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李小龍到底有多能打?

李小龍確實能打,憑他的身體素質,徒手打一個路人甲應該不在話下。但如果真把他放到格鬥競技場上,他還會有勝算嗎?

作者 | 陳榮鋼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小龍紅遍美國。那時候美國人對東方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在中國人人都像李小龍一樣會功夫。

一些在美國的中國人遇到劫匪時,模仿李小龍「啊呀」一叫,十個劫匪能嚇退八個。後來劫匪也慢慢意識到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就算會功夫也沒啥用,這招也就不靈了。

對綜合格鬥的貢獻只停留在規則上

李小龍最大的貢獻是破除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武夫」和草莽聯繫在一起的成見,這歸功於他採用西方式的身體訓練法練習肌肉。

肌肉本身是19世紀西方解剖學發明後才提出的概念,也是當代西方人身體審美的一大重心。因此,李小龍切實打通了東西方對武術的理解,即把自己作為整體來認識,並練就一副強壯的身體,實現了文化的雜糅。

  • 李小龍在電影間隙展示自己的肌肉 / Pinterest

1971年12月,李小龍在加拿大電視節目「皮埃爾·伯頓秀」(The Pierre Berton Show)上談論了自己對武術和格鬥的理解。這也是李小龍留世的唯一一段英文電視採訪。

時年三十歲的李小龍正值事業鼎盛期,他的武術哲學已經發展完全。在採訪中,李小龍認為武術的終極含義就是忠實地表達自我。當你想到「行動」,你就已經在行動之中;當你想要出拳,你的拳已經打了出去。因此習武之人需要鍛煉自己,做到人技合一。

此外,李小龍主張無限制、無邊界、不分種族門派的自由格鬥觀念,在此他嚴格區分了無規則限制的格鬥(fighting)和講規則的搏擊(combat)之間的區別。這一理念也影響了後來綜合格鬥(MMA)的發展。但李小龍本人並沒有真的實現人技合一,即便到了綜合格鬥那裡,也只是在規則層面做到了。

  • 廣州李小龍祖居中懸掛著「一代武魁」的牌匾 / 視覺中國

因此,李小龍始終在形而上的層面講解他對武術的看法,並沒有談到具體的技術要領。一個致命的原因是,李小龍並不完全具備最佳的身體條件。

李連杰曾在台灣綜藝節目《龍兄虎弟》上評價過李小龍的腿技,他說李小龍的腿技實際上借鑒了一點跆拳道和空手道。曾經的美國跆拳道教父李俊九也是李小龍的摯友。李小龍多次表示,武術家應該把手練得和腿一樣有力,把腿練得和手一樣靈活,正好跆拳道和空手道的腿技能增加李小龍腿部的靈活性。

但是,李小龍的腿缺乏絕對力量。他留下的大量影像資料中,鏡頭都集中對準了他肌肉緊實,線條突出的上半身尤其蝙蝠式的後背肌肉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全身鏡頭中,他多用寬大的長褲掩蓋了腿的缺陷。

  • 李小龍表演飛腿踢 / Pinterest

唯有這張照片,能看出李小龍的下肢肌肉並不十分發達,腿部線條也不甚明顯。也許李小龍出色的身體柔韌性能保證他以一個誇張的姿勢騰空飛起踢向對手,但在實戰中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而實戰中很多動作要求強壯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和臀大肌,這些在照片上都沒有體現。

在李小龍所有電影和視頻資料中,李小龍都沒有使用勾拳的習慣,而只有攻擊中路的內線拳法。這是詠春拳的經典拳法,這套拳法李小龍師承自葉問。

  • 李小龍跟師父葉問學習詠春 / Pinterest

由於李小龍的上肢肌肉發達,詠春拳的「日字沖拳」有時會以快而有力的寸拳擊出,但原理和「日字沖拳」並無二致。

但僅掌握詠春拳法並不足以參與實戰格鬥,要達到理想中詠春拳法的出拳速度和力量,幾乎不可能。僅憑詠春,在實戰中沒有機會發揮,遇到拳法技巧豐富的職業拳擊手或散打運動員很難有招架之力。即便在傳統武術中,詠春也屬於不能打的。1929年民國政府曾舉辦過一屆不分門派無規則限制的國術比賽,所有詠春選手在第一輪就被淘汰,排名墊底。

把李小龍強行拉上擂台還會產生一個悖論。李小龍身高1.71米,體重徘徊在57-73公斤左右。儘管,李小龍自己反對任何限制性和規則性的格鬥,但他的先天身體條件不足以和重量級選手較量,尤其在靈活性和小技巧並不足以彌補身高在實戰中的劣勢。

  • 青年時期李小龍和父親李海泉練功對打 / Pinterest

此外,李小龍還是高度近視,達500至600度,這也會影響他在實戰中的接觸和反應速度。

實力與健身教練旗鼓相當

電影里的李小龍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現實中他幾乎沒有參加過格鬥比賽,也沒有任何實戰格鬥的視頻記錄留存下來,因此那些認為李小龍理論與實戰能力兼備的傳言就值得商榷了。

18歲那年,李小龍參加了香港的一個學生業餘拳賽,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參加正式比賽,但關於這次比賽的記載寥寥。

這次比賽在李小龍的母校聖芳濟書院舉行。李小龍一路過關,最終在決賽擊敗了連續三年的冠軍得主,來自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英國人加里·艾爾姆斯(Gary Elms)。

  • 李小龍在這次比賽上參加的組別是西洋拳擊少年組,但這僅僅是高中生的業餘比賽。很顯然,一次高中業餘拳賽並不說明任何問題,格鬥技巧也與李小龍後來的理念無關。

很多年後,李小龍還有一次實戰經驗,但這一次並非擂台實戰,而是被今天網路媒體稱為「約架」的那種私下打鬥。

1964年底,李小龍收到一封來自黃澤民的戰書。後者是活躍在舊金山華人圈的武術師父,擅長形意拳和北少林功夫,膝下弟子人數眾多,有不小名望。黃澤民等保守的功夫師父希望李小龍只收中國人為徒,並以關閉武館相要挾,向李小龍發出挑戰。

  • 挑戰李小龍江湖地位的黃澤民 / Pinterest

李小龍身陷的這場約戰也關乎某些江湖門派的利益和名譽,只不過把戰場搬到了海外華人的世界。兩人格鬥時同樣無限制規則,可以掏襠插眼;但雙方同時拒絕了在舊金山大戲院公開比試,最終這場決鬥只在私下進行。因此,除了李的夫人琳達·埃莫瑞等圍觀者的口述,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

沒有影像資料就使得後人對這場決鬥的過程和結果眾說紛紜。時過境遷,琳達在許多年後的一次訪談中說:「那天,李小龍和黃澤民對打了兩三分鐘後便佔了上風,他追著黃澤民滿場跑,隨後李小龍反鎖黃澤民的脖頸,將他壓在地上,嚴厲地問他:『夠了沒有?』對方回答了兩遍『夠了』,李小龍才放手。」

  • 李小龍與妻子琳達·艾莫瑞、孩子合影 / Flickr

那場決鬥還有其他二十幾個圍觀者,部分是黃澤民的徒弟。從這二十幾個圍觀者的回憶中,李小龍和黃澤民的對決又呈現出各不相同的模樣。有人說李小龍那天身體不適,沒有發揮出最好水平。甚至有黃澤民的徒弟認為獲勝者是他們的師父,只是李小龍給了黃澤民50000美元封口費,不過這一說法無法難得到證實。

從事件的後續發展來看,李小龍應該贏得了比賽,因為保守的江湖門派沒再公開干涉過李小龍的武館,並且著名格鬥雜誌《黑帶》(Black Belt)在兩人決鬥不久後刊登了一篇題為《虎形拳、龍形拳和鶴形拳》的訪談,訪談中另一位也教外國人形意拳的師父黃德瑞勇敢發聲力挺李小龍這樣不拘種族的武術教育行為。

儘管李小龍擊敗了黃澤民,但贏得並不輕鬆。和琳達的講述不同,有圍觀者回憶稱李小龍的背部被黃澤民打傷,雙方糾纏近半個鐘頭難分勝負。不管是兩三分鐘,還是二三十分鐘,李小龍贏下比賽都付出了一定代價,絕非兩三秒就能解決。

這表明李小龍實戰能力並非想像中那樣超群,而是他遇到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相反,約戰李小龍的黃澤民並不強。

  • 黃澤民表演拳法 / Pinterest

20世紀中葉,黃澤民在舊金山的梅森堡中心(Fort Mason Center)教當地華人功夫。這些功夫課在今天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課程以形意拳為主,因為入門門檻低,因此很受歡迎。華人練功夫既能增進內部團結,又強身健體,但他練的形意拳距離現代格鬥差得遠了。

此外,黃澤民有北少林功夫的底子,講究身體的精修和複雜的拳法,但本質上都是套路功夫。連這樣的黃澤民都需要李小龍纏鬥那麼久,可想而知這位功夫巨星的真正實力了。

民族主義明星

李小龍的武打電影在香港電影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格鬥實戰絕非功夫電影和武館演示授課那麼簡單。

相較之下,和李小龍同歲的好萊塢功夫影星查克·諾里斯(Chuck Norris)在現實中要比李小龍能打,且實戰經驗豐富,他甚至獲得過空手道世界冠軍。儘管在影片《猛龍過江》(1972)中,讓人們印象更深刻的是獲勝的李小龍,但兩人在古羅馬競技場的打戲不過是劇情要求的套路。

  • 李小龍只在電影里打敗了查克·諾里斯 / 豆瓣

套路需要兩人默契,攻守有序,必要時有動作配合,通常不會出現扭打在一起的情況。「套路」並非貶義詞,但比起實戰,騰出空間讓對手連續飛腿加迴旋踢,或者順著出腿方向飛出去很遠,看上去更賞心悅目,也更能取悅觀眾。

最讓觀眾激動的,是李小龍的武打形象,可以給長期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長臉。

《精武門》是李小龍民族主義色彩最濃的作品,故事發生在1908年的上海,根據精武門創始人霍元甲死亡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

李小龍在影片中扮演霍元甲的徒弟陳真。當他發現害死自己師父的人是踢館的日本空手道選手後,他通過一連串以牙還牙的殺人行為打破了師門禁止炫耀武力的禁令,並砸破「東亞病夫」的侮辱性牌匾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

  • 李小龍砸破「東亞病夫」的牌匾將電影推向高潮 / 豆瓣

影片在李小龍與日本武館請來的俄羅斯空手道冠軍之間的打鬥中達到高潮。當警察來抓捕李小龍的時候,他向警察和攝影機鏡頭飛去。影片在李小龍高高躍起的定格鏡頭中結束。在整部影片中,李小龍那句「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的台詞,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大經典。

《猛龍過江》也是如此,它主張華人在身份和身體上的進取性,既是通過武術實現的作為個人的身份——「我是華人」,也是作為華人的民族自豪——「我驕傲」。

  • 《精武門》中李小龍輕鬆打敗外國人 / 豆瓣

不難看出,李小龍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所從事的事業回應了電影受眾所處的社會語境。這些角色起先都是被壓迫者,然後通過身體訓練,獲得了某種超越,進而擊敗了敵人。正因如此,這是一種後殖民亞洲的普遍現象,李小龍的民族影響力也從東亞、東南亞一直延伸到海外的華人世界。

最終,李小龍的形象被扁平化地處理為民族英雄,他的勝利歸根到底是精神和意志的勝利,這塊「東亞病夫」的遮羞布被反覆修補、演繹,最終神話成了今天中華武術的一面旗幟。

相反,1969年29歲的李小龍人生目標要單純得多。他說他要成為美國收入最高的亞洲明星,到1980年賺夠一千萬,然後隨心所欲地生活。

同時,他在給朋友的信里寫道:「我已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因所有派別,基本都是『紙上談兵』,詠春派亦不例外……我希望學習西洋拳法、柔道甚至劍術,早日讓自己達到『自衛而非運動』的習武目的。」

本文首發於【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歡迎搜索關注,帶你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功夫的全新解讀!

參考資料

[1] Berry, Chris. "Stellar Transit: Bruce Lee"s Body or Chinese Masculinity in a Transnational Frame." Embodied Modernities: Corporeality, Represent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2] Berton, Pierre. 「Bruce Lee: The Lost Interview」. The Pierre Berton Show. Ottawa: CBC, 9 Dec. 1971.

[3] Compel, Ron, Ed Parker and Guru Dan. 「Interview: Bruce Lee, Ark Wong, and Ed Parker.」 Martialmoves, 2016.

[4] Emery, Linda. 「Interview with Linda: Bruce Lee VS Wong Jack Man, What Really Happened.」 YouTube, 2017.

[5] Kennedy, Brain, Chinese Martial Arts Training Manuals: A Historical Survey. Berkeley: Berkeley Press, 2005.

[6] Lee, Bruce. Chinese Gung Fu: The Philosophical Art of Self Defense. Valencia: Black Belt, 1987.

[7] Lee, Linda. Bruce Lee: The Man Only I Knew, NY: Warner, 1975.

[8] Morris, Andrew. Marrow of the Nation: A History of Sport and Physical Culture in Republican China.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9] Nilsson, Thomas. "With Bruce Lee: Taekwondo Pioneer Jhoon Rhee Recounts His 10-Year Friendship With the "Dragon"." Black Belt, May 1996.

[10] Prest, Jude and Kim Egan. Bruce Lee: The Immortal Dragon. A&E Television Networks. 29 Jan. 2002.

[11] Russo, Charles. 「Bruce Lee Vs. Wong Jack Man: Fact, Fiction and the Birth of the Dragon.」 Fightland, 2016.

[12] Russo, Charles. Striking Distance: Bruce Lee and the Dawn of Martial Arts in America. Lincoln: Nebraska Press, 2016.

[13] Wong, Ark-Yuey. 「The Tiger, The Dragon and the Crane.」 Black Belt, Jan. 1965.

[14] 費玉清,張菲,《龍兄虎弟·李連杰,關之琳》,台視(1997)

[15] 何冠昌:《李小龍的生與死》(1973)

[16] 李小龍:《李小龍:勇士的旅程》(2000)


推薦閱讀:

揭秘李小龍的妻子現在還活著嗎?她的近況如何?
李小龍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李小龍巔峰期是不是世界上最能打的人?
喬布斯認識李小龍嗎?

TAG:李小龙 | 功夫 | 搏击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