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領克在商圈開設「領克空間」?
關注領克挺長時間了,一直覺得領克這個品牌理念很新穎,特別是共享汽車的模式,大大的贊。前段時間看到空間開業的新聞,店設計的很潮很酷,空間特別通透,感覺和蘋果店挺像,都是在熱鬧的商圈賣產品,這種方式還挺有新意的,大家怎麼看?
謝謝邀請。
我曾在大型汽車公司負責過3年的渠道營銷管理工作,與不同廠家的渠道管理人員、全國各地數十家汽車經銷商的管理層、基層員工,都打過交道。也在第一線觀察過很多普通消費者的實際體驗。領克的渠道新打法,一直在關注,前幾天發布了,我就做了一些研究。
早在4月份LYNKCO在上海開發布會的時候,就含蓄的表達了會在營銷和產品模式上創新。
最近LYNK在杭州發布了新的直營店和營銷服務模式,外界有人就說LYNK在學蘋果了,花大錢在城中心開形象旗艦店。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種動不動就「學蘋果」的說法,有些膚淺,容易誤導人。
汽車和手機是完全不同的消費渠道模式,不太適合簡單對比。
科普 | 新車銷售渠道的基本模式:4S授權經銷商
首先,我需要介紹一下大背景——汽車渠道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見的4S經銷商模式,(這裡單指新車,不討論二手車)與其它消費品的渠道非常不同,很有特點。
簡單羅列一下:
1 高成本,高投入,高回報隨便一個汽車品牌標準4S店,依據本土品牌、中端外資品牌、高端豪華品牌的不同,不算土地成本,投資規模高達數百、上千萬甚至上億。一家4S店,通常售前、售後、行政財務、管理層加在一起,有50-100人,一年的產值比較容易上億,在很多中小城市,這就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公司了。中國還有一個特殊國情:很多4S背後的大老闆是買地建店,順著中國經濟騰飛的大浪潮,就算汽車渠道經營水平再差,每年都平進平出不賺錢,最後一算總賬,土地增值了10倍——依然是大賺特賺。
2 比較強的地方屬性建立一家4S店,在當地需要找到合適的選址,要搞定各方面的行政審批,要大量招募員工,要能夠服務好客戶——如果遇到了火氣比較大、喜歡開車上門堵住店門口的客戶,還需要很有手腕。總之,老闆最好是當地一條「龍」,有財力也有能量。這生意不像到當地商場租借一個店面,擺上一個櫃檯,就可以特許專營——沒那麼簡單!這裡不多說。地方屬性還反應在經營成本、客戶喜好、人力資源水平、市場規模大小、物流便利性等很多方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從上海通用金橋工廠運輸車輛到蘇州,不過2小時內到達,成本也很低。但是青海和雲南的經銷商,進貨周期就很漫長,成本也高的多,這都將影響他們的微觀經營策略。
可以聊的地方太多了,不多展開。
但大家可以看到一個現象:
在過往的100年汽車歷史中,全球的汽車品牌,基本上都在使用經銷商模式。
這種模式傳承、演化到今天,就是國人口中的「4S」模式。
咱們拋開一些特別小眾的品牌不談,只有一個品牌,徹底放棄了這種經銷商模式,那就是Tesla。
當然,這個品牌就跟他們的大老闆一樣,比較特殊,不在這裡多討論。
問題 | 全球汽車品牌,財大氣粗的很多,為何都離不開經銷商?
說兩個主要原因:
1 經銷商充當了廠家的庫存池子、資金池子、一線員工池子。降低了廠家的經營壓力和成本。
設想一下:你要是按照寶馬中國的工資標準,招募全國的基層員工,他一下要背上多少財務負擔?每個月大眾在中國賣出超過30萬台車,每台車平均十幾萬,一個月就是500億左右的資金滾在賬上,如果沒有經銷商提供這個資金池作為緩衝地帶,讓大眾直接面對消費者,他的財務風險會大很多。2 經銷商搞定了本地的問題,讓廠家目的明確,專心做好製造商和品牌宣傳中心該做的事情。經銷商和廠家的分工,比較明確。廠家負責「把車造好」,把「品牌「宣傳好。經銷商就大大方方,開門接客做生意,讓客人開心消費。尤其像中國,幅員遼闊,縱橫數千里,你讓定居廣州的廣汽本田,自己搞定位於全國數百個城市的渠道管理、一線執行,這實在太難了。
當然了,哲學的來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兩面性。
我一方面說經銷商是過去長期、在全球實踐下來、一種「存在即合理」的汽車渠道模式,但另一方面,我非常不喜歡4S模式。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
幾乎所有的汽車品牌4S,都存在「不同門店體驗不一致、銷售顧問有可能挑客、服務態度有可能不佳、銷售價格非常不透明」等問題。
這主要不是人的問題和管理的問題,更多的是體制問題。
只要是加盟授權的經銷商模式,基本規避不了這種問題。
大家看一下授權模式的上島咖啡,曾經在全國很有號召力,憑藉加盟低成本易擴散的特點,起來很快,但死的更快。
反而是一家家直營店開起來的星巴克,非常穩健,體驗很好,一路健康成長。
這個道理,全國包括國內汽車大品牌的首腦,不會不懂,但要全盤學習星巴克,在汽車行業太難了。上面的兩個主要原因,就跨越不了。
三層次領克渠道模式
鋪墊了這麼多(但依然覺得有必要,不然底下講的東西,我覺得可能大家不容易真正理解我的意思),下面簡單點評一下LYNK這種新模式。
領克的做法像是一次對現在常規汽車渠道營銷的漸進式改革。
分三個層次:
領克空間 ≈ Apple Store / 特斯拉市區直營店
與蘋果和特斯拉的區別是,領克空間依然是經銷商運營。當然,我相信選址、建造、裝修和運營都會有廠家的深度介入)
它的最大意義在於,藉助大城市核心商圈的高客流,通過高品位高規格的門店體驗,與高價值中產階級客戶群接觸,做品牌和產品的傳播曝光,海量消費者的高頻體驗,培養初級的潛在用戶。
實際上,很多傳統品牌,也會讓經銷商入駐一些商場做展示活動,也希望利用大客流來促進潛在用戶的培養。
但傳統品牌普遍的「臨時外展」模式,成本太高,3台車的展位費在大城市的優質商城/商業廣場,動輒數萬一天。加上臨時運輸、搭建、施工、撤場,非常辛苦也非常浪費。
所以我個人一直不喜歡這種模式。
反倒是像特斯拉,或者領克這樣,長期租賃優質商圈的商鋪,打造高品質展廳,這種方式,雖然總費用不低,但攤分到每一天成本並不是很高——換個角度來講,這算是戶外硬廣,大額租金也算是一種廣告費的變種。
領克中心≈傳統汽車4S店
這個沒什麼好多說,就是有銷售、售後、產品展示的綜合功能店。
一般應該是開在城市郊區,避免核心區的高租金,如今的城市環保法規,也不允許市區內新開這種店——除非是老店改造的。
領克商城≈LYNKCO官方O2O商城
在渠道越來越貴的今天,如果完全依靠新增線下銷售服務渠道,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講,可能有些不明智。
在很多小城市,即使考慮建設一家面積相對較小的零售店,新增渠道的巨大投資,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回收。在中國的4S店數目已經超過3萬家的時代,各地的投資人早已不再把開店視為一個「即開即賺」的生意,一定會審慎考慮。
在這個新常態下,布局O2O電商,通過透明化的在線銷售服務流程,可以更低成本的為廣闊區域的消費者直接提供服務。
領克空間投資較大、運營成本較高(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租金高昂),促成交的效果不會特別直接(買車是個長周期的活兒,需要反覆體驗、試駕,再決定,不可能逛了就試駕,試完就談價,談完就快速下訂。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決策周期通常在一個月甚至更長。)
領克空間的意義在於讓更廣泛的消費者充分的體驗產品,而不是以獲取銷售訂單為首要目的。
這個事兒光靠經銷商是不可能做好的,預計領克品牌在背後會為經銷商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
我諮詢了杭州本地去過的朋友,聽說目前杭州開設的領克空間,在杭州以及浙江各地,也會開設多家領克中心店。
領克中心,作為全功能的零售店(即目前主流的4S模式),則可以承接大量經過領克空間「培育」的消費者,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的服務。
這就解釋了這種渠道模式的組合意義。領克空間和領克中心,能起到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作用。
前者更擅長向大面積人群曝光、做產品體驗;後者更擅長針對意向客戶做深度溝通、成交轉化。
有點類似互聯網產品中講的「高頻帶低頻」,實際上領克空間最大的價值就是吸引新客,為外圍的全功能領克中心,進行導流。經過前期在領克空間體驗的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對品牌的認知,有一定基礎,再去到外圍店面,意向度和成交率會增加。
這和目前最時髦的汽車品牌,特斯拉的玩法是幾乎一模一樣。
這也是彌補了目前傳統汽車品牌渠道營銷中的一個軟肋。
比如,在「地圖-上海」中搜索奧迪,會查到19家奧迪經銷商店鋪,仔細一看,沒有一家在城市核心地帶。
所有的傳統4S模式汽車經銷商,絕大多數最終只能在城市郊區或者城郊結合部生存,這是經營業態、成本壓力、環保等多個因素決定的。
所有的品牌都想要獲得大量客戶,獲得優質客戶,但他們的渠道分布和目標客戶的分布,經常是背道而馳的。
像蘋果的Apple Store、特斯拉市區直營店、領克空間,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O2O電商?銷售流程透明化?
此外,領克宣布了要做O2O,把互聯網電商和渠道零售深度結合,這個應該是類似特斯拉的模式,放在傳統汽車公司里,應該是新鮮的做法。
按照領克的說法,消費者到店以後,關於消費全過程的各種信息,盡量的透明化:
產品的購買、租賃方式,銷售的金融政策,透明化;
所訂車輛在製造狀態和物流進度,透明化;交付完成後,消費者還可以對經銷商的零售服務過程進行評價。所有的東西都會被集成在一個在線互聯的平台。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算是通過新的互聯網技術,對汽車零售行業的一個漸進式革新。
為了賣車準備渠道,就像為了打仗準備糧草
中國車市競爭殘酷,實際上最近3年汽車經銷商投資人的建店意願是逐年下滑,已經到了幾乎冰點的地步。
行業普遍認為中國4S店在數量上已經飽和,應該進入了優勝劣汰的階段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新汽車品牌要在中國做生意,其實特別特別困難。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孫子兵法》
現在很多新品牌創立,號稱要大賣,各種喊口號,其實你一問,渠道都沒幾家。(DS、菲亞特,都是典型案例)
這怎麼可能呢?
想賣車,總要先把店建好,才能接待消費者吧?對於汽車這種需要體驗的產品,在CCTV打再多廣告,絕對沒有建立實實在在可觸摸的門店重要。
跟領克內部的一位負責銷售的朋友打聽過,據說到年底可能就有150-200家的銷售渠道會準備到位。
汽車是恐龍級別的行業,掉頭不易
最後的最後,跟大家解釋一下。
汽車是一個像恐龍一樣的行業,古老又龐大,發生一點點變革,都是很不容易的。
O2O電商,「中心區旗艦店+外圍銷售渠道」組合拳,透明訂單體系,這些概念,在3C數碼、服裝球鞋等消費領域,並不稀奇,大家可能覺得習以為常,並不值得廢話這麼長一篇文章。
但是對於汽車行業,這些已經是恐龍在試著學習飛翔了。
能飛多高不知道,讓它試一試嘛。
這次聽說領克空間杭州店的開幕,我馬上就找了個吃午飯的機會跑到杭州濱江的龍湖天街去看了。一圈逛下來,確實挺讓人眼前一亮的。我想領克這麼做,並非有朋友說的那樣是直白的學蘋果Apple Store,倒不如說是作為一個車廠,試圖找機會更多、更近距離的曝光在消費者面前,從而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和低意向客戶試車購車。或者更準確的說,無論是蘋果還是領克,似乎並非在販賣產品,而是在販賣體驗。但在細節上,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們常說Apple Store是「蘋果體驗店」,換句話說,蘋果的目的是讓潛在消費者就算沒有購買計劃,路過的時候也會想進門體驗一番,如果感覺不錯,自然就會產生購買的想法。所以蘋果作為一家販賣高科技產品的頂級公司,體驗店都是特別大,並且往往是獨立的大玻璃房子。極具辨識度,並且在不少地方都成為地標建築。
而領克要實現這個目標,要做的當然不是照葫蘆畫瓢的同樣開出巨大的單體建築,而是應該專註結果的在體驗店的設計和建立方面,考慮其中的關鍵因素。而首當其衝的,就是選址。
一. 零售業的核心:location
房地產業有一句銷售聖經,非常簡單粗暴,一個詞,重複三遍: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卻講出了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你在好的位置,然後才有然後。
於是,無論是我們熟悉的蘋果、星巴克,還是領克空間,都非常明智的沒有在店鋪選址上省錢,不約而同的在人流,特別是這三個品牌目標客戶最集中的都市年輕族群喜愛出沒的核心商圈開店。
而反觀傳統4S店,大多都會為了省租金而選擇偏遠位置。這樣表面上固然降低了店面租金的成本,但試問如果不是明確要買車,潛在客戶有多大可能閑逛去市郊隨便看看呢?
所以,在選址上領克空間沒有採用傳統4S店省錢的選址策略,而是和蘋果一樣選在了市中心商圈位置。雖然店面租金提高了,但也帶來了大得多的客流量和潛在的交易機會,未必會不合算。至於潛在的訂單又有多少能轉換呢?還得看其他幾個體驗店關鍵因素的執行力。但不管怎麼說,領克空間至少通過大膽的選址,讓領克的產品有了更大的曝光度,是勇敢,也是一次值得關注的嘗試。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高流量的背後,也往往意味著大多進店的潛在客戶將永遠是潛在客戶。而銷售人員的人手有限,如何保證即對真正的意向用戶提供足夠優質的服務,又保留住低意向用戶的興趣呢?相信如果領克如期變得大紅大紫,這會是實際運營時的一個難題。
二. 規模 店面設計
所以當我走進領克空間杭州店的時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這家店與眾不同的氛圍感。門口就是一輛01,側面的工作人員服務台並不是傳統迎賓的高檯面,而是類似酒吧桌面的高度,沒有那麼強的隔閡感。說明來意是隨便看看以後,店員熱情的帶我逛了一圈。
(▲ 服務台的設計類似酒吧而非傳統店鋪,幾乎沒有隔閡感)
由於目前領克01還沒有正式上市,又是工作日中午,店內的顧客不多,主要還是在商場購物的人群,路過這家領克空間後被01的造型所吸引。有駐足拍照就走的,也有進店靜態體驗的。
而店內的陳設,與其說是汽車店,倒不如說是咖啡館,舒適寬敞的座椅,輕鬆歡快的音樂,就像一位熱情的德國阿姨抱著滿溢泡沫的啤酒,邀請你走進店內喝一杯。而這次,顯然喝的不再是啤酒,而是領克的品牌文化了。
不過有個細節,整個店面本身的面積肯定不如傳統4S店大,又需要布置出輕鬆寬敞的氛圍,所以只留下了兩輛展車。這樣,當高流量真的如期而至時,高意向用戶可能不得不等隨便看看的低意向用戶下車後,才能進行靜態體驗,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似乎也是領克空間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我想設計一些短途體驗型的試駕路線可能會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畢竟隨便看看的低意向客戶,可能就沒那麼願意交出駕駛證,等待一次相對比較正式的上路試駕機會了。
三. 員工專業度 服務態度
(▲ 很多路過的潛在客戶對領克的外觀印象深刻,紛紛拍照給家人或者發朋友圈,產生了二次營銷)
在實體店購物場景中,除了硬體本身,軟體同樣非常重要。而這裡所有的軟體,自然指的就是服務人員的專業度和態度。換句話說,如果店員對自己的產品不了解,或者過於熱情/冷漠,都會把潛在客戶的購買計劃打消。而除了冰冷的數字,這種軟體的質量,往往只能親身體驗才能評判。
在我逛店的過程中,領克空間的店員在這兩點上的表現都讓我比較滿意。首先就是真誠,雖然現在各家正規的連鎖店鋪都會有一整套從話術到銷售策略的完整培訓,但最終的執行力確實天差地別,而這種執行力才是決定最終客戶能夠感知到怎樣的瀏覽、購買體驗。
比如蘋果直營的旗艦店,銷售人員整體給人的感覺比較端莊卻又有點傲氣,基本是你買我賣,你不買我也隨便的感覺,相對來說比較契合蘋果目標客戶喜歡的氛圍;而華為零售店給人的感覺就相對傳統的多和客氣的多,銷售人員會即客氣又熱情的推薦一下當前主推的機型,如果表示只是隨便看看,銷售人員則馬上調轉槍頭尋找下一個潛在用戶。
當然對於購車這樣的大額耐用品消費決策來說,銷售人員顯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細緻入微的觀察。當我表明了只是對領克有一些了解,對領克01車型也比較感興趣,但最近沒有購買計劃後,銷售人員更多的還是會以一個喜歡領克品牌的朋友身份,來介紹品牌文化,以及以後會有怎樣的車型可供選擇。更多的,還是努力在潛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一個心理錨點。
心理錨點,指的是消費者心目中在特定需求下會無腦入手某產品的心理現象,而這個入手點,就是心理錨點。比如很多朋友會有預算6K買iPhone,預算5W買勞力士這樣的心理錨點,就是品牌多年來成功營銷的成果。
而同時有另一位小哥在表達了比較強的購買意向之後,對應介紹的店員則馬上把注意力放在了介紹領克01很快就可以試駕,最快月底就可以下訂單準備提車了。這種針對不同客戶,採用不同銷售策略,並且保有足夠耐心的實體店營銷表現,的確讓人覺得不錯。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因為領克作為一個新晉品牌,目前的知名度還不夠高,更願意潛心打造品牌形象之故。但無論如何,目前表現出的這種努力和執行力,還是值得給予一定的肯定的。而潛在的風險還是如之前提到的一樣,當低意向客戶魚貫而入之後,銷售人員是否還能夠一如既往的良好應對,將會是個未知數。
四. 盈虧的迷思
看到這裡,相信肯定會有朋友問了,領克費了那麼大的勁,著力把領克空間打造成和蘋果零售店類似的集展示、體驗、購買於一身的一站式體驗交互平台,卻唯獨缺了售後維修和保養這個4S盈利的大頭。而身處商圈,領克空間的租金和運營成本也絕對不會低。那麼領克空間又改如何保持盈利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其他的一些答案也有所提及。我個人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杭州這家領克空間和其周邊的領克中心(類似於傳統4S)是源於同一家經銷商。換句話說,領克及其經銷商並非只在意爭奪一城一池,而是面對目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自己做出的一種新嘗試。
具體來看,全國的領克空間應該都和杭州的類似,廠商指導選址和裝修風格,提供員工培訓,並且要求負責運營的經銷商必須在周邊同時有運營至少一家領克中心。這樣一來,即使領克空間把保養、維修的訂單轉到了附近的領克中心,還是同一家經銷商賺錢,商業模式似乎是說得通的。
至於在建立初期,甚至說在領克01上量之前,領克空間的運營投入是廠商補貼還是經銷商墊資,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無論哪種模式,只要後續領克的各款車型的確能如預期一樣順利出貨,領克空間這個模式還是玩得轉的。甚至,也的確有可能如預期那樣超過傳統4S店運營的銷售模式,做到更快更多的接觸潛在消費者。
所以,當我最後走出領克空間的時候,內心還是蠻期待的。雖然領克空間的勇敢創意勢必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比如如何應對茫茫多看熱鬧但不會下單的路過客戶,又高效的在人群中給真正高意向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但領克空間無論是選址還是店面設計,都明顯針對了其目標客戶群:都市年輕消費者。而銷售人員的專業度和態度也足夠優秀,後續如果再結合商圈增加一些獨有的增值服務(下午茶、看比賽、小型party)等等,的確有可能探尋出一條有趣的康庄大道。至於究竟能做到什麼樣子,就讓我們吃瓜坐看吧!
說到底,領克空間與4S店性質更接近。
4S店往往駐點郊區,因為汽車的重複購買率低、購買門檻高,以及要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明確,要買這類大件商品的人自然會去看車,沒有購買計劃的肯定不會多去搭理。
這意味著,儘管落地宣傳很重要,但汽車行業遠不及快消品,後者要求以人流量作為核心指標,而前者則是注重實際購買率。
考慮到庫存成本、試駕道路需要,店家都選擇把汽車門店遠離鬧市之外。那他們怎麼增加人流量呢?集群效應。大家組織起一個汽貿城,互相帶流量。
那為什麼領克要獨樹一幟,在商圈設置領克空間?
先說根本原因,4S店渠道建設速度跟不上,其時領克01上市迫在眉睫,領克空間是最佳選擇。這點從店面裝修可以看出,雖然簡約風是北歐人口味,或者合適年輕人,但裝修成本低、工期短、撤場容易等優點,是實打實的成本考慮。
位置決定了目的,領克要的是曝光率,配合上市周期宣傳。
當然,接著可以延伸很多直接優點。例如有人提出了Apple Store,形容領克空間更在意與用戶的接觸和體驗。個人對此保持一半贊成態度,商圈定點肯定能縮短溝通距離,減少溝通成本,甚至可以說,正是和顧客有這種無縫溝通,所以在產品上作了哪方面的優化等等。但是,Apple Store這個類比引用得不恰當。
以前我們買手機,產品是鎖在玻璃櫃里,需要我們跟銷售人員提出才能去親身體驗。但是手機的本身屬性,沒有明顯地域劃分,除非你是在沒有信號的地方,否則無論你是在商場用或者在家使用,效果都一致。也就是說,當Apple Store採取開放式體驗環境,才是回歸了用戶真實需要的體驗方式。
平常我們逛商場,遇見不少經銷商會租用一塊小區域,放上展車,由一到兩個銷售人員來解答諮詢。領克空間的成本投入更高,目的為了更高品牌形象,但對於潛在顧客,其實際功能都是一樣,諮詢、看車、預約或者下訂,最大好處可能是「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吸引到原本不是領克01的針對人群。
個人十分看好這種品牌營銷模式,講一個隱性需求吧。
我有個女朋友,但是最苦惱的問題在於和她沒有特別多的共同語言,她喜歡玩喜歡逛,卻也說不出到底愛逛什麼。很多時候,我倆走在大街上真的很尬,看衣服,看了半天倆人都沒有買的動力。看電影?已經看N多場,早就膩了。去遊樂場?兩個月去一次還可以,老去,全北京就也就那麼幾個地方。
要是有領克空間這種地方就好了,帶她去逛逛,裡面的布置挺有意思。關鍵是我懂車,去領克空間好歹能借著裡面花花稍稍的東西一邊玩一邊聊車,形象瞬間高大上啊,這比裝的穩。
所以我覺得,領克空間解決了廣大愛車男孩在妹子面前苦於無法展示自己知識的痛點。要是能在北京開一家,我肯定會帶她去,反正都是逛街嘛。就算是逛別的地方累了,到裡面歇歇腳也是好的。
而且不花錢。你去星巴克相親、歇腳,不買兩杯說不過去吧?而且那種形勢下倆人真的是尬聊,目的性很強。要是相親約會能去領克空間這種地方,有個吸引人的點,兩個人一邊在空間里玩一邊聊天,
「你看那個車頭,真奇葩!」
「哈哈是啊,大街上再把孩子嚇著。」
「這裡還有衣服誒,不知道賣不賣呢~」
「我去問問他們,喜歡你就挑唄~」
你看,這約會不就輕鬆多了么,總比大眼瞪小眼地喝咖啡吃飯要強啊。
幾個回答答非所問。
4個字,客戶群體
好比知乎app打開推送的廣告是歐米茄手錶一樣,在歐米茄看來自己客戶群體和知乎的高收入人群是高度重合的,這樣叫做精準投放,不然你讓五菱在萬達搞個展廳試試?別想太多,這叫城市展廳,放商圈看中的是人流量,提高曝光度而已,並不打算真在這賣車,真打算買這車的人也不會上這來訂先謝邀
我在4S店混跡的當年,賣過車,買過車。講真對很多行業內的固有的模式很是厭惡。
為什麼買車賣車就不能跟蘋果式直銷那樣,可以自由觀賞體驗產品,銷售可否像朋友一樣,不再彼此如臨大敵。還好,在特斯拉之後,我們看到又有一家汽車廠商做出改變。
要打破傳統汽車銷售的刻板形象,消費者和銷售都能無拘無束。或許真要如領克憧憬的那樣,把4S店的更多職能轉變為交流與體驗。
汽車體驗店這個概念也近似於香港的汽車陳列室。寸金尺土的香港市區根本不可能有條件開規模龐大的4S店。各個品牌精緻的陳列室就應運而生,原始的職能就是讓消費者行過路過都能把汽車當藝術品一樣鑒賞。既能和普羅大眾混個臉熟,B格又高。
反觀現實中的國內車市,相信不少買過車的朋友都會遇到過這樣的不快,等車~加價~加價都還不止,還要忍受被人插隊.....如果你是看上一個不算太熱門的品牌車型還好,基本上籤下合同之後都能按時交車,中途不會出什麼岔子。但去到某些熱銷品牌的店裡,操作手法的非正常程度不止刷了客戶的三觀,甚至連我這個當時的行內人都被雷得不輕~~~~~比如最常見的A客戶千辛萬苦跟A銷售把成交價砍下來(縱使這些熱門品牌基本是沒什麼價可講的,實際可能只是送了幾件等價的精品而已)心滿意足以為準時準點等著就可以提到車了!誰知在車到店的時候,B銷售接了B客戶,B客戶也是要這款車,而且這位客戶不講價,還肯加價提車。那麼A銷售的那位A客戶就倒霉了,銷售經理可以直接把A客戶的現車給了B客戶。絲毫不需要理會合同上的交車時間.....A客戶到店裡追問什麼時候可以提車的話,大多就會被搪塞幾句車廠還在排班之類,A客戶甚至還有可能被銷售小哥冷嘲熱諷為什麼不加價提車云云~~~!消費者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那時作為從業者,看多了這些招數確實也很不是滋味。
要改變傳統經銷商模式與消費者的隔閡,這是勢在必行的。新時代的消費群體更嚮往開放、公平的交易理念。絕對不希望見到傳統的商務談判區迎來送往的世俗。了解商品的情況要和了解超市貨架上的商品一樣輕鬆自由。
領克空間在每個城市的商業體里,充當的也是一個陳列和體驗產品的載體。初次進門的消費者或許會覺得這裡只是擺個展覽,店員也未必會牽著消費者去看車,價格更沒必要講~傷感情~官網都有.....顧客,甚至是看客可能還一時半刻發現不了衣著休閑的領克店員。完全退去了傳統4S店銷售顧問西裝革履步步緊迫的心理壓力。只在顧客想要了解產品時才會給予幫助。 消費者大可在看爽了,感興趣了,才和店員溝通,在屏幕前細細琢磨配置和配色。
下次彼此再見面,可能就是大家確定一下細節,訂單ID就發到工廠了。生成ID之後,車輛的生產環節甚至配送都能在線上透明可視。
回想我離開4S店的工作生涯多年後,角色調換了。輪到我回到4S店買車,本以為老同事不需要戒備太多了,問了有否現車和價錢就過去了。以為給老東家帶多點生意,還帶上了3個也是要買車的朋友。誰知一到店,本來講好的現車連毛都沒有!我白走一趟就算了,還得被3個朋友白眼了一頓!正當我們準備走人的時候,銷售經理就湊上來講悄悄話「老鄧,跟我來~旁邊的汽貿有現車,我帶你過去.....」握草!你還想套路我啊!鬼知道你們搞的這些車是在中國那個角落整回來的?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對比起傳統4S的扯皮和宮心計,領克構築的這個運作模式的確是高效而且透明!作為消費者,也無需因為買輛車,犧牲幾何級數的腦細胞。我也期望著領克這個先驅模式早日鋪開。
與其說學蘋果,不如說模仿特斯拉。
但與特斯拉不同的是,特斯拉將其視為重要的銷售渠道,線下體驗,線上購買。而領克作為一個全新品牌,更多的依靠這種新型的業態來推廣自己的品牌和豐富自己的內涵,因為首輪效應,當消費者因為逛街而接觸到領克時,無意間會因為他的店面哥特設計風格和所處商圈而留下「這個品牌很特別,很個性」這樣的印象,從而產生對品牌產生初步認知,而往往這樣的第一印象就是領克所期待的,這部分客戶無形中成為了潛在客戶。品牌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下面從選址和內部設計兩個方面來談談:選址:目前已經開業的有杭州龍湖天街店,青島、長春新城廣場內的。因為方便放置展車和挑高原因,領克空間的選址應該都是在一樓,對於綜合體來講,一樓往往是一些快時尚品牌,諸如優衣庫,zara等的主戰場,而這部分消費群體將會是領克的主要目標消費者,追求個性,年輕,同樣也追求質感。就像金拱門的附近就會有肯德基一樣,這些快時尚品牌已經為領克空間做好了選址。從內部設計來講,因為關注領克很久了,也去過新開業的領克4s店(官方稱為領克中心),兩者內部的設計幾乎是一致的,都是黑白灰主色調,配一些明艷的撞色,這樣的設計格調無疑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內部擺放的各種周邊和電子體驗設備,如果此前沒有了解過領克的消費者可能會覺得進入了一家潮牌或者一家輕奢店,消費者進來更多的是了解和體驗,形成了對品牌的初步認知,而這種體驗產生的認知比起廣告更為直觀和令人印象深刻,即便這部分客戶本沒有購車打算,但是這樣的體驗會對今後的購車選擇產生印象,或許這才是領克要達到的效果。商場里買車?我覺得挺好,終於有地方能讓我陪女朋友逛街的時候不至於那麼無聊.……以後可就是逛街她等我了……
我是個外行,但是我覺得汽車廠家早就該這樣幹了,市區繁華路段開形象店,郊區搞個大大的倉庫、修理廠和試駕場地,讓經銷商一邊玩去。
說實話,突然在一個商圈看到一個汽車的店感覺還是挺新鮮的,這種感覺就好像當年第一次看到Apple Store一樣。
雖然二者都很注重時尚感與體驗感吧,但還不至於說領克空間學Apple,畢竟所屬行業和調性還是不一樣的。Apple Store都很熟悉了,我就說說我看完之後的感受吧。進店之後整體氛圍是很潮流的,而且很自由很隨心所欲,可以讓你盡情享受這個氛圍,而不是像其他店一樣以賣給你東西為導向。
除了酷似潮店的店面設計,還有很多其他前衛的潮流元素,滑板、時尚T恤等。很多可以互動的電子設備可以幫助你輕而易舉的了解這款車。總的來說,這樣賣車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好的,反正4s店不買車的話我真沒進去的慾望。
恭喜大家逛商場又有個好去處了。但有個事情要提前跟大家說一下希望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關注領克很久了,也經常泡領克的論壇,之前領克空間開業在論壇里還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至於領克空間學蘋果在商場賣車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來說兩者都符合當下一個特別火的詞叫做「新零售」,都注重品牌以及產品的體驗,而領克的品牌調性更顯新潮一些,從領克空間的裝修風格就可以看出,琳琅滿目的專屬周邊,以及科技時尚的智能交互體驗,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同於傳統汽車經銷商店的刻板印象,再也不會有西裝革履的銷售圍繞著你轉。
這裡的服務人員只會在你想要了解產品時才會給予適當的介紹。這種變化就好像zara等品牌進店時給大家的感受一樣,進去轉一圈讓你很自由自在,沒人總跟著你。
沒去過現場,只能從圖上看…
不知道領克空間怎樣,我們這隻有領克中心,其實就是4S,在凱迪拉克旁邊,裝修倒是挺潮的
門面車少,店裡弄了七七八八的裝置,比如鞦韆這裡可以選車,這個比較酷,有點點時尚電子產品的feel對於4S店來說,這個裝修說不上奢華,但跟他們家車一樣,走潮流風。至於銷售顧問,可能目前還在攢客期,倒是挺殷勤的。
至於商圈裡的領克空間,其實我覺得就體驗層面來說,其實現在很多商圈裡周末也會有展車,比如萬達就有。這些周末展位的引流曝光度,也不差,而且只在周末展示,從經營成本考慮似乎比租店面更經濟。當然,領克提供的不僅僅是靜態展示車,還有一種裝逼的氣場和氛圍 。能賺回房租么………
在商圈裡試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