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戀愛為教育者的懶惰背鍋

最近,在知乎上關注了這樣一個問題。

「早戀」是我一直想好好談談的一個話題。不過我有點驚訝,因為看到很多答主,都以「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開始了他們的回答。

但是,點進去細看時,這些回答所講到的方面卻各不相同:未成年人有沒有戀愛的權利,從現實角度說戀愛為學習生活帶來的積極/消極影響,高中學生戀愛中感情的質量以及會為以後帶來什麼……當然,這些回答所給出的結論都出奇的一致:勸題主掐滅腦海中戀愛的打算,否則就是「自毀前程」。

這說明,這樣一個問題,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最先要釐清的,當然是權利問題。

我試圖在英語中尋找於「早戀」意義相同的辭彙。與之最接近的、用來形容青春期男生女生戀情的詞,可以算是Puppy Love。但是,這兩種表述又有著本質的區別。Puppy Love側重於形容一個人在初次戀愛時的朦朧、悸動與結果的不確定;而「早戀」則是一個在道德層面絕對的貶義詞。

這個道德的根源,不難發現,很大程度上是傳統文化中荒唐的、將男女相處、將「性」視作「不潔」與「不道德」的觀念在今天的投射早在清朝,袁枚就在作品《子不語》中,用「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屍骨無存」的比喻諷刺了這種荒唐的禁欲主義。因為年齡的緣故就以監護人的名義對青少年戀愛權利的剝奪,就像曾經的纏足和包辦婚姻一樣,沒有合理性可言。

所以,每一次使用「早戀」這個詞語,我都會有一點點的不舒服,覺得僅僅因為找不到一個描述青春期愛情的詞語,就潛意識裡對少年少女本該享有的正當權利橫加剝奪。

就像韓寒很早就在這個問題上所說過的一樣: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早戀或者偷食禁果。無論什麼樣的年齡,只要雙方喜歡,心甘情願,任何的感情和性行為,都是天賦人權,那是人類最大的權利,是不能被別人干涉阻止的。

但傳統文化中這種合理性不足道德因素,並非絕大多數在大多數校規中嚴禁戀愛的直接原因。賦予它合理性的,主要有兩點理由:一,是戀愛減少了學生在學習上付出的精力,從而影響了成績;二,是過早的戀愛往往意味著不夠謹慎、甚至不夠安全的性行為。

「飯都沒吃飽,還要什麼尊嚴」是某個群體試圖追求個人權利時,十分常見的反駁邏輯。

去年暑假,還沒有見過面的大學新同學們,曾一次在QQ群中互相交換高考成績。作為河北省被錄取到這個專業的最低分,當我報出自己的分數後,卻發現其餘來自學校本省的同學,同一套考卷的成績比我還要低三十到五十分。但是還沒來得及讓我得意幾分鐘,群里一個大二的學姐告訴我,她從沒覺得河北的學生具有什麼成績優勢。

過了快一年,我在同屆同學中發現,學姐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幾個河北同學中,只有我還保持著入學時的排名位置拿到了獎學金,另外兩人的成績則並不突出;雖然我對他們的了解並不多,但曾多次親眼目睹過他們逃掉學分很高的課,或在課上旁若無人地玩手機遊戲。

拿著成績單,我總結出了一個排名靠前的幾名同學的共同特點: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或追求。

拿「你的追求是什麼」這個問題去問一個河北高考工廠中的學生,得到的回答,大概八成會是一個大學的名字。這是從初中開始,在幾乎所有老師的要求下,翻著985、211高校的列表,綜合一些道聽途說來半假半真的故事,為自己選擇的。

但再問下去,他們往往說不出來,這個大學的什麼地方讓他嚮往,亦或是考上大學之後下一步自己十分渴望的追求是什麼。

而一個真正的目標,才是督促著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走在正軌上,咬牙堅持,不自暴自棄的最大動力。

自然,在除了吃飯睡覺做題沒有其他一切的生活安排下,在時時刻刻站在學生背後手拿鞭子的老師面前,出於懼怕和無意識地盲從,再加上大量專門針對考試的練習,的確能培養出不少走進名校的學生。但是,這種強制力對一個人督促的作用,當那隻手從學生的脖子後抬起時,就戛然而止了。

而那些能夠讓一個人有足夠的動力努力的真正追求是什麼?

你喜歡一所大學,是因為它擁有自由的人文主義氛圍;你希望在未來,你能擁有一種生活品質,這品質並非單單只用物質衡量,更代表你精神層面享受的高度,代表你擁有一個世界公民的視野......

而一旦一個人開始嚮往這一切,為之下定決心付出努力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戀愛、遊戲、業餘愛好,是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一部分,與一個人的長遠目標,從不是互相衝突的

而對「人文」、「自由」、「精神」等概念的理解和相關價值觀的樹立,恰恰是通識教育、常識教育應該教會一個人的。但去著手將這些內容放入學校的教育當中,是需要耗費成本和精力的;況且,憑藉「高考工廠」的模式,大批的家長對這些學校趨之若鶩,教育者們已經能攫取頗為可觀的利益,這個時候,關心一個學生的人格、眼界、追求、生活,自然成了吃力不討好的傻事。

於是,戀愛就這樣為教育者的懶惰背上了黑鍋。

再說第二條:性。

我在其他回答中,提到過對中學禁止戀愛的反對,並因此受到過這樣的評論:

「你這不就是『學習好累我什麼都不想干只想干同學嗎』」

「你希望你將來的女朋友、老婆都是年紀輕輕就在中學裡被人搞過的嗎?」

當時我著實有點差異,因為沒想到,會有人把戀愛赤裸裸地和「干」、「搞」這樣一些字眼粗暴地劃等號。

這些聯想,以及很多學生做出的不安全、不負責的行為,說到底,是源自正規性教育的缺失。

在我的記憶中,從初中到高中,學校的課程里從沒有涉及到和性相關的內容。就連生物課本中短短的一段「拓展鏈接」,老師都有意告訴學生「這一段上課跳過」。得不到對性的正確指導,甚至被告知這是一種應該「引以為恥」的慾望,而作為人的本能,它又是每個少年躲不開的一環。於是,他們只好從另外一個途徑彌補這些知識——色情影片、色情文學、以及口口相傳的「經驗」。

於是,他們只懂得了,性之代表著放縱、歡愉,而非一個責任,更意識不到這種產生一個新生命的可能是多麼崇高和厚重。

但依然,性教育和通識教育一樣,吃力不討好,是一定程度上理想主義教育者才會去探索的,並且屢屢碰壁;主持「高考工廠」的既得利益者們,自然不會願意在這一方面作出改進。

再一次,戀愛這種再純潔不過的感情,被教育者的過失污名化了。

再從感性的角度談一談。

如果沒有遇到喜歡的人,亦或是還沒有發展出對另一個人心動的感情,那麼為了戀愛而刻意追求這是屬不妥;不過,倘若真的有了,不論是「單相思」,還是兩情相悅,這都是人生彌足珍貴的體驗。

我雖然不喜歡電影《山楂樹之戀》,但其中一個畫面卻至今印象深刻。

老三和靜秋過河時,起初手握同一根樹枝,但兩人的手一點一點越靠越近,最終牽在一起,樹枝掉了下去。

這種猶豫、瞻前顧後的糾結、緊張,是在這個還沒有完全自力的年齡,第一次體察一種完全不同於親情、友情的愛時,才能體會到的獨特滋味。

在下了晚自習黑黑的樓道里肩並肩走著,偷偷用手指觸碰她的手背,給自己裝了幾次膽後,終於有勇氣握住她的手;

在電影院中,抬起隔開你們的座椅扶手,一點點靠近她,她終於看懂了你的意思,將頭靠在你肩上;

第一次學著將自己世界的中心慢慢從自己身上挪開,放在兩個人中央;第一次試圖笨手笨腳地去照顧一個人;第一次明白,如何以她喜歡的方式對一個人好……

這既是一次獲益匪淺的學習,又是一次只能在這個年齡才會擁有的獨特體驗。縱使可能不會最終走到一起,但誰說好的愛情,一定等價於走入婚姻?

它僅僅意味著以一百二十分的謹慎、一百二十分的認真對待每個感情,每個另一半;讓自己和對方都變得更優秀,都有所成長;如果遺憾地分開,就總結原因,改正不足,並以同樣的認真與謹慎繼續。

祝所有人都能有幸不錯過一切愛情的美好。

此文章已經被發於我的個人公眾平台「程賢Allen」的欄目「回聲」中。

在那裡,你對「司空見慣」的每一點質疑,都會得到傾聽。
推薦閱讀:

老師讓,用學習雷鋒為主題寫作文,怎樣寫出深度?
在浦東復旦附中分校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錯題本的具體整理方案?
憑什麼相信自己會有未來?
在南寧十四中就讀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心理学 | 教育 | 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