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拜占庭軍隊規模

原文譯自《The Making of Byzantium 600-1025》中【The size of Byzantine Army】一節

翻譯:蘭斯洛特

校對:校對都去南京玩了,所以我是自校,名字什麼的,等我們玩完回來再說吧

PS:其實我老早就翻譯完了

PSS:我跟我朋友在探討了本篇文章後,一致認為這篇文章討論的軍隊規模指的是機動部隊的規模(雖然感覺加了留守部隊也比之前的猜測的規模小很多)

PSSS:接下來我們準備共同翻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拜占庭的書,請各位敬請期待。

—————————————————————————————————————————

帝國軍隊規模

也許你們已經注意到了,本章我講到這裡也沒有怎麼提帝國軍隊的規模。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相關的文檔證據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而當時的帝國、西歐和伊斯蘭世界的編年史在談及軍隊人數時免不了用文學手法修飾一番。成千上萬的數字在書中到處都是,作者只是想要強調他談論的軍隊規模之大,而我們幾乎無法從中獲取什麼信息。但我們總歸還是要面對這一問題的。在談論這一數字之前我得表述清楚我對拜占庭世界(the Byzantine world)的觀念:這是一個龐然巨物,十萬雄師在帝國旗幟下奔赴各自的位置,這與那些軍隊以百千計算的國家完全不同。

我們還是得從晚期羅馬軍隊說起。John Lydos,一名東方道(Praetorian prefecture,比大區diocese更大的行政區域)的官僚,於六世紀中期在君士坦丁堡為帝國效力。他說戴克里先(三世紀末期)時期帝國軍隊有389704人,還有一隻45562人的海軍——總計435266人。他並沒有說這一數據的出處是哪,但他如此肯定,可能這一數據出自當時還存在的文檔里。另一名也住在君士坦丁堡的同時期律師Agathias,說帝國軍隊已經不夠滿足帝國的需求了:

帝國應有645000名訓練有素的士兵,但這個數字已經跌到......150000左右。這些軍隊分散在義大利、非洲、西班牙、拉齊卡(Lazika,西高加索地區)亞歷山大里亞或是埃及的底比斯,只有一點點部隊在東部防線上直面波斯。

五世紀早期成書的百官志(NotitiaDianitatum)列出了整個帝國(東西都包括)各省份文武官員的官職和等級,我們從此書上獲得了更多信息。百官志中關於東部帝國部署在各省的軍事單位情況比較清晰。A.H.M.瓊斯曾據此計算出五世紀之初東部帝國有352000名軍人——他個人覺得這還是保守估計。這一數據中104000人是東帝國野戰軍,248000人是部署在防線上的邊防軍(limitanei,一個總稱)。六世紀中期邊防軍依舊存在,但是他們的職責已經縮小到只負責地方防禦和治安了。據普羅柯比所言,查士丁尼並不把他們視為士兵。如此看來百官志所說的104000人規模的軍隊和Agathias所言的全國150000大軍差不多相對應。

但以百官志為根據計算出來的數據也可能存在問題,因為如此算來六世紀末期分布在巴爾幹、東部和君士坦丁堡的野戰軍有100000人,作為小亞細亞軍區部隊前身的他們難道在轉化為軍區部隊之後還有100000人么?這種猜測顯然是無稽之談。

首先我們要知道,七世紀早期風雲激蕩。除了627-8年間希拉克略成功的東部戰役外,羅馬野戰軍敗績不斷。撇開這些不談,我們對當時多少帝國軍隊集結至小亞細亞一無所知。100000?或許遠少於此吧。

其次,雖然很多學者承認並延用瓊斯的數據,但無疑這一數據高估了帝國軍隊人數。一些留存的莎草紙記錄了三世紀末期以埃及為基地的軍隊的薪金情況,這一數據有力的證明了晚期羅馬帝國軍隊規模比瓊斯計算得要更小。瓊斯估計一個軍團(legions)可能有1000或更多人,然而現實是最多600人;一些其他的單位中,瓊斯覺得應該不少於500人,而來自埃及的證據顯示有時最多不超過200人。保守估計,瓊斯估計的數字應該砍掉三分之一。

因此任何數據都只不過是一個猜測,這些計算數據現在看起來毫無意義,但至少給了我們一個大概的範圍。晚期羅馬帝國軍隊龐大、強悍以及組織良好。如果六世紀帝國野戰軍有60000-100000人,那麼不管從從古典時期還是中古時期的角度看來已經是一支龐大的不得了的軍隊了。

8-10世紀的帝國軍隊規模還留有三個文檔殘篇可以估計:阿拉伯地理學家給出的數據;君士坦丁七世記載在De Ceremoniis的關於911和949年克里特島遠徵人數的數據;最後就是10世紀三本軍事手冊中帝國軍人數的數據:我們早已討論過『衝突前線(OnSkirmishing Warfare)』,和另外兩本因其現代編輯者而得名關於進攻戰術的De remilitari以及Praecepta militaria(拉丁名)。

阿拉伯地理學家們各自給出的帝國軍隊總數和每個軍區軍隊數量有所不同。他們的著作都成書於9-10世紀。最古老的作品當屬伊拉克阿巴斯中央政府官員IbenKhurradadhbih的書Kitab al-Masalik wa"-Mamalik(The Book ofItineraries and Kingdoms),最早可能於846年寫完,後在885年修訂。

校訂後的書中添加了Muhammadb. Abi Muslim al-Djarmi關於拜占庭的書中的一些材料,此人曾被帝國俘虜,845/6年才被釋放。Iben Khurradadhbih關於帝國軍總人數12萬人和軍區列表(除了東部軍區還加了歐洲部分的色雷斯、馬其頓軍區)都是從此而來。每談到一個軍區Iben Khurradadhbih都會寫下其堡壘數量和主要城市,但並沒有提到軍區部隊規模。後來另外兩個地理學家——Iben al-Fakih和Kudama b.al-Djafar al-Katib(這人跟Iben Khurradadhbih一樣也是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官僚)在他們的作品延用了al-Djarmi的材料(al-Fakih的作品成書於902-3年,al-Katib成書於928-32年),這一回他們都寫下了每支軍區部隊的規模

本書第一章提及的君士坦丁七世關於宮廷禮儀的De Ceremoniis的附錄上記錄了同時期中央政府檔案相當多的數據和資料(當然,其他地方是找不到了),文件里還列出了君士坦丁堡的主管部門如何查證誰真的參加了遠征,應該領多少。撇開兩次遠征都需要的數量龐大的水手和槳手不談(911年就有34000名),下面我列出了兩次戰役參戰軍區部隊和戰團(tagmata)的數量:

911

戰團 1037

Thrakesion軍區 1000

來自Sebasteia軍區的亞美尼亞部隊 1000

來自Platanion的亞美尼亞部隊(位於Anatolikon) 500

來自Priene的亞美尼亞部隊(位於Thrakesion) 500

總計 4037

除此之外911年的戰役還列出了海軍單位中的作戰士兵(不算水手和槳手)

帝國艦隊-海軍陸戰隊 4200

-羅斯人 700

Kibyrrhaiotai- 海軍陸戰隊 1190

薩摩斯-海軍陸戰隊 700

愛琴海-海軍陸戰隊 490

希臘-海軍陸戰隊 700

Mardaites 5087

總計 13067

最終數字 17014

(Mardaites的起源十分模糊,經常被認為是安條克北部山區的敘利亞居民,亞美尼亞人以及可能性比較小的來自黎巴嫩山區的Maronites。總之他們是在686/7年被安置在帝國的。他們下一次出現在文本中就是在此處,以希臘和小亞細亞南部的自治社區身份向海軍軍區提供大量海軍陸戰隊兵源。)

949

戰團-西部教導團(Scholai) 869

-守夜人(Exkoubitores) 700

-冠軍團(Hikanatoi) 456

-東部戰團的亞美尼亞人 1000

Opsikion的斯拉夫人 120

Thrakesion軍區 950

Thrakesion的亞美尼亞人 600

Charpezikion軍區 750

總計 5400

949年帝國艦隊和海軍軍區的軍力數據不能與911年的直接比較,因為949年的文檔關於這部分幾乎只給了船數而沒有記錄船上的海軍陸戰隊數量。但已知的包括如下:

帝國艦隊-羅斯人 629

-Toulmatzoi(達爾馬提亞人) 368

-囚犯 700

Mardaites 3000

總計 4697

最終數字 10097

第三份關於帝國軍隊規模的證據來自《衝突前線》、Praecepta militaria與De re militari——這些都是十世紀下半葉的作品,旨在根據現實情況為帝國將軍提供可靠且實用的建議。

《衝突前線》是一部關於八世紀到十世紀中葉帝國在東線的機動防禦戰爭的回顧性著作。步兵在本書討論的戰術中扮演了重要的地位,但作者並沒有詳細描述他們或是給出他們的人數,但作者將少於3000人的騎兵稱為大軍(large army);而單個軍區的部隊與其相比顯然是遜色不少的。作者將一支擁有6000騎兵(horsemen)和額外的步兵的阿拉伯突襲部隊稱為大規模敵軍。具體數目不可考,但作者很確信如果敵人的騎兵部隊留下步兵和一小隊騎兵把守營地,大部分出去打秋風,那麼帶有3000騎兵的將軍可以毫無困難的擊敗他們。這也許說明了步兵數量之少以及他們在此種作戰中發揮不了多少作用。帝國方面也許也是如此。步兵也許在戰役中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援,但將軍們只希望他們把守山脈隘口,面對敵方騎兵沖臉時能穩住陣線。作者提到的最大規模的帝國軍隊是一支帶有5000-6000騎兵的軍隊。作者在本書中提供的大部分戰術都是建議將軍們施行襲擾戰術——這也是本書主要的目標。但如果被建議者成為「全軍」司令,領有5000-6000『精銳騎兵(warlike horsemen)』那麼襲擾戰術就可以靠邊站了:將軍應該擺好陣勢直面敵軍,做好戰鬥準備。

Praeceptamilitaria和De re militari都在談論由大部隊發起的侵略行動,兩書談論的戰略和戰術都與十世紀中期前帝國所施行的完全不同(見第九章)。它們設想的帝國軍隊擁有更重裝的重裝騎兵,以及一支與《衝突前線》中完全不同的規模龐大、實力強悍的步兵部隊。如今只剩殘本的Praecepta militaria談論軍隊踏出托羅斯山脈入侵阿拉伯領土時如何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De re militari則關注如何在巴爾幹群山間對付保加爾人,書中設想的軍隊由皇帝率隊。兩書談論的軍隊大同小異,軍隊由12000或16000名步兵加上6000到9000名左右的騎兵組成。Praecepta militaria中以6000-7500名騎兵為基礎,而De re militari中騎兵則有8200名。De re militari的作者還設想了騎兵部隊在這一數字間輕微波動的情況,但他並不認為這波動會很大(波動在幾千人左右)。作者認為如果騎兵部隊顯著不足6000人,那麼皇帝『最好不要發動戰役』。兩書中所談論的最大部隊規模也不超過25000人。

最近很多歷史學家以阿拉伯人的數據為基礎討論這一問題,因為這些資料來源清晰且始終如一。資料中的特殊之處和疏忽之處都以手抄傳統免不了的簡單錯誤加以解釋:比如Ibn al-Fakih錯誤的提到了Seleukeia軍區還有他說東安納托利亞的查爾迪亞軍區有10000人。不僅如此Ibn Khurradadhbih提到軍隊總共12萬人,而Iben al-Fakih和Kudamab.al-Djafar al-Katib兩人的小計分別是75000和85000,這或許可以解釋成後面兩人未計入戰團和除了色雷斯及馬其頓軍區外的其他西部軍區軍隊人數。如果東部軍區的數據和他們二人記載大致相符,也許還真能解釋剩下的45000人和55000人來源。最後也是最明顯的矛盾之處在於,阿拉伯人的數據和拜占庭方面可獲得的數據完全很不同,從後者獲得的數據看來部隊規模要更小一些,一般也只記騎兵數量。以六世紀史學家普羅柯比談論533年貝利撒留遠征北非的軍隊為基礎,貝利撒留的部隊由5000騎兵和10000步兵組成,這也許說明帝國軍隊中騎:步=1:2是正常比例。但Praecepta militaria和De re militari中給出的比例更有說服力,但他們所指的部隊是更注重機動的入侵部隊,騎步比為1:4.以阿拉伯的數據來看,九世紀中期的帝國軍隊要麼是騎步比大約為1:2的4萬騎兵+6萬步兵(原文用了個about),要麼是騎步比1:4的24000騎兵+96000步兵配置。

如果我們承認這個假設,那麼接著就可以推出9-10世紀的帝國在組織動員軍事資源上十分優秀,乃至巨大的軍事資源在其掌握中。這意味著僅擁有中部與西部小亞細亞、希臘與巴爾幹半島上部分海岸的帝國,其軍隊人數堪與六世紀的晚期羅馬軍隊媲美。雖說帝國社會遠沒有六世紀那麼富裕,但如果從帝國是一個高度軍事化的國家,因此將絕大部分資源用於維持規模龐大的軍隊的維持,也不是說不過去。擁有如此龐大規模軍隊的帝國顯然和同時期西歐國家的類型不同。10-11世紀的英格蘭王國被認為組織複雜且富饒,能不錯的利用其臣民的資源,但即使根據最樂觀的書面記載,其軍隊也遠沒有14000人那麼多,而且也沒有這種規模的英國軍隊出現在戰場中。10世紀日耳曼帝國的奧托朝(薩克森-奧托吧)也沒有如此多的軍隊。946年,奧托一世可能召集了10000人入侵法國;而在擊敗了馬扎爾人的關鍵戰役Lech一戰中,日耳曼軍隊也沒超過4000人。考慮到沒有人懷疑過帝國的軍事力量和伊斯蘭世界的不相伯仲,可以推測阿拉伯軍事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據此我們看出中古歐洲和近東本質上的差別:東方的帝國與伊斯蘭世界組織力強,軍事化程度高可以動員出成千上萬的軍隊,而落後的西部並無力達到前者的數量級。帝國和伊斯蘭世界如此強大的能力可以解釋為兩者分別繼承了晚期羅馬和波斯行政、財政技術(最主要的就是土地稅)使得他們的社會超越了西部所受到的桎梏。當然啦,我們可以說,當時西歐的封建義務基於私人關係,且行政機構十分原始。但如果看9-10世紀帝國和他的西歐敵手在南義大利作戰時,就有點難以解釋了。尤其是當奧托一世在960s擊敗帝國軍隊後,他和他的幕僚對帝國的軍事實力付之一笑。也許是奧托朝的重裝騎兵強到可以忽略人數上的差距擊敗敵人,又或者考慮到拜屬義大利對帝國並沒有東部前線那麼重要,因此帝國的資源也不會往這裡投入多少。

然而,相信這幫阿拉伯地理學家就是誤解了阿拉伯地理學的特點。用阿拉伯語寫地理著作的傳統成於九世紀,作為伊斯蘭文化構建現實世界(physical world)中其所覆蓋地區清晰印象這一過程的一部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能視作替代古典羅馬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構建的世界觀,將文明帝國與野蠻人的兩個世界改成穆斯林與不信者的兩個世界。古蘭經記載拜占庭(rum)是穆斯林的古代敵人,穆斯林從它手上奪去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也許穆斯林對帝國有點興趣,不過在地理學家的世界觀中依舊是個邊緣角色相比於其他的非穆斯林國家,帝國當然值得大書特書,但相比他們關注的重點——伊斯蘭之地——就沒多少吸引力了。總的來說,地理著作關於帝國的描述沒一筆帶過就不錯了。

阿拉伯地理學家雖然確實有些可信的材料,但阿拉伯地理著作本質上仍是一種重複和重排其他文本資料的文學體裁。這類文本關於拜占庭的信息就足以證明這點。一旦這些信息成為傳統中的一部分,那麼直到十三世紀,接下來的地理著作只會更改很小部分來重複這個信息。沒有任何例子說明他們想深入了解或者更新信息。也就是說,一旦傳統上如此記載,那麼人人都會如此重複。

重複對保證證據的最初價值毫無保障。阿拉伯地理學傳統混合了傳說、幻想以及部分可靠的事實。其中關於Ephesos的七眠者(那些追隨者要為這些睡眠幾個世紀的人剪掉指甲與頭髮)和包括在書籍中的關於帝國軍區的名單無一例外都是錯的。有時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關於帝國軍隊規模這部分我們就很難確認。也許是對的,也許是帶有文學修飾的猜測。

阿拉伯地理學者任何無法作證的證據都需要小心看待,尤其是我們現在談的這部分,因為其數據來源十分可疑。一般認為這數據來自al-Djarmid的著作,這位作者以俘虜的身份進入君士坦丁堡;我們難以想像一位穆斯林戰俘是如何接觸記載個軍區軍力的資料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al-Djarmi是從帝國官員哪得知的,但為什麼這名官員會如此輕易的告訴他——除非他是在胡吹。

拋開可疑的阿拉伯證據不講,帝國軍事手冊和De ceremoniis提供的可靠資料說明帝國軍隊其實比想像的更小。這一嘗試說明根據假設的騎步比組成的12萬總軍力是完全不可信的。讓我們首先回顧一下Praecepta militaria和De re militari兩本軍事手冊,兩書的假設最大規模的兵力是基於皇帝親自領軍對外發動戰爭,這一數字不超過25000人——6000到9000名騎兵與12000到16000步兵。即使如此,這也太多了。首先這些軍事手冊只是在描述一個最理想的遠征軍情況。而像917年佐伊皇后號召「東部全軍」和戰團入侵保加爾的軍隊規模毫無疑問是遠遠不如的。其次,十世紀下半葉的文本表明帝國遠征巴爾幹和新月沃地時,更大量的步兵是必須的。而在此之前,步兵的重要性則沒這麼重要。所以雖然Praecepta militaria和De re militari都保有相當可靠的證據,但《衝突前線》的數據無疑更接近8-10世紀帝國機動部隊(armies available)的規模。就如此書所言,3000名騎兵已經是需要從幾個軍區湊出的大軍,而有5000-6000騎兵則是「全軍」的騎兵部隊,這裡的全軍作者指的應該是東部軍隊。從大量的拜占庭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東部軍隊是帝國最大的軍隊。那麼把戰團和西部軍區包括在內,帝國的騎兵部隊可能堪堪破萬。而步兵的數量則難以猜測:大概20000?也許是根據每場戰役的需要徵集相應數量的步兵吧。但不管怎麼說,沒有任何證據說明存在著一支120000人的常備軍。

具有獨特價值的De ceremoniis可以確定大概的數量級,因為其上記載了911和949年遠征克里特島的部隊數,而這兩場遠征都十分重要。克里特島的丟失和奪回失敗在聖象破壞運動第二階段末期成了一個重要因素。奪回克里特島意味著上帝的鐘愛,而失敗意味著嚴重的政治災難。兩次遠征時,但是國內政治不穩,急需一場大勝來支付政治紅利(political dividend)。903年列奧六世遭到刺殺,905年又遭遇一場政變。906年之後他因為第四次婚姻以及他唯一的孩子兼繼承人的合法性而與尼古拉斯Mystikos牧首陷入對立。他急需一場勝利來抹去904年阿拉伯人襲擊帖撒羅尼迦的尷尬回憶。949年,君士坦丁七世陷入相同境遇,他在近期的政變中從他的岳父及內兄手上奪回政權,但依舊面臨他們復辟的危險。而東部的福卡斯家族又正好獲得了一場勝利將他比了下去。君士坦丁急需一場勝利來讓宮廷宣傳他及他的國家是受上帝保佑的。兩次遠征都以勝利為目標,因此兩支軍隊代表皇帝可以召集的最大規模和最精銳部隊。而是海上遠征的因素使得這兩次遠征的數據無法直接和軍事手冊中談到的陸路遠征的數據作對比,但毫無疑問這證實了帝國軍隊確實得以成千上萬來計算。而戰團的人數也值得注意,911年戰團人數不超過1037人,到了949年雖有3025人,但其中包括1000名來自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作為最古老也是最大的Thrakesion軍區,在兩次遠征中分別出軍1000和950人。911年的17000人和949年的10000人無疑代表了帝國最大規模的軍隊。120000人的數據則遠超了這些證據的規模。

結論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暗示。首先這說明帝國的軍事資源跟中古早期的歐洲國家還是存在可比性的。雖然(數量)更大一些,但依舊在同一個規模。那麼這就是說晚期羅馬行政和財政技術的留存並沒能從根本上讓帝國獲取、布置資源的能力比同時代西歐國家更高效。或許帝國受惠於它,但我們的結論強烈的暗示晚期羅馬留下的真正重要的遺產並不是經濟或軍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帝國依舊保留著土地稅,收上來的資源以薪水的形式分配給帝國宮廷中的文武百官,使得他們將政治生活聚焦於皇帝及君士坦丁堡——而在當時西方這一方法是不可能的。如此,不比當時歐洲諸國更加富裕和強大的帝國可以做到更集權、更團結,這對帝國的存續是必不可少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拜占庭文明和俄羅斯文明的關係?
帝國貴族服飾變遷(6世紀-11世紀早期)
『XX一水隔,XX兩洲間』我tm摸爆:喬治亞
拜占庭千年風雨(三):重鑄帝國

TAG:古代军事 | 拜占庭 | 世界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