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億憑空消失!資產減值這隻黑天鵝,你一定要注意
2016年,8600多家新三板公司「憑空蒸發」198億元,罪魁禍首就是——資產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到底有多可怕?要知道2016年新三板公司整體凈利潤才達到1161億元,而資產減值損失就有198億元,佔到17%。你看中的公司,從凈賺3000萬元到虧損3000萬元,中間可能只差了一個「資產減值損失」。
到底什麼是資產減值損失呢?簡單說,就是公司現在的資產沒有原來值錢了。很多原因可以造成資產減值損失,最主要的原因有四個:壞賬、商譽減值、存貨跌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減值。
雖然根據會計準則,壞賬、存貨跌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這三個原因導致的資產減值是可轉回的,不過真正轉回的可能性或許並不大。2016年資產增值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11家公司,也就是說只要計提,基本上就確認虧損了。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2016年減值金額超過2000萬元的公司達到105家,其中壞賬計提是主要原因。
黑天鵝很多,作為投資者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壞債——70家公司被壞債損失拖累
壞債讓新三板公司很受傷。2016年資產減值超過2000萬元的105家公司中,有70家主要原因是計提了壞債損失,佔比達到67%。
新三板公司壞債多也是有原因的。公司在高速成長,應收賬款激增,壞債也就在所難免。可以統計到數據的10005家公司中,應收賬款同比上升的企業達到6692家,2016年整體應收賬款增長了16.28%,從2015年的3647億元增長到4241億元。
那麼對於應收賬款比較多的公司,應該怎麼看呢?
其實應收帳款急劇增加不一定是壞事,「要結合帳齡、回收率、收入增長情況、公司所採取的銷售戰略、客戶資信狀況和壞賬計提是否到位來看」。 某審計人員告訴讀懂新三板研究員。
「要注意兩個方面可能出現問題:一個是為了達成短期的初級財務目標(如銷售額、佔有率、增長率)而做的鋪貨或向低信用客戶的銷售,這裡面要考慮到管理層的道德風險;第二個是行業趨勢出現的變化,例如最終用戶的周轉率下降、信用下降,以及渠道的拉長或堵塞,對長渠道的產品來說,這個趨勢幾乎是致命的,因為渠道本身對終端的反應是失真的,而最終的風險都要本企業來承擔」,另一審計人員表示。
新華環保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由於下遊行業不景氣,新華環保不只業績大跳水,之前別人欠他的錢都拿不回來了。2016年新華環保營收2958萬元,同比下滑了90%;凈利潤從盈利57萬元變成了虧損8187萬元。壞賬損失就計提了5441萬元,算上期初計提的9546萬元,截止2016年12月31日,新華環保已經累計計提壞賬損失1.49億元。
「在通常情況下,這五點是非常需要關注的:1、行業形勢是否下滑,2、企業結算方式是否改變,3、有無集中大金額單一債務人4、是否為關聯企業,5、主要債務人行業風險是否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壞賬計提調節凈利潤也是企業的慣用手法。審計人員表示,「通過壞賬準備的計提,從而調節凈利潤,這也是常用的手法。壞賬準備的方法和計提比例的選擇權在上市公司手上。有的公司為了避免出現虧損,可能會選擇較低的提取比例。有的公司可能在第一年選擇比較大的比例計提,第二年通過某種方式收回部分應收賬款來沖回壞賬準備,以求得利潤在年度間的轉移」。
「主要還是看符不符合正常的邏輯」,同系資本合伙人鄭薇薇告訴讀懂新三板研究員。
二、存貨跌價——29家公司遭遇存貨跌價黑天鵝
存貨絕對是危險的東西。
去年眾益達就因為大量囤積豬肉導致資金斷裂,最後遺憾地離開了新三板。就算資金充裕也有危險,去年資產減值損失超過2000萬元的105家公司中,有29家就是因為存貨跌價。
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都屬於存貨。
壓在手裡的存貨價格是在變動的,在審計中根據存貨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孰低法來計算,當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時,期末存貨按成本計價;當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時,期末存貨按可變現凈值計價,也就是要計提損失了。
比如生產肉雞的春茂股份,2016年凈利潤下滑了130%,從賺6698萬元變成了虧損2057萬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禽流感影響了雞肉價格,按照平均銷售價格,公司計提了存貨減值損失3077萬元。不過,如果今年雞肉價格回升的話,就算沒有賣出去,去年減值的部分可能在今年就變成意外的財富了。
因為存貨跌價也是可轉回的。「存貨跌價只是賬面上的浮虧,要知道財報具有時間屬性,如果計提減值發生在12月,而銷售發生在來年1月,企業第一年利潤情況良好,計提的虧損無足輕重,將這部分虧損通過這種方式轉到來年第一季度,若第一季度正好是淡季,這樣報表就會好看些,這也是非常靈活的一項。」
對於存貨較多的企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存貨的質量是最主要的,如商業企業中的代售商品是否完好無損、產成品的質量是否符合相應產品的等級要求等等,如果質量不符合要求,那對企業的業績影響就很大了」某投行人士表示。
典型如愛侶健康,2015年大力推廣一款電臀,在沒有達到歐美市場質量要求的情況下就開始大批量生產,遭到大批國外顧客的投訴,當年存貨跌價計提損失達到了3363萬元,年報虧損7190.58萬元,同比下降144.84 %。
「除此之外,還應當對企業存貨的盈利能力、市場發展前景以及產品的抗變能力等方面的狀況做一個合理分析。」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三、商譽減值——7家公司遭遇商譽減值損失
在資產減值損失超過2000萬元的105家公司中,有7家公司是因為商譽減值。家數雖然不多,但是一旦撞上,殺傷力絕對不弱。
什麼是商譽,比如1億元收購了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凈資產只有3000萬元,那還有7000萬元就虧損了嗎?不是,往往併購中這些企業說我有穩定的輸出啊,於是多出來的7000萬就成了商譽這一項。
「事實上,每家好的企業都有商譽,只是鑒於會計的謹慎性,我們並不在報表中確認內部產生的商譽,一來這個數值很容易被操縱調節利潤高估資產,二來不能可靠計量。而併購的對價等於給了一個商譽的公允價值,符合了會計中的確認標準,因此會在合併中確認商譽。」某審計人員表示。
「只要公司併購標的實現持續盈利並達到業績目標的,就不需進行商譽減值。」某市場人士表示,「相比之下,一旦併購標的沒有達到業績預期,包括虧損或業績大幅下降的,就需要全額計提商譽減值。」
新三板明星股艾錄股份,去年凈利潤為2390萬元,商譽減值就達到2347萬元,這直接造成凈利潤大幅下滑47.1%。
值得注意的是,商譽減值準備一旦計提是不得轉回,因此商譽減值在沖減資產的同時,也抵減凈利潤。因此,凈資產低於商譽的情況就要格外留意。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注意到,根據2016年年報數據,凈資產為正的公司中,共有6家公司商譽大於凈資產,分別是文都教育、土星教育、宜搜科技、新偉科技、卡姆醫療以及留成網。
四、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減值損失——10家公司投資縮水
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這個名字有點拗口。通俗點說,就是公司拿錢去炒股或者理財,手裡攥了一堆股票、債券、基金。
舉個栗子,大家都知道有家公司叫仁會生物,2015年上半年,拿著定增募集的錢一頭扎進了股市,取得了驚人的投資收益。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員統計,新三板上喜歡炒股的非金融類企業不在少數。持有可出售性金融性資產的超過1億元的企業達到了31家,其中益盟股份是下注下得最猛的,持有的可出售金融性資產達到12.61億元,應該是最多的。順控發展持有的可出售性金融資產也達到了10.01億。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公司都像仁會生物一樣,有個「股神」一樣的投資團隊。在2016年資產減值損失超過2000萬元的105家企業中,有10家企業是因為投資的資金縮水了。
麟龍股份這家公司就虧成狗。2016年,麟龍股份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從賬麵價值1.02億元變動為7234萬元,減值損失了3023萬元,要知道2016年麟龍股份凈利潤也只有6924萬元。
根據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截止2016年末,有31家公司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超過了1億元。
這個絕對是需要注意的一項,畢竟你投資的公司如果持有A股股票或者新三板股票的話,風險可遠遠要比持有基金或者理財產品高多了。
可供出售的金融性資產超過1億元的31家公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