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子製造工藝科普(5)? 源極漏極

本系列尿性,正式開篇之前先扯閑篇。

閑篇1)這期更新讓大家等了差不多一周。主要是因為,筆者的師兄要畢業了,所以整個無塵室的管理要往我這一屆移交(包括我就兩個人)。再次說,我們學校窮,沒錢專門聘人管理無塵室。所以屬於是一種學生使用,學生管理,高度自治的狀態。「立法」、「司法」,「行政」三權不分立,完全都是學生管理的。學生表示很累。。。

閑篇2)本系列文章中的專有名詞可能會有前後不一致,或者中英文混用的情況,望大家諒解。造成這個困惑的原因,就是筆者中文水平太差。有同學建議,全用英文。。。那我的忠實觀眾@許博超怎麼辦。。。開玩笑的,因為我覺得沒必要裝13....

閑篇3)我寫完這篇之後,發現整篇的敘述邏輯有點問題,可能會讓人難以follow。。。又想不出來該怎麼改。。。。可能是因為信息量有點大的原因吧。。。

閑篇4)這個是向大家求教。出來3年,而且是本科畢業就出來了的,所以對國內博士生就業情況根本不清楚。想向大家請教請教。作為一個學電子材料生長、表徵,以及器件工藝、測量的美國PhD在國內就業情況如何?公司或者學校研究所,目前還沒有偏好。回國也是一個很好的選項,難道不是么? 謝謝大家了~~~

------------------------------------------------------------------------------------------------------------

書接上文。上文說到溝道沉積,主要介紹了MOCVD和ALD。提到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生長速度、生長溫度、和均一性。這一期我們按照工藝流程順序,接著往下介紹:源極漏極(S/D)

再次請出工藝流程圖。

Fig. 10 TFT製造工藝流程簡圖 (0)完整Si晶圓,晶圓太大了,畫不下!(1)切好的Si襯底, (2)鍍上SiO2介電層,(3)鍍上ZnO溝道層,(4)溝道圖形化(Channel Define),(5)源極(Source)漏極(Drain),(6)把柵極,也就是Si,開出來

經過前幾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已經完成了(0)-(4)。今天我們說說(4)-(5),也就是源極漏極(S/D)是如何做上去的。這裡涉及到一步很有意思的工藝,英文叫lift-off,中文不知道。。。知道的朋友麻煩告訴我。。。

六、源極漏極 (S/D)

6.1 Lift-off

在第二篇文章中(微電子製造工藝科普(2)? 光刻 - 知乎專欄),我們解決了一個問題:如何把鍍滿整塊樣品的薄膜,去掉不需要的部分,而留下需要的部分。第二篇文章中說的方法是,用光阻(光刻膠,PR)把需要的部分遮擋住,然後放進刻蝕液里刻蝕,這樣不需要的部分就被刻蝕液反應掉,而需要的部分因被光阻遮擋而不受影響。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如果要刻蝕的材料沒有相應的刻蝕液,或者相應的刻蝕液很難獲得怎麼辦?這個時候傳統光刻工藝就難以施以拳腳了。那我們有沒有其他方法么?答案是有的。(這裡需要說明一下,這一期所做的源極漏極是金屬,金屬是可以被刻蝕的,氣體等離子體干法刻蝕,Oxford C干刻機,我們實驗室窮,木有)

想一想,我們可不可以把光阻的位置反過來,也就是從材料上方挪到材料下方去?

如下圖所示。我們在本該被刻蝕掉的材料的位置上墊上光阻,而需要的位置上沒有光阻,鍍完薄膜以後,往可以溶解光阻而不溶解薄膜的溶液里一泡(其實就是清洗用的丙酮、甲醇),那下面的光阻被溶解,薄膜的「地基」沒有了,那薄膜不也就跟著飄起來么?

Fig. 20 Lift-off process (a)光阻直接塗到襯底上,然後曝光;(b)光阻顯影。不需要材料的位置上有光阻,而需要留下材料的位置上沒有光阻;(c)沉積上該材料;(d)將樣品放進能溶解光阻而不溶解沉積物的溶液里(其實就是清洗用的丙酮、甲醇),「地基」倒了,「地基」上面的薄膜也就倒了

這種方法確實解決了沒有刻蝕液的問題,但是和常規的刻蝕工藝相比,有如下兩個明顯缺點

(1)為使光阻能夠被丙酮溶得掉,光阻本身不能太干。這個特點限制了Fig.20(c)沉積這一步的操作溫度。定量說,這個溫度取決於光阻的品種,但是大體上不要超過200C。不然(d)這一步就泡不下來了;

(2)由於是把地基拔掉泡起來的,地基的尺寸很重要。幾個微米的地基是拔不起來的。並不是說溶液進不去,而是即便地基溶掉了,上面的薄膜和旁邊的薄膜還連著,它也掉不下來。(注意,c圖有點誤導,台階沿上也是會有東西鍍上去的)

6.2 源極漏極 (S/D)

工藝圖從(4)-(5),詳細的分步圖如下:

Fig. 21 (1)溝道圖像化完成;(2)將光阻(黃色部分)顯影好,做在樣品上,然後鍍金屬上去;(3)洗掉光阻,S/D形成。有光阻墊在金屬下面的部分被脫離,而沒有光阻墊在下面的部分留在樣品上

當使用lift-off工藝之後,就是先顯影光阻,再鍍膜了。(2)包含兩步:光阻圖形化,再鍍金屬膜上去。(3)把光阻用丙酮、甲醇泡掉,光阻上面的金屬也就掉了。源極漏極就形成了。

上圖(1)-(2)中,光阻圖形化的工藝在微電子製造工藝科普(2)? 光刻 - 知乎專欄中已經講過了,讀者可以在那裡回顧。這裡重點說一說金屬是怎麼鍍上去的,也就是電子束蒸發沉積技術。

6.3 電子束蒸發沉積 (E-beam Evaporator)

6.3.1 基本原理

電子束蒸發沉積的功能就是鍍金屬膜。原理也很簡單,就是用電子束轟擊被蒸發金屬(習慣稱之為靶Target),靶受熱氣化,金屬蒸氣向上蒸發,就附著在樣品表面了。下面請出原理圖,我們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的說。

Fig 22. 電子束蒸發器原理圖

整個系統在「金鐘罩」裡面,真空度1E-7torr(大概1E-10個大氣壓)以下。Electron Source是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在磁場的作用下(這裡磁場沒畫出來),電子束擊中放在坩堝(Crucible)里的被蒸發金屬,金屬溫度升高,被氣化。這個時候遮擋板(Shutter)打開,金屬蒸氣向上附著在樣品上(也就是"烏龜殼"上一個一個的綠洞的位置上),鍍膜完成。

這裡給讀者留一個問題。很顯然,鍍不同的金屬所使用的電子束強度是不一樣的。請問,鍍Au用的電子束強度高還是鍍Ag用的電子束強度高?歡迎在評論下方回答。正確答案會在下一期文章中揭曉。

Fig.23 電子束沉積器本尊。這款是商用的,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我所在的實驗室窮,所以40年前師兄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搭建了一個,用到現在。

6.3.2 QCM

Fig.22中還有一個東西叫做Crystal type film thickness meter,其功能是監控鍍上去的金屬膜厚的。這個原理有點難理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下面這一段。

所謂的crystal type film thickness meter,本質就是一個QCM。什麼是QCM?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那什麼是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看下圖~

Fig. 24 QCM. 灰色圓的是石英襯底(也就是單晶SiO2)。黃色部分是鍍在上面的金膜,正面金膜的手向右伸,背面的手向左伸,其實就是作為QCM的兩個電極。然後金電極連上左右兩個白色框框,把信號輸出出來。

那讀者又要問了。這麼個破玩意有啥信號可以輸出呢?這就涉及到石英是幹什麼用的了。石英是很好的壓電材料。所謂壓電材料就是給一個電壓,材料本身會壓縮或者拉伸;反之亦然,壓縮它或者拉伸它,它的表面會出現電壓。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監測膜厚。

當有膜鍍在QCM表面時,一定的重量壓在QCM上,QCM被壓縮,表面電壓發生變化。輸出這個電壓信號,通過計算,就可以知道QCM被壓縮了多少,就可以知道壓在QCM上面的重量是多少,當材料密度已知時,進而就知道這層膜厚是多少了。整個過程就做到了膜厚的動態監控。

當然,使用QCM監控膜厚有一個問題,因為上面膜越厚,QCM壓電效應的敏感度就越低。那鍍在上面的膜達到一定厚度時,這個厚度監控就不準了。那怎麼辦?這個問題再次留給讀者,答案下期揭曉。

就這樣,我們完成了Fig.10 (0)-(5)的步驟了。下一篇文章我們講(5)-(6):給柵極開洞。這一步其實就是一步光刻,雖然SiO2刻蝕有干法濕法兩種,但是這篇文章總體篇幅不會太長。之後我們會插一期番外,詳細講一講薄膜晶體管的工作原理,為本科普系列最後一期 測量 打基礎。

就這樣吧,白白~


推薦閱讀:

2017年半導體行業CEO TOP10
量子計算機來了,安全問題也來了!
日本所謂的未來三大經濟支柱靠譜嗎?
微電子發展的前景在哪兒?是否可以突破摩爾定律?3D晶體管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關於乒乓操作的一些問題?

TAG:半导体 | 微电子 | 晶体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