行的一種適合精壯豪勇之士使用的大太刀、野太刀。因為刀身較長,只能雙手揮舞,並不適合單手使用。

但是與日本的同行相比,鳥銃手的長刀,在刃部靠近護手部位,包裹有一尺長銅製護刃,這是因為過長的刀身不利久持。同時過長的刀刃也不適用於抽刀,在主武器為鳥銃的情況下,長刀的形制,方便明軍士兵快速以左手抽出一部分,然後再用右手持護刃部再抽,可以較為快捷的將過長的刀刃抽出。

作為被參考的對象,日本也有將野太刀包裹一段刀刃的使用方法。下圖是日本野太刀的握持刀刃技法:

當然,這種技巧並非東方獨有,歐洲也有類似的技法,以下是歐洲的握刃格鬥技巧:

當然,有這種用途,並不代表一定只能如此使用,持刃格鬥只是使用方式的一種。對於鳥銃手本身而言,配屬雙手長刀並不是讓鳥銃手用來讓其白刃格鬥的,從比試標準中可以看到,鏜鈀、長槍,均要求對練之時,一擊一戳而入、分槍即進,才叫上等。而鳥銃手所持倭刀,要求「不使人乘隙而犯」為上等。也就是說,鳥銃手長刀在一開始,就僅僅作為自衛兵器而非追求白刃突陣。

也就是說,戚繼光對鳥銃手持長刀的肉搏能力,只要求在長槍突擊下做到自保。一個僅僅要求能自保不被殺就上等的標準,我們自然不能把這種兵器真當白刃輸出主力。另外,保護鳥銃手的另有其人——隨隊長槍手,並且是以鳥銃手陣亡,以其配屬長槍手償命為基準的。

即便是火兵持大棒對打,對上等的要求也是壓棍而入為上,戚繼光連火兵都對練都要求可近身傷敵,而對使用長刀的鳥銃手僅為「不使人乘隙而犯」為上。由此可見,長刀在戰陣中,只是火繩槍兵聊勝於無的臨時自衛武器。這是在傳統長短兼習的戰術要求中,為遠射的火繩槍兵配屬白刃近戰武器;而又在一寸強一寸長思路下,在火繩槍兵無法如同藤牌手一樣,在配刀的同時攜帶盾牌的情況下,將配刀盡量做長以免被敵人輕易近身。

總之,從頭到尾,給鳥銃手配備長刀並精心設計技法的戚繼光本人,實際上並不要求火繩槍兵能以長刀殺敵,僅可持械自保便為合格。

也就是說,根據明軍客觀需求而改良的長刀,實戰中的作用與大太刀或者野太刀不同,所處陣列位置也不同,所以外觀上有相近之處,但是其本質上完全可以看做是兩種不同的兵器。

因此,長刀並未完全照搬大太刀或者野太刀,如鳥銃手長刀僅重2.5斤(二斤八兩),以600g明斤計,也不過僅有1.5kg。這個重量相對於野太刀或大太刀而言過輕,其為考慮鳥銃手負重,而考慮設計的重量,且鳥銃手並不需要如同武士一般持刃突擊和破陣,因而就明軍戰術要求進行了改良。

唯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殺器(長槍)則銃重葯子又多,勢所不能,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由長刀解可以看出,鳥銃手長刀要求「輕而且長」,與追求彰顯武士腕力的大太刀和野太刀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要求。長而輕薄的刀身,在客觀上也需要在根部加強,進而在使用長且輕薄的刀身配合銅護刃之時,握刃技法上就不再是其前身野太刀,用布料或者皮革臨時包裹下,而是正經的作為格鬥和出刀技巧,被正式繪入圖本中。

上圖為靜岡縣立博物館藏,萬曆年翻刻的十四卷本紀效新書中長刀的技法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鳥銃手以右手握持刀刃,左手持刀柄,以前後刀式來看,當是用右手持銅護刃後將刀拔出,再以左手持握刀柄;即抽刀之時先用左手抽出一段,再用右手握持銅護刃將刀完全抽出。以見賊出劍圖的刀資可以看到,右手正直前伸,且刀刃向前,由此可見,鳥銃手日常以右手持火繩槍,用於短兵相接的長刀配於身體左側,配刀狀態下刀資刀刃向下。

另外,如同樣因為野太刀和大太刀出現,而臆造的所謂李舜臣「三尺誓天 山河動色 一揮掃蕩 血染山河」銘長刀,該刀(單把)全長197.5cm,刃長137cm,重5.3kg,一手揮舞一把十斤重的雙手長刀,實際上並不能在戰場上使用,這已經不是正常的實戰用刀。

由《經國雄略》所記,明制偃月刀重量也不過五斤,折今制不過3kg而已,大致是日本大太刀、野太刀的重量。日方以重型雙手長刀彰顯武士的豪勇,同樣級別的偃月刀則在中國用於力士突陣,過於輕便的鳥銃手長刀並不能達到以兵器重量,打破敵方陣列的要求。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梁曉天,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國論》----納粹德國
「同袍」這個詞真的合適嗎?有什麼更好的稱呼嗎?
清朝的統治給漢族服飾的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TAG:冷兵器 | 历史 | 戚继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