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的女孩和富養的女孩一定是高下立判的兩個「物種」?
本文源於在一個問題下的回答:窮養的女孩和富養的女孩的區別在哪? - 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問題即便要回答,也和性別無關,和氣質也未必相關。就說出身貧窮的人和有錢人的區別在哪即可。統計意義上講,貧窮會帶來哪些問題,可以去找類似這個回答中的一些研究:
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出身底層的人? - 知乎
包括這個問題下面的討論在內,如今的知乎主流用戶中似乎很盛行一種直接由貧窮推出一個人沒氣質、小心眼、愚蠢、貪婪、容易嫉妒等一系列負面品性的論調,然而值得警惕的是:
1、這樣的結論所成立的範圍,是對大數目人群抹去了其他影響因素之後在統計上的性質,而不在於具體的少數個體的情況;
2、因此,這樣有統計意義的結論不能在對身邊人還未了解的情況下直接貼在他人頭上;
3、而且,這樣有統計意義的結論也未必能用來解釋身邊的某個具體的表現出這些特點的人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4、更何況,研究這些問題的社會學家們的目的,正如我上面所引回答的作者@熊希靈所說,是在於從制度上改變這種僅僅由出身帶來的不公的現狀,而非進一步加深人們(包括自身貧窮的人)對貧窮出身的人的先入之見和負面期許,以及之後可能帶來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誠然有一定的統計規律,但影響一個人的因素太多了。這個世界很複雜,不同人的基因以及後天除了家庭貧窮以外的不同際遇也在不斷塑造他們的個性。單純一個窮養/富養的指標,並不能直接決定一個人的全貌;即便考慮到貧窮所帶來的精神養料在統計意義上的匱乏,我的結論也還是如此。
雖然不是我家所在地區最窮的那群人,甚至與我很多小學同學比算是相對有錢和有文化的,但和知乎上多數人相比,我也絕對算是被窮養長大的。說說自己的情況,也算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大家對自己身邊那些出身不那麼好的人的先入之見,也希望能讓人認識到一個機會公平的、正常的平台,可以帶給哪怕出身不那麼好的人多大的改變。
很小的時候,我們一家的生活,要麼是租住在街邊那種有個破木板門、只夠放一張床和一個爐子、爸爸躺在床上一伸腿就伸出了屋門的破房子,要麼是和媽媽一起擠在工廠八人宿舍的一張單人床上。一直到我五歲,父母才分到廠里的一套小房子,那種遠離城市、離山很近、周圍全是農田的小地方的房子,是城裡人不可想像的便宜,不過買房還是姥爺贊助了多半。
我童年的記憶里,每天都能看見老鼠肆無忌憚地在白天也黑洞洞的樓道里竄來竄去,因此總是不敢一個人上下樓,見到了老鼠就立馬抱著我爸的腿往上竄。我和媽媽住的女工宿舍屋裡也有老鼠洞,但剛生出來的一窩小老鼠是通體粉紅的,摸上去濕濕的、黏黏的、軟軟的,在沒人告訴我那是老鼠之前,我還覺得那挺可愛。
從小到大沒上過任何輔導班。除了後來上中學到了城市裡,很羨慕那些從小就有機會上競賽課的城市裡的同學以外,還一直都想學音樂。連小學的老師都跟我爸媽說:「這孩子有音樂天賦,要好好培養。」但爸媽覺得:一來太貴了,二來當地沒任何老師,所以只能坐很久的汽車去城市裡上,他們覺得自己工作已經很累了,這樣折騰非常麻煩。每次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去城市裡,我從來不看那些衣服鞋子包什麼的(當然,一部分也因為完全不懂),總是在商場里賣遙控車、電子琴之類的地方徘徊很久,但從不敢說自己想要,因為很清楚一定會被拒絕。但有一次,看到一個玩具電子琴,一問價錢,只有真的電子琴的幾十分之一,我每次都呆很久也不走,哭了好多次,才總算給買回來了。當時我爸錢還沒帶夠,是答應我以後又回家專門取了錢才買的。
我們那裡連一個正經的書店都沒有,只有一個可以借書的地方,還沒有什麼科學類的書可借。連一家超市都沒有,只有一個菜市場。更別提很多人從小熟悉的肯德基是我直到上大學才吃到的,很多人日常見慣的電梯、公交車等也是我直到很大才第一次用。小學畢業後,我爸聽了某個同事說城裡的中學好,才產生了把我送到城市裡上中學的想法,然後才有機會考到那個城市裡比較好的高中,然後才能去一個好大學。
然而,前幾天畢業謝師宴上,與我相處多年的導師說,他一直以為我出身很好。「比如有一次咱們組出去玩,你唱了歌劇,我覺得這不是一般人能唱的來的。」他這麼說。他之前還說過:「你這寫論文的語言挺不錯,會寫微電影劇本的文藝青年就是不一樣。」 另一個與我合作的老師跟請來訪問的國外老師說:「她的英語口語不錯,也會出國參加會議,和其他幾個同學相比,比較敢交流。」而我同學眼裡,我是一個A Cappella團體的soprano,每年總會去講堂登台演出,日常時不時還畫個水彩畫。
但其實他們都不知道,這些全是上了大學以後,才從無到有的。
看到別人出國交流,學校給報銷的錢不夠多,於是我就做了一段時間兼職模特和禮儀小姐。那段時間,每到餓了,大腦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比較 各種能填飽肚子的東西里 哪一種的營養價值與價格比更高,於是每天都買好多食堂的包子。在網上看到別人用我從沒聽說過牌子的護膚品,知道同學小時候就有機會出國玩,於是就攢錢出去窮游,給媽媽買好的護膚品。在這個地方呆了九年,我連周邊的各種好吃的,都是直到最近才開始探索,因為覺得以後沒機會了,才敢稍微放開地花錢。直到現在我也還不了解那些服裝和包的品牌,衣服全習慣在淘寶買。在我家那位變得相對有錢之前,我叫個二十塊錢的外賣、買條淘寶上100塊的連衣裙用於演出,都要猶豫好久。直到現在,我有且僅有一雙高跟鞋,還是因為做兼職模特必須要有,才專門買的。能省的錢,全都省來用於出國交流之類的事了。
至於唱歌劇和A Cappella,更是只有自己才知道 一個之前連口水流行歌都不太有機會聽的人,只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從零開始練習 的艱辛。歌劇研究院的課只有八個名額,我好不容易選上課,懷著激動的心情去聽第一節。但老師聽我唱兩句以後,就皺著眉跟我說:「不好意思,你還是退課吧。我以前一直教的都至少是中央音樂學院本科的水平,實在不會教零基礎的人。」而同樣選課的其他人,全是從中學時代起就請了專業的老師每周輔導,有些人的老師甚至是歌劇名家。在沒有錢請老師的情況下,毫無疑問,我要付出比其他人多幾倍的努力,因此總是要等晚上實驗室沒什麼人的時候,在廁所練習。即便是不練習的時候,有點空就一直插著耳機反覆聽需要練習的曲目。
在生活上、做事方法上,自身也的確有一些問題,是到了大學,接觸了更sophisticated的人群,才漸漸意識到要改的。也因為起初沒見過太多世面,沒接觸過一個相對正常、健康的環境,做過很多現在看來很傻的事,也傷害過別人。然而有機會在這個平台之上,接觸到那麼多之前沒見過的人和事,這麼多年的改變不可謂不大。
與一些答主所說的那種雖然沒錢但精神上給孩子很好條件的家庭長大的人不同,我所感受到的匱乏更多地不在物質上,而在精神上。當地社會文化上全方位地重男輕女,學校充滿了校園暴力、冷暴力和性侵。在各種事里勾心鬥角的小人嘴臉不止在父母那代人里很常見,從幼兒園時代起就已是司空見慣。我父母雖然也算是大體上善良本分的老百姓,一直以他們認為好的方式養育我,但在個人素養上、教育方法上、對孩子的保護和培養上,都有不少問題。多數與我類似的人的成長過程中,糟糕的環境對個人正常地成長所帶來的種種阻礙和傷害中,父母都沒能有任何幫助,甚至很多情況下是有害的。有些人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尋求改變,但我父母則會因為孩子什麼事比自己好而感到不安,甚至因為性別原因而強烈地阻礙孩子在數學、物理之類事上的努力。
如果說這樣成長起來的人,與正常環境中長大的人相比,在心態上有什麼區別,也是各人與各人有很大差異。類似環境長大的人里,有的人在各種事情上得失心特別重,但我則截然相反:正因為環境太糟糕,也沒有任何人可依賴,凡事都習慣靠自己,抗打擊力也特彆強。做科研遇到不順的時候,從來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長時間沉浸在消極情緒中。從來就見慣了好人沒好報,不公的環境里努力沒回報,得到的東西也不穩固,反倒是權貴僅憑著出身,不努力就穩穩地得到很多,因此即便得到了什麼世俗評價標準里的好東西,也只是對自身能力更自信罷了,並不會高興到沖昏頭腦;即便沒得到,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難接受。
而這樣謹小慎微、凡事靠自己的人,又怎麼可能因為一點物質利益,就把自己的命運交託給別人呢?即便結了婚,不是靠自己雙手得來的東西,總歸不使人心裡踏實。說實話,不是沒人送一些比較貴的東西,但就我身邊人的情況,能玩得來一些物質上的樂趣的人,多半還是原本就有錢的人。各種名牌奢侈品,對我們這種人而言,是不懂得欣賞,也不習慣去用的。而那點物質樂趣,和證明出一個數學問題,想明白一個物理概念的樂趣,以及人與人在精神層面的契合相比,本是可有可無的。
若論性格上不好的影響:獨立的另一面是太習慣獨來獨往,即便和身邊人相處很友善,也很少深交,不敢信賴朋友和尋求他人的幫助。謹慎的另一面是可能錯過一些需要冒險才會有的機會。了解很多痛苦的人與事、能夠理解和幫助他人的另一面則是對許多事情估計得過於悲觀,很難陽光、開朗,有時也會羨慕那些簡單快樂的人。
然而回過頭想想,最終還是認為:即便如此, 正是每個人獨特的經歷塑造了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人,我們才可以在不同的維度,對他人、對這個世界有所貢獻。
因為了解自己的毛病,我一直都很清楚一些出身不那麼好的人即便很努力,也仍可能有各種問題。其中有一些是因為在家教、眼界上的不足所導致的,有一些是糟糕經歷帶來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一輩子都很難完全去除。但回過頭看自己這些年的巨大改變,我總是相信:一個人不論出身如何,只要有足夠的自覺,外加有機會到了某個可以至少正常地、健康地發展自我的平台,就總會不斷地吸納新的東西,不斷發現自身的問題,並且正視這些問題,然後繼續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即便我們可能在某些具體的方面永遠也趕不上那些出身好的人,這種改變已經足夠使人感到欣慰。
另一方面,難道出身好的人就沒有因為泡在蜜罐里長大眼界太有限,而存在許多認知上、為人處事上的問題么?事實上,我所見過的出身很好、學習好同時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傻白甜」、常說「何不食肉糜」者也並不在少數,甚至許多知乎大V也經常犯這種認識上的錯誤。然而人們總是只強調窮人的眼界狹隘,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富人的眼界之狹隘。
一輩子很長,人所做的事情也在各種層面,同時這個過程還是動態的、複雜的,所以我們更加無法僅根據出身就給一個人的所有特點下結論。
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被消費主義綁架的趨勢,聽了「女孩一定要富養」這種話,很多人只懂得一味給孩子樹立高消費標準,認為這就是對孩子好,這就能讓孩子不被一點物質好處騙走,卻忽視不論窮或富都需要注重的個人品質、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一部分人聽了「窮養一定毀滅人」,就自怨自艾,把自己的問題都歸於出身不好,而放棄進一步的自主努力,這也是很危險的。
在宏觀層面縮小各地的貧富差距和文化發展程度上的差距,甚至只是不讓差距進一步擴大,自是比登天難多了。蚍蜉種樹@蚍蜉護林員做公益,就是為了用媒體發聲的方式來一點點促進這種改變,期望在很遠很遠的未來,更多有天賦又努力的人,也能擁有與他人同樣的機會,站到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平台上,能使他們自身得到同樣的發展,也讓整個社會的運轉更有效益。
我當然無法指望多數人去做同樣的努力,畢竟從認識水平上、個人能力上講,要求都太高了;但即便如此,仍希望諸位都能學會多維度地看人看事,多看、多反思,少給人貼標籤,少給這個世界增加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惡意。
題圖來源:Clothes Make the Musical: The Costumes that Coloured Les Misérables
推薦閱讀:
※驚呆了!有史以來關於教育最大的謊言竟然是…(家長必看)
※中國有哪些地方,是地震的頻發區?
※還搶微課和學位房?遜斃了!要搶就搶可汗學院!
※放學別走!我把你當同學你居然想搞我
※這11套頂級分級英語有聲讀物,輕鬆秒殺你16年學校英語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