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鬧婚』起源與演變

敬告竊賊近日拙作屢為宵小光顧,不告而取,肆意轉載,其中不乏營銷大號,實在疲於應付,唯有委託維權騎士代理維權。在下寫得這點玩意兒,又沒什麼娛樂性,除了知友們賞臉捧個場外,轉去微博微信當真會有人看?那真是受寵若驚。有轉載需求的朋友請私信垂詢,開放授權,也請內容竊賊好自為之。

正文

「謔親」大約濫觴於漢代。

東漢末年尚書郎仲長統的《昌言》論述時俗之陋:

今嫁娶之會,捶杖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趨之情慾,宣淫佚於廣眾之中,顯陰私於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斷者也。

由上文可知,當時就有以「熱鬧」的名義綁架婚禮之風:對新人施以棒打,謂之活躍氣氛;勸酒灌醉,謂之促進情慾,然後場面越來越不堪,新人被扯下遮羞衣服,當眾裸露。仲長統直言「畫風太污,習俗詭異」,認為必須叫停。當然,叫了兩千年,到今天也沒能停下來,不知道有多少新人被這種風俗裹挾著完成了原本以為神聖的婚禮。

山東莒縣漢墓畫像石《親吻圖》,可能就是鬧婚剪影,侍女推著身著盛裝的女主角去迎吻男主(下圖)

石刻上的場面還算浪漫,但同樣帶有「強迫」性質。古往今來所謂謔親之俗,強迫永遠是主角。不論出於何種目的,新人被迫完成一系列違背意志的行為,甚至遭受虐待,難堪又難受,只有旁觀者樂在其中。似乎每逢婚禮就變成了法定施虐日,在這一天可以遊離於道德法律之外對新婚夫婦肆意撒野。

李安的電影《喜宴》把鬧婚歸結為「五千年來性壓抑的結果」。古時常見「盲婚啞嫁」——從未謀面的男女成婚。親朋希望用鬧婚這種方式,催化夫妻感情,搞熱氣氛,順便做做行教育工作,迅速打破小兩口尷尬隔閡。只是「看熱鬧的不怕事大」,旁觀者推波助瀾,突破了道德下限,將適可而止的玩笑演變成滿足私慾的發泄,男方陣營精蟲上腦者調戲新娘,女方親友想要立威示警的開始折磨新郎,最終除了新人賓主俱歡。受過折磨的夫婦,再參加其他婚禮時,發狠報復,無休無止,且愈演愈烈:

俗間有戲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醜言,責以慢對,其為鄙黷,不可忍論。 或蹙以楚撻,或系腳倒懸。酒客酗醟[yòng](發酒瘋),不知限齊,至使有傷於流血,口止委折支體者,可嘆者也。——晉·葛洪《抱朴子·疾謬》

上文是葛洪敘述的晉人婚禮鄙俗,當時就流行刁難新娘、盤問隱私,下流不堪入耳。彼時嫁娶,新娘往往年齡尚幼,赤裸裸逼問未經人事的小姑娘,不啻於精神割禮。甚至動手毆打,綁著腳倒吊起來,花樣百出的蹂躪。加上有酒助興,起鬨者甚眾,亢奮之下,下手沒輕沒重,新人血流遍地,斷手斷腳,乃至有打死人的:

汝南張妙會杜士,士家娶婦,酒後相戲,張妙縛杜士捶二十,又懸足指,士遂致死。 ——《意林》引《風俗通》

這個叫張妙的參加朋友婚禮,喝多了開玩笑,綁起朋友「捶」(杖打)二十,又吊著腳趾倒懸起來,硬生生把朋友玩死了。

《酉陽雜俎·禮異卷》記錄了幾則鬧婚事例:

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婿拜閣日,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至有大委頓者。

女孩的閨房叫作「閨閣」,所以嫁人稱「出閣」。上文最後一句「婿拜閣日」,就是女婿首次到媳婦兒家拜訪,今天多稱「回門」或「歸寧」。當然,比起拜老婆的香閨,拜岳父比較重要。岳家設下回門宴,遍邀親友。南北朝那會兒,北朝回門宴簡直是女婿們的噩夢。照北人風俗,當天赴宴的女方親友人手一根棍棒,用來打女婿。什麼乘龍快婿東床快婿,進了門先特么打一頓。倘若岳丈瞧這小子不順眼,恐怕會指使親友們出手重些——以至於有人給打得傷重不起。還好沒生在北朝,結個婚跟上刑似的。小伙剛剛經歷了煉獄般的鬧婚,馬上又要經受地獄般的回門,果然宴無好宴。女婿們見到岳父時發自心底的踧踖感,就是那個時代種進基因的吧。

毆打姑爺這種喪心病狂的設定,初衷可能包含著女方家長的舐犢之心。在男權社會,為彰示岳家實力、小懲大誡,在新郎心裡種下一點畏懼的種子,萬一未來夫妻不睦,丈夫回憶起當年慘遭圍毆之痛,也好有些顧忌,不敢過分欺負妻子。

當時辦喜事,會在家門前搭起青布帳篷,作為婚禮喜堂,叫作「青廬」,又叫「百子帳」。新人交拜、賓客觀禮都在此,而不是在房屋裡。青廬之制,可能是受胡俗,尤其北方游牧民族「穹廬氈帳」影響的產物,傳入漢地時間很早。

曹操和袁紹差不多算總角之交,兒時一起吹過牛、玩過泥巴,以兩人的德性,可能也一起偷看過姑娘洗澡。有一回,這兩個不正經少年到人家婚禮上湊熱鬧蹭喜糖,至夜,閑的難受,琢磨著整點毛片看看,就去偷窺洞房。袁紹興高采烈走在前頭,二人低聲嬉笑不已。然而時間尚早,新人親屬們仍聚在青廬盤桓,兩人好生掃興。正待回去睡覺,曹操忽然大叫:「來人那!抓小偷啊!」袁紹嚇了一跳,罵道:「你他娘瞎嚷嚷啥!」新人親屬聞聲紛紛奔出青廬四處尋捕賊盜,一片混亂。曹操抽刀在手,閃進廬中,不移時,卻把新娘子劫了出來,連勝催促袁紹:「快跑快跑!」挾持著花容失色的新娘急急跑路。袁紹一臉懵逼:「曹阿瞞!咱們不是來看毛片的嗎,你……你打算親自演給我看?」兩人慌不擇路,身陷荊棘叢,袁紹被困無法動彈。曹操又大喊:「小偷在此!」喊完自己先跑了。袁紹:「卧槽?」眼看新人親屬循聲逼近,袁紹奮不顧身,拼著被枝杈颳得鮮血淋漓,硬生生跳了出來,才免於被擒。

此事出自《世說新語》第二十七門《假譎》,排在「望梅止渴」之前。文中所記,喜事就是在青廬操辦,至夜不散。當然,曹操這個人妻狂魔劫持新娘,恐怕已經不屬於鬧婚,大概另有所圖。

南北朝,鬧婚之俗在北方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以至於滲透皇室。北齊重臣段韶的妹妹,被文宣帝高洋納為昭儀。婚禮上,段韶的老婆不知道搭錯了哪根筋,把民間「鬧新郎」那套用在了皇帝身上。高洋何等樣人,史書說他即位之初「每臨行陣,親當矢石,鋒刃交接,唯恐前敵之不多,屢犯艱危,常致克捷」勇猛無敵,後來矜功自伐「昏邪殘暴」,這樣一個殺人無算的君王,豈容你戲侮?婚禮之上不好發作,高洋默默承受了。婚禮一結束,立即召段韶來,破口大罵:「我TM要殺了你老婆!」(我會殺爾婦!)事出《北史·后妃下》,可以想見當時鬧婚之俗相當普遍。

皇帝尚且如此,民間更不堪。

《酉陽雜俎》又有:

律有甲娶,乙丙共戲甲。旁有櫃,比之為獄,舉置櫃中,復之。甲因氣絕,論當鬼薪。

這是一樁刑事案例。兩個狐朋狗友抓住新郎官兒強行塞進柜子,蓋得嚴嚴實實,可憐新郎還未享得一日魚水之歡,就窒息慘死,洞房變殮房。按當時律法,只判了兩個豬隊友「鬼薪」之刑。名字挺唬人,其實就是罰為宗廟砍三年柴,供祭祀之用。殺人罪居然無需抵命,砍幾年柴就算了,跟義工差不多,量刑可謂極輕,更助長了惡俗發展。

後世又有「障車」(攔截娶親隊伍討喜錢)、「聽房」(即洞房之夜伏窗偷聽 )之類出現,以及新郎迴避、任由其他男子猥褻新娘,或針刺、或脫鞋量腳,時人形容新娘猶如「倚門之娼」。這些陋習生命力之強,甚至發展出「不鬧婚不吉利」之類說法,於是更底氣十足變本加厲,以至新人「不堪毒虐而死」,屢屢鬧出人命。由於破財傷人,敗壞世風,政府也曾下令禁斷,然收效甚微。鬧婚營造出狂歡般的氛圍,拿掉了道德和法律約束,即使存在「不妥」的意識,也旋即在群體壓力下喪失了個性,人性裸露模樣展露無遺,鬧婚最終成了性衝動和虐待欲最好的發泄場。

注釋部分

原文

北朝婚禮,青布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廬,於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婿拜閣日,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至有大委頓者。

譯文

北朝人辦婚禮,以青布在室外搭起帳篷,叫作「青廬」,新人在此行交拜禮。迎新娘時,男方根據自家財力募集起十幾到上百人不等的迎親隊,擁著婚車至女方家門前,高呼「新娘出來!」直喊到新娘出門登車為止。女婿回門那天,女方親友齊集,人人手持棍棒以毆打女婿為樂,有人被打得傷重不起。

詞釋

  • 幔:帷幕、帳幕。
  • 拜閣:即拜門、回門、歸寧,婚後,新娘攜新郎首次回到娘家,日期則各地不同。

原文

律有甲娶,乙丙共戲甲。旁有櫃,比之為獄,舉置櫃中,復之。甲因氣絕,論當鬼薪

譯文

有一則律法判例是這樣的,在甲的婚禮上,乙丙二人捉弄甲,將其舉起來塞進柜子,笑稱是關押囚犯,柜子蓋得嚴嚴實實,甲因此窒息而死。科決乙丙二人鬼薪之刑。

詞釋

  • 比之為獄:將柜子比作囹圄、監房。

  • 鬼薪:刑罰,罪犯需為宗廟砍柴三年,作祭祀鬼神之用,因名「鬼」薪。鬼薪多用於男性犯人,女性同等刑罰為「白粲」,擇米做飯,鬼薪、白粲都屬於較輕的刑罰。往上有「城旦舂」,罰築城舂米;「髡鉗」,剃去發須,戴刑具鐵鉗,都算不上重刑。秦刑慘酷,漢初緹縈上書救父,漢文帝廢除部分肉刑,像鬼薪這類徒刑在刑罰中佔比增加。肉刑廢除,造成除死刑外,余刑太輕,欠缺威懾力。《漢書·刑法志》說:「至乎穿窬之盜,忿怒傷人,男女淫佚,吏為奸臧,若此之惡,髡鉗之罰又不足以懲也。故刑者歲十萬數,民既不畏,又曾不恥,刑輕之所生也。」由於量刑不重,無法遏止犯罪。

原文

近代婚禮,當迎婦,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三斤以塞窗,箭三隻置戶上。婦上車,婿騎而環車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將上車,以蔽膝覆面。婦入門,舅姑以下悉從便門出,更從門入,言當新婦跡。又婦入門,先拜豬樴及灶。娶婦。夫婦並拜,或共結鏡紐。又娶婦之家,弄新婦,臘月娶婦,不見姑。

譯文

近代(唐)婚禮,迎新娘時,夫家要在舂米的石臼里填三升粟米,井口蓋上席,窗子塞三斤麻線,門上放三支箭,新郎騎馬繞車三圈。新娘嫁過來第二天,夫家要做黃米肉羹。新娘上婚車前,先以蔽膝蒙臉。新娘進門後,公婆輩分以下的親友,都要從側門出去,再從正門進來,這個名目叫「重蹈新娘足跡」。新娘進了夫家,先拜拴養豬的木橛子和廚灶。此外,還有夫婦共結鏡紐之禮。夫家還要組織鬧新娘,媳婦兒是臘月嫁過來的話,結婚當天婆婆應當迴避不見。

詞釋

  • 枲[xǐ]:大麻的雄株。

  • 黍臛:大黃米(也叫糜子)肉羹。黍主要種植於北方,尤其陝西山西一帶,故本段所述,可能仍指北方婚俗。

  • 蔽膝:遮蔽大腿至膝蓋的下裝,類似裙擺,但不圍於腰,而是系在大帶上,屬於上古時期遮羞衣服之遺,後來演變成禮服中的裝飾。江淮一帶也叫「褘」或「袚」。魏、宋、南楚叫『大巾』,齊魯之郊謂之『袡』。本文說用蔽膝遮臉,作用應同蓋頭相似,但蔽膝並不是蓋頭的起源。《通典》說「自東漢魏晉以來,時或艱虞,歲遇良吉,急於嫁娶,乃以紗縠蒙女首,而夫氏發之」東漢末,就有了新郎為新娘揭開蒙頭紗巾的儀式。或者當時蓋頭尚未定下規制,只要是塊好看的布,都能往新娘腦袋上蒙。

  • 舅姑:公婆。

  • 躪:踩踏。

  • 豬樴[zhí]:拴豬的木樁。豬:「???為什麼要拴我?」

  • 共結鏡紐:夫妻共同執繩穿過鏡鈕,完成「永結同心」。鏡鈕是銅鏡背面用來拴繩懸掛的凸起部分,有孔。

  • 弄新婦:即「鬧新娘」。

原文

婚禮,納采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乾漆。九事皆有詞:膠漆取其固;綿絮取其調柔;蒲葦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雙石,義在兩固也。

譯文

婚之禮物。納采禮包括合歡鈴、多穗稻、阿膠、九子墨、紅蘆葦、雙石、棉絮、長命縷、漆。九種禮物皆有說法:阿膠、乾漆,取其堅固之意,如膠似漆;棉絮取其和順之意;蒲葦作枕芯,取其可屈可伸之意;嘉禾象徵福分;雙石,代表情感穩固、互不辜負。

詞釋

  • 納采:古婚儀之一,女方收下男方贈禮,正式同意求婚,詳見後文「延伸部分」。
  • 合歡:此處並不是合歡花,而是合歡鈴,取其音聲和諧以象徵夫婦和睦。想起某網遊。
  • 嘉禾:飽滿茁壯的水稻,異苗同穗或一莖多穗(一株上長了多個稻穗)。民間發現嘉禾,被認為是國之大吉,是上蒼對政清人和的獎勵。多穗稻在今天也並不常見,咱們國徽最初兩版設計稿——由張仃等領銜創作的中央美院設計稿和梁思成、林徽因等領銜創作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稿說明書中,都提到了使用嘉禾作國徽組成元素。

  • 九子蒲:可能是「九子墨」,原文可能本為「九子墨、蒲葦」,後人謄抄望文生義,將後文的「蒲」字替了「九子墨」的「墨」字。雙石:不詳。

  • 長命縷:也叫「續命縷」、「避兵繒」,中國曆來有以五月為「惡月」的傳統,自漢以來,五月初五(端午)流行手腕纏五彩絲線,謂之保平安健康、辟兵災戰禍,此俗延續至今。部分地區規定,為孩童帶長命縷時,孩子不可開口說話。

  • 調柔:和順。

延伸:古婚儀

《禮記》規定的正規婚儀有六項: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與「聘書」、「禮書」、「迎親書」合稱「三書六禮」。後來六禮發展到十一項,依次分別是:

  1. 納采。著媒人求婚贈禮,

    「六禮」中第一禮。男家遣媒妁赴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採擇之禮」,最初納采禮只用大雁(是的大雁),後來禮單擴展,加入了上文的合歡、嘉禾、阿膠之類,最多能達到三十種。還是今天比較方便,直接轉賬就好。納采是婚禮程序的開始。
  2. 問名。請媒人問姑娘姓名和生辰八字,亦需下禮,禮物仍然要用大雁。
  3. 納吉。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仍需用雁為贄禮。
  4. 納徵。男方向女方送聘禮,至於聘禮的多少,取決與女方的貧富與身份。後世這一禮目中雙方都用紅綠描金書帖,也叫「龍鳳書帖」。帖上寫一些吉利話,但有一定的程式,比如男方寫「素仰壺范,久欽四德,千金一諾,光生蓬壁」之類;女方回帖寫:「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極,九如慶祝」等話。
  5.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因請示女方,故稱請期,還是要送大雁。
  6. 親迎。就是迎親,由新郎親自往迎,至少起源於周代。以上為古六禮。
  7. 同牢。「牢」即是祭祀或宴享時用的牲畜,「同牢」就是新婚夫婦共食一牲之禮,源自王莽。此時新娘已經進門。
  8. 婦見舅姑。新娘拜見公婆。
  9. 廟見。婚後至遲三個月,須擇日率新娘至夫家宗廟祭告祖先,以表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 從此,新娘才算加入夫宗,具有參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資格。在封建宗法時代,「謁舅姑」與「廟見」為成婦之禮。如新婦未經廟見即死亡,則由男家盛殮,歸葬女方祖塋,作「未成婦」看待。下葬時,其夫不能執杖及送葬,木主(牌位)也不能進入男家宗祠。廟見日期宋代改為親迎後三日,明洪武詔改為次日。
  10. 反馬。夫家送還新婦來時所乘之馬,以示夫婦情好,婦永不復歸。可能是回門禮的濫觴,不確。新娘表示忠心,夫家也表示不會輕休妻子。
  11. 拜門。即上文的拜閣。

原文

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正月進箕帚、長生花,立春進春書,以青繒為幟,刻龍像銜之,或為蝦蟆;五月進五時圖、五時花,施帳之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皆結為人像帶之;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譯文

北朝人妻,按俗會在冬至日送公婆鞋襪、靴子;正月送畚箕和掃帚、山麻;立春日送春貼,以青色線織成旗幡,含在龍形或蛤蟆形雕像嘴裡;五月初五送五時圖、五時花,裝點帷帳,當天還送長命縷、宛轉繩,結成人形佩戴;夏至日送扇子和盛著脂粉的香囊。所有這些禮物,都有寓意象徵。

詞釋

  • 進履襪及靴:送給公婆襪子和靴子。六朝以前,漢地的坐姿尚以跪坐居多,胡式凳子、椅子之類傳入者少,故入室脫鞋,只穿襪子。所以才有「劍履上殿」——佩劍穿鞋上殿見天子,是極高的殊榮。
  • 長生花:山麻。

  • 春書:即「春貼」,立春日貼在門上的詩詞,多為五言七言絕句。
  • 五時圖:兩種說法,一說內容為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時之圖;一說因五月是惡月,畫蛇、蠍、蟾蜍、蜈蚣、壁虎這五毒,以克制真實的五毒。
  • 宛轉繩:來歷和制式不詳。

《酉陽雜俎》系列文章目錄

白話《酉陽雜俎》·序言

一.忠志卷

酉陽雜俎·忠志卷——弓馬天下

酉陽雜俎·忠志卷——青瑣秘錄

酉陽雜俎·唐朝高官的節日福利

酉陽雜俎·猶似夢裡人

酉陽雜俎·消失的女媧墓

酉陽雜俎·安祿山的生日禮物

酉陽雜俎·鎮國十三異寶

《酉陽雜俎·忠志卷》全文注釋匯總

二.禮異卷

酉陽雜俎·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鬧婚』起源與演變

《酉陽雜俎·禮異卷》全文註譯

三.天咫卷

酉陽雜俎·太陰之秘·吳剛為何不屑嫦娥

酉陽雜俎·逆天法師僧一行

酉陽雜俎·邪僧

酉陽雜俎·唐朝外星人接觸事件

《酉陽雜俎·天咫卷》全文註譯

四.玉格卷

酉陽雜俎·道教三界諸天和末日預言

陰司、冥界、鬼王、地獄全面解構

酉陽雜俎·莊子和扁鵲是師兄弟?

穢土重生之術——太陰鍊形

酉陽雜俎·藥王伏龍

酉陽雜俎·許天師江東斬蛇

酉陽雜俎·得罪老子是怎樣的體驗

酉陽雜俎·洞中一日,世上千年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上)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中)文註譯 - 知乎專欄

更多內容,請左顧公眾號:古卷傳說


推薦閱讀:

漢服上可不可以有仙鶴?
呂蒙、傅士仁、麋芳是否因為殺了關羽而被後世痛罵或者黑的很慘?
商南方言真的跟安慶話很像?

TAG:民俗 | 婚礼 | 中国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