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喪!看完這些,才真的體會到了絕望~
我對人性黑暗面的經驗值為零,更沒有做好準備,接受人生殘酷的一面。
我害怕絕望感。
今天,談一些很「喪」的作品。
雖然看的過程中,會有些壓抑,但我知道,我能感知的遠遠不及真實傷痛的萬分之一。
01
今年的《奇葩大會》上,來了位讓我印象深刻的選手——吳丹妮。
她奉獻了《奇葩說》史上最長時間的冷場和尬笑。
毫無邏輯的裝瘋賣傻、陰魂不散苦澀笑容,隔著屏幕,都替她累得慌。
導師們火眼金睛,直言她有一股歷盡滄桑的苦勁。她也話鋒一轉,道出了沉痛往事。父親突然去世,家裡的頂樑柱塌了,一時之間,彷彿人生沒法繼續了。
因為被導師們當場不留情面地拆穿,在很多人眼裡,她只是一個匆匆而過的跳樑小丑。
但卻讓我為之揪心。
我沒有導師們的高瞻遠矚,在我看來,她只是一個想盡辦法在與絕望對抗的姑娘。
明明很難過,卻要裝著自己很快樂。然後,用力過猛,笑著笑著就假了。
原來,現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人存在。
我想起英劇《倫敦生活》,英文名《Fleabag 》(騷包)。
目前出了第一季,6集,每集25分鐘,也就一部電影的長度。笑點密集,台詞大膽,女主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Fleabag 。
她像個性成癮患者,在各種男人中間流連,毫無節制地享受著身體被覬覦的快感。
她來者不拒,樂意與任何男人成為炮友。
她肆意妄為,又很有自知之明,聽到有人喊了句「bitch」,都下意識地覺得是在叫自己,完完全全放棄了治療。《倫敦生活》的大部分劇情,都在看女主打炮or打嘴炮。她總是表現得輕浮、淫蕩。即使放在自由開放的英倫,她的言行舉止都像個神經病。
02
但《倫敦生活》不是想表現「慾望都市」。
劇情節奏控制得很好,在無厘頭劇情中,會突然穿插的一句正經台詞。
時不時會有女主和閨蜜小波的溫情片段閃回。只有和小波在一起,女主才表現得像個正常人。這樣的設計,讓觀眾很容易觸摸到悲劇的內核。那些所謂的放蕩不羈怎麼越看越像在作踐自己?
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超出常理?我們開始想要探究原因。
她有一個笑面虎繼母,為人刻薄,卻手段高明,經常冷嘲熱諷,故意戳她痛處。
親生父親又是一個軟弱到極致的男人,一看就不是什麼有責任心的父親。女主姐妹感情是好的,但兩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都很奇怪。女主太不正經,姐姐又太拘謹。
姐姐想給女主一個擁抱,女主以為她要打她,立馬就先下手為強。
閨蜜小波大概是這個世上,唯一能和女主搭上線的人。因為她總是出人意料,一陣見血地指出這個世界上怪異的人是因為不幸福,做錯事應該被原諒。
可惜,閨蜜因為男朋友出軌,施苦肉計,卻不小心把自己害死了。於是,女主每當驚慌失措,只能一遍遍地撥打她的空號。
曾有一度,女主以為一切都能好起來。
忍無可忍,她終於狠狠地推搡了一直在惺惺作態的繼母。
姐姐相信她的話,願意離開連妻子妹妹都調戲的渣老公,還決定出國升職加薪,出錢資助她的咖啡館。
咖啡館是女主和閨蜜一起經營的,成了女主的寄託,她無論如何都想要繼續下去。可轉眼間,一切又反轉了。
本來以為帥氣的炮友對自己動心了,但他卻通過她來驗證對另一個女人的愛。
想要轉身去一直容忍自己的男友那尋找安慰,沒想到這回他是真的受夠了自己,找到了新歡。姐姐又帶著老公來了,還跟老公統一戰線,完全不相信妹妹。這是一個「罪犯」自我放逐的故事,光想像,這種絕望感就讓人窒息,女主所有怪誕的言行,都是絕望感的反彈。
「我也很絕望啊,可我就是這種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們都會犯錯,所以鉛筆的後面才有橡皮,可做回好人的路真的太難走了!03
讓一個有良知的人成為害死自己愛的人的劊子手,這大概是和平年代一個人所能遇到的最大的悲劇。
《海邊的曼徹斯特》讓卡西?阿弗萊克成為第89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因為無心之失,電影里,卡西飾演的Lee忘記給壁爐放防火屏,害死自己的三個孩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在警局,法律判他無罪,他衝上去搶了警察的槍,毫不猶豫地對準自己的腦袋。可惜槍沒上膛,他錯過了以死謝罪的機會。從此,他的人生暗無天日,就像曼徹斯特的冬天,蕭瑟、冰冷。
他頹廢、消沉,與世隔絕,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堅持活著,是他想到的最能折磨自己的方式。他把自己關進了「生活」這座囚牢里,判了無期徒刑。
電影的開端,Lee的哥哥去世,根據遺囑,Lee成了侄子的監護人。
他回到家鄉曼徹斯特,生活,本來是可以重新開始的。
雖然害死自己孩子,但哥哥相信他,給了他再為人父的機會。
總有女人被他憂鬱的氣質吸引,不介意他的過去。
曾經用最惡毒的話語咒罵過他的前妻,帶著破碎的心重生,想要跟他和解,希望他也能走出曾經的傷痛。
這1分半鐘的對手戲,是電影情緒的大爆發。一個語無倫次、泣不成聲。
一個無言以對,只想逃避。
There is nothing here.
一句完整的話,一次暢快地溝通做不到,心底的悲痛像一座火山,一旦爆發,整個人都被吞噬。卡西和米歇爾奉獻了殿堂級的演出,有些傷口,是永遠無法癒合的。
電影無意為世人提供「解藥」,直到結尾,Lee的精神狀態也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I can"t beat it.
他沒有回到生活的正軌,只想逃離,逃回自己的「囚牢」里。
有一天,我們不幸被命運逼到這樣的死角,該如何是好?
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得有多小心,多精明,多幸運,才能保證不犯下無法挽回的大錯?
如果光活著已經耗盡了所有的力氣,如果就是無法原諒自己,可不可以放棄抵抗,就這樣一「喪」到底?
Lee的悲劇離我們很近,這幾天「杭州保姆縱火案」的新聞殘忍到讓我不敢去了解細枝末節。
當事人父親肯定在很多時刻把自己當成是施害者一樣懲罰。
「如果當初我怎樣怎樣,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
現實比電影更讓人絕望!
推薦閱讀:
※《托尼·厄德曼》:人生何處不尷尬
※可能是近21年最好的青春電影——《芳華》
※《海邊的曼徹斯特》:即使面癱得這麼喪 還是忍不住為它鼓掌
※撇開民族性,《永遠的零》這部電影大家覺的怎麼樣,如何評論它?
※「台偶男星」生存現狀,九成以上都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