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勤奮的天賦,終成過往雲煙
作者:溫姬拉(富書籤約作者)
01
叔叔熱愛看書,他讀初中那會流行小人書,作為金庸迷,他在課上看起《射鵰英雄傳》。
書被繳了,叔叔被老師通報家長。
爺爺覺得太丟面,去到學校把叔叔揍一頓,說不再讓他讀書。
當兵的父親回到鄉下,跟爺爺說,他負責小叔的學費,爺爺不再過問。
父親塞給小叔5塊錢,說拿去買書吧。於80年代初期的學生來說,5塊錢是一筆巨款。那是父親當兵的津貼。
小叔當時在縣級市的期刊物上發表過一篇豆腐塊文章。父親認為小叔有讀書的天賦,有寫作的天賦,他覺得將來家族裡可能會出一個文豪。不能因為窮而扼殺掉他的可能性。
小叔終究沒有成為文豪,初中畢業他到深圳打工,遇到了嬸嬸,結婚生子。他從手錶製作廠的工人升為鑽床師傅,從承包戶變成了老闆,再沒有和寫作沾邊。
過往看金庸武俠,看《楊家將》《水滸傳》,看古龍小說的文學底蘊都變成了寒假回家過年,跟孩子們講故事的資本。
我很喜歡小叔講楊家將、講穆桂英挂帥的故事,比起枯燥的歷史課,小叔的講述多了生動的場景和幾分英雄氣概。
小叔太厲害了,比我們歷史老師厲害。我對老爸感慨。爸說,當然,當年你小叔可是發表過文章的,是作家。
小叔擺擺手,沒什麼用,都沒堅持。隔壁十三叔的女兒當時可比我笨,可她堅持讀書,聽說上大學還連續發表文章,人家現在都大學教授啦。我呀,還只是個體戶。
說起這段過往小叔很動容,他吸一口煙:如果當時堅持寫下去,今天或許不同。
小叔看著我:聽說你也在寫文章,也算是文化人了,千萬不能驕傲,不要放棄。天賦誰都有一點,但你不去做,不去堅持,到頭來,依舊一無是處。
想起作家嚴歌苓說過的一句話:有天賦是幸運的,但是足夠的意志來實現天賦,恐怕是更大的幸運。
02
前不久,一個寫作一年的作者要出書了,她叫末末小七。
很驚訝,為什麼寫一年就能達到出實體書的水準了呢?
原來,在她初中時就開始寫作,寫日記,寫小說,寫散文,一年前往某大號投了一篇稿,反響很好,各大號紛紛轉載,閱讀量以幾何速度增長。
這件事堅定了姑娘寫作的決心,從此在新媒體寫作的道路上狂奔。
小七說,她熱愛寫作,所以一開始寫,儘管慢,但是堅持下來,一年前進入新媒體寫作也是契機吧。那時她是新手,很多寫得多寫得好的人走在她前面。
一年過去,通過每周寫兩三篇文的堅持,她慢慢超過一些人,走到前面。
是否是她比別人多時間看書和寫作呢?
不是。
小七是普通職場人,業餘寫作。
她經常需要加班,每天工作時長為十幾小時,儘管這樣,姑娘還是堅持每天晚上11點以後寫作。
平時乘車,吃飯的零碎時間也用起來,看到現象就多思考,有靈感就迅速記下來。因一年裡的文章都高產高質,就有編輯來約她出書了。
看起來順風順水,實則也是一路戰鬥: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檯燈下碼字,拒絕很多社交,幾個月不出去逛街,節假日就連續兩三天對著電腦寫作。
她跟我們說,她相信熱愛和堅持的力量。
笨一點慢一點沒關係,能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結果。
聽到她全部的故事以前,我以為她可能是一個比我們有天賦的姑娘,所以寫作不僅高產,而且涵蓋範圍廣。
原來,所謂天賦不過是熱愛加堅持。
現在的作品都是小七她7,8年來每天穩紮穩打的閱讀和寫作累積起來的。一邊咬牙前進,一邊抵達。
那些一開始跑在前面,現在卻杳無音信的人呀!你們放棄了嗎?會否在某個夜裡想起自己擁有天賦的時刻?
西彥有云:每個人生來都是天才,但大多數人只把天資保留了幾分鐘。
這或許是大部分人一生庸碌的原因。
03
一個作者曾說過:要在一個行業里賺取利潤,就必須做到前20%,而那20%的人都是因為不斷地輸出而被記住,被賦予價值。
我們能記住的演員,能記住的歌手,所崇拜的作者都是因為他們不斷更新的作品。
上世紀被人稱「天才歌手」的鄧麗君,如今的KTV里很多她的歌曲都是熱門歌曲,去世至今受到無數歌迷的推崇與懷念,對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有極大的影響。
她一共出了21張專輯,有444首歌曲,出道的29年里,唱過2000多首歌,涵蓋國語、閩南語、日語、印尼語、英語、粵語、義大利語等各語種。
劉德華能紅幾十年,因為幾十年里他的影視作品一直不斷,從82年出道至今,共參演過100多部作品,幾乎每年參演3、4部電影。
歌手陳奕迅,95年出道至今的22年里,唱過2547首單曲,自己的歌曲有300多首,專輯有31張,平均每年出14首歌曲。
喜歡的作家嚴歌苓:從1979年發表處女作以來,迄今共創作22部長篇小說,24部中短篇小說(其中的英語版本多是她個人再創作,而不是翻譯),還有其他無數劇本和散文……平均每年3、4部作品。
他們有天賦嗎?當然有。
能紅一時的演員,能一時受熱捧的作者,他們也都有天賦。
可他們的天賦只是幾分鐘的事。
被記住的天賦者都是勤奮的。
那些能在行業內有地位,有影響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用勤奮打磨天賦,把幾分鐘的天資延續了數十年。
那些沒有勤奮的天賦終會成過往煙雲,一無是處。
04
那麼如何把自己的天賦延續下去呢?
宋朝的王安石就在《傷仲永》提到過:金溪一個叫方仲永的人,5歲就能寫字能題詞,有文采有道理,被認為是天才。於是父親帶他四處拜訪求利,不讓他學習。在仲永二十歲時,終於「泯然眾人矣」。
王安石說認為,仲永的天賦比一般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王安石在文末提到很有意思的問題:仲永的天資那樣好,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些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我把後天教育理解為在行業里的持續知識積累和刻意練習。
這個道理放到今天依然適用。
人工智慧和信息爆炸的時代變化太快,「終身學習」和「刻意練習」的理念興起。
終身學習是把學習時間拉長到一輩子,目的是為適應社會的變化。刻意練習是把指人們為了習得一項技能,有意識地反覆持續地練習。
- 「刻意練習」和「終身學習」是可操作的,也是把天賦延續下去的手段。
正如天才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說:如果人們知道我是多麼努力地工作換來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沒什麼了不起了。
05
美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提到一個觀點:
- 精深練習×一萬小時=世界級技能
意思是,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天才,天才歌手也好,天才作家也罷,都需要練習一萬小時才能達到行業內的天才級技能。
書里提到一個案例:一家鞋廠的工人雷.賴蒙堂,在他22歲那年突發奇想,做一名歌手兼作曲家。
賴蒙堂沒有接觸過多少音樂方面的知識,也沒有錢,於是他採用了一個簡單的學習方法:買回了數十盤唱片專輯,有斯蒂芬.斯蒂爾斯(.Stephen.Stills)、奧蒂斯.雷丁(Otis.Redding)、艾爾.格……
然後閉關練習兩年。每天他都花幾個小時練習跟唱。「我知道自己唱得不對,就一遍又一遍地唱,喉嚨一直是啞的。」賴蒙堂說,「我練了很久,終於知道了怎麼用腹部唱歌。」
年後,賴蒙堂的第一張專輯賣了近50萬張。《滾石》雜誌評價說,他的聲音聽起來像是教堂里的讚美詩,而聽眾則誤認為是奧蒂斯.雷丁和艾爾.格林的聲音。
大家都認同,賴蒙堂的聲音得天獨厚。但真正得天獨厚的,也許是他塑造那種聲線的練習方法。
一萬小時練習法則的關鍵在於:沒有例外之人。
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
所以,一個技能,你每天練習2小時,那麼你就需要近14年才達到。
如果你每天練習3小時,需要近10年,才能達到世界級水準,無論你是誰。
這樣聽起來有點殘酷,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儘管你很平凡,你的天賦也不突出,只有一點寫作的才華,只有一點歌唱的天賦。但只要持續刻意練習,有耐心,有自我管理的好辦法,以一萬小時的長度去練習,定能成才。
世上沒有那麼多幸運兒,沒有那麼多天才,所謂平凡人不過是幾分鐘的天賦者,所謂天才也不過是勤奮的天賦者。
作者簡介:溫姬拉,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90後職場小白,愛好讀書寫日記和長跑。想成為超正宗文藝女青年,但目標是30歲之前參加一次鐵人三項。輕度人格分裂,異性戀。簡書@溫姬拉,微博@溫姬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