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還是被世界改變,這是個問題

前兩天,海投了整整一個月簡歷的L同學頂著一雙熊貓眼來找我,劈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倉老師,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對不對?」

一看這副模樣,我就可以猜到他找工作一定是相當不順利。不過我還是請他詳細講講如何得出了這麼一個喪氣得不行的結論。

在進入大四下學期之前,L同學都是一個心高氣傲,心懷理想,要「改變這個污濁的世界」的中二少年。然而跑了幾場招聘會之後,學習成績和學校專業都沒有太多出彩之處的L同學自信心大為受挫。恰好在這個時候,他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一篇講「山不過來,那就穆罕默德過去吧」的文章,這使得他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只能被世界改變呢?

「山不過來,那就穆罕默德過去」的故事,是一個假託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的寓言故事。

故事是說先知穆罕默德本來要向弟子們展示自己的神力,要將一座遠處的大山搬到自己身邊。然而事實上穆罕默德根本就沒有搬動這座大山,於是先知改口說,神憐憫他身邊的這些人,不願意把山搬過來。那既然山不肯過來,要到山邊上怎麼辦呢?自然就只好穆罕默德走過去咯。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啦,世界上哪那麼多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呢?不過關於」改變世界「和」被世界改變「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這個對於年輕人來說很重要的話題吧。

改變世界的願望,來自於我們小小的」自戀「

幾乎每一個曾經有過或者正在處於中二期的人,都曾經懷有過小小的」拯救世界「、」改變世界「或是」守護世界「的夢想,這個夢想也成就了一大批此類題材的少年漫和少女漫。甚至很多人在已經過了沉迷漫畫動畫的年歲以後,仍然會偶爾幻想著舉起手中的雨傘,大喊一聲」賜予我力量吧「……

是的,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曾經或多或少的懷揣過「以一己之力影響世界」這樣的夢想。但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過,這個夢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其實,這種夢想,來源於我們的自戀。而我們的自戀,又是從我們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嬰兒時期的「全能自戀」感發展而來的。

剛出生不久,還不到一歲的嬰兒,是分不出自己和自己之外的世界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在母體內隨時能夠得到養分,同時也隨時能夠隨意排出代謝廢物的狀態。因此他們也會認為,應該是自己一餓,就有香甜的乳汁送到嘴裡;自己一拉,屁股就會立刻變得乾淨——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世界應該是和我想的完全一樣,整個世界都圍繞著我的意願進行運轉。這就是我們每個人最初的「全能自戀」。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精力最旺盛,對孩子的需求100%響應的超級媽媽,也可能要等孩子哭出來才會知道他已經餓了或是拉在了尿布上,更何況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了。所以,我們最初的全能自戀必定會受到挫折。

每個人的全能自戀受到挫折後,根據他們得到的外界反饋,又可能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應對方式和態度。由於我們今天的重點並不在於討論「全能自戀」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就不再詳述了。但需要知道的是,全能自戀受挫之後,每個人依然可以發展出健康的自戀——也就是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相信自己能夠勝任自己選擇的工作和職業。

當我們進入青春期後,這種從嬰兒時期延伸而來的自戀被再一次激活。我們一方面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獨立個體,與被視作一個混沌整體的「世界」是彼此獨立和分離的;另一方面也為了求證自己的力量,確認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因此又會再次產生出「以一人挑戰世界」的自戀幻想,或是稱之為「中二病」。

自戀受挫時,我們要接受來自世界的改造嗎?

誠然,當我們離開了一直保護著我們第二次自戀幻想的校園,真正要踏入到成年人的社會中時,幾乎無可避免地要再一次重溫自戀受挫的經歷。這個過程毫無疑問非常都伴隨著不小的挫折感,甚至可能會讓人「玻璃心碎一地」。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應該對著這個殘酷無情的世界全盤投降,全盤接受來自世界對我們的改造,心甘情願地成為自己中二期時「最討厭的人」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當我們遇到了挫折,感到心灰意冷時,有一段著名的「寧靜禱文」可以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這段禱文很短,只有一句話: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你可以隨便把「上帝」換成任何你喜歡的名字,或者直接無視這個開頭。因為即使是不信上帝的人,同樣都可以從這段話里了解到當你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東西:接受的雅量,改變的勇氣,和用來分辨究竟哪些事物能夠改變的智慧。

換而言之,我們的生活中,永遠都存在著可以改變的和不可以改變的。不論是我們自己,還是這個世界,很多事情看似一成不變,但實際上它們都是在一次次不同人群的利益碰撞之中產生的。如果我們都相信「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只能接受來自世界的改造」,那麼也許今日的我們依然不可能享受五天工作制,女性無法從事工作,奴隸制也許還會合理合法地繼續存在……甚至誇張一點地說,我們也許仍舊吃著生食,攀爬在樹上,不曾點亮文明的火種。

每一次人類的進步和發展,都有賴於在面臨劇變時,人類自己對環境的妥協和人類主動改造環境帶來的變化。人類既懂得在冰河期降臨時離開果實減少的森林,來到地面尋找食物;也懂得獵殺動物獲取毛皮為自己取暖。我們從來不是純粹被動地去適應我們之外的世界,我們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這個世界產生一些(也許現在看來並不明顯的)變化。

所以,對於L同學的問題,我同樣以「寧靜禱文」作為了回答。但L同學很快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那麼,我們如何分辨哪些能夠改變,哪些不能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屬於典型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系列。

無法改變世界時,我們可以先不讓自己被改變

當我們面對一個和自己的想像相差甚遠,同時又以氣勢洶洶的群體壓力要求我們服從和接受的世界時,確實難免會有些方寸大亂,手足無措。但一時無法改變世界,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要改變自己去適應世界。特別是如果我們知道一些事情明顯是錯的,是不尊重他人甚至可能違反法律的,那麼即使我們無力去改變別人的行為,但我們至少可以先堅持按照對的,尊重他人和遵守法律的方法去做。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不顧全面禁煙的規定,堅持要在房間里抽煙。那麼你既可以選擇客氣地請他出去抽(如果這是在你家的話),也可以選擇自己躲避出去(如果你沒有什麼發言權的話)。即使礙於局面,你既不能把這個人趕出去,也不能自己躲出去,那麼至少你依然可以保持」不應該在室內抽煙「這個信念,並在合適的時候重新進行交涉。特別如果你自己抽煙的話,你至少可以做到當有人在室內抽煙的時候,不掏出自己的煙也點上一根,讓室內的PM2.5濃度再翻個幾倍。

而在更多的事情上,我們依然可以用同樣的理論來進行推演。

做一件錯事,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人犯下的最微不足道的錯誤,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我們都是把它往更壞的那個方面推了一把。做一件好事,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個人做出的最微不足道的好事,對於這個世界而言,我們就是把它往更好的方向去推了一把。而當我們無力把這個世界往好的那邊推動的時候,我們至少可以選擇不去同流合污,不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壞。

誠然,我們一個人兩個人的力量也許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可能令人懷疑我們所做的一切是否會在人類的歷史中留下哪怕一個水花。但是混沌理論下的蝴蝶效應,很多時候,一個微不足道的誤差足以引起一個劇變的發生。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在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妄自菲薄,認為我們只能被動的接受整個世界的改造,徹底拋棄過去的理想,變得市儈功利。

而這,正是我們每個人依然需要一份健康自戀的原因所在。

正是我們心中那個依然相信著自己,依然希望去把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中二少年,給我們力量抵擋著這個世界種種不合理和醜惡的現實。我們一方面必須承認這個世界確實存在著問題,但另一方面也不必立刻將所有的問題都合理化。畢竟,雖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這絕不是我們應當繼續容忍某些醜惡的事情繼續存在下去的借口。

===================================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號: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每周五定期更新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技術和思考,其他時間不定期更新


推薦閱讀:

聽到好聲音是一種什麼體驗?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
為什麼覺得做壞事比做好事更容易?
為什麼女生都喜歡浪子回頭的男人?
為什麼會有以怨報德這種人?

TAG: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中二病ちゅうにびょ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