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動畫的配音難以讓人滿意?

當日本的聲優偶像化愈演愈烈時,國產配音從業人員似乎仍舊在一片混亂的大環境中掙扎。最近的《全職高手》再次引發了類似的討論,明明看上去聲優陣容華麗無比,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觀眾就是覺得彆扭。在互聯網上,這也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習慣了原聲日本動畫和好萊塢電影的年輕一代,對於國產配音有著或多或少的抵觸。那麼拋開宏觀層面行業水準上的差異和觀眾個體的偏見,在承認國產動畫配音確實經常引發觀眾吐槽現象的同時,我們是否能夠從中分析出一些基本的緣由呢?

答案也是很明顯的,事實就是確實存在問題,並且這些問題說穿了也並不複雜。

配音演員角度

大多數觀眾對於國產動畫角色最常見的吐槽是什麼?裝逼,做作,不接地氣。即使是知名聲優也難倖免,甚至往往是知名聲優更容易被說聲音裝逼。其實這裡觀眾吐槽的關鍵恐怕不是聲音質量方面的硬實力,而更多地在於演繹情緒的把握。為什麼總會被觀眾說「裝逼」?是因為在國產動畫的配音里,尤其是非院線電影的網路連播劇中,配音演員們這種「端著」的情緒確實非常明顯,而且普遍存在。所謂「端著」是指什麼?就是過於追求「字正腔圓」。配音演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給予二維的角色以「靈魂」,這就需要通過配音讓角色產生真實感。普通話標準,情緒飽滿在朗誦或者主持時屬於必要的條件,但配音光靠這些是不夠的——因為現實里沒有人會這麼說話。一個角色在做著現實中沒人會做的事情,那麼自然容易被人打上「裝逼」、「做作」和「彆扭」的烙印。

戲腔和念白是將正常的對話語言剝離日常感,進行戲劇化、音樂化,從而展示出藝術上的美學價值,——而這與配音演員要做的事情是正好相反的。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在配音大神們的演繹下,一些國產動畫里幾乎每個角色都「高音甜、中音準、低音沉」。撇開那些水平參差不齊的低劣網配作品不談,例如最近火熱的《全職高手》,明明配音陣容大神雲集,為何還是會被部分觀眾吐槽?問題就在這裡,正因為優秀聲優的聲線過於出色,反而更加劇了這種不真實感。好比葉修是因為主角光環,聲音這麼低沉冷靜也就罷了,但是許多配角同樣是一股播音專業腔,一本正經地、「情緒飽滿」地念著明明很普通、很生活化的台詞。再日常不過的對話和閑談,卻被弄得舞台感十足,真正的網癮少年之間是根本不會這麼對話的,如此反而會讓觀眾生出一種脫戲的滑稽感。所有人清一色說話磁性十足,男的蘇女的甜,這樣的後果就是角色太虛,沒有感染力,無法產生辨識度,更遑論成為聲優的代表作。

那麼國產配音有沒有讓人驚喜和膜拜的時候呢?有,只要換一種場合就很容易實現。這裡就不再去回味老譯製片了,老一輩配音演員其實很傳神地抓住了外語中那種感覺和韻味,但同時因為語言差異本身所致,譯制腔如今避不可免地成為了一種槽點。這裡想舉例的是兩個電視節目,一個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上世紀九十年代由《小神龍俱樂部》引進的《藝術創想》;另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荒野求生》。尼爾·布坎南叔叔是無數人童年想像力的啟蒙,他在節目里為我們帶來了數不勝數的藝術手工和美術作品,每一期都會有生動有趣的教學;貝爾·格里爾斯則更是在時刻會發生意外的野外環境下為觀眾展示著各種刺激的求生技巧。而一旦擺脫了設計感和劇本化的束縛,在這種需要還原純粹真實對話的場景下,給尼爾叔叔配音的田波老師和為貝爺配音的孫曄老師都展現出了恐怖的實力,為觀眾奉上了完美的演繹。尼爾叔叔在畫畫和鼓搗各種道具時的喃喃自語和冷笑話,在面對兒童觀眾時的幽默感和藝術家的洒脫氣質,以及貝爺在各種劇烈運動和冒險行為時的喘息和吃東西時的咀嚼吞咽聲,時而小心謹慎時而狂野奔放的探險說明,都被兩位老師演繹得淋漓盡致,毫無違和。

舉例的這兩個節目在網上能輕易找到大量專門稱讚其配音良心的內容,但其實這兩位配音演員在其他影視遊戲作品中也有過大量經典演出,例如張紀中版《天龍八部》里的段譽和暴雪遊戲《守望先鋒》中的盧西奧。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事實也有力地回擊了那些認為國產配音演員硬實力不濟的批評,即使從整體水平上看與日本聲優仍然存在著差距,但頂級國產配音演員的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造成如今這種評價差異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他們的聲音質量本身,而是表演的方式。上面兩個例子中,因為屬於節目譯制配音,所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還原」,不需要你聲音多麼深沉有磁性,重點是在於儘可能地還原出說話人當時的表達,真實感和臨場感是第一位的,這正是契合了聲優要給角色靈魂的使命。而他們在國產動畫作品中的表演就沒有如此的知名度,恐怕更多地還是受到了作品本身的限制。優秀的配音是服務於作品整體的,你不需要讓讀者覺得這個人物「說話好聽」,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要迴避這一點,而是要讓人覺得這就是這個角色說話時真實的樣子。有一個尷尬但確實存在的事實是,不少配音演員在演出時,心裡想的就是炫耀自己出色的聲線,而不是服務角色。因此國產動畫里才會出現明明配音的個個是大神,一開口卻個個都炫技似的語速過慢,中氣飽滿,鼻音、尾音拖沓,過分字正腔圓......而最基本的說人話,好好說話,卻被丟掉了。越是端著,越是想表現「我是很牛的聲優」,就越是偏離了配音本來的定位。

動畫製作方角度

既然提到了「端著」的現象,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全部是配音演員自身嗎?顯然不是,國產動畫的製作方其實也需要分上更大的一口鍋。讓這群明明才華橫溢的配音演員們不得不掙扎於尷尬的台詞之中無法發揮,動畫製作整體本身的業餘與粗糙才是元兇。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光憑任何的單一項是不可能把一部平庸之作拉上神壇的。劇本、配音、配樂、畫面、分鏡需要有機結合,協調一致,才可能完成出色的演出。原作劇本就是充斥著龍傲天與瑪麗蘇的爛俗故事,缺乏真正生動而有特點的人物形象,配音演員自然也沒有演繹的餘地。畫面僵硬不流暢,有時連基本的口型都對不好,更別談場景和人物的塑造了,這就是作品本身帶來的限制。在遊戲和影視劇中,這種情況就要好上不少,因為影視片的配音需要盡最大的可能真實還原演員當時的表演,而遊戲更是最強調代入感的載體,聲音是塑造真實立體的角色的關鍵所在。

國產影視劇也是說中文,為什麼沒人去吐槽配音的問題?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麼說話的。即使有吐槽,也更多是對於雷人的台詞,而少有計較演員說話的聲音。但動畫與影視劇,在畫面上天然存在真實與虛構的不同之後,真正理應做到沒有區別的,就是聲音。一個動畫里的人和電影里的人,外形上可以相去甚遠,但只要角色設定都是一個正常的人,那麼觀眾單聽聲音時對其的要求應該是一致的。我們常說的聲優的聲音辨識度,在演員里其實就很好找到例子。比如姜文,他的聲音就具有相當的辨識度,只要給上一段合適的對話,不用要求什麼配音腔,就讓姜文按平時那樣說話,自然就是一個極具特色且感染力十足的聲音。(事實上姜文確實參與過動畫配音,《寶蓮燈》里的二郎神。)而讓角色能「像真人一樣好好說話」,卻偏偏是許多國產動畫的劇本和和製作難以支撐的。

引進片有著天然的語言隔閡暫且不論,在國產原創動畫中,對著一個沒有原形象參考的沉默的平面設定,如何在本就質量不高的台詞限制下進行發揮,將一個角色從無到有地塑造,才是真正考驗配音演員的地方。面對這種綜合性的工程,與其說我們缺乏優秀的配音演員,倒不如說是急需一批專業的配音導演。因為在這種現狀下,原作者和導演對於角色塑造的影響,其實遠遠大於配音演員能做到的。

觀眾角度

如果純粹只談配音,無疑以製作方和從業者的角度去分析是最有價值的。但要討論「為什麼國產動畫的配音難以讓人滿意?」這個現象本身,最重要的因素其實還是在於觀眾。通俗點說就是,其實國產配音也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差,觀眾們拿日本聲優來進行對比會感覺到差距明顯,是另有原因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語你聽不懂!其實普通日本人在生活中是根本不會像動畫里一樣說話的,無論語調、語速和感覺都是完全不同的。而在大多數觀眾不懂日語的前提下,最能直白感受到的就是聲優表現出來的情緒。一段中二無比的裝逼台詞,用中文念出來你會覺得非常羞恥,因為你聽得懂;但是如果用日語念出來,觀眾聽的是聲優迷人的聲線和語調,即使有字幕,也並不能一一對應上發音。只要氣勢上對了,觀眾能明白意思就行。當一個人用你聽不懂的語言在聲淚俱下地咆哮著——「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聯播。」時,只要搭配上作畫精良的臉部特寫和感人的BGM,配合其語氣的生動演繹,觀眾一樣會被感染。腦補一下,用標普同樣聲情並茂地喊出這句話會是什麼感覺?

就像目前雖然已經有不少國產聲優開始小有名氣,收穫認可。但是觀眾對於其水平的鑒賞依舊非常膚淺,往往男的只要能發出性感磁性的聲音就能讓人「耳朵懷孕」,女的只要有蘿莉和御姐兩種聲線就成了「聲優都是怪物」。而這些其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當把聲音真正放到一部作品中去時,需要的恰恰並不是多麼好聽,而是代入感與契合度。觀眾在純粹評價聲音的時候會覺得一種聲音很好聽,但是在看動畫時,這種好聽可能反而會成為負擔。比起日本聲優的那些所謂「體現演技實力」的瞬間,現階段我們更需要的,是能讓人忘記聲優這回事情的真實演出。

光看台詞本身,大多數日本動畫要比國產動畫中二羞恥得多,除去製作水平上的差異,很大程度上觀眾也會因為聽不懂而產生認知偏差。如果是從小家中都是使用本地方言交流的朋友,可以腦補一下自己的家人突然都開始用標準普通話對話,會是一種怎樣的場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部分年輕觀眾是先觀看了許多日本動畫,耳濡目染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而目前的國產動畫又普遍大量效仿、模仿日系作品,許多作品充斥著大量日本流行動畫的慣有套路、設定,有些元素與台詞明明是日本獨有的,不能隨便脫離環境的,也全部跟風統統加進來。在情節、台詞都類似的情況下,聽慣了本尊的觀眾自然難以接受這種畫虎類犬的套路。早年國內電視台還引進日本動畫的時候,大家都是看著國語版的《數碼寶貝》、《灌籃高手》等成長起來的,在沒有大量接觸到日語原音的作品之前,也沒有人去想過配音的問題(當然,大部分當年曾引進的動畫配音都非常出色)。於是,在確實整體水平偏低的情況下,由於觀眾都能聽得懂每一個字,加上聽慣了日本原音,國產配音的缺陷就會被放得更大了。

歸根到底,是我們動畫創作本身,缺乏真正紮根於文化土壤和語言習慣的精良本土化作品,缺乏質量高、影響力大的原創作品對觀眾的長期潛移默化。但是無論如何,這個行業是在以看得見的速度進步的。觀眾能選擇的最好做法,就是不偏袒也不偏見,真實地反饋自己的感受。從業者能夠獲得準確的反饋,為了生存發展,勢必要不斷改進,提升水平。長此以往,優秀的作品總會越來越多,整個行業也會越來越好,最終受益的,會是觀眾自己,——還有那些真正為了夢想在努力的人。


推薦閱讀:

如果我以個人名義起訴《雷鋒的故事》的創作公司,什麼理由最合適?
現在報動漫設計專業有前途嗎?

TAG:二次元 | 配音演员 | 中国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