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樂是否提升了逼哥的逼格?
在2016-2017跨年演唱會近半年之後,李志發布了演唱會的現場專輯,但不是全場,只輯錄了演唱會中12首有管弦樂伴奏的曲目,命名為《李志、電聲與管弦樂》。李志並不是第一個把搖滾樂和管弦樂結合的歌手,李志粉直呼李志牛逼,管弦樂真的提高了逼哥的逼格嗎?且看筆者娓娓道來...
本文作者Ricky,責任編輯六六制幻。
與上一張錄音室專輯《在每一條傷心的應天大街上》一樣,《李志、電聲與管弦樂》在各音樂平台以20元的價格進行數字版銷售,迄今為止,僅網易雲音樂就已售出超過5萬張。
《李志、電聲與管弦樂》
李志的一張音樂現場專輯,收錄12首歌曲,發行於2017年05月16日
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新專輯很快在樂迷中引起各種反響,評「震撼」「過癮」的有之,喊「逼哥牛逼」的有之,當然說「失望」「差評」的也有之。或許在紛紛攘攘的評論背後,逼哥又在竊笑:「瞧你們這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管弦樂、古典樂與搖滾樂
這張現場專輯的最大亮點,或者叫賣點,可以說就是「管弦樂」的加入,由靳海音管弦樂團現場伴奏助陣。如果你覺得這招兒挺新鮮、挺刺激,那就不要怪逼哥罵你沒見過世面了,因為把搖滾樂和管弦樂相結合,早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不要說披頭士、沙灘男孩、皇后等搖滾前輩們在創作中融入古典樂元素的嘗試,也不要說Lacrimosa、Rhapsody、Haggard、Within Temptation等一票金屬天團自帶的古典氣息,搖滾樂迷至少應該看過槍花的November Rain的 MV吧,Axl Rose在交響樂隊前彈鋼琴的裝逼范兒不記得嗎?
搖滾樂與古典樂的碰撞試驗一直在持續,在龐雜的搖滾樂門類中產生交響金屬、巴洛克流行等搖滾、古典雜糅的風格也早已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古典與流行相結合,已經成為當今音樂發展的一個趨勢。連尼爾·楊這樣質樸的民謠老炮,在2014年的專輯《Storytone》中都專門做了張管弦樂編配的版本。
而將搖滾曲目直接改編成交響樂形式,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倫敦交響樂團就開始做了,之後還有英國皇家愛樂樂團,都出了一系列的改編唱片,曲目範圍囊括了從披頭士、皇后、邁克爾·傑克遜、U2到R.E.M.、Bon Jovi、Coldplay等眾多搖滾名曲。
其中交響樂團最鍾愛改編的對象應該就是Pink Floyd,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就出了兩張專門的專輯,2016年初還有倫敦獵戶管弦樂團出了一張名為《Pink Floyd"s Wish You Were Here Symphonic》專輯,將整張《Wish You Were Here》以交響樂演奏,並請來Alice Cooper助唱。
Metallica樂隊主唱
至於像李志這樣將管弦樂隊或交響樂隊搬上舞台,對搖滾作品進行重新改編和演繹,也早就有蠍子樂隊的Moment Of Glory,Metallica的S&M,Kiss樂隊的KISS Symphony Alive IV等經典現場名留搖滾史冊。即使在國內搖滾界,搬來整支交響樂隊做伴奏,三任搖滾教父崔健、謝天笑、汪峰都在現場玩過。
崔健2010年新年音樂會
其中2010年12月31日崔健的新年音樂會,與譚利華指揮的北京交響樂團合作演繹的幾首作品,被稱為是國內搖滾樂第一次和交響樂現場結合。而謝天笑2015年11月在北京、上海的兩場演出,則是整場演出、全部曲目都「交響化」的大合作,其合作夥伴也是靳海音管弦樂團。甚至2016年初,連反光鏡和宋冬野都與譚盾及國家交響樂團在人民大會堂有過跨界演出。所以看下來,逼哥還真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說了這麼多,難道我對於逼哥的這種做法是不屑一顧嗎?當然不是。作為一個搖滾樂與古典樂的通吃粉,對於這樣的音樂形式只有四個字:喜聞樂見。
雅、俗與逼格
管弦樂,或者說是古典樂,在很多人印象里是一種正襟危坐、陽春白雪的藝術,與混合著汗水、吶喊、pogo的搖滾樂,正是高雅與世俗的兩個代表。那在搖滾樂的現場搬來一支管弦樂團就能提升逼格嗎?這個問題一定會引來更多的爭議。
但毋庸置疑,管弦樂的加入,對於現場氛圍和效果的營造,其加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在現場,當大幕拉起,看到一整支管弦樂團出現在台上,其驚喜程度應該不亞於看到嘉賓崔健的登場吧,《序曲》恢弘絢爛的樂章也一定立刻將現場氛圍燃爆。
雖然不一定適合於所有歌曲,但管弦樂的加入,對於某些歌曲的重新編配確實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象》開頭以管樂代替電吉他奏出的主題,使這首Pink Floyd式的歌曲更加有層次感,意境也更加深邃。
《門》中弦樂鋪陳的背景比原版中合成器的效果更紮實,與Pink Floyd《Money》式的結實貝斯聲也銜接得更自然。
《杭州》與《序曲》的套路有些雷同,開頭由弱到強的氛圍推進,中段及結尾電吉他與弦樂競飈,有一種協奏曲的淋漓快感。
《定西》彷彿馬勒第二交響曲的首樂章,前奏中鋼琴與弦樂的唱和傳達出葬禮進行曲般的荒涼孤寂,女聲的合唱帶來了一絲溫暖,但最後的電聲與銅管合奏,又將孤寂演化成戲謔的狂歡,與馬二首樂章的結尾如出一轍。
被輕盈的柔板弦樂和溫暖的小號托起,《和你在一起》這首萬千粉絲心中的聖歌,似乎煥發出了聖潔的光芒,而另一面也讓李志的破音更加撕心裂肺。
《牆上的向日葵》在2014i/o版基礎上改編,管弦樂的加入使冗長的前奏不顯得單調,也讓李志一開口的唱腔更加有爆發力,中斷反覆的小提琴和轟鳴的失真吉他及沉穩的鼓點相映成輝,使整首歌曲有著密不透風的張力。
總之,能夠搬來一支管弦樂隊,並不代表逼格上升;將古典樂與搖滾樂結合好,做出更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逼格所在,而這一點並非容易之事。不信去看看Metallica和郎朗在格萊美的合作演出,即使這樣的大咖,出來的效果也是一百個尷尬,彷彿在同時播放兩張毫不相關的唱片,毫無融合感。
李志與管弦樂的初次碰撞,交出的應該算是一份優秀的答卷,管弦樂既沒有喧賓奪主,也沒有淪為無足輕重的點綴。當然,李志和他的團隊做得也並非十全十美,有些歌曲,如《黑色信封》雖然改編的也很有特色,但更多是靠了節奏的變化,而非管弦樂的功勞。還有些曲目管弦樂用力過度,聽起來有些雜亂。
而最大的問題,可能也還是雅與俗如何融合的矛盾。李志的嗓音沒有蠍子樂隊主唱Klaus Meine那樣華麗,與管弦樂搭配並不十分協調。而他的歌詞中時不時冒出的出格詞句,在管弦樂伴奏下,顯然有些齣戲。
或許這也是見仁見智的事,有人也可能認為這是一種特色,就像杜尚給蒙娜麗莎添加的兩撇小鬍子。當女聲合唱出「多想和你一樣臭不要臉」,不管你是否有不適感,現場的觀眾顯然都跟唱得很high。
那麼,說到底,管弦樂有沒有提升逼哥的逼格?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嘛。逼哥除了為樂迷貢獻一場現場音樂盛宴,還催生了一張名為《李志、電聲與管弦樂》的現場專輯,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跟《巴托克: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而作的音樂》一個味道,比《在每一條傷心的應天大街上》逼格高多了。
真誠、純粹與形式
在一片讚美聲中,當然也有不同聲音。有人認為管弦樂只是一副華麗的外套,缺乏內在的東西,有人更喜歡李志不插電的演出,有人認為《工體東路沒有人》是最經典的現場,有人認為現在聽不到李志以往的真誠和純粹了。
這些聲音既不新鮮,也不奇怪。從早期簡單的民謠,到《F》開始豐滿的民謠搖滾,再到《1701》更加精良的迷幻和前衛搖滾,以及《應天大街》的電子樂,李志在每一次的轉身和變化後都會有人表示失望和不滿。他們想把李志定格在民謠歌手的身份上,然而卻沒有意識到逼哥日益發福的身軀中原本裝載的是一個搖滾的靈魂。
李志的真誠只對於音樂,而不是對於樂迷。多年來的跨年演唱會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創作試驗場,每一次都會給觀眾帶來不同形式的編排,以至於在他開口唱出歌詞之前,大家都難以猜到是什麼歌——這讓人想到鮑勃·迪倫、崔健等那些有同樣之舉,同樣不願固步自封的搖滾藝術家們。
因為對音樂的真誠,他們才敢於打破固有的模式枷鎖,也敢於去改變聽眾的喜好和聽音習慣。所以,在管弦樂的背景下,我們除了享受到一場別開生面的演出,更難能可貴的,是再次看到李志通過新的方式展現了他的音樂野心。
李志的純粹是好的音樂,而不在於這音樂是什麼形式。李志說自己沒有什麼才華,有時候我覺得他並非戲言。他從最簡單的民謠玩起,到搖滾樂隊的加入,到電子樂的加入,到管弦樂的加入,一步步走來,其實並沒有什麼自己獨創的東西,他只是在能掌握的最大資源範圍內,去創造最好的音樂。
崔健在2010年與交響樂團合作時就說過,「音樂是沒有邊界的,交響樂和搖滾樂、爵士樂、民族音樂之間都只是隔著一層紙,這些音樂都是在表現靈魂所要釋放的能量。」李志們做的,只是捅破這層紙而已。
當你聽到電聲與管弦樂共同奏出的《廣場》旋律,以及在此伴奏下李志朗誦的《回答》,感受到的不正是靈魂釋放的能量嗎?對此,任何真誠與純粹的質疑都毫無意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