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一個猜測

基於這個回答:如何評價拜占庭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 知乎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一件事,那就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為什麼要挑釁穆罕默德二世(在1451年以煽動叛亂來勒索穆罕默德二世從而讓穆罕默德二世加緊了對君士坦丁堡的進攻)。關於這個有許多的說法,有的人認為他是不自量力,有的人認為他是循父兄舊例。

不過我覺得作為在摩里亞遭遇過土耳其軍隊直接打擊的君士坦丁十一世本人應該是更加的謹慎和清醒一些的,下面是我的一個猜測。

參考書目:斯蒂芬朗西曼《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西里爾曼戈主編的《牛津拜占庭史》,羅傑克勞利《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

一、能力的證明

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發瘋了嗎?還是說他眼高手低?似乎並不是如此。成為皇帝之前他便在1427-1433年間通過聯姻,遊說,和弟弟們進行交換成功獲得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除Argos,Nauplia,Croton,Modon依然被威尼斯人掌控外),而在1444年他在希臘南部的事業達到了頂峰,攻入了雅典,擴張到了大約相當於1831年的希臘王國的範圍。但是好景不長,雅典大公向奧斯曼蘇丹求助,從瓦爾納之戰中抽身出來的奧斯曼軍隊迅速的橫掃了摩里亞半島,摧毀了君士坦丁-巴列奧略柯林斯地峽的城牆,將6萬名希臘人掠為奴隸,讓他二十年的經營化為烏有。

雖然在希臘南部的事業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也說明了他不是眼高手低的君主,他既有能力也有手腕,更不乏勇氣,當時各方面的記載都認為他精明強幹,善於團結下屬,寬厚仁慈(一個有意思的細節: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在小亞細亞修築城堡時,君士坦丁十一世把君堡內關押的土耳其人送出城外企圖來交換蘇丹不傷害附近的希臘人),深受帝國臣民的愛戴。基於這些,我認為向蘇丹勒索不是他的一時發瘋,或者意識不到與奧斯曼的國力差距(因為他在1446年已經嘗過了苦果了)所致。

二、外部形勢

事實上,從14th開始帝國就已經頻繁的向西歐求援了,君士坦十一世的祖父約翰五世在出訪羅馬期間於1369年10月17日在羅馬聖智醫院宣布皈依公教 。

1399年教宗組織了一支龐大的十字軍進攻土耳其人然而宣告失敗(不過這次十字軍也瓦解了蘇丹進攻匈牙利的企圖)

1399年12月10日-1403年6月,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父親曼努埃爾二世皇帝出訪了威尼斯,帕多瓦,米蘭,巴黎和倫敦,在巴黎期間,皇帝的博學多才令巴黎大學的教授們十分歡欣,但是在他住在盧浮宮裡的一年半里,除了寫了一篇關於聖靈的論文之外,沒有取得任何的實質性結果,1399年的尼科波利斯十字軍的失敗的陰影依然籠罩,即使是處在三十年休戰期的英法兩國也都沒有進行實質性幫助而只有一些口頭承諾。

而在1428-1448年間穆拉德二世先後粉碎了數次來自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瓦拉吉亞,波西米亞,教宗組織的西歐志願軍等方的攻擊,其中包括規模最大的1444年的瓦爾納十字軍。事實上穆拉德二世通過這一系列的戰爭,讓其他基督教國家基本上放棄了擊敗奧斯曼的想法,可以說,幾乎失去了信心。這或許就是其他基督教國家難以對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求救做出有效回應的重要原因。

三、對於原因的猜測

接下來就是猜想了,這裡是提供一個主觀性較強的猜測供大家判斷。

所以君士坦丁十一世為什呢要挑釁蘇丹呢?我覺得是在賭博,想要以君士坦丁堡為賭注,賭城市能不能撐住奧斯曼人的圍攻。

首先他對於奧斯曼當時的國勢應該是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的:奧斯曼相對於此時的帝國確實很強大,但是這個敵人雖然強大,內部也是有其問題的。1451年蘇丹繼位之初便遭遇了聯合叛亂,凱旋之後新軍又差點發動兵變要求提高待遇,當時的奧斯曼也還處在由聖戰者公社轉型為國家的階段,並不是那麼的穩固,很多地方是靠著軍事威望在維繫著統治。那麼要想讓敵人的內部矛盾激化,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那就是送給他們一場失敗,但是當時可能通過野戰擊敗奧斯曼嗎?當然不可能,君士坦丁十一世手上最好的底牌就是君士坦丁堡的三重城牆和金角灣的鐵索了。

所以這更加強了他憑城而戰的信心和決心。

一旦讓奧斯曼有了一次失敗,不光會激化奧斯曼的內部矛盾,同時可以大大提振西歐各國的信心,為向西歐的求援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因為,只有讓別人看到有勝利的希望,別人才會願意加入你的事業。

四、結局

顯然,賭博的結果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失敗殉國。

但是從過程來看,他其實已經很接近成功了,堅守了將近兩個月後,蘇丹的部隊已經士氣消沉,雅諾什匈雅提則遣使向蘇丹宣布:既然匈雅提已經不再是匈牙利攝政王那麼匈牙利與蘇丹的三年和平條約將自動失效。威尼斯的艦隊也已經上路了,蘇丹的宮廷中,大維吉爾則一直建議蘇丹放棄圍攻,以免遭遇更多的恥辱的挫折,導致其威名的下降。在爭論之後,蘇丹決定:在5月29日凌晨發動最後的總攻。

聖羅曼努斯門附近的小門科克波塔門的忘記關閉和守衛此處的熱那亞指揮官朱斯提尼亞尼的中彈導致的熱那亞人的潰退決定了城市的命運。或許君士坦丁十一世已經很接近成功了,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就好似希臘悲劇里的英雄,無論曾多麼的接近事業的成功,最終都遭遇了失敗。

君士坦丁十一世只有過一次為帝國獲得了近半伯羅奔尼撒的政治聯姻,之後未有過婚姻,也未能留下繼承人。

帝國滅亡了,但是巴列奧略家族依然在義大利延續著。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安德魯在羅馬花天酒地,教宗給他的每年600杜卡特的年金很快就不夠花了,從而產生了財務危機,於是他開始四處「化緣」,從此變得聲名狼藉,他的妹妹所在的莫斯科宮廷宣布他為不受歡迎者;他向教宗誇口說只要給他200萬杜卡特(給個參考,15th威尼斯一年的收入為80萬杜卡特,教宗國的年入為40萬杜卡特),他就去組織軍隊收復摩里亞,教宗沒有理他。之後安德魯為了償還債務把對於帝國的宣稱權(雖然這所謂的宣稱挺滑稽的)賣給了法王查理八世,這就是法王也用過羅馬皇帝的名號的緣由了。查理八世還為他提供了一筆1200杜卡特的年金來過日子,但是在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後他又失去了贊助者;於是他把這些宣稱又賣給了西班牙的統治者伊莎貝拉與斐迪南夫婦,但是後者拒絕支付他任何資金。當他在1502年6月去世的時候,遺孀不得不請求教宗為其支付了104杜卡特的喪葬費。他們的兒子,相貌俊美的君士坦丁後來擔任過教宗衛隊的衛隊長,再之後便已不可考。

1536年蒙特費拉的巴列奧略分家絕嗣,併入曼圖亞,義大利的故事宣告終結。

而直至今日,希臘人仍在紀念君士坦丁十一世。

http://music.163.com/#/m/song?id=1997305&userid=290890080

五、小結

最後說一下,即使穆罕默德二世在君士坦丁堡下失敗,羅馬也不見得一定能夠逃脫滅亡的命運,但是或許可以遲滯個幾十年,也有可能事情會有更大的變化,比如組織起了新一輪的十字軍啊,等等

但是至少有一點,如果賭成功了的話,君士坦丁十一世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施展他的抱負了

「人類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這兩個詞裡面。」——《基督山伯爵》結尾愛德蒙-唐蒂斯留給馬克西米利安的信


推薦閱讀:

【圍城的崩塌】古典至維多利亞時期歐洲城市規劃歷史進程
無產階級革命在歐洲為什麼失敗了?
歐洲中世紀歷史上,哪個人擁有過最多的頭銜?
中世紀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TAG:拜占庭 | 罗马帝国 | 欧洲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