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The Deadlift

本文出自@馬樹人的雜文集《Strong Enough? Thoughts from Thirty Years of Barbell Training》(譯為「大力出奇蹟,三十年老鐵的小九九」)

作者:@馬克 * 瑞比托? (Mark Rippetoe?)

譯者: @Vincent.Zhang

審校:@何樹豐,@徐熠捷

說到「功能性力量」,在我看來沒有比600磅的硬拉更好的例子——除了一把700磅的硬拉。因為這就是力量的本質:產生的能力。所謂「功能性」僅僅是個修飾。你只要足夠強壯,那你的力量就具有功能性。然而在健身行業里,對這件事的「學術」理解依然是「霧裡看花」。

如今有種潮流,人們將某些訓練定義為「功能性」,「非功能性」或「缺乏功能性」。我不明白為何這事如此受到關注——除了器材製造商正在生產一些專門用於「功能性」訓練的商品,而且這些玩意總是包含著不穩定性,鼓吹克服這些不穩定能帶來諸多好處,簡直是一派胡言!

除了涉及不穩定性(以及昂貴的專有設備),這類訓練使用的重量通常都很輕。老實說,如果你要坐在瑞士球上,做啞鈴交替推舉,我對此沒啥意見。但是看在上帝的份上,拜託用15磅以上的啞鈴吧!如果想要獲得「功能性力量」,你必須能夠舉起15磅以上的重量吧。然而在瑞士球上的訓練中,往往會忽視這一點。

每每討論到功能性力量,人們往往執迷於功能的部分,而忽視了力量。因此,我只能忠言逆耳,估計會惹惱某些私人教練或是沉迷此道的運動生理學家。我的論點是:如果能把硬拉從185磅提高到400磅,你就獲得了功能性的力量。使用杠鈴,加上重量,足矣。你不需要任何其他設備。當然,你在瑞士球上的啞鈴交替推舉也必然會提高,並且用不著你在大庭廣眾之下真的去進行這種羞恥play。

硬拉能教會你,何為「功能性」。因為沒有什麼運動,能比拾起重物更加具有「功能性」,人類的身體生來就能為之。通過進行硬拉練習,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運用身體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只需要確保正確的做法,以正確的方式學習並進行硬拉訓練,如此獲得的力量就能運用到任何需要「功能性」的情況中去。幾年前,我和助手覓到一個商機,有機會在短時間內賺到大錢。我們計劃向企業和工廠的僱員傳授硬拉,並將此技能應用於他們的工作環境,進而預防背部傷病的發生。我堅信這是個靠譜的想法,然而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並不這麼想。最終,我們厭倦了推廣這個想法。因為很多人不懂:減少背部傷病的發生,就能省下大筆看病治療的開銷。

相比深蹲而言,硬拉似乎更不受人待見。即使有些訓練者願意深蹲,一旦遇到硬拉訓練,也會趁我不注意時溜號。這讓我很失望,但我也能理解。硬拉確實困難,大多數人並不喜歡困難的事物。比起硬拉,更多的人願意在平衡板上用5磅的啞鈴訓練肱三頭肌。而且硬拉的完成是難以作弊的,深蹲可以蹲的比較淺,而硬拉的完成質量很容易判斷。

硬拉其實頗為簡單。它需要你有意願去拉起重物,並且只用考慮幾個重要的技術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是背部姿態杠鈴路徑

背部姿態:在整個硬拉過程中,下背部需要充分伸展(反弓並繃緊),使脊柱保持在正確的位置,從而安全地負載重量。通過保持挺胸,能夠使胸椎也處於正確的位置。脊柱和上身的姿態,應該和你正常直立時保持一致,這稱之為「正常的解剖學位置」(脊柱中立位) 。對於有些人,反弓下背部會感覺不太自然,如果他們的動作不正確,必須進行相應的輔導和調整。對於上背部而言,保持「挺胸」姿態關係到另一個主要的技術因素:杠鈴路徑

無論杠鈴有多重,硬拉中正確的杠鈴路徑總是基本垂直的。因為垂直線是杠鈴從啟動到鎖定位置之間的最短距離,也是人體完成硬拉的最佳方式。硬拉時,即不要失去平衡,也不要身體前傾(這關係到動作的穩定)。在硬拉啟動時,人體的背部平面延長線和地面相交,會形成一個背角。為了最有效的拉起杠鈴,我們需要找到最佳的背部角度,使股四頭肌能夠充分發力,用力蹬地並伸膝,啟動杠鈴離開地面。杠鈴在垂直向上的過程中,應緊貼小腿脛骨,並且一直與腿保持接觸,直到頂端鎖定。背角在伸膝啟動的起始階段保持不變,直到杠鈴拉過膝蓋。然後伸髖張開背角,最後膝關節和髖關節同時完成鎖定。

如果背部角度過於水平(平行於地面),會導致股四頭肌的發力不足。因為股四頭肌的解剖學功能就是伸直膝蓋。伸膝必須在杠鈴向上移動的同時發生,而不是在那之前,否則股四頭肌群就無法充分發揮作用。打個比方,在成功的硬拉中,我們通過伸膝將杠鈴從地板上拉起,然後通過伸髖完成鎖定。如果硬拉從膝蓋伸直的狀態開始(或在杠鈴上升到膝關節上之前就伸直膝蓋),那你其實在做直腿硬拉,即一種針對腘繩肌的輔助練習。

如果背部角度過於垂直,那麼在杠鈴離開地面之前,臀部就會上升,導致伸膝時杠鈴沒有向上移動,並且小腿會向後,不再與杠鈴相接觸,在小腿脛骨和杠鈴之間會產生空隙。這段動作是無效的,更重要的是,會導致杠鈴進入糟糕的力學位置,距離腿部驅動力的旋轉點(髖關節)太遠。然後,在拉起過程中要麼杠鈴離腿太遠,要麼杠鈴會往回擺重擊你的小腿。無論是哪一種,都是錯誤而且低效的硬拉方式。

最有效的背部角度是因人而異的,取決於個體的解剖特徵——身體不同部位的長度差異:手臂,脊柱,股骨和脛骨。軀幹長腿較短的人,比起軀幹短腿較長的人,會有更陡的背部角度。確定了正確的背部角度之後,其他不變的原則就是:小腿脛骨與杠鈴相接觸,肩部稍稍向前越過杠鈴(肩胛骨在杠鈴的正上方),整個背部收緊,進入「正常的解剖學位置」(脊柱中立位)。如果你是教練,別指望會有一個適配所有人的模板,正確的姿勢都是相對的。

隨著杠鈴越來越重,我們會逐漸觀察到上述問題帶來的這些影響。在輕重量下,會有各種可能的錯誤,比如杠鈴軌跡是條弧線。然而一旦重量變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杠鈴路徑必須越來越垂直。(杠鈴在離開地面,可能會有一個非常輕微的弧線回到腿部)你必須學習這一切,理解並適應它。

有不少人會把挺胸和背部角度混為一談,因此我們需要考慮胸部姿態對啟動位置的影響。挺起胸部是一個胸椎伸展的動作,由上背部的肌肉完成。挺起胸部時,人體通過伸展脊椎T1段到T8段,收緊背闊肌上部並進行等長收縮,使椎骨在硬拉期間保持穩定。整個脊柱都應該受到相應肌群等長收縮的保護。實際上,硬拉是由臀部和雙腿進行驅動,由鎖定的背部通過手臂將力傳輸到杠鈴上。

有一點必須明確,挺胸的姿態與打開背角無關。在任何背角下挺胸都可以通過主動伸展胸椎來實現,無論你是站得筆直還是貓著腰。下背部的伸展也是如此,通過收緊豎脊肌群來保護脊椎。我們需要練習這種技能,以便在任何需要的情況下都能保持背部收緊,軀幹穩定,脊柱中立。比如硬拉,拾起重物,高速滑雪下坡,橄欖球運動衝撞時保持安全,衝刺跑時軀幹收緊,或者背負消防水槍火速衝上樓梯(指消防員的工作任務)。

這就是為何硬拉具有功能性的理由,它能夠適用於各種情況,將雙腿蹬地產生的的傳輸到雙手負荷的重量。這事兒和瑞士球一·點·關·系·也·沒·有!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力量共進


推薦閱讀:

是時候讓我們重新認識「核心肌群」和「核心穩定」
啞鈴,到底好在哪裡?
第一章,花點篇幅,了解人體(上)
仰卧起坐錯在哪?我們應該如何系統有效練習腹肌?
運動與自由基損傷

TAG:健身 | 运动 | 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