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嗎?
其實馮小剛一直在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只是你們沒注意到:
馮小剛在拍《1942》之前,就能預測到這種片子投資人不會看好,觀眾也不會討巧,但馮小剛硬著頭皮也要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片子,虧錢了大不了再拍一部掙錢的電影補償投資人。這是為什麼呢?
馮小剛畢竟是馮小剛,小導演還在追求尊重需求的時候,他早就功成名就名利雙收,再有追求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了。到了這種境界不會太在乎觀眾怎麼看,也不太在乎票房有多高,最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你看他接受採訪時說的話:「我自己花錢拍的電影,賠也就賠了,我也沒有要去討好誰,我拍這個電影就討好我自己。這個電影不賣錢我也無所謂,因為是我自己的錢。」姜文也是一樣,《一步之遙》爭議很大,然而他接受採訪時說:「我做了20年導演,《一步之遙》就是我最好的電影。哪怕它只賣了一塊錢,哪怕16億人不喜歡,我也不在意,因為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
馮小剛拍了這麼多年,確實是越迎合觀眾票房越有保證,越用心拍的票房反而沒保證。他說這話沒毛病。他和姜文的區別是,姜文只拍自己想拍的電影,馮小剛是在不保證投資人虧錢的前提下拍自己想拍的電影。畢竟當前的電影市場,就連姜文自己也未必能做到每次都能「站著把錢給掙了」。馮小剛就不能先掙了錢,再站著拍電影了?
王晶應該是華語圈最擅長拍爛片掙錢的導演了,他一直標榜拍電影一定是要以賺錢為目的,如果不賺錢就不會拍。他知道自己拍的是爛片,也知道拍出來能掙錢,就像評論區@曹京生說的:
記得許鞍華說要拍《桃姐》的時候,但是沒人投資,去找好朋友王晶,王說我投,許說你哪來的錢,王遂拍了部爛片零零狗,片酬投資給了許鞍華
《桃姐》是好電影嗎?當然是好電影,但這是我在放馬後炮。沒拍之前,誰知道電影有多大票房?誰敢輕易投資拍這部電影?虧了咋辦?要知道許鞍華之前導演的電影,幾乎是拍一部陪一部。《大內密探靈靈狗》是爛片嗎?沒拍之前就知道是爛片,王晶知道,投資人知道,觀眾進電影院之前也知道。可投資拍這樣的電影真的有錢賺,能這麼舒服的賺錢為何不賺?這就是現實,赤裸裸的現實,這是你在豆瓣給電影打一星也改變不了的現實,這是你在知乎上把電影罵出花也改表不了的現實。接受現實吧!這屆觀眾真的不行。
但你能說這個面相有點猥瑣的王晶沒品位嗎?錯!他也曾經是個有夢想的導演,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觀眾也有很大的責任。
王晶本人拍最大眾的商業片,但自己業餘時間卻愛看文藝片。「其實我業餘時間喜歡看的是文藝片。」王晶說。王晶自己也拍過文藝片。他拍的《笨小孩》還讓香港的老牌紅星葉德嫻獲得了台灣金馬獎影后。當時為了爭取到這部片子的導演權,王晶還主動向投資方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導演費。但《笨小孩》的票房不好,王晶此後不再涉足文藝片的拍攝。
1991年到1992年,許鞍華接連拍了《客途秋恨》《極道追蹤》和《上海假期》三部電影,都賠了錢。王晶公開批評,許鞍華不該讓老闆沒錢可賺。有記者將這番話傳給了許鞍華,當記者問她,王晶的戲怎麼樣?她就順勢大批王晶的片子都是爛片。罵過王晶之後,許鞍華在報紙上看到王晶對記者說,「許鞍華批評我的地方我都接受,因為她跟吳宇森是我最佩服的導演。」更令許鞍華驚訝的是,很快,王晶還找上門來,叫她給他的公司導戲。
許鞍華拿著劇本《天水圍的夜與霧》和王晶說起這個故事,王晶不置可否,只是問她,還有沒有其他的故事。她猶猶豫豫地把和天水圍相關的另一個劇本《天水圍的日與夜》講了出來。這是個溫情小品,描述的就是天水圍一個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許鞍華自己都覺得有些悶,沒有把握說服王晶。沒想到王晶一聽,就定了先拍這個,投資120萬,用高清數碼來拍。《天水圍的日與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光在金像獎上就斬獲了四座獎盃: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但從投入產出上來講,也僅僅是收回成本而已。 接下來,王晶仍繼續給許鞍華投資700萬,拍《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水圍的夜與霧》賠了。王晶還是一如既往給許鞍華投資,拍了《得閑炒飯》——這是一部講女同性戀的情感故事的片子。許鞍華說:「我蠻感激王晶,在很可能沒有內地市場的前提下,他還投資《得閑炒飯》這部電影,這個風險非常大,萬一香港的票房不好,那他就要虧本了。」
1995年,王晶成立電影公司。從那時候,他就開始投商業片之外的各種類型的片子。為了不讓自己身上強烈的印記影響觀眾對那些影片的印象,絕大多數時候,他都隱藏在幕後,毫不聲張,甚至不在影片上署名。
1996年,他投資給老搭檔吳君如拍攝《四面夏娃》。那是吳君如唯一一次執導電影。那年吳君如29歲,正處於人生的焦慮期,對自己的未來很不確信,想用一部實驗探索性質片子證明自己。最終票房慘敗,吳君如自己也賠了400萬。
1997年,王晶繼續投拍了自己中學師弟關錦鵬的《越快樂越墮落》。這部電影也沒賣座。對此,王晶看得很開:「全世界的文藝片都不賺錢的啦,自己口袋裡還有錢,可以支持就支持一下吧。如果不能賺錢,就當培養新人。」
拍商業片,他連一毛錢怎麼用都會計算的非常清楚,但是他從來不會這樣去計算文藝片。他對導演的唯一要求就是:把你告訴我的故事,拍得和你跟我講得一樣好就夠了。
投資藝術片他只有一個原則,不論是誰,只要 「本子好」,能打動自己,和觀眾產生共鳴,那就拍。
王晶並不願意多談香港電影,更不願把「促進香港本土電影的發展」這樣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在他心中,「香港電影」幾個字早就不存在,他願意提的是「華語片」。他認為文藝片在華語電影市場中只會是越來越少。
自己之所以堅持投資給藝術片導演,只是因為「已經沒有了,你還不拍,就永遠沒有了」。
王晶不願標榜自己,他不掩飾這樣做是希望自己的電影公司要在華語片電影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不能只拍一類片,必須要有我拍的這種片,也有許鞍華這樣的導演拍的那些片,才算是完整、完善和負責任的香港電影公司。」
你了解以上情況之後再看王晶,是不是沒有那麼猥瑣了?
有個答主的觀點是這樣的:
中國商業電影目前選用的映前宣發手法,各種花里胡哨的宣傳,都是帶有對觀眾強烈欺騙性的手段,其目的就是讓觀眾無法得知這部電影的真實製作水平。他們看到的,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宣傳內容、火爆場面,主演藝人的站台走秀、所謂影評人和娛樂媒體誇張虛浮的報道文字……觀眾只能自己花錢買票,親自去電影院看了,才明白是好還是壞。這個時候已經晚了。
真的這樣嗎?當然不是,這個觀點無法解釋系列電影在市場上的表現:
王晶執導電影《澳門風雲》,票房5.2億,掙了很多錢。
投資人覺得這電影市場反響真不錯,咱們接著拍續集吧,那個爸爸去哪兒挺火的,拍的時候記得帶上小朋友!於是有了《澳門風雲2》,票房9.57億。
投資人一看這票房幾乎是一年翻一番啊,咱不接著拍對不起觀眾啊,於是又有了《澳門風雲3》,票房11.17億。
這時候王晶表示:因為所有的劇情、人物和感情關係,都在《澳門風雲3》中實現了一次團圓,《澳門風雲》不會拍第四集
你以為投資人會放過這麼好的掙錢機會嗎?當然不會:海南日報數字報-《澳門風雲》《葉問》都要拍第4部
記者從2017香港國際影視展活動現場看到,眾多新片海報出爐,王晶執導和監製的一系列新片全部亮相展會。其中,《澳門風雲》系列已經拍了三部,雖然口碑越來越差,但票房卻一部比一部高,現場擺出的《新賭城風雲》(香港片名)海報顯示,這應該就是《澳門風雲4》了。
看到了沒?《澳門風雲》系列已經拍了三部,雖然口碑越來越差,但票房卻一部比一部高。導演都說不拍了,結果還有第四部,這怪誰呢?
等到哪天投資人發現拍爛片不掙錢了,拍一部賠一部,相信我,就算導演拿著劇本去求投資人,投資人也會跑的比香港記者還要快,到時候爛片就會少了。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變形金剛5》上映了,我記得每次導演都會說不會再拍下部了,但每次都會有續集出現,每次都有影評人口誅筆伐說片子爛,但每次票房都會再創新高,而且廣告一次比一次硬。祝你們觀影愉快。
補充一下:
很多人提到《摔跤吧爸爸》這樣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我不否認有這樣的好電影,但這樣的電影可遇不可求,有好幾個原因。
一來這種片子拍之前無法預測票房會有這麼高,《摔跤吧爸爸》在本土票房連《巴霍巴利王》都比不上。畢竟喜歡大製作大場面不止中國人,外國人也一樣。而且中國市場的表現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在我眼裡同樣優秀的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甚至壓根沒能在中國上映。
二來拍攝周期長難度大,《摔跤吧爸爸》別的不說,阿米爾汗50多歲了,要增肥54斤,然後還要再減回來,幾個主角光練摔跤就練了一年半。我再說個反面例子,你知道《爸爸去哪兒大電影》拍了幾天嗎?5天就拍完了,你還別不信。人家就是專門撈錢的,拍起來輕輕鬆鬆毫無難度,然而票房也很高。這真是,躺著都能把錢給掙了。
三來口碑難料,有的導演(自認為)真的是用心在拍,結果片子出來了爭議很大,很多觀眾不買賬,導演怨氣也好,甩鍋也好,再往後不願意拍自己想拍的電影,難免有向《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看齊的想法。
插兩個電影圈之外的行業現狀:
2013年「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冠軍是江南,唐家三少認為自己賺的錢肯定比他更多。「他寫書太糾結,一本書改五六遍。我單本銷量是賣不過他,可是他一年就出一本,我一年可是出幾十本啊。」
據說某知名國畫大師如此作畫:
最後,還得說說,馮小剛每次新片上映之前就放大炮搞碰瓷營銷,挺LOW的,這臭毛病真得改了。
備註:《老炮兒》導演是管虎,馮小剛是主演,演的不好怪馮小剛,拍的不好得找管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