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真的是因為你懶嗎?
大志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兒,他腦子靈,人也外向,自幼便比我更得老師喜歡,前段時間,不知怎麼關注了我在知乎的賬號,數日前他打電話來,「喲,你小子現在可以啊,把自己修鍊得跟個畜生似的,哪天傳授我幾招?」
面對這麼個知根知底的人,太爺自然不好吹噓,只能謙虛地說:「哪裡哪裡,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喝洋酒上」。
幾句調侃過後,我忽然想起他去年說要寫小說,忙問他小說寫得怎麼樣了。
大志猶豫半天,說道:「寫了3000多」。
我大奇,心想從他放言寫小說到現在,少說也過去一年多了,敢情他一天就寫十個字?這是寫小說呢,還是練書法啊?
還沒等我發問,大志倒先訴起苦來,說自己時間表、計劃本做得極為詳盡,但就是沒法按照計划去寫。
聽他這麼一說,我以為是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可當我問他每天怎麼安排寫作時間的時候,他卻說,「天天都有,天天都寫不了」。
大志的奇葩理由如下:每天下了班累得跟死狗一樣,本想強打起精神來去寫作,不料常常會有飯局不得不陪,好容易沒飯局了,又有網友約他一起打網遊,一來二去,寫作的時間都被擠沒了。
不過,這並不影響他依舊信心滿滿,數十年如一日地定著計劃。
對大志而言,定計劃是一回事兒,能不能順利完成,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放下電話,忽然想起前幾天好像看過類似的案例,於是翻來覆去找了一下,真讓我找到了。
7月12日
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 《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摘自《胡適留學日記》
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請不要笑,你就那麼確定,你沒有類似的癥狀么?
效率低,有時在定完計劃之後。疲沓懈怠、萎靡不振,感覺精神被掏空。
是不是精力透支了?
並不是。
這種癥狀,就是大家熟知的拖延症,而太爺個人,更傾向於稱其為:拖延現象。
拖延現象從根本上來說,既不是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
想明白這個問題,是根治拖延症的關鍵所在。
那麼,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
恐懼。
失敗恐懼,是指個體在從事目標指向活動時因預期自己可能達不到某種標準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上世紀30年代,心裡學家H.A.Murray在其人格研究中首次提出失敗恐懼的概念,而隨著理論和實證研究的豐富,心理學界對失敗恐懼的認識也逐漸深入。
心理學家Birney、Burdick和Teevan上世紀60年代時在其著作《失敗恐懼》(Fear of Failure)中從失敗造成的後果的角度解讀了「失敗恐懼」概念。他們認為,失敗通常被定義為沒有達成某種成就標準,而個體在覺察到自己可能達不到成就標準的時候,就可能產生恐懼感,即為失敗恐懼。
作為「失敗恐懼」理論的傳承者,美國德保羅大學心理學教授Joseph R. Ferrari在2010年寫過一本《萬惡的拖延症》,他在書里指出,拖延是個體對情緒反應的一種應對方式,拖延者害怕失敗,也無法承受成功帶來的壓力,因此通過放鬆來暫時逃避壓力,但享樂的同時也伴隨著內疚和憂慮。
對於大多數沒有多動症、抑鬱症的正常人而言,拖延行為就是恐懼心理的映射:恐懼不成功,恐懼不完美,恐懼不被認可。
在拖延者的心中,存在著這樣一個公式:
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稍有生活經歷的人一看到這個公式,便會輕易指出其不成立之處,然而,對於拖延者而言,這個公式卻能夠令他們深信不疑。
為什麼?
因為在這個公式的庇護下,拖延所帶來的的表現欠佳,實際上成為了心理的避風港:我表現不好沒錯,但絕不是因為能力不行。
這種想法,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障礙策略。
就是這樣的障礙,導致了拖延現象,把你通往成功的路,堵得嚴嚴實實。
想要克服拖延現象,就要克服你自身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聽上去像個好詞兒,可是實際上,它卻是兩面的。
從正面來看,它能夠使人擁有高度自律和高職業道德。
從負面來看,它也能夠導致一個人過度自我批判,並缺失滿足感。
在完美主義者眼中,「完美」是可以實現的,一旦這種完美沒有實現,他們往往就會將原因歸咎於自己或他人的缺陷。
由此看來,完美主義,在大多數情況下,往往會導致內心的焦慮,從而導致拖延。
你會寫字,甫一動筆,便要獲諾貝爾文學獎;
你會攝影,剛一拍片,便要拿奧斯卡小金人;
你會作曲,才一編譜,便要去格萊美站個台。
這不現實。
完美主義者很清楚這不現實,可這又是他們給自己定下的高期望目標,為了逃避這種無法達成高期望目標的挫敗感,他們選擇了拖延。
其實生而為人,我們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這與你本身所具有的諸多優點並不矛盾。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發下畢生宏願,然後扔到一旁不管,而是定一個小目標,慢慢地努力。
你會寫字,獲不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試著發表在雜誌上;
你會攝影,拿不了奧斯卡小金人,可以試著上傳到網路上;
你會作曲,去不了格萊美站個台,可以試著唱給朋友們聽。
當你寫的文章、拍的短片、譜的歌曲得到了他人認可的時候,你會感到一種由衷的快樂。
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也會激勵你進一步前行。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勸學篇》荀子
讓我們回到我和大志的對話,你們可以猜測一下,我是如何開導他的呢?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太爺最拿手的心理學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他寫不出小說是因為自己害怕失敗?
你們太小瞧太爺了。
對於這種文藝青年來說,我只說一句話就夠了。
「你知道海明威嗎?海明威曾經說,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臭狗屎」。
響鼓不用重鎚,像大志這樣的聰明人,自然知道我什麼意思。
果不其然,昨天上午,他給我發了條微信,就短短几個字:我昨天一天寫了4000,回頭再改。
放手去做,總是要比拖延著不做更好。
那麼聰明如你們,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PS:個人公眾號「高太爺」,專註於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和學習心理學的學以致用,愛心理,愛學習的童鞋不妨關注。
推薦閱讀:
※下班後感覺很累,沒有動力看書學習,沒有動力健身,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下班後還有活力干自己想乾的事情?
※時間管理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