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許鞍華電影《明月幾時有》| 年過七十,她依然是華語電影界的「異類」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不散(busan-movie)← 原創首發,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 | 蛋堡藝名茶果果

近期上映的影片,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明月幾時有》。不是因為強大的明星陣容,只因為它的導演是許鞍華。

許鞍華先後五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及三次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雖然已經年過七十,她卻依然稱得上香港電影乃至華語電影界的一名「異類」。

作為一名女導演,她能在男性為話語權的電影圈中佔有一席之地,沒有人能忽視她的作品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從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開始,許鞍華就專註於自己人文思想的表達與小人物市井生活的刻畫,能在日益商業化的電影市場中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自己,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就連馬可·穆勒也說,《桃姐》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絕唱。

許鞍華的電影中,又屬那些市井氣息的生活流電影最為動人。她總是用樸實無華的情節展現著人性純粹善良的一面。看似平淡如水,其實飽含深情。從不刻意渲染悲情,再大的悲痛與寂寞,也終在清平中漸漸隨時光流逝。

香港之於許鞍華,正如台北之於侯孝賢,伊朗之於阿巴斯。她的整個創作生涯,可以說是深深植根於香港這片土壤之上的。那些隱匿於街角巷尾的滷水牛舌,才是最純正的香港味道。

媒體的報道中,總把這樣一位獲獎無數的導演和她低調樸素的生活強烈對比。她一生未婚,沒有子女,至今買不起房子,與媽媽租住在香港的北角。這樣的生活經驗,累積了她對香港大街小巷尤其是底層社會的認知與理解,她對普通的民眾生活細膩的洞察力和表現力也得益於此。

上一部《黃金時代》,通過蕭紅、蕭軍、魯迅等文人還原一個時代,太想站在客觀的角度講述歷史,結果在劇情片和紀錄片方向上兩不相靠。只有回到香港,許鞍華的電影才真正有了生命力。這次的新片《明月幾時有》,講的就是一段香港動蕩時代的歷史。

六十歲的許鞍華拍《天水圍》,拍《桃姐》,不是因為香港老齡化的問題,而是因為她自己也到了那個年紀,片中人物的困境正是她所面對的。七十歲的她,毅然決定講述東江縱隊生死大營救那段歷史,她怕歷史真的會被人遺忘。正如許鞍華本人所說,「不然再等下去他們老了,我可能也快死了。」

《明月幾時有》的背景發生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城內到處漢奸,城外遍地土匪,百姓舉步維艱,知識分子成了被通緝和追殺的目標。為把眾多文化人士轉移出去,彭于晏飾演的抗日游擊隊隊長劉黑仔在周迅飾演的小學女教師方蘭的裡應外合之下,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秘密大營救。

和觀眾傳統經驗上的抗戰片不同,許鞍華當然不會著力於悲壯慘烈的大場面,而是用細膩的筆觸去還原香港抗日民眾的群像。對於從那段戰爭中走過來的人來說,他所親歷的,便是整個風暴的中心。零散的英雄事迹,才共同構成了那個時代的歷史見證。

在洗盡鉛華之後,再看許鞍華的電影,最動人的依然是細膩如常的人情冷暖。那些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構成了她片中最豐富的註腳。《天水圍的日與夜》里,安仔無意間說了句「冬菇好正!」,貴姐就開心的笑了好幾秒;《桃姐》中,桃姐戴上眼鏡挑選蒜頭,被老闆調低冷氣溫度戲弄。愈是沒有波瀾起伏的生活流電影,就愈加凸顯出許鞍華操弄細節的本領。

即便是在《明月幾時有》這樣家國時代的背景下,許鞍華依然注入了難得的細膩。比如方母第一次發現她加入游擊隊,開玩笑的說「死不重要,千萬別連累隊友」;比如劉黑仔在屋頂找方蘭入伙,帶茶粿給她吃;又比如婚禮現場,方蘭的姐姐問她問什麼不選擇嫁人。戰爭來臨,每個人都身不由己。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到歷史的洪流之中。

久違的周迅、逗比的彭于晏、耳目一新的霍建華,還有春夏、郭濤、鮑起靜、苑瓊丹……每個角色都是熟悉的面孔,每個人都貢獻了在線的演技。特別是出演老年版送信員的梁家輝,當許鞍華慣用的間離式鏡頭再次出現,飽經滄桑的他回憶起方蘭老師時的悲痛神情,不得不被如此強大的演技折服。

偉大的女性光輝,是許鞍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的主題。《女人四十》里,蕭芳芳承受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生活的一切都與她為敵,但依然選擇堅持下去。桃姐年過七十,滿面褶皺佝僂,依然忠心的服侍主人。人的一生,不過是將一件事慢慢經營到底。

《明月》里,周迅飾演的方蘭,本來是無憂無慮的小學老師。到香港淪陷之時,卻為整個民族存亡大義凜然地加入游擊隊。方蘭的母親,出於對女兒的愛,更是從精明市儈的老婦變成一個有勇有謀的情報員。這些女性角色情感歷程的轉變,大多是沒有戲劇衝突的娓娓道來,卻是我認為影片中最好看的部分。

許鞍華最難得的就是不渲染悲壯,反而拍的相當克制。她拍天水圍,本來是一個聚集大量社會問題的悲情社區,卻將情緒處理得不卑不亢,瑣碎到無形。《明月幾時有》的關鍵戲份,當周迅和彭于晏決定去營救方母,轉場就以王菀之第三人稱的視角將結果帶過。這些,都是屬於許鞍華的叛逆。

「我覺得我拍戲的心態有點像一個賭徒,而且是一直不肯離台那種,輸輸輸,賭到輸得差不多,輸完之後,我贏了一把,但我贏完又輸,不行,我要贏回本錢才走,翻本了之後又覺得不夠,要再多贏點,是那種盲目,其實不是那麼明智的。」

希望這個電影圈的異類,能夠永遠年輕,永遠叛逆下去。

· THE END ·這是「不散」的 第 417 期 文章。
推薦閱讀:

《權力的遊戲》回歸!二丫終於手刃仇人!
你見過自殺專賣店嗎?這部奇葩電影很治癒
《無問西東》:一顆包藏在傷痕文藝下的不死賊心
十部驚掉下巴的西班牙懸疑電影 讓你一次過足癮

TAG:香港电影 | 电影推荐 | 许鞍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