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書單】看清自己、認識世界
但專欄文章不一樣,它需要我先確定一個主題、找書、閱讀,或者翻以前的讀書筆記,組織了、整理了、內化了,才能慢慢地寫出一篇文章。
左岸這個知乎賬號的本質作用,不是經驗分享,而是閱讀分享。
這是我給你們獻上的第五篇書單,我希望你們可以通過這些書,成為一個富有洞見、心胸寬廣、鋒利卻又溫柔的人。
1、《看見》
如果你是知乎愛好者,我相信你至少是一個渴望知識的人,那麼這本書同樣也可以滿足你對知識的渴望。我們獲取知識的目的還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知識盲區:正因為我們不懂、好奇、不了解、想要了解,才會去不停地吸收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個通識博學的人。
《看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柴靜用溫柔而犀利的筆觸,把同性戀、家庭暴力、留守兒童、媒體自由、瘟疫等我們平時生活中所忽略的但卻又與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和事描寫得深刻而動人。《看見》不是一本社會學的科普書,它不會去教你如何利用方法論去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它有的只是一名央視記者視角下中國的方方面面。
讀完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些人和這些事,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單調,多得是不同的人跟你生活在同一個時空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經歷,做著完全不同的事情。
2、《生命如歌》
這是一本非虛構小說,作者特雷西?基德爾(Tracy Kidder)是一位優秀的非虛構類文學作家,曾獲得過普利策獎、肯尼迪圖書獎等獎項。主人公德奧的整個世界被一場席捲蒲隆地和盧安達的大屠殺徹底粉碎。六個月殘酷的逃亡,死神無處不在,放眼所見只有血紅的天地和成山的屍體。身無分文的他地來到了紐約,他無法與人交流,他語言一竅不通,但他卻從未忘記微笑,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慶幸的是,他的善良終究讓他獲得了幫助。
這本書最醒目的主題之一就是「標籤化人類」。什麼是把人給打上標籤?女人就不應該接受高等教育,早點結婚生娃,這是標籤;日本人都不是好人,這是標籤;微博用戶就是low,都是十八線的草民,這也是標籤。我們無時不刻都在用標籤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自以為一個標籤就可以把一個人的品行和素質概括完畢。正如以下的標註所顯示的一樣,整個群體只是被單一地劃分成兩部分:胡圖人和圖西人。
便簽化別人的直接後果就是帶來偏見,但很多時候,這種偏見都是自己憑空臆想出來的,沒有實際證據去支撐你的這種幻想,噴子們的思維也大抵如此。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心胸寬廣、海納百川的人。
3、《德米安:彷徨少年時》
出生並成長於「光明世界」的辛克萊,偶然發現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那裡的紛亂和黑暗,使他焦慮困惑,並陷入謊言帶來的災難之中。這時,一個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現了,將他帶出沼澤地,從此他開始走向孤獨尋找自我的征途。之後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現,在他每一次孤獨尋找、艱難抉擇的時候,成為他的引路人。
黑塞的作品向來藉助宗教的形式,以小說為外殼,闡釋深刻的人生觀。該書描寫了少年辛克萊追求自我的艱難歷程,主角接受引路人的指引,自我懷疑,自我破繭重生的過程,也像是我們不斷反思自我的過程。
作品裡描述出了兩個世界:光明和黑暗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身處父母庇佑、身處象牙塔的世界,對比上步入社會,看透這個世界運作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打碎自己原有的三觀,並不斷地構建全新的認識,就好像是活生生地撕扯下我們身體上的血肉,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長出堅硬的翅膀和四肢去支撐自己越走越遠。
探尋自我命運的路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有時會帶來自得,帶來驕傲,但這最終也得放棄:驕傲是最大的罪惡,是不自然,是與自身的疏離,鳥不會傲慢于飛翔,就像不會傲慢於呼吸一樣。因此這條路並不能提供任何在那個虛幻的光明世界看來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有人義無反顧地向上走,那是因為他別無選擇,他殫精竭慮,日思夜想,在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情中翻來覆去,要在面前模糊的鏡子中求得一點點清晰明亮的東西,一個完全的自我,一個終極的完整的答案。
認清自己,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這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我希望你可以做好準備。別怕。
4、《刀鋒》
小說寫一個參加一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因好友在戰爭中救他以致犧牲,而開始向自己的內心展開深刻的追問。毛姆的文字如犀利的刀鋒,閃電般划過混沌的暗夜,將物質與思想世界的邊界照得雪亮,剝離出人生千瘡百孔的本質——既欣喜又悲傷,既崇高又墮落。除去了五味雜陳的人生體驗,我也慢慢在思考一件事情,為什麼天下大同那麼難?書里也給了我們一個側面的回應:
「For men and women are not only themselves; they are also the region in which they were born, the city apartment or the farm in which they learnt to walk, the games they played as children, the tales they overheard, the food they ate, the schools they attended, the sports they followed, the poets they read and the God they believed in. It is all these things that have made them what they are, and these are the things that you can』t come to know by hearsay, you can only know them if you have lived them. You can only know them if you are them.」
「因為人不論男男女女,都不僅僅是他們自身;他們也是自己出生的鄉土,學步的農場或城市公寓,兒時玩的遊戲,私下聽來的山海經,吃的飯食,上的學校,關心的運動,吟哦的詩章,和信仰的上帝。這一切東西把他們造成現在這樣,而這些東西都不是道聽途說就可以了解的,你非得和那些人生活過。要了解這些,你就得是這些。 」
這一段話,可以解釋各種文化之間的誤解和衝突,以及這種衝突誤解的永恆性。
5、《源泉》
這是一部為人權辯護的書籍,講述的是天才建築師霍德華?洛克單槍匹馬辯護自己的創造產權的故事。表面上,這本書記述的是建築師與強有力的競爭者和報紙專欄作家的鬥爭經過。但事實上它是對青年志氣的認可,同時它歌頌了人類的光榮,顯示了人類的可能性有多大。「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數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實現人類的才能,而其餘的人都背叛了它。不過這並不重要。正是這極少數人將人類推向前進,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義。 我所一貫追求的,正是向這些為數不多的人致意。其餘的人與我無關;他們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們要背叛的是自己的靈魂。」
這本書的力量在於,它能讓你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自己:就算我們最後都沒辦法成為名垂青史的偉人,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生命和經歷,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為自己劈開一道生命的源泉,不竭地流淌在人間。
畢竟,你不奮鬥,誰替你勇敢?
希望你能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人,不卑不亢、沉穩平和、笑看雲捲雲舒,以一顆博大的心靈去擁抱自己的世界。
寫在最後——讀書應該如同雜食,什麼都吃才能營養均衡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來源於我的一篇答案(如何成為有想法的人?如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 知乎)。
這個答案發表出來後有挺多人私信我,你提出的方法非常受用。在接受到這些知友讚美的同時,我也在反思一個問題:獨立思考和閱讀是一種什麼關係?
根據我那篇回答的邏輯,只能大量的閱讀,才能誕生出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我這篇文章所推薦的書籍取材都基於比較宏觀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基於對人性的探索和構建。我之所以會選擇這些書籍,是因為,我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視野放寬,去睜大眼睛,看看這個世界上你從來沒有見過的、聽過的、感受過的東西。
這也是我讀書的方式之一:我讀的書非常雜:法律、社會、歷史、傳記、記錄、甚至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也看得走火入魔。這種讀書方式給我帶來的影響時,我思考問題的方式從來不會局限在一個單一的學科之下:我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決互聯網的問題,也可以用數學的邏輯思想去思考法律案件。
這種啥都讀的方式給我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我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平靜:我不會像我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在英國見到濃妝艷抹的男人那樣大驚小怪、我也不會在網路上碰到異見時巴不得發動我所有的資源把這個人人肉出來殺之而後快。
我清楚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我崇拜自由,所以我也知道給予別人自由;我清楚正是因為有各式各樣的人,才能組成如此美妙而有趣的世界。
我希望你也能透過閱讀,看到這個世界的眼,看到你自己的心。
以上。
前四篇書單傳送門
1、這些書,或許會影響你的一生。 - 知乎專欄
2、希望這些小說得以慰藉陰霾。 - 知乎專欄
3、大學讀哪些書可以增加知識,或者是提升眼界? - 知乎
4、有哪些易讀的英文著作? - 知乎
推薦閱讀:
※北海道「SOS」事件
※想毒死丈夫卻意外誤殺全家,包辦婚姻竟如此害人?
※自願去死?!自殺遊戲背後的險惡黑幕
※道士,和尚該不該參與網路直播?
※(有良知的)日本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