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吧真相!其實我是這麼死的 | 探秘真正的梵高(下)
「我不會特意尋死,不過一旦死亡降臨,我也不會逃避。」
——梵高
今天這文章,你可以當個偵探小說來讀。
都說梵高自殺於麥田之中,但這個說法漏洞百出,今天書記和小寒將帶你解讀真相!
民間流傳的(錯誤)版本:麥田自殺。
梵高死於:1890年7月27號。據說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梵高拿著一把手槍,來到他一直以來作畫的麥田,對著自己開了一槍。接著中了槍的他搖搖晃晃地走回他所居住的拉烏旅館,向醫生求助。警察趕來時,詢問梵高是否想自殺,梵高給了肯定的答案。三十個小時後,這位全世界最重要的畫家永遠地離開了他又愛又恨的世界。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所有認識梵高的人都在他的死亡問題上提供了各種素材,他們接受訪談,講述自己所知的梵高自殺版本。梵高的名氣越來越大,這些當年重要的見證人,都開始站出來,證明自己與梵高的親密關係。隨著歐文斯通《渴望生活》的風靡全球,以及好萊塢出品的電影《梵高傳》榮獲奧斯卡獎,梵高的死由此被主流媒體樹立成了一個鐵定的事件:麥田自殺。
但這是真相嗎?
《梵高傳》劇照首先:中槍方式古怪,不像是自殺!
在梵高死前掙扎,以及死後的數天調查時間裡,警察並沒有在梵高所居住的奧維爾小鎮上找到任何目睹梵高死亡過程的證人。梵高中午從旅館出門,傍晚跌跌撞撞跑回來,這幾個小時他究竟發生了什麼,沒有人能說得明白。唯一可靠的線索是梵高中槍的傷口。在他回旅店求助之時,梵高的兩位醫生,加歇和馬澤瑞,都對傷口做了仔細檢查,得出如下結論:
1. 這是一個小口徑左輪手槍造成的傷口,傷口所在位置是靠下的腹部,子彈並沒有穿過身體,而是留在了脊柱附近。
2. 子彈以一個極不尋常的傾斜角度射入體內,路線不是直接向前那樣。
3. 子彈是從很遠的距離開槍射入的,而不是靠近身體的距離。
這些說法都充分說明,梵高中槍並非自殺。
絕大多數自殺的人(98%)會選擇頭部或者心臟,如果第一槍沒有了結生命,多半會痛苦難忍中射出第二槍。而梵高身體里的子彈卻是以稀有的角度遠距離射入腹部下方的,中槍之後,梵高沒有繼續開第二槍,而是忍著不可想像的痛苦走回了旅館呼救,這一切都不像是一個赴死之人的行為。
《梵高傳》劇照其次:自殺當天,畫具和手槍全部丟失不見!
據旅店裡的人所見,梵高是中午午餐時間出門的,他外出寫生,身上帶了畫板,畫筆,顏料。一個要自殺的人,為什麼非帶著這些畫具去作畫的麥田自殺?最震驚的是,梵高中槍後跑回旅館時,身上的畫具已經都不見了,手槍也不見蹤跡。如果是自殺未遂,那麼畫具和手槍應該都遺落在了麥田,可他們卻什麼也找不到,連一滴血,一點可以用做調查線索的人為痕迹都沒有。中彈自殺的梵高,也根本沒有能力靠自己清理得如此乾淨。唯一可以解釋這些疑惑的推理是:
梵高中槍的地點根本不在麥田,他的畫具和手槍遺落在了別處。警察把事發現場定位在了麥田,所以只對那裡進行了緊急搜索,也許他們根本去錯了地方。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最重要的證物,極有可能被別人在別處收拾起來,處理掉了。
《梵高傳》劇照另一個可以推翻麥田的重要線索在於:
外出的梵高,被人目擊到走在夏彭瓦爾的街上,這和麥田相去甚遠,麥田在拉烏旅店的東邊,而夏彭瓦爾村在拉烏旅店的西邊。而麥田和旅館之間的每一條路,都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竟然沒有一個人看到梵高?更何況,麥田離旅館實在太遠了,傳言,梵高是沿著一條崎嶇蜿蜒的小路和森林密布的河岸走來的。對於一個中槍的人來說,要完成這段路程完全是天方夜譚。
所以,真正的案發地點,極有可能是另一個離旅館更近,而被人們忽略的地方。由於警察沒能第一時間找到這個正確的地方。所以兇手有了充分的時間清理現場,處理掉那些畫具與手槍。
然後:臨終遺言和生前狀態都暗示了他殺!
當警察問起梵高是否想自殺的時候,梵高給予了肯定的答案,但他回答得非常不確定,他說:「是的,我想是這樣的」。
在那時,自殺是要被定罪的,也不能按照宗教禮節進行安葬。梵高當時對自殺的「懺悔」顯得支支吾吾,他也沒有問自己是否會被定罪,而是更關心其他人會否被問責。他格外叮囑警察:「不要指控任何人。」這句話似乎暗示了,射擊的人另有他者,但梵高不希望大家去追究。
正如中槍當天的梵高曾充滿興緻地拿著自己的畫具出門寫生,之前的一周中,梵高一直處於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寫給堤奧的信中,梵高的語言洋溢著輕鬆愉悅,他祝賀堤奧的畫廊生意興隆,寫道「在腦海中和你握握手」這樣正面的語言。作為一個每當有了負面情緒就鬧得翻天覆地的大孩子,他在過去一周的所有信件和行為中,卻沒有透露出任何埋怨,抑鬱,絕望,更沒有提及任何和自殺有關的隻言片語。
自殺事件發生的前幾天,梵高還使用堤奧的錢訂購了大批新顏料和生活用品。雖然梵高的開銷十分任性,沒有計劃,但每次花弟弟錢,梵高的態度總是鄭重其事的。他永遠會認真而盡心地使用這些新畫具。所以,剛剛買完心愛的顏料,再跑去自殺,這完全不符合梵高的作風。
按照梵高的性格,自殺之前他必定會對自己生前的物品、作品,做出一系列嚴肅而細緻的處理,並留下遺言。畢竟梵高在任何時候,是一個忙忙碌碌的人,總是無數次搗鼓自己的房間,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工具。可是中槍之前,梵高完全沒有碰房間里任何東西,生前最愛表達,最愛寫信,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分享給堤奧的梵高,每有什麼行動都渴望被傾聽和理解的梵高,甚至連一封簡單遺書都沒有,連一個自殺的解釋都沒有。
一切的一切都表明,連梵高自己都不知道,那個7月29日,他會中槍,他會遭遇不測,並且再也無法醒來。
《梵高傳》劇照再然後:新的證人出現,披露了前所未有的細節!
過去的幾十年間,小鎮上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梵高被一些「年輕的男孩」開槍打中了,因為害怕被指控謀殺,這些男孩從來沒有主動站出來過。而梵高選擇保護他們,作為最後一種犧牲行為。
梵高百年誕辰後的第十年,一個新的目擊者站了出來。據她回憶,梵高去世當天,她的父親曾目擊梵高離開旅店,去往夏彭瓦爾村。在布歇街上,梵高走進了一個小農場。他躲在了糞堆後面,隨後便發生了那起事故。幾年後,另一位證人證實了這個關於農場的說法。據回憶,她的祖父那天見到梵高走進布歇街的一個小農場,然後聽到一聲槍響。隨後祖父自己走進農場查看,但沒遇到任何人,沒有手槍,沒有血,只有一堆糞。
於是,有起碼兩名證人可以證實,農場才是梵高中槍的真正地點。而這片布歇街的農場區域,恰好就是傳言中的「男孩」,雷內·薩克里頓的慣有活動區域。他經常在附近的河流垂釣,也在附近的酒吧喝酒。更重要的是,雷內是鎮上有目共睹的小口徑手槍持有者。鎮上持有手槍的人少之又少,而雷內最喜歡拿著槍四處炫耀。
1956年,雷內·薩克里頓首次站出來,證實了他和文森特·梵高的交集。而在這之前,儘管多年來傳言四起,雷內卻出乎意料地保持著沉默。
《梵高傳》劇照真正的兇手可能是:雷內·薩克里頓!
當年的雷內·薩克里頓只有16歲,是同樣居住在奧威爾小鎮上的法國人。他和哥哥加斯頓每年夏天都前往瓦茲河,帶著一群孩子垂釣打獵。雷內隨身攜帶一把老式的380口徑老舊手槍,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把它當做玩具。
哥哥加斯頓算是梵高的朋友,他倆經常一起交流藝術,但梵高一直盡量迴避和雷內碰面。雷內經常以各種手段捉弄這位「奇怪的荷蘭朋友」。他常常嘲笑文森特的口音,把鹽放到文森特的咖啡里,或是把蛇放在他的顏料盒。發現梵高喜歡吮吸畫筆,雷內便把紅辣椒塗在筆上。梵高選擇了忍讓和包容,努力躲避雷內一夥,也許是出於想維持和他哥哥加斯頓的友情。基於以上事實,一個顛覆性的假設性重構,看似比麥田自殺更合理:
當天下午,梵高沒有去東邊的麥田,而是去往西邊的夏彭瓦爾,在路上,或者梵高常去的偷獵人酒吧里,偶遇了雷內和加斯頓,梵高與加斯頓相談甚歡,而雷內策劃者另一個捉弄把戲。之後,醉酒的梵高獨自一人,或者在雷內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路邊農場的糞堆後。酒精的刺激、梵高的衝動性格、雷內的惡意捉弄、一把年久失修、隨時可能走火的老槍,結合在一起,任何事都可能發生。
意外或者蓄意,梵高中槍了,兩兄弟可能被嚇壞了,但很快想到自保。他們在驚嚇中可能央求梵高保護他們( 因此梵高會詭異地強調「不要指控任何人,是我自己想自殺的」)。梵高的天性令我們不難假設,他當時答應了薩克里頓兄弟的央求。忍著劇痛,扔下所有畫具,踉踉蹌蹌衝上街道,向拉烏旅店走去。梵高走後,薩克里頓兄弟收走了現場的手槍以及文森特留下的所有物品。之後貝斯夫人的祖父趕到,發現現場空空如也。
關於那把手槍,當事人竟有兩個不同版本!
版本一
六十多年以後,83歲的雷內首次披露了他對梵高的侮辱和挑釁,但他不承認自己和槍擊事件的關係。後來,雷內又告訴記者,槍的確是梵高從他包里偷走的。但偷槍發生在很早之前。事發前後,雷內和哥哥前往了諾曼底的家族城堡,梵高的死訊是後來他從報紙上讀到的。這個說法令人生疑,因為雷內在之前無數次提到,他的布包會隨身攜帶。並且鎮里的人也證實,雷內一直隨身拿著那把舊手槍。
版本二
另一方面,偷槍的說法與旅館老闆古斯塔夫·拉烏的女兒提供的版本卻是完全不同的。20世紀60年代,當年梵高居住的拉烏旅店,其老闆的女兒艾德琳首次承認了自己的的父親其實持有致命武器。但她聲稱,梵高的手槍是從她父親那裡借走的,因為他害怕麥田上那些烏鴉,所以想拿手槍去驅趕它們。梵高的《有烏鴉的麥田》被很多人視為最後的遺作,所以藉助名畫的說服力,艾德琳的說法——「梵高借槍」被迅速認可。
但她的說法顯然是說謊,梵高一點也不懼怕烏鴉。另外,警方已經證實,手槍的確出自古斯塔夫·拉烏之手,至於手槍為什麼又出現在雷內的說辭中?為什麼拉烏要抹去雷內的存在?我們只能猜想,他認為整個事件是兩個無知男孩的惡作劇所造成的意外後果,因此他不願意暴露自己的過失,承認曾經把手槍交給一個臭名昭著的好鬥少年。而雷內家族顯赫富有,他也希望雷內兩兄弟免於受到漫長的調查,於是,事件最後的承擔者成了梵高本人。
當故事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對梵高的去世有了新的眉目。我們應該推翻那個站不住腳的自殺故事,但真相到底是怎樣,梵高之死又是否是雷內兄弟與拉烏老闆共同釀成的悲劇,我們的假設和重構也只能羅列至此此。
《有烏鴉的麥田》梵高寫在最後
梵高就像是一個大孩子,天真無邪的探索這個世界。但是他的內心充滿過多關於理想和現實相搏的東西,導致他如此善變。單純的他只是渴望至簡至朴至真,卻遲遲不得。比如友情,比如愛情。他是一個活得極致之人,把一天活出正常人一個月的效率,對知識孜孜不倦,他學習聖經所悟連專業聖經研究人員都無法讀懂。就是這麼一個單純、純粹的人,可愛卻又可憐,在因世俗而不斷改變自己想法的過程中他應是無比痛苦的。他一生都在尋找自我和丟失自我的過程中徘徊掙扎,最後被欺騙被否定,甚至還包庇殺他的人。
他的一生無比豐富,他的經歷充滿了數不清的謎團,以各種版本流傳下來,變為傳奇,變為被消費的素材。有一些故事版本,已然成為經典,我們傳頌的同時,梵高本人的形象卻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我們的文章,也從八卦逗逼的開場,寫到了略帶悲傷的結局。如今的梵高,也許只是一個符號,一段陳詞濫調。我們或許將繼續談論這顆星星,暢想它所代表的星空,直到永遠。而他的矛盾,糾結,鬥爭,終究只屬於他孤獨的人格,短暫的一生。
<END>
想了解真實生活中的梵高是如何神經病的,請怒戳:
你從小聽的故事只是他人生的十分之一 | 揭秘真正的梵高(上) - 知乎專欄
梵高竟然不那麼會畫畫? | 解密真正的梵高(中) - 知乎專欄
【不知道沒關係,讓我來告訴你】
想閱讀更多有趣文章,請關注不知道藝術公眾號:buzhidaoart關注微博了解更多藝術資訊:不知道藝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