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震撼景觀的集大成者——麥加 與 麥地那
0.
知乎 有一個 有名的兩萬人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城市景觀堪稱驚艷?」。從這篇起,我會不定期更新寫一些世界範圍內具有整體性的獨特特徵 的大城市。由於中東-北非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所以自然先寫這裡了。本文是 阿拉伯·埃及 篇 的第一部分。
本來 這一部分 其實 可以 和 下一部分 合併的,但考慮到到知乎難以讓人捉摸的審查風格,還是單獨列出來成為一章。
1. Macca, 麥加:承載全球唯一的城市功能
城市的功能 和 服務的範圍 很大程度上定義了這個城市。比如 NYC 紐約,是全球尺度上的金融中心;鐵嶺,是當地的工業中心 和 中國東北的「包袱」中心;駐馬店則算是河南中南部農產品的集散地。
有一類城市,最重要的城市功能是宗教:拉薩、耶路撒冷、馬什哈德,等等。
麥加也是這樣一座因為宗教興起的城市,但整個城市都是服務於一項全球獨一無二的職能:朝覲。
每年伊斯蘭曆的十二月(Dhu al-Hijjah 都爾黑哲月),來自全球的數百萬穆斯林 匯聚到這座城市,追隨 先知 穆罕穆德的腳步,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儀式後,在 麥加大清真寺 圍繞 天房 逆時針繞行(Twarf)七周,這就是「朝覲」(Hajj)活動。
下圖是1935年的 麥加大清真寺,也稱禁寺。清真寺中間開闊地帶上的黑房子就是克爾白(Kaaba,天房),克爾白 的 東南角上鑲嵌著黑石。在伊斯蘭教 的觀念里,黑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亞當和夏娃 的時代,而 克爾白 則由 先知 Adam 亞當 和 先知 Abraham ( Ibrahim)亞伯拉罕 先後修建,是全球所有穆斯林祈禱的方向,是最神聖的聖地。
Source: Pinterest整個麥加城都是環繞著 這座清真寺 興建的。進入現代社會以後,朝覲的人數迅速增加,麥加城市也隨之擴張。這是從空中俯瞰今天的麥加:Source: Wikipedia
圖中間的建築物就是 已經經歷了三輪擴建工程後的 麥加大清真寺。而朝覲時,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會變成這樣:
Source: Wikipedia
可以點擊查看大圖—— 清真寺白色的地面上 那些密密麻麻的小點其實就是一個個的正在繞行的穆斯林!
現在的 禁寺 其實 已經是一個四層建築,繞行 則 可以在清真寺的任何位置進行,但三百萬的朝覲客流還是會讓大清真寺不堪重負。所以,麥加已經開始了在 圖上方(北方)位置進行的,第四輪擴建工程。
* * *
從遠處看,還在擴建中的 麥加大清真寺 是這樣的:
Source: Wikipedia?Qué? Quoi? Nani? ∑q|?Д?|p !
好像混進了一堆不太搭調的東西?
是的——在伊斯蘭世界最神聖的地方,沙特當局居然沒有限制建築物的高度。
清真寺旁邊的這群建築叫做 Abraj Al Bait 皇家鐘塔飯店,是由沙特當局投資,阿拉伯世界建築巨頭Saudi Binladin Group 沙特本拉登集團(SBG)興建。2012年完工時,它是全球第二高樓,僅次於 Burj Khalifa 哈里發塔。當然現在 上海中心 也超過了它。對了,SBG集團 創始人 有一個兒子 叫做 奧薩馬·本·拉登,不過 9·11之後 SBG 和他撇清了關係。
皇家鐘塔酒店 建好之後,能容納50萬人的麥加大清真寺 看起來已經毫不起眼。而寺中高達18米的 克爾白 Kaaba,則小得幾乎看不見了 —— 在神聖的禁寺 門前建一個601米高的酒店,大概相當於 布達拉宮 前來一棟 Trump Tower 特朗普大廈,或者天安門對面 蓋一個 萬達廣場。
我很難理解沙特政府的腦迴路。猜測大概有這麼兩種可能:要麼是沙特王室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石油資本帶來的權力可以逾越宗教;要麼就是 瓦哈比政權 對 禁寺 其實 毫不在意 —— 歸根到底 瓦哈比 是要摧毀 克爾白 和 黑石的啊。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修建 皇家鐘塔飯店,沙特當局還摧毀了 十八世紀 奧斯曼帝國 在這裡修建的 Ajyad 堡壘,僅僅是為了給這個項目騰地方。
左:曾經的Ajyad 堡壘,右:如今的 Abraj Al Bait;Source: Wikipedia對於 Ajyad 堡壘,擁有充裕資金的壕國沒有選擇整體遷移等等更為可行的辦法,而是開著挖掘機硬上弓,總讓人想起 沒帶尺子的裁縫——存心不量。
不僅如此,在幾輪擴建 的過程中,清真寺內部很多 奧斯曼時期 的 廊柱 也被砸除了。其實,如今 麥加 乃至整個 沙特的歷史、宗教古迹都面臨著類似的威脅。
好像最近有一幫舉著黑旗的人也喜歡幹這種事?
中文媒體對沙特當局摧毀歷史遺迹的行為到是很少有報道,但 Economist 、Foreign Policy 等主流英文媒體的批評其實非常尖銳。
此外與國內一些到過麥加的信徒對 這座城市的溢美之詞不同,很多國外穆斯林來到麥加後也是看不下去這一切的。比如這位叫Eshim的英國穆斯林就寫到:
Disappointed to se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ecca (and Medina) and demolition of history —— The main mosque in Mecca is overshadowed by unnecessary skyscrapers,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built on early Islamic heritage sites which have been demolished by the government. I find it difficult to even wrap my head around such blatant disregard for history.
非常失望看到麥加(和麥地那)的商業化和對歷史的摧殘 ——麥加的大清真寺被不必要的摩天大樓蒙蔽了。其中許多摩天大樓建在伊斯蘭教早期的遺址上,而這些遺址都被麥加當局拆毀了。 我覺得我很難理解這種公然的對歷史的無視。(Source: Eshim ,翻譯來著谷歌自動翻譯,略有優化)╮(╯▽╰)╭
* * * * * *
既然整個麥加的城市建設都是圍繞著朝覲進行的,下面就遵循著朝覲步驟,繼續說說這座城市。
到達麥加
麥加 沒有修建機場 似乎是個老謀深算的行為。這樣朝覲者必須先到 附近的城市——比如Jeddah 吉達 和Medina 麥地那,換好朝覲用的衣服,再乘大巴來到麥加。這非常方便城市管理,還能為周邊城市創收。
到達麥加以後,朝覲者 可以 先去禁寺 進行 繞行(Twarf)儀式:逆時針方向 繞 天房克爾白七圈,親吻黑石,並在之後禱告。
不過,2017年年底開始,朝覲者就可以坐著高鐵去麥加了!連接 麥加-麥地那 的高鐵項目 採用 西班牙 技術。現在位於麥加 城西的高鐵站已經建成了這樣:
Source: Google Streetview
如果是正午,這裡會金閃閃亮瞎眼有沒有!以朝覲期間的人流量猜測,麥加的黃牛們或許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鍍上一層這樣的金色。
朝覲的第一日 (都爾黑哲月八日): Mina 的帳篷
Source: Author, Google Map
正式朝覲第一天的路線大致是圖上桃紅色的線條。
在這一天,早晨祈禱(Fajr)過後,朝覲者會先來到位於 麥加東部 的 Mina 山谷,就是上圖中間桃紅色箭頭所指的地方。朝覲者將會在這裡待一整天,並完成餘下的四次祈禱,晚上也睡在這裡。
* * *
整個朝覲過程中,大概會有三到四夜在 Mina 山谷度過,所以在這裡必須先說一下Mina。麥加位於熱帶沙漠氣候帶,Mina山谷往往燥熱難耐——如果當年的朝覲是在夏季,傍晚最低氣溫也有近三十度。在這樣的環境待幾個整天,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於是沙特在2000年代 在這片山谷修建了十萬個永久性的帳篷!今天,這裡成為了全世界最大(或許是唯一)的帳篷城,荒漠中的山谷景觀變成了下圖這樣:
Source: Six Days of Hajj
每個白色的小格子都是一頂帳篷,每個帳篷都有空調。水、浴室、甚至廚房 等等生活設施則會在公共區域提供——朝覲再也不是過去那樣在荒郊野外對著露天數星星了。Mina 是一個很著名的案例,但英語世界介紹 Mina 的資料似乎比較有限。不過我還是找到了一些帳篷內部的照片。
這是帳篷里沒人的時候:
Source: Six Days of Hajj
這是朝覲時睡滿人的時候:
Source: Amusingplanet好像還是有些擁擠哈 ?
當然了,男女朝覲者是分住在不同的帳篷區里的,同一個帳篷也都是來自同一個地區的人。不知道帳篷會不會有低配、標配、高配的區別——我也很好奇, Mike Tyson 住過的帳篷在哪裡呢?
* * *
除了朝覲的幾天,這十萬頂帳篷每年大多時候都是閑置的。敘利亞 危機 之後,很多人質疑,為什麼不用這十萬頂帳篷 安置 一部分難民。
沙特 的 回應 則體現了偉大的外交智慧:
(The kingdom (Saudi Arabia)) was keep to not deal with them as refugees or to put them in refugee camps. (We did so to) preserve their dignity and safety and gave them complete freedom of movement.
翻譯成漢語,大概是這樣的意思:
你的問題充滿了對沙特的偏見,和所謂的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你去過沙特嗎?知道沙特已經是人均GDP兩萬美元的經濟體嗎?知道沙特已經幫助六十萬敘利亞人 擺脫貧困嗎?知道沙特 已經把 保護難民列入到 Sharia 法當中了嗎?
(#‵′)朝覲的第二日 (都爾黑哲月九日): Arafat 的地鐵
Source: Author, Google Map還是讓我們言歸正傳。朝覲第二天的路線是圖中的藍色。
這一天,朝覲者需要從一大早從Mina 出發,向東南行進十五公里,在正午前到達 Arafat 阿拉法特山。當年 先知穆罕默德 就是在這座小山上,向十多萬穆斯林作生平最後一次宣教,被稱作Farewell Sermon 。朝覲者需要在阿拉法特山上 停留 一整天,直到日落,在這裡懺悔自己的罪行。
* * *
很早以前,Mina 到Arafat 山 的 這十幾公里的路程就可以坐大巴前往了。2010年開始,沙特開通了從Mina到這裡的地鐵,就是上圖中暗紅色的那條線。地鐵共設九站,在Mina有三站,在Arafat也有三站,看來現在這十幾公里的路程也可以由地鐵代勞。
這條地鐵每年只在朝覲期間開通七天,按沙特的說法,是全球運載能力最強的地鐵,不過依然人滿為患:
Source: Wikipedia
就這張圖片的情況來看,擁堵情況其實也就是西二旗的水平啊(照片時間和上下文的內容無關,去Arafat山應當是在清晨)。
下圖就是 Arafat 山,圖上的每一個白色的小點都是一個前來朝覲的穆斯林。阿拉法特山頂上那個白色的石碑叫做 Pillar of Arafat Mt., 大概是象徵著先知本人 —— 大平原上突然突起一個小丘,還沒有任何植物遮擋,確實是古代 宣教佈道、發布重大通知 最理想的場所了。另外也可以看到,麥加也在這附近搭建了不少帳篷。
Source: Pinterest然而 朝覲者並不在這裡過夜。在阿拉法特山待到到太陽落山後,朝覲者需要向位於 Mina 和 Arafat 之間,距離Arafat 七公里左右的 Muzdalifah 地區前進,並在那裡待一整夜。麥加似乎還沒有任何在Muzdalifah搭帳篷的計劃,所以大家都這樣度過這一夜:
Source: Google Map
我並沒有查到 Muzdalifah 這個地點在歷史上的特別意義,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在這裡待一晚上呢?我想大概是因為這裡比較平坦,容易睡個好覺吧。
對了,在睡覺前,朝覲者還必須收集好四十九顆石子,以後有用。
朝覲的第三日 (都爾黑哲月十日): Jamaraat 的 投石 與 宰牲
Source: Author, Google Map這天一大早,朝覲者從將從 Muzdalifah 出發,回到兩公里外的Mina (圖中藍色線條)。不過現在 Muzdalifah 其實也有地鐵站了,這兩公里的路程應該也能夠乘坐地鐵。
在Mina西邊有一個Jamaraat 橋(見左下角詳圖),橋上有三個被稱作 Pillar of the Devil 的惡魔石柱。在這裡需要用前天晚上撿到的七顆石子擊打其中最西端的石柱七下,被稱作Stone the devil,象徵驅除邪魔。
我始終不太理解Satan撒旦在一神教中的意義。天使因為神而存在,而撒旦是墮落的天使,和神的目的背道而馳 —— 那麼他們存在的本原是什麼呢?
不論怎樣,在 Jamaraat 橋,象徵魔鬼的石柱是長這樣的:
Source: Pinterest
原來——
惡魔就是美國啊!這個石柱的造型像極了 華盛頓紀念碑!:
Source : Wikipedia
所以本著 沙-美 友好的原則——你看沙特自己的國家石油公司都叫 沙美石油 (Saudi Aramco)——2004 年開始,麥加 把 這三個 惡魔石柱改成了橢圓形的 惡魔牆。
方尖碑其實是中東非常常見的造型。把柱子改成牆的真實原因是,興奮又沒睡得太清醒的朝覲者經常瞄得不準……石子經常砸到對面的人。
這是現在的Jamaraat 橋和橋上的石柱,你看穩妥多了:
Source: Quora
因為來投石驅魔的人實在太多,Jamaraat 橋被修成了許多層。這是下面一層:
Source: Quora
正如這個儀式所包含的含義一樣,這段驅魔的路程是整個朝覲最為兇險的旅程。在Muzdalifah 看著星星一宿沒睡好的朝覲大軍在橋的入口——已經擠成了這樣:
Source: EuroNews而走到石柱周圍,則已經成了這樣:
Source: IslamiCity
∑q|?Д?|p !
上面照片中的 是建於1963年的老Jamarat橋,可以看到,三個石柱還是方尖碑的形式。在1994、1998、2001、2003和2004年,這種擁擠都引發了踩踏事故,一共造成近700人死亡。所以此後,沙特改建了這座橋,並於2007年投入使用。
新橋長這樣,背後就是Mina的帳篷區啦:
Source: Kapl-hajj.org,見水印
新橋有四層,石柱此時也早已改建成了石牆,按理說應該是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可能性。不過在2015年的投石活動中,Mina 還是發生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踩踏事故。
沙特當局認為事件造成了769人死亡,而AP美聯社則根據各國數據匯總,估計有超過2000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四名中國人。而在踩踏事故發生以後,當局充分發揮 具有沙特特色的阿拉伯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翌日就 斬首 了28名主要的事故責任人。
∑q|?Д?|p !!
當然了,儘管如此,Mina的Jamaraat 橋 仍然是一個在人流疏解方面非常著名的 建築案例。
* * *
擲石驅魔後,朝覲者將進行宰殺動物的儀式,紀念 Abraham (Ibrahim ) 向神 獻出自己 兒子 以實瑪利 的故事。按 舊約 的說法,不論 摩利亞山 在哪裡,Abraham 獻子的地方都應該 距離 耶路撒冷不遠——離麥加則少說也得九百公里。而伊斯蘭教對這個地點的看法似乎存在不小的分歧。
三百萬朝覲者在Mina 動刀子的畫面,沙特政府大概無法承受。所以現在的宰牲儀式改為 兜售 牲畜券,由現代化的屠宰場(並不知道在哪裡)為 朝覲者 代勞宰羊或者駱駝,一頭駱駝相當於七頭羊。
這也宣布著 全球 宰牲節(古爾邦節) 的開始,是伊斯蘭教第二大節日。
在宰牲之後,男朝覲者將剃髮,女朝覲者則剪去一指長的發梢,象徵新的開始。此後的時間安排會相對寬鬆,朝覲者可以直接去 麥加清真寺 繞行天房(Tawaf),也可以第二天再去。不過這一天,朝覲者應當仍然住在Mina。
朝覲的第四日 (都爾黑哲月十一日):繞行 和 Safa 和 Marwah的兩山奔走
Source: Author, Google Map前一天的投石驅魔儀式上用掉了七顆石子,現在朝覲者還剩42顆石子。在第四天,朝覲者需要再次投石。不過這一天應該向三個石柱分別擊打七次。此後,朝覲者可以去 麥加大清真寺,繞行天房(Tawaf)。所以 這幾天的 禁寺 都會像 本文最開始的那幾幅圖那樣,包括寺的屋頂上都擠滿了人。
繞行之後,朝覲者應當在 天房附近的 Safa 和 Marwah 兩座小山之間 來回 行走七次,再現Abraham 的妻子 Hagar 為其子尋找水源的過程。
1970年代後,經過第一次擴建工程,禁寺已經將這兩座小山完全包裹起來—— 下圖,就是清真寺內的 Safa 山。兩座小山相距約400米,之間由大理石鋪路的全封閉多層廊道相連。它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的在室內的山了。
Source: guidingfriends.blogspot.com
下圖是兩山和禁寺的相對位置,圖片相對比較早,是最新的擴建工程之前的樣子。現在綠框範圍內的建築已經被拆除了。圖上每一個白色的點都是一個正在朝覲的信徒,包括寺外的地面上——看來每一張朝覲時的禁寺照片都能論證 大清真寺的擴建 的必要性 。
Source: Globalsecurity
朝覲的第五、六日 (都爾黑哲月十二、十三日):
最後的幾天,時間安排會更為寬鬆。第五天,四十九顆石子還剩下二十一顆,朝覲者需要再一次向三個石柱投石驅魔,剛好能用完全部石子。在日落之前,朝覲者可以離開Mina返回麥加,但如果選擇在第五天繼續在Mina過夜,則應當在第六天再一次投石——所以有些人在一開始就準備好了七十顆石子。
最後,在離開麥加前,朝覲者可以再次去禁寺繞行天房,算是對麥加的告別。從此,耗時至少五天,一次完整的朝覲才算是結束,而朝覲者則因為這次旅行,完成了 伊斯蘭信仰 中的 五功 之一,成為了一名榮耀的 Hajji 哈吉。
雖然朝覲者們擁有一致的信仰,但伊斯蘭教內部的 派別 其實千差外別。在朝覲的幾天,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膚色、語言 和 派別 的 人們 聚集到同一個城市,這其實 恰恰有助於朝覲者們形成更為 寬容、平等 和 友愛 的心態。有研究認為,朝覲活動 也能提高 朝覲者 對 其他宗教、文化的包容,還會 削弱 極端主義 和 原教旨主義 的影響,這大概也是朝覲對整個世界的意義吧。
* * *
* * *
在知乎第一次鄭重其事地用 Photoshop 編輯圖片,以表示對Mecca的敬意(其實是朝覲路線的複雜狀況,Win畫圖板搞不定)。但在這裡必須小小地吐槽一下Adobe 公司: Photoshop 似乎無法支持從右往左寫的文字!阿拉伯單詞輸入後居然被拆開成為一個一個從左到右排列的字母,就連Windows 畫板都比您強啊。
不知道如果想輸入蒙語怎麼辦……
* * *
* * *2. Medina 麥地那:先知睡在城市中心
在朝覲之後,有餘錢的人還會選擇去一趟麥地那。
麥地那 有 Prophet"s Mosque先知清真寺。這裡有 穆罕穆德 和 伯克爾、歐麥爾兩位哈里發的墓地,使得麥地那成為了伊斯蘭世界的第二大聖城。和麥加相比,麥地那的生態環境好了不少,周邊有不少泉眼滲出形成的綠地,還有大片的椰棗林。
寫完 麥加,總是應該說說 麥地那 的,但 因為麥加的存在,麥地那 似乎並沒有某項 整體性的獨特特徵,似乎難以符合這裡的城市選擇標準。不過在我仔細觀察之後,發現 麥地那 還是有一個特點能夠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 麥地那 是 阿拉伯世界唯一一個以清真寺為 城市地理中心 的大城市。
Source: Google Map
如圖,麥地那的 清真寺 罕見地正南正北朝向,整個城市則大體均勻環繞在寺的四周。
麥加雖然以禁寺為中心,但因為朝覲活動的路線主要在東南方向,城市也側重向這個方向發展。我把麥地那和 阿拉伯世界的 其他主要聖城 進行了對比,包括 什葉派的 Najaf 納傑夫、Karbala 卡爾巴拉 等等,發現因為地形、歷史等原因,這些城市的大清真寺 一般坐落在城市的某一側。當然,在阿拉伯世界以外,在伊朗聖城 Qom 庫姆 和 哈薩克 聖地 Turkistan 突厥斯坦,清真寺的地理位置其實更為中心。
麥地那政府 似乎也很重視城市的平衡開發。這裡兩所主要的大學都在城西部,所以現在正在建設的 "Knowledge Economic City 知識經濟城" 也就規劃在了城市的東側。
* * *
作為一個一神論的異教徒,麥地那的禁區當然是不能進入的。但先知寺的樣子還是有些吸引力的,我覺得 比擴建後的 麥加禁寺 還要精緻一些:
Source: Umma73.ru
需要注意的是,偏平的布局,橫向重複的拱門和廊柱,很容易讓人誤判 先知寺 的真實體量。可以用人作為對比 —— 在這張照片上,人其實只是廣場地面上那一個個小小的白點!
先知寺 一共有兩層,整個 清真寺 的建築面積 實際上幾乎和 天安門廣場 一樣大,如果再加上環繞在外的廣場,那麼作為人群的集會場所,恐怕只有麥加的禁寺能夠超過它了。大連的星海廣場 和 雅加達的獨立廣場 總面積 的確能超過它,但人們怕是一般不會在那裡集會的。
下面就是先知寺一個典型的集會場景:
Source: http://Umma73.ru夜晚,廣場上的燈柱點亮了——可是為什麼燈光是在柱子中間發出呢?
答案:
Source: Google Street View原來這些柱子是照明燈和遮陽傘的混合體,其中的遮陽傘結構是2011年由一家德國公司設計並添加上去的。整個先知寺的廣場共有250面這樣的傘,傘可以自動開合,大概像這樣:
Source: Wikipedia
科技胡阿克巴!* * *
和麥加禁寺相比,先知寺的建築式樣、布局、裝飾,乃至穹頂的樣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可見即使在阿拉伯內部,在漢志地區內部,清真寺的風格都可以做到因地制宜而多變。而在東方某些國家,卻似乎一直在推廣 某種建築格調統一,呈現某些人想像中的 「阿拉伯風格」、但與周邊街區環境格格不入 的清真寺呢。
當然,我說的是印度尼西亞。
相關回答和文章:
難民營里的非洲之角 -- 達達阿布建國大業的籌備會議101--單一制 還是 聯邦制?
為什麼部分在華外國人排斥「老外」的稱呼
建國大業的選址指南--世界上的無主土地 - 知乎專欄
人造的「走廊」狹地 -- 那些不同尋常的國界(一) - 知乎專欄
邊境線圍成的鍋把兒 -- 那些不同尋常的國界(二) - 知乎專欄
苗條的國家不僅有智利 -- 那些不同尋常的國界(三)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古人主要吃哪些蔬菜?
※聖誕節作為基督教的節日流行在世界,反觀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節日卻鮮有人問津,也沒什麼話題這是為什麼?
※這些電影趁年輕得看看
※熱帶低壓:氣候變化與徒勞論
※蘇格蘭氏族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