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弊端與台灣的下流化
(本文首發於觀察者網)
會不會最終,我們只剩」下流」的領導人可供選擇?
2015年出了一本名為?下流老人?的書,由日本社會學家藤田孝典所著,內容令人震撼: 中產階級(在台灣月薪約五萬)在20,30年後可能淪為下流老人,此書在日本與台灣都相當暢銷,因為這現象已然存在,未來更可能惡化。本書所指的?下流?,意思是中下階層,下流老人則是?無法正常度日,被迫過下流貧困生活的高齡者?。
我不是要談老人問題,而是要談民主社會的下流化現象。
論下流領導人,未來史冊可能書寫的主要代表人物,非特朗普莫屬。此兄台的個人特質倒是其次,世人關注的是,特朗普代表著什麼樣的當今美國。鏡頭再轉到總統大選方落幕的法國,雖然相對溫和的馬克龍當選,但其對手,代表法西斯主義的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卻也拿到1/3的選票。德國方面,雖然也是由溫和派的默克爾當選,但右翼政黨也得到二戰後最高的支持。若將英國脫歐也納入討論,那麼西方民主國家的新現象已相當明顯,就是下流化——中下階層的民眾,在西方社會有崛起的趨勢。
英國?金融時報?不久前有一篇報導,淺談?英美民主弊端?(The Anglo-American democracy problem),分析為何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英美兩國,民主弊端比其他西方國家還嚴重。其論點有三:
1. 收入流動性僵化所導致的階級對立。2. 迷信學歷所導致的階級對立。3. 英美缺乏失敗的歷史紀錄。
『錢滾錢,也滾出下流革命』
所謂收入流動性(income mobility)僵化就是貧富差距的擴大,這應該是主因,其餘兩項都是惡化這個問題的因素。以美國為例,這個國家比起歐洲,曾經處處充滿機會,是窮人翻身的夢想國度,因而產生大量歐亞移民,然而高度資本化的結果,卻是貧富差距不可逆轉的擴張。現在的美國(與英國),窮人想要晉身資產階級,難如登天。
收入流動性的僵化,主因是?錢滾錢?。不用經濟專業術語,用一句話你就能明白:?未來的商品只有一項,就是金錢?。這是美劇?冰血暴?第二季中,已金融企業化的黑道大哥,這麼對對其凶暴的手下」曉以大義」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末期。
所謂社會正義,有很多種,我想最受民眾重視的正義,是?所得分配正義?。顯示貧富差距的通用指標,是基尼係數與?五等分所得比?,這兩項指標所呈現的曲線型態大致相當。基尼係數較難解釋,五等分所得比較為單純,就是將所得高低劃為五等份,第一名的總所得是最後一名總所得的幾倍。在這兩種指標上,英,美兩國的成績都很差,且必須考慮到的是,比起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貧富曲線更難扭轉。因為,縮小貧富差距意味著,要那些有錢有勢的富人喪失利益,問題是,民主政治就是被富人所控制的。
值得一提的是,蔣介石在台灣就是因為要縮小貧富差距,讓日據時代的地主階級吃了大虧,才會被部分本土家族恨到現在。
如果富人造就了大批的就業機會,讓窮人得以晉身中產階級,那麼這當然是正面的社會貢獻,然而,富人的大部分收入來源,是資本滾出來的,這便僵化了收入流動性。用錢滾錢當然比用勞力換取金錢快得多,但社會上大部分是勞工受薪階級。好的政府會想辦法讓社會均富,但這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尤其是民主制度下,難度很高。2008年的金融風暴已顯示,花招百出的金融商品,不但加劇了貧富差距,還使得全球經濟都成了易碎的泡沫,這便是為什麼中國要抑制高槓桿金融商品的原因。
英美兩國在基尼係數上的差勁表現,滋生了」下流」民眾的怨恨,一個表現在脫歐,另一個表現在特朗普的當選。現在看來,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群眾高舉?我們就是那99%的人?,已然預言了」下流」領導人的出現。
金融時報這篇報導指出,法國之所以做得比?盎格魯-薩克遜人?好,是因為法國讓下流民眾過得比較體面(France has done a better job at keeping its left-behinds above water than its Anglo-Saxon rivals)。由基尼係數看來,法國的貧富差距較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英美社會早已滿溢的」窮人恨」。
台灣在馬英九時期的?五等分所得比?是六倍,基尼係數也比法國低,所以社會相對穩定,但是,情況惡化的速度也在馬時期加劇。如果五等分改成20等分,在2013年,前5%最富的家庭所得,是最後5%的99.39倍。其餘不論,僅看房價的快速飆漲,就已累積了相當大的民怨,而土地資產滾錢最快,根據」中研院」統計,前0.01%的頂級富人,光是平均土地交易所得就超過七千萬台幣。蔡英文想搞前瞻軌道建設,預期將導致的第一顆惡果,就是全台炒地皮,讓都會區超高房價的現象」普及」到其他區域。
根據」營建署」統計,房價所得比為9.35倍,台灣民眾得不吃不喝9.35年才買得起房,若是台北,則要15.47倍才買得起。這數字其實低估了,真實的狀況是,15.47年不吃不喝的錢,只夠付頭期款。連戰之子連勝文也說,若不是家境好,單靠學歷能力在社會打拚,他也買不起房。公知陳文茜則呼籲年輕人租房即可,不要成為房奴。
薪資凍漲,加上物價,房價走高,將來台灣不出下流領導人也很難。
『學歷與技能的迷思』
?英美民主弊端?也特別提出,英美對學歷的價值存在錯覺,認為高學歷意味著高技能,所以在西方英語系國度里,沒有大學學歷就是人生的輸家,成為社會邊緣人,普遍被瞧不起,當然讓低學歷者長期壓抑著不滿,甚至反社會,最終他們投票脫歐,選出特朗普。反觀歐洲北部的國家,就善於區別高學歷與高技能的不同,職業工人在德國受到尊敬,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北歐亦然。
在東亞,也同樣有學歷迷思,中日韓皆如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確實是中華文化的現象之一,不過,以往讀書人佔比少,問題不大。現代高度工業化社會,讀書人多了,整個族群佔據社會資源的能力遠優於低學歷者,就成了分配不均的隱患。高學歷或高學識並不意味著高技能,更不代表社會適應力比較強,如果你是企業里的中階主管,並有召募經驗,應該能同意人格特質比學歷重要,有些人學歷低但學習心與積極性強,或是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反而好用。並不是說,多讀書不好,而是在書中知識之外,還有許多方面的技能需要學習,故而學歷高低只能說明一個人的很小一部分,唯有整個社會對此有普遍的認知,才能避免學歷階級對立。
高富帥開了張數萬美元的支票給女友花用,女友自己有薪資收入,有志氣地拒絕,結果高富帥說,別不好意思,這只是我五分鐘的收入。你說是不是,這劇情令人噁心透了,但恐怕真實呈現美國人極端好富惡貧,以及高學歷代表高收入高地位的面向。居於下流的勞苦大眾,若住在美國都會區,至少在心理狀態上,猶處於人間煉獄。
知識階級對立,當然衝擊菁英政治。
根據蓋洛普民調機構,信任總統的美國人只有33%,信任國會的更只有8%,另外所有職業中,被評為最不可信的是政客,認為政客可信的僅7%,在台灣這些數字只有更低。長期對政治保持低信任感,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的民眾又因所得分配的失衡而逐漸增加,這情況便讓?改變?成為政治參選人的必然口號,極端訴求得到空前的支持,再加上,政治素人的誕生。
『政治素人的下流化』
政黨政治是無止盡地鬥爭,民眾又偏好閱讀負面新聞,久而久之,人們只會記得政黨呲牙裂嘴的形象,而無心去追究政治是非。美國這次總統選舉,共和黨初選包含特朗普在內,就有四名堪稱素人的非建制派參選人,兩黨在政治上鬧得愈凶,素人支持度愈高。直到建制派的希拉蕊與特朗普對決,終於確認了?素人總統才是真改變?的選民心態。
台灣的選舉,領導人的部分很難有反建制派的出現,因為領導人的勝敗,也決定了」國會」席次的多寡,攸關許多政客的政治生命,所以像特朗普這樣異類,不容易在黨內初選中獲勝。不過在地方選舉上,素人出頭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為地方選舉的傾向是選人不選黨。雖如此,無黨無派的候選人仍然需要政黨暗助才有機會當選,柯文哲已是十分特別的案例,證明台北市民總是最先反應西方潮流的選民,無論潮流是正面或負面。
然而,素人通常充滿爭議。
無論在英美或台灣,素人必須反應邊緣民意,但在建制的政治生態里,終究要與歸屬於政黨的議會求取平衡,最後在重大改革上一事無成,頂多只能用驚世駭俗的言論刷存在感,以彰顯自己反建制的特質。由於美國總統的權力很大,特朗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但卻也使美國在國際上更為聲名狼籍,讓建制派政治勢力也能更有效地召喚反特朗普的選民。拋卻特朗普展示的醜陋美國特質不論,他能否改善基尼係數,與下流選民的生活,才是其是否能連任的重要觀察指標,但就目前看來,目標還遠得很。
『結語』
台灣經濟陷入停滯,大企業出走,外資卻步,薪資凍漲,物價升高,但股市卻破萬點還創新高,軌道大型建設又變相鼓勵炒地皮,似乎預示著蔡英文將使台灣的所得分配更形惡化。財富高度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受薪階級卻不得不為每個月增加百來元的水電費,斤斤計較。民主制度的另一個弊端,是在長期的政經穩定里,整個社會的自滿導致政客不斷地消耗公眾信任,貿然推出風險較高的政策,就像自以為家底雄厚亂投資。
用愛發電的廢核能源政策,一步到位的同婚平權政策,干涉過度的一例一休勞工政策,綁樁固政權的前瞻軌道建設,自欺欺人的兩岸政策,污名化軍公教搶錢的年改政策,自以為是的新南向政策,都如同?英美民主弊端?報導里所抨擊的英美亂象: 拿公眾信任當兒戲。當中產階級民眾也普遍下流化,台灣唯一值得投資的,將是養老長照政策,變成老人島,還能賺錢的人都移到大陸了。
不妨借用報導里的結語:報應,正在醞釀中。
推薦閱讀:
※經濟學研究制度有沒有什麼好的代理變數?
※如何看待顏元叔的這篇「向建設中國的億萬同胞致敬!」 ?
※論美國民主制度的優缺點?
TAG:台湾 | 民主制度 | 唐纳德·约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