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認知成見》——對於認知偏誤的哲學反思

在我的初級課程第七講中,我向學員們介紹了許許多多認知偏誤。我說,這些認知偏誤是蘊含在人類認知系統中的系統性錯誤。不過更嚴格地說,它們只是人類認知機制偶爾會犯的系統性錯誤。換言之,人類的認知系統確實會經常犯錯,但不會總是犯錯。否則我們很難想像人類是如何活到今天的。

人類的大腦和其所實現的功能就像是一個巨大謎團的具象化產物,它像黑暗中的一團亮光,吸引著我的注意力。

我始終沉迷於解謎遊戲中,無法自拔。而人類的心靈(智能、認知)就是最大的謎團。要想解開這團謎團,我又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智能,自己顱骨里這蘊含著認知偏誤的大腦,來思考自己和其他人的大腦。這聽起來有點像是試圖自己扯著自己的頭髮飛上天空一樣。

幸運的是,我的專業不僅僅是心理學這門實證主義範式下的科學。我對哲學的了解也給我的解謎遊戲帶來了許多幫助。問題的解決基本上靠兩種方式,一種就是看到更多的東西,另一種就是換個角度看待已有的東西。心理學在前者上孜孜不倦,哲學則在後者上發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我很喜歡的一位大陸學者徐英瑾教授,寫的一本小書《認知成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僅僅10萬字左右。我推薦這本書,部分原因和徐英瑾教授在後記中所說的一樣。一個不懂心理學的哲學系學生,真的很難在當代哲學中做出優質的哲學研究。而反過來卻不一定成立。一個心理學系的學生完全可以在不懂當代哲學的前提下做出優質的心理學研究。對這本書的閱讀,相信能讓不少對哲學感興趣的小夥伴,意識到心理學知識的重要性。

另外,這本書還可能作為我後續的中級課程或高級課程的寫作練習材料。徐英瑾教授在本書中有若干論證重構的案例,其寫作方式也體現了哲學對概念清晰與論證嚴謹的追求,值得我們模仿學習。

我不再仔細介紹這本書中的內容,大概概括一下徐英瑾在本書中的目標,簡單點說,就是謬誤的祛謬化。heuristics這個詞,一般譯作啟發法。而我更喜歡的翻譯是捷思法。徐英瑾在本書中將其翻譯作思維土法。這個翻譯很能體現原意,就是所有人在問題空間中求解時會採用的土辦法。土辦法很容易學,甚至不需要學,人人都會。而且土辦法是有用的,雖然人們並不確切知道為何有用。土辦法略帶貶義,這也正是那些形式邏輯和概率論的擁護者們對heuristics採取的態度。

思維土法並非一無是處。最早,我在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開設的一門名為無知的課中知道了這本書里強調的一個實驗研究,說的是有些時候,知道更多反而不利於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比如,假設讓一群美國人和中國人,拿到一組組美國的城市名,每組兩個,判斷哪個城市人口更多。美國人對美國的了解自然更多,但是判斷正確率卻會比中國人更低。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會採用思維土法,選擇那些自己聽說過的知名城市。而這些城市一般人口較多。而美國人因為知道的更多,反而難以利用思維土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焦慮症和無解的問題
感覺和直覺的區別在哪裡?
你覺得自己現在和以前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TAG:哲学 | 心理学 | 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