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籃球,終究還是殺回來了
籃球品類,自喬老爺子簽約耐克以來,就成為了俄勒岡品牌的自留地。即便是在其龐大商業帝國的江山受到阿迪達斯衝擊,顯得有些波動的近兩年,Nike和其子公司Jordan也依然無可爭議的佔據著北美籃球市場份額的前兩位,完全壓制略有蘇醒勢頭的adidas和憑藉兩連MVP庫里(Stephen Curry)一時風頭無二的Under Armour。記得去年我和 @阿Nel哥聊起籃球品類未來的走勢,都認為耐克肯定憋著大招,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在市場上掀起龍捲風。果不其然,今年入夏以來Nike的種種操作,都告訴我們,那個象徵籃球之神的品牌,殺回來了。
首先,不同於其他品類運動鞋的專業性限制,籃球鞋因其On&Off Court的天然屬性,一直以來都是銷量最佳的專業運動品類鞋款。大家也能看到,近年來足球鞋同樣有著潮流化趨勢,但「世界第一運動」裝備的發展進度,卻遠不及在北美以外不那麼受歡迎的籃球裝備,究其原因,還是球鞋性能的限制。打個比方,你不可能穿著帶FG大釘的足球鞋壓馬路(那感覺就跟踩著高蹺似的...),而那種足球鞋休閑鞋底的雜交款,畢竟還是差點意思。而籃球鞋,從Air Force 1、Air Jordan 1到如今的Kobe A.D、Air Jordan XXXI, 穿搭休閑裝,都顯得渾然天成。正因如此,球鞋的舒適性,特別是緩震性,才顯得尤為重要。試想,你肯定不會天天穿著一雙本就比休閑鞋笨重一些,然後又硬如板磚的籃球鞋去逛街吧?就算只穿籃球鞋打球,你的膝蓋受得了,一次次沒有減震的落地衝擊嗎?
搭載Nike最新React緩震科技的Hyperdunk 2017和Superfly 2017
Nike之所以笑傲行業數十年,營銷手段固然高明,但其優秀的產品研發能力,才是一切輝煌的基礎。如果沒有Air Sole氣墊的創舉,縱使喬丹的明星效應再強烈,也萬萬不可能幫助一家岌岌可危的公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逆襲成世界T10的品牌。就像Apple,沒有跨時代智能機iPhone的橫空出世,光靠著OS系統和iPod,不可能締造喬布斯的神話。而Nike,正是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發布了幾款跨時代緩震科技——Air Sole, Zoom Air, Air Max,才有著如今的江湖地位。然而進入新世紀後,Nike Innovation Kitchen卻似乎失去了魔力:先是Shox結構緩震,前後研發數十年終告失敗,代價是賠上了卡特的一雙膝蓋;再是打著NASA登月材質噱頭的Lunarlon,這種材料緩震剛上腳的確挺舒服,但材料太短壽易衰變,經常出現不到半年變板磚的情況,現在耐克的高端籃球鞋,也已鮮見全Lunar緩震的設計。還好,同期的競爭者基本已經被耐克90年代的風捲殘雲收拾的差不多,有被逼退市場的(Fila、Puma等),有被收購後轉型的(Converse、Reebok等),還有一而再再而三在代言人和營銷策略上選擇極其愚蠢的(沒錯,說的就是你,放棄科比詹姆斯,放著好端端五虎將資源不用非要出什麼團隊簽名鞋的adidas)。再加上領先世界的營銷策略(炒火AJ復刻),耐克籃球產品的銷量,始終讓競品看不到尾燈。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被一家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BASF)的發明所打亂。Boost材料緩震的橫空出世,不僅幫助adidas在緩震科技上有了與Nike一決雌雄的資本,更是憑藉其各種運動品類都可適應的全能型(籃球,足球,跑鞋,訓練鞋,休閑鞋,etc)和專利購買公司阿迪達斯的強大營銷能力,成為撼動耐克運動鞋乃至運動品霸主地位的攻城錘。就拿籃球鞋品類來說,德國人旗下的中高端產品,如今已經清一色武裝起了全掌Boost。對耐克更為不利的是,一家做壓縮衣起身的美國公司安德瑪,近年來也借著旗下頭牌庫里的高光表現,逐漸蠶食著自己的市場佔有率。雖然在代言人和當下的市場份額上,Nike和Jordan依舊一枝獨秀,但他們是時候認真面對所處的情景了。
美國運動鞋市場份額,2016.05-2017.05
可是,老辣的耐克,又怎會坐以待斃。從宣布接過NBA官方贊助商開始,一盤大棋就在醞釀之中。固然,旗下球星庫里、哈登連續被競品挖角,2014-16三年的新秀簽約情況也不甚理想,但Nike依然擁有最多的球鞋科技專利、最優質的代言人資源,以及,最廣闊的平台。官宣NBA合作不久,Nike就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2017-18賽季開始,NBA球衣上將首次印有Swoosh Logo。要知道,此前幾十年,無論是90年代有喬丹坐鎮的耐克,還是此後的銳步和阿迪達斯,都只被允許在市售款球衣上印製自家商標。這樣一來,無論哪家贊助商簽約的球員,只要出場,都是在給Nike打廣告(參考足球球衣贊助模式),無疑大大提高了Nike Basketball的曝光率。
耐克反擊的第二步,則是從青少年入手,與球星苗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待他們選秀進入NBA之時,對品牌產生歸屬感,便可以用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打動球員,繼續壟斷頂級球星資源。比如筆者之前一篇譯文提到的,今年NBA狀元秀富爾茨的故事。【鏈接:准狀元富爾茲簽約耐克,來聽他聊聊自己的球鞋之路 - 知乎專欄】從高中到大學,這名未來之星所選擇球隊的贊助商都是Nike,因此,即便adidas開出的合同更大更誘人,狀元郎還是毅然選擇耐克。同樣的例子還發生在去年NBA狀元秀本·西蒙斯身上:阿迪報價更高,球員選擇耐克。也難怪如此,畢竟從高中大學的籃球名校幾乎都被耐克包攬,肯塔基、杜克、北卡(子公司喬丹)、密歇根(喬丹)、德克薩斯、亞利桑那乃至華盛頓... 除了堪薩斯(阿迪達斯)和UCLA(安德瑪),NCAA幾乎所有招生帝學校,球衣上都印著Swoosh Logo;一年一度的Nike Elite(耐克精英賽)和Jordan Classic Game(喬丹經典賽),更是耐克收割世界最出色籃球苗子的盛會;甚至一些著名業餘聯賽如LA的Drew League(德魯聯賽),也得到了耐克的官方贊助,這不,2018屆全美第一高中生馬爾文·巴格利三世(Marvin Bagley III),眼瞧著也要追隨富爾茨、西蒙斯們的腳步,成為一名資深Nike Rooted Player。
今夏馬爾文·巴格利三世在德魯聯賽上
然而之前提到的,相比這個夏天Nike的動作,都只是開胃小菜。先是推出搭載新緩震科技React的球鞋Hyperdunk 2017和Superfly 2017,誓要用這款新鮮出爐的材料緩震硬剛Boost;隨後宣布簽約2017屆NBA前11順位新秀中的7人,除卻簽約UA的約什·傑克遜和尚未做出決定的朗佐·鮑爾(其父稱BBB品牌仍在尋求與專業運動品公司合作)、小丹尼斯·史密斯以及扎克·柯林斯,其他熱門新秀全部被耐克攬下,已經許久不見美國品牌在簽約新秀上,展現出此等魄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年NBA全明星周末上,仍將保持著耐克一家獨大的局面;新緩震科技的推出,也會給消費者提供更多樣的選擇;結合4D技術的日臻完善,或許不遠的將來,我們的購買方式將會發生革命性的改變:選鞋子變成簡單的Nike iD,人人成為自己球鞋的設計師,搭配好鞋身、中底科技,選好配色,使用4D印表機,數小時內就能上腳。
2017-18賽季金州勇士隊Association款球衣
在上述這些布局的鋪墊下,今晨曝光的Nike新賽季球衣計劃也就不難理解了:摒棄傳統的主客場球衣,改為四種不同配色方案:聯盟經典白色、球隊配色、「運動心態」配色(大膽的配色方案)和社區配色(具有當地特色),每支球隊都可以任選其中一款出戰。這樣的模式咋一聽非常新鮮,仔細分析,其實也就是換湯不換藥地為每支球隊增加了一套備用客場球衣(「運動心態」)。但以耐克的營銷手段,我們有理由相信,與NBA的合作將幫助其籃球品類更上一層樓:或是重新激活整體開始下滑的籃球市場,或是大幅提升球衣周邊產品銷量。但無論這股浪潮會有怎樣的市場表現,今夏的Nike籃球,產品+代言+營銷許可權出擊的Nike籃球,都已同1995年3月19日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的那個32歲男人一樣,向世界宣布:「I AM BACK!」。
延伸閱讀:
球鞋緩震發展史 http://uk.complex.com/sneakers/2012/12/the-complete-history-of-cushioning-technology-in-sneakers
阿迪達斯北美市場之崛起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adidas-nearly-doubled-us-sneaker-market-share-nikes-expense-153106743.html
耐克籃球宣布旗下2017屆NBA新秀名單 Nike Basketball Announces Its 2017 Rookie Class
推薦閱讀:
※耐克的新策略, Consumer Direct Offense
※Errolson Hugh,不只代表著 Acronym...
※聯名=圈錢?耐克究竟聯的是什麼?(上)
※耐克你狠!耍完少女們後再虐單身狗。。。
※你沒想過,兒童也有機會設計球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