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時代與神話構造:日本的上古時代第一章

日本列島位於歐亞大陸的最東端。從古人類遷徙的角度而言屬於舊大陸中距離人類起源最遠的地方,因此相對而言人類活動的歷史也比較短。過去人們認為日本列島不存在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後來考古發現推翻了這一觀點,將日本列島上人類活動的起點推前到距今8-9萬年。雖然如此,一般認為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跟今天的日本人並沒有太大的親緣關係。

最早一批進入日本列島的現代日本人的祖先被稱作繩文人,這跟他們所製作的土器相關。這一時期製作的土器在表面上附著形似繩索的裝飾物,因此稱作繩文土器。繩文人大概在公元前14000年左右進入日本,並最終分布於日本全土。

1884年(明治17),在東京附近的彌生髮現了另一種相比起繩文土器較為樸素,但器壁較薄、燒制工藝更加精良的土器,並以其發現地被命名為彌生土器。彌生土器不僅與繩文土器形制差距較大,而且似乎跟稻作農業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另外,通過古人類骨骼化石的對比也指出彌生土器與繩文土器的關係似乎並不單純是技術的發展,而是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文化,乃至兩個不同的種族,於是在繩文人的繩文時代以後,日本列島進入了第二個史前時代——彌生時代。

現在推測彌生人大概在公元前4世紀進入了日本列島。之後彌生人和繩文人之間既有碰撞也有融合,最終結合為現代的日本人。

對兩者骨骼的對比分析指出,繩文人頭部較短,眼睛看起來大且眼眶深陷,鼻翼相對較寬,牙齒則比較小,彌生人則與之相反。

阿依努人是日本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北海道地區,也就是古代日本所說的「蝦夷」。通過對比繩文人、彌生人、現代日本人(大和民族)、阿依努人的牙齒大小發現,阿依努人更接近繩文人而大和民族更接近彌生人。

另外,帶有繩文人基因的人似乎比帶有彌生人基因的人更能喝酒。而日本列島中對酒精的耐受度分布是這樣的:

從這個分布圖我們大概能推斷出,彌生人密集分布於北陸、中部、近畿、中國地區,也在北九州、四國、關東地區有一定的比例。

從外部進入日本列島的路線主要有三條:即(一):經過台灣島、琉球群島抵達南九州;(二):經過朝鮮半島、對馬島進入北九州;(三):經過庫頁島進入北海道。現代基因分析指出,繩文人應當是通過第一種路線進入日本列島,並在之後的一萬年內遍布日本全境。而彌生人則似乎是通過第二種路線進入的。

在公元3世紀左右,日本人開始為部落首領營造大型的陵墓,現在通稱為「古墳」,由此開啟了古墳時代。古墳時代被認為是日本古代國家形成的時代。從世界範圍看來,日本國家的形式是相當遲的。

由於上古沒有文字,也沒有穩定的統一政權,加上古代人對自然世界的認識有限,大多數有關上古的記憶都以神話的形式保存了下來。神話在形成之先一般是一代一代以口相傳的,在繼承的過程中又不斷發展,而且帶有很強的地域性。當文明趨於一元化,文學水平提高到某種程度的時候,往往會有人把古代神話彙編整理起來,並按照當時人的世界觀加以加工。被統合的神話一方面會盡量追求時空的一致性,而另一方面又會經常出現自相矛盾之處。日本神話正是如此。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日本神話大多來自兩部書,即《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合成《記紀》,是日本史上最早的歷史書。這兩部書均編撰於奈良時代(710-794),在這個時代,王朝國家已經成形,並開始仿效唐朝向律令國家轉型了。我們首先介紹這兩本書

其中《古事記》據說是由太安萬侶編撰,而太安萬侶又是聽一個名叫稗田阿禮的人把古代的《帝紀》和《舊辭》背誦出來而寫成的《古事記》,並在712年獻給當時的元明天皇。在距《古事記》成書前數十年的645年曾經發生過一次宮廷政變,即「乙巳之變」。當時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聯合中臣鐮足等人謀殺了掌權的蘇我入鹿大臣,而在入鹿死後,其父蘇我蝦夷將宅邸付之一炬,導致古代文獻大量散佚,因此《古事記》成為了日本最早的歷史書。

而在編撰古事記之後不久,又按照古代中國史書的寫作風格編撰了《日本書紀》,因此《日本書紀》是日本最早的正史。

相比起來,《古事記》篇幅較《日本書紀》短,兩書也有不少細節上的出入,但總體而言他們的敘事系統是相似的。

而《記紀》的編撰過程又導致了它們的敘事最起碼有兩次被重塑的過程,第一次是在飛鳥時代(592-710),第二次是在奈良時代。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如政治敏感、偽造歷史證據,或者僅僅是避免國家歷史過於空洞等,史書的編撰者可能會篡改、編造史實,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後面會多次提及。

那麼,我們現在開始講述《記紀》中描述的日本神話。

日本標榜自己是一個「神道」國家,據說有「八百萬神」,這當然是個虛數了。《古事記》開篇便是一大堆神(《日本書紀》模仿盤古開天地增加了天地開闢的一段)。首先是「別天津神」,這些是地位最高的神,即:

天之御中主神 / 天御中主尊;

高御産巣日神 / 高皇產靈尊;

神産巣日神 / 神皇產靈尊;

宇摩志阿斯訶備比古遅神;

天之常立神。

前面的三「柱」(柱是日語專門用於神的量詞)神在《記紀》中均有記載,這裡把《古事記》中的名字寫在前,《日本書紀》中的名字寫在後,下文同。這三柱神又被稱作「造化三神」。

之後出現的是「神世七代」,《記紀》的記載稍有出入:

國之常立神 / 國常立尊;

國狹槌尊(僅見於《日本書紀》);

豊雲野神 / 豊斟渟尊;

宇比邇神 / 泥土煮尊、須比智邇神 / 沙土煮尊;

角杙神、活杙神(僅見於《古事記》);

意富斗能地神 / 大戸之道尊、大斗乃弁神 / 大苫辺尊;

淤母陀琉神 / 面足尊、阿夜訶志古泥神 / 惶根尊;

伊邪那岐神 / 伊弉諾尊、伊邪那美神 / 伊弉冉尊;

神世七代的後四代或五代都是一男一女的兩柱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最後的伊邪那岐神(伊奘諾尊)和伊邪那美神(伊奘冉尊)了,這兩柱神在日本神話的地位相當於我們熟知的亞當與夏娃、伏羲與女媧。

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首先用天神給他們的天之瓊矛在混沌中攪拌,從矛尖滴落的物體形成了第一個島(汙能碁呂島)。在島上,二柱神展開了一段令人不忍直視的對話:

於是問其妹伊邪那美命曰。汝身者如何成。答曰吾身者成成不成合處一處在。爾伊邪那岐命詔。我身者。成成而成餘處一處在。故以此吾身成餘處。刺塞汝身不成合處而。以爲生成國土生奈何。伊邪那美命答曰然善。

後面發生的事情估計大家也能猜到了。然而這時候卻發生了一點失誤:兩柱神圍繞著島上的「天之御柱」相對而行,相遇的時候首先是妻子的伊奘冉尊說:

あなにやし、えをとこを

意思是「我勒個天啊哪裡來的美男子」;

之後丈夫的伊奘諾尊說:

あなにやし、えをとめを

意思是「我勒個天啊哪裡來的美少女」。

之後他們就做了大家心裡想的那件事情。

如果我們相信這個故事真實存在的話,那這應該就是日本最古老的兩首詩歌了,可惜不是真的。

結果是他們之間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是「水蛭子」,是個畸胎,被父母放入河裡流走了。

於是二神又詢問天神,天神告訴他們,因為是妻子先引誘丈夫的,所以才有了不好的結果,如果反過來的話就好了。於是這次二神又回到了島上,這次是伊奘諾尊先讚美自己的妻子,然後再交合,果然就生出了正常的孩子。

他們生的第一批兒子其實不是神或者人,而是島,也就是當時的人想像中的日本列島,因此這一系列的生育被稱為「國産み」。具體有哪一些島,以及它們出生的先後順序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有較大出入,而且《日本書紀》給出了好幾個說法,具體如下:

而這些地方相對應今天的日本則位於:

有趣的是,「越島」本來並不是一個島,而是一大片區域。

把「國産み」中提到的這些地方跟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彌生人活躍的區域對比一下,竟然發現二者幾乎就是一致的。是不是《記紀》的神話體系就是以彌生人的角度建構的呢?我們先按下不表。

「國産み」之後就是「神産み」,生完日本列島以後要生諸神了。但是他們實在生了太多神,所以下面就不一一羅列,且看示意圖:

圖中,最上方的「イザナキ」就是伊奘諾尊,「イザナミ」就是伊奘冉尊。在他們之下的所有這些神都是他們的子孫,其中注意右下角的男神「ヒノヤギハヤヲ」,這個是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生下的最後一個兒子,《古事記》中有三個名字:火之夜藝速男神、火之炫毘古神、火之迦具土神,《日本書紀》中有兩個名字:軻遇突智、火産霊;其中「火之迦具土」跟「軻遇突智」是一致的,因此常常被用作通用名,我們就叫他火之伽具土。

這位火之伽具土是個火神,因此誕生的時候竟然灼傷了母親的陰道,並導致伊奘冉尊的死亡。盛怒之下的伊奘諾尊用劍把火之伽具土斬死,這本來很黃暴的一幕竟然意外地變得喜感起來:被分屍的火之伽具土竟然分裂成八柱新的神,而從他父親的十握劍滴下的血液也分裂成另外八柱新的神(見上圖)!

而另外,被嚴重燒傷的伊奘冉尊也發生了分裂……由於確實比較黃暴,詳情請看下圖:

傷心欲絕的伊奘諾尊決定前往黃泉國與死去的妻子見面,伊奘冉尊在感激丈夫的同時告誡他「千萬不要看自己的樣子」,伊奘諾尊雖然答應了,但他剛一承諾就忍不住偷看了,結果發現伊奘冉尊的皮膚都腐爛了,長滿了蛆蟲。伊奘諾尊嚇得落荒而逃,羞惱成怒的伊奘冉尊立即發動黃泉的鬼怪追趕,最終伊奘諾尊倉皇逃脫,這裡就不詳細敘述了。

逃脫以後的伊奘諾尊又裂變出一系列神來。最後從他的左眼產生天照大御神、右眼產生月讀尊、鼻子產生素箋鳴尊(須佐之男命),這三柱神合稱「三貴子」。

先說月讀尊。日本神話的一大怪異之處在於作為主神而且是太陽神的天照大御神竟然是個女神,而相反月亮神的月讀性別不明,但一般認為是個男神。月讀在神話中只有很少戲份:天照大御神叫他跟保食神吃飯,保食神從口中拿出食物來招待月讀,月讀見狀大怒,拔劍把對方殺害,於是保食神發生了裂變,他的屍體化為了穀物、牲畜等。此事之後被天照大御神發覺,罰他永遠不得與自己想見,於是出現了日夜更替。

但這是《日本書紀》的記載,而在《古事記》中殺死食物神的卻是須佐之男命,可能是《日本書紀》為了不讓月讀尊的故事過分空白而剪切的內容。可見月讀在古代神話中的地位其實是十分不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天照大御神與素箋鳴尊之間的關係。《日本書紀》說素箋鳴尊生性暴戾,因此伊奘諾尊不讓他統治葦原中國(人間),而要他前往根國(冥土);而《古事記》則說他是因為思念母親(其實也並不是他母親)而堅持要去根國。臨走前他進入了天照大御神統治的國家高天原(天堂),說是要與姐姐告別,而天照大御神則怕他是要奪取自己的領土,因而拒絕,這時候素箋鳴尊說:

弟此行實無惡心,願以八坂瓊勾玉獻於天照大神,請與姊共立誓約,誓約之間,生女為有黑心,生男為有赤心。

「誓約之間」竟然會生出子女來,他們到底是要如何「誓約」呢?正當我們想像各種黃暴的畫面,事情又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

天照大神亦授素箋鳴尊以劍,乃囓勾玉,生三女神;素箋鳴尊囓劍,生五男神,乃知彼無異心。

……

不過素箋鳴尊進入了高天原以後也沒有閑著。他因為覺得天照大御神分給他的土地非常貧瘠(你們在天堂還要種田啊……),因此犯下了許多妨礙農業生產的罪行,讓天上的諸神對他十分憤怒,這些罪行叫做「天津罪」,意思就是天上的罪行,包括八項:

畔放(毀壞田地邊上的泥堆,讓水淹沒農田);

溝埋(掩埋灌溉用的溝渠);

樋放(破壞灌溉用的管道);

頻播(在別人已經播種的土地再次播種,以降低種子的成活率);

串刺(在別人的土地上建立籬笆,以霸佔對方的土地);

生剝(在動物尚未死亡的時候剝皮);

逆剝(從動物的肛門開始剝皮);

糞戶(有兩說,一是用糞便破壞祭祀場所;二是對用作廢料的糞便詛咒)。

尤其是生剝和逆剝兩項:據說素箋鳴尊把「天斑駒」剝皮之後投入天照御大神居住的宮殿,正在織布的天照受到驚嚇,被梭子所傷(一說是殿內的一個仙女被梭子所傷致死),於是天照御大神遁入「天岩戶」中,一下子黑暗籠罩天地,眾神不知所措,這是跟日食相關的神話。

為了讓匿藏於天岩戶的天照大御神走出洞穴,有五柱神出現了,他們是:伊斯許理度売命(石凝姥命,作鏡連的祖先)製作了八咫鏡;玉祖命(玉造部的祖先)製作了八尺瓊勾玉;天児屋命(中臣連的祖先)和太玉命(忌部連的祖先)製作了祭祀用的賢木;還有天宇受賣命(天鈿女命,猿女君、稗田氏的祖先)在天岩戶前跳舞——她因此被認為是日本史上第一位舞女。

在天鈿女命跳舞的同時八百萬神齊聲歡笑,終於把天照大御神引出洞口。

這是天児屋命第一次在神話中出現,而天児屋命正是中臣氏、同時也是後來的藤原氏的祖先。另外,這五柱神也就是後來跟隨天孫降臨的「五伴緒」。

電影《陰陽師》中,野村萬齋扮演的安倍晴明有一段跳大神的戲,就是重現了天鈿女命的傳說。

從天岩戶出來以後,天照大御神放逐了素箋鳴尊。素箋鳴尊在前往根國之前經過了出雲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名),在當地遇到了當地神祇的女兒奇稻田姬(櫛名田比売)。這個少女是要奉獻給八岐大蛇的犧牲,於是素箋鳴尊殺掉了八岐大蛇。他用來斬殺大蛇的就是天照大御神送給他的「十握劍」,當他斬斷蛇尾的時候十握劍缺了口,於是素箋鳴尊從大蛇的尾部取出神劍天叢雲(又名草薙劍)。

素箋鳴尊把這把草薙劍贈給了天照大御神,於是八咫鏡、八尺瓊勾玉和草薙劍合稱「三種神器」,是歷代日本天皇踐祚時的必需之物。在歷史上三種神器曾多次遺失,現在皇室保存的是贗品,類似中國的「傳國玉璽」。

素箋鳴尊在娶了那位奇稻田姬並生下子嗣之後便前往根國了。在素箋鳴尊之後的是大國主神的故事。

大國主神是素箋鳴尊的六世孫(《日本書紀》說是兒子),他有數個名字:大穴牟遅神、大己貴命、葦原醜男、葦原色許男神、大物主神等。其中「大穴牟遲」和「大己貴」的讀法相同,似乎是他的本名,「大國主」指他是當時出雲國的統治者,「大物主」在《古事記》中是另外一個神,而在《日本書紀》則是他在天孫降臨之後的名字;葦原醜男又寫作日本醜男,但不是說他長得丑,根據神話的記載他好像長相還是不錯的,丑的解釋有兩說,一是指勇猛、威武,二是跟「葦原色許男」一樣,指他好色。

有關大國主最有名的神話故事是因幡白兔。故事說一直兔子從隱歧島想要去因幡國,但它不懂渡海,於是欺騙海中的「和邇」(有二說,一說是鱷魚,二說是鯊魚),說要比一比我的族人多還是你的族人多,於是讓和邇排成一排,它逐一跳過它們的背部,假裝要數一數和邇有多少只,實際上是為了抵達因幡,到它跳到最後一隻和邇的背部時騙局被識破,於是那最後一隻和邇要把它殺死,最終咬去了一塊皮。

一般認為「白兔」不一定是白色的兔子,而是指它缺了一塊皮。

於是被咬掉一塊皮的白兔在海邊呻吟。這時候大國主和他的哥哥們「八十神」路過,八十神聽說了白兔的故事,建議他把鹽敷在破皮上風乾就行了。按照這一建議「治療」的白兔自然是雪上加霜了。這時候出現的大國主知道此事後教它用水清洗傷口,然後敷上草藥。兔子得救後得知大國主與八十神乃是要去跟「稻羽之八上比賣」求婚,就祝福了大國主,跟他說你一定能勝過八十神,獲得稻羽之八上比賣的芳心。

因為這個故事,大國主還被當做醫藥的神明祭祀。

果然如白兔所說,稻羽之八上比賣拒絕了八十神而答應了大國主的求婚。在一座山上,八十神騙大國主,說山上有一隻大豬,叫他到山谷中,八十神合力把大豬趕下山,讓大國主把大豬捉住。事實上他們把一塊燒紅的大石頭扔下山谷,大國主就被石頭砸死了。

死了……

好在大國主有主角光環,他母親到高天原求情,結果把他復活了。復活以後八十神繼續要加害大國主,於是大國主在母親的勸說下逃亡,並在此後來到了須佐之男命(素箋鳴尊)統治的根國。

還沒見到自己的祖先須佐之男命,大國主首先跟他的女兒須勢理毘売命一見鍾情並發生了關係。於是在根國,須佐之男命對大國主非常不滿(葦原醜男的名字就是他取的),對他提出了種種要致他於死地的考驗,都在情人的幫助下化險為夷。最終大國主逃離了根國。逃跑途中須佐之男命追上了大國主,但在危險關頭須佐之男命的頭髮被纏住,使得大國主得以逃離。這一次還讓他獲得了神級裝備——須佐之男的刀和弓箭。

最終須佐之男命給他的女婿加了光環,叫他用自己的武器平定八十神。於是大國主回到了出雲國,擊退了八十神,成為了一方之主。

上面一大段故事中我把素箋鳴尊稱作須佐之男命,原因是這段故事只有《古事記》有記載,在《日本書紀》是沒有的。

大國主神成為國君以後,須佐之男命的女兒須勢理毘売命氣勢壓倒了本來的正妻稻羽之八上比賣,於是後者帶著孩子回娘家了……

後來的大國主還周遊列國,跟當地的少女發生各種關係……

大國主神的這些拈花野草的行為當然引起了妻子的憤怒,但這種行為本身在當時卻沒有什麼問題。這種婚姻制度被稱作「妻問い」,婚姻成立的過程叫做「夜這い」,只要男方提出了要求,而女方答應,兩者的交合就是合法的。看過《源氏物語》的話應該很清楚這個過程了。而正因為大國主神的這些風流故事,他也被當做姻緣之神祭祀。

大國主神的故事的精彩程度真是可比希臘神話了。然而之後發生的事則是天孫降臨和「國譲り」。

天照大御神的兒子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尊娶了「造化三神」之一高皇產靈尊的女兒幡千千姫,兩人之間的兒子名叫瓊瓊杵,全稱「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由於是天照大御神的孫兒,因而稱作天孫。

由於高皇產靈尊很疼愛這個外孫,便決定讓他統治葦原中國。但是當時葦原中國存在許多邪神,因此先派勇武的天忍日命平定當地,但他「媚於大己貴神(大國主),及三年尚不報」,看來已經通了敵,於是又派遣了天稚彥命。但是天稚彥更離譜,直接娶了大國主的女兒,八年都沒有音訊,於是高皇產靈尊派天探女(一隻神鳥)去視察情況。天稚彥用弓箭射殺了天探女,那支箭直接穿過天探女的身體到達高天原。高皇產靈尊拾起箭,說如果天稚彥有異心的話就讓這支箭殺死他,然後把箭往回一扔,天稚彥就被扔死了。

這兩位怠工的神之中,前面的一位天忍日命據說是大伴氏的祖先,大伴氏是在6世紀前後掌管天皇親兵的氏族,確實符合天忍日命的職務,但後來大伴氏在與物部氏政治鬥爭中失勢,只能依附於蘇我氏,之後一度回歸政壇,但最終又被藤原氏排擠。在神話故事中大伴氏的祖神形象不佳,不知是不是跟他們在政治鬥爭中失利有關。

之後高皇產靈尊又派遣了武甕槌命和經津主命,這次的使者不負重任,成功與大國主神交涉,後者聽聞是高皇產靈尊的旨意,跟兒子商量之後便答應了,之後便隱居起來。

於是在高皇產靈尊的安排下瓊瓊杵與一眾神明降落到了日向國。

關於這一段神話,有好幾處值得討論的地方。

須佐之男命與大國主神這兩段故事之間有著較深的關連,它們情節豐富,男主角都十分勇武,而且在神話中多次出現了「出雲」這個地名,因此被稱作「出雲神話」。出雲國位於中國地區的北部,也就是古代所說的「山陰道」,現在屬於島根縣。出雲的鄰國就是因幡,即現在的鳥取縣。我們自然會想到因幡白兔的故事。實際上因幡白兔的原文是「稻羽之素莵」,稻羽的讀音與因幡一致,但其實不知道是不是因幡,我們只是按照地理關係猜測它是因幡而已。

而到了天孫降臨的故事時,本身充滿活力的大國主神幾乎是很爽快就讓出了國家。這段神話不由得讓人猜想是反映了大和政權征服出雲的過程,而在讓國之前的天忍日命等神的故事就反映了兩個勢力互相攻伐的情形。另外天孫降臨之後的根據地是在日向(在九州東部),而後來的神武東征也是從日向出發,又讓人聯想到我們在前面曾經討論過的彌生人進入日本列島的路線。

不少學者認為,大和人和出雲人在互相攻伐一段時間以後達成了停戰協議,一方面出雲人讓出了國土,但另一方面他們也得到了相當大的宗教權力。出雲大社一直是規格相當高的神社,出雲大社最初的樣子據說是高聳入雲,有著非常長的階梯的大殿,給人一種超然的感官。日本舊曆十月被稱為「神無月」,在出雲則稱作「神在月」,每年舉辦「神在祭」。這一現象被解釋為作為外來統治者的天孫接受了本土統治者的大國主的讓國,但同時世世代代祭祀大國主。當然關於神無月還有其他說法。

《日本書紀》在大國主讓國之後將其稱為「大物主」,可能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大國主把國讓給天孫,跟素箋鳴尊犯錯後被天照大御神驅逐具有某種相似性,而跟素箋鳴尊、大國主相比,天照大御神和天孫的故事反而有點蒼白。或許是由於素箋鳴尊跟大國主都屬於本土體系(繩文)的神話故事,而且已經深入人心,難以抹去。只能在其上又架構出天照大神和天孫來,顯示出大和系(彌生)優於本土系的邏輯。

然而這裡面有一個bug:彌生人活躍的是北九州區域,而天孫降臨的地方日向國屬於南九州,這個bug應該如何解釋呢?我們先按下不表。

在整個天孫降臨的故事中最讓人大惑不解的是,本來屬於「三貴子」之一,而且在素箋鳴尊故事中統治高天原的天照大御神似乎不見了身影,所有關於天孫降臨的決定都是高皇產靈尊拿主意的。高皇產靈尊是「造化三神」之一,本來應該是沒有形態的,為什麼突然成為活躍的決策者呢?筆者認為這或許跟《記紀》的編撰有關。

從年代看來,《古事記》是獻給了元明天皇(707-715在位),《日本書紀》則是在720年編撰完成,獻給了元正天皇(715-724在位)。這兩代天皇都是女人,元明天皇是元正天皇的母親。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元明天皇的丈夫草壁皇子是天武天皇的長子,但他不行早亡,只留下了一名皇子,即後來的文武天皇,一開始文武天皇年紀尚幼,便由他的祖母、天武天皇的皇后繼承了帝位,即持統天皇。持統天皇在文武天皇成年後退位,不久去世。然而想不到文武天皇也沒有享國長久,不幸早亡。帝位再次懸空之後,先由文武天皇的母親元明天皇,又由其姐姐元正天皇執政,直到文武天皇的兒子聖武天皇成年繼位。

因此這種「孫子未成年,祖母當國君」的情況在當時的日本已經多次出現,並不奇怪了。我們可以把持統天皇和元明天皇與天照大御神進行比對,因為她們都是權力繼承者的祖母。

那進行決策的外祖父高皇產靈尊又應該比對誰呢?文武天皇的外祖父是天智天皇,他是天皇,而且當時早就死了,因此不在討論範圍之內。而聖武天皇的外祖父則相當值得玩味了,因為那個人是藤原不比等。

我們知道中臣鐮足在臨死前被賜予藤原氏,藤原不比等是鐮足的獨子,聖武天皇的母親正是不比等的女兒宮子。不比等在701年已經是大納言,到708年晉陞到右大臣,雖然他從未當上左大臣,但在710年遷都平城京以後,左大臣石上麻呂被留在了藤原京,因此不比等成為了實際上的朝廷決策人。雖說《記紀》在講述編撰過程中都沒有提到不比等的名字,但說他一點也沒有干預《記紀》的編撰是很難讓人信服的。另外,學者梅原猛提出了大膽的推論,認為負責背誦《帝紀》《舊辭》的那位稗田阿禮實際上就是不比等的馬甲。如果這些推論是正確的話,那麼高皇產靈尊的活躍或許正是為不比等量身定製的故事,為的就是把不比等作為天皇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的行為提供先例。

說完這些陰謀論,下面繼續講天孫的故事。

天孫瓊瓊杵尊降臨到日向國以後遇到了一位美少女,隨即向對方求婚。到了少女家中之後,少女的父親把兩個女兒都叫了出來,其中姐姐名叫石長比売,妹妹名叫木花之佐久夜毘売(《日本書紀》作木花開耶姫)。姐姐生得丑,妹妹長得美,那個妹妹就是天孫遇見的美少女了。於是天孫娶了妹妹而沒有要姐姐。他的老丈人便嘆了口氣說:姐姐雖然長得丑,但你娶了她子孫就會像磐石一樣長壽,妹妹雖然長得美,但娶了她子孫只能像花朵一樣短命了。

這種形式的神話故事被稱作「香蕉型神話」,在香蕉型神話中,古代英雄選擇短命的香蕉而非長壽的石頭。香蕉型神話在東南亞十分常見。

反之,天孫降臨這種天神下凡類的神話被認為與北方游牧民族的神話體系相似。在天孫的故事中糅合了北方系與南方系的神話體系,可以看做是古代神話在成書過程中的整合。

據說天孫跟木花開耶姬僅僅同床一晚就有了身孕,因此天孫懷疑自己喜當爹了。木花開耶姬對丈夫的懷疑非常憤怒,她在分娩的時候一把火把產房燒了,立誓說如果真的是天神的兒子,那麼即使在火中也能夠順利誕生。結果她在火中生下了三個兒子。

我總覺得George R R Martin是看過這段神話的。

由於木開花耶姬有這段火中產子的經歷,祭祀她的神社就位於日本最有名的火山——富士山。

瓊瓊杵的三個兒子的名字在各書中有所出入,在他們這一代最重要的就是山幸彥和海幸彥的故事了。

山幸彥在《古事記》中名叫火遠理命,在《日本書紀》中名叫彥火火出見尊;海幸彥在《古事記》中名叫火照命,在《日本書紀》中名叫火闌降命。

這裡面海幸彥是哥哥,以釣魚為生,山幸彥是弟弟,以打獵為生。某天兄弟二人決定互相交換一下生活方式,於是山幸彥拿著哥哥的釣鉤,海幸彥得到弟弟的弓箭,互相交換了。結果就是哥哥也打不到獵物,弟弟也釣不到魚,於是就要換回來。但是原來弟弟釣魚的途中把哥哥的釣鉤弄丟了,他雖然做了新的釣鉤,但哥哥就是不認賬,弟弟萬般無奈之際,有一位鹽椎神(《日本書紀》作鹽土老翁)給他做了一個籠子,讓他沉入海里的宮殿去了。

到了海中的山幸彥在宮殿門口遇到了豊玉毘売命,這是海神的女兒,二人也是一見鍾情,於是山幸彥作為女婿在海宮住了三年,三年後他想要回到陸上,臨走前海神幫他找到了海幸彥的釣鉤(在一條魚口中),並教他一條計謀……

回到陸上,山幸彥把受到詛咒的釣鉤還給了哥哥。海幸彥再用釣鉤垂釣的時候,海水一下子漲潮把海幸彥淹沒了,正當他快要溺死之際,又突然退潮,由是海幸彥向山幸彥臣服。據說海幸彥的後人就是「隼人」。

隼人據說是九州南部的異民族,英勇善戰,據說跟「熊襲」是同一個民族,後來從屬於大和政權。其中薩摩國(鹿兒島縣)人一直自稱隼人。

山幸彥回到陸地之前,妻子豐玉姬已經懷孕,到了分娩的時候她告誡丈夫千萬不能偷看產房。結果……當然就是看了。原來豐玉姬是海神之女,在分娩的時候會化作「和邇」,就是我們在因幡白兔故事中提到過的鱷魚或者鯊魚,在《日本書紀》中或許是為了美化,把和邇改成了龍。丈夫見狀當然大驚,而妻子發現丈夫偷看以後大怒,發誓說原本天孫的後人能夠統治海洋,現在既然侮辱了自己,那海洋就不歡迎他們了。說罷便把嬰兒拋棄而去。

山幸彥與豐玉姬所生的這個兒子,名叫「日子波限建鵜草葺不合命」,在《日本書紀》中寫作「彥波瀲武盧茲草葺不合尊」。所謂「鵜草葺不合」,意思是他生下來的時候產房只蓋了一半。跟天孫的「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山幸彥的「彥火火出見尊」相比,第三代的「彥波瀲武盧茲草葺不合尊」很明顯從「火」變成了「水」,而彥波瀲武盧茲草葺不合尊的兒子就是初代天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后來東征,征服了今天的畿內地區,把根據地從日向國搬到了大和國。回到一個剛剛我們沒有解答的問題:為什麼彌生人應該活躍在北九州,但神話故事卻是從南九州的日向國出征呢?一個解答的思路是,在彥波瀲武盧茲草葺不合尊的這一代,北九州的彌生人集團與日向國本土的統治者結成了聯姻關係,並利用這種同盟優勢入侵了畿內地區。

天津彥彥火瓊瓊杵尊、彥火火出見尊、彥波瀲武盧茲草葺不合尊合稱為「日向三代」。我們知道神話往往幻想古代人非常高壽,如《舊約聖經》中許多人都活到了900多歲,但這些神話都遠沒有日本神話那麼離譜。按照《日本書紀》的記載,整個日向三代的時間跨度居然有:一百七十九萬二千四百七十餘年!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暗戰壬辰——十六世紀的對日情報戰(5)
刻石於茲:碑銘上的萬曆朝鮮戰爭(5)
日本幕府政治形成原因?

TAG:日本历史 | 历史 | 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