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內向,其實也可以很美很美。

1.

這個社會有一種特彆強烈的偏見。

只要你在上學的時候,表現出不怎麼想搭理人,或者發言不積極,亦或者是朋友不夠多,老師就會跟你的父母反應:你的孩子好像很內向,是從小到大都是這樣的嗎?我看他總是不說話的樣子,挺擔心的。

父母被老師這樣一說,像是受了什麼重大刺激一樣,一到你完成作業的時候,就把你往外趕,尤其是到了節假日,父母每天的工作安排里,就多了驅逐你出門這一項。

於是在你面前,有兩條路子,供你選擇,一條是聽老師和父母的規勸,做一個人人喜歡,能活躍氣氛的萬人迷,另外一條,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被冠以「內向」的標籤,也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2.

人類社會自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很多生產活動,需要大規模地協作才能完成,原本小作坊,小農式的經濟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社會潮水的前行方向。

一旦社會進入大規模地協作,領導能力和個人魅力,就成了一個人獲得相應權力和地位的重要基礎,相對於內向者而已,外向者的基礎會更加牢固,這也是為什麼在大學社團競選幹部,或者公司競選職位中,外向者更加有優勢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內向者需要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而刻意改變自己的性格,也並不意味,內向者會被時代滾滾紅塵給拋下,相反,內向者有自己更為廣闊的天地,內向者,同樣也可以活得很美很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需要找到一些反饋,才能找到活著的意義和快感。

外向者特別在意外界給予的各種反饋,他們就像一個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每時每刻靠收取別人的評價,來獲得相應的能量。

而內向者則向時刻準備著探索自己內心波瀾壯闊的世界,他們很少對別人的意見和評價看得格外重要,他們就像一個蓄電池,靠著自己給自己充電,便能度過這漫長的日子。

這樣說來,你大概能夠明白同樣是去參加聚會,有些人一露面,就往舞池裡鑽,整個人都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很嗨很嗨。

而有些人,通常會上去天台,一個人眺望這座城市華麗麗的燈光,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也會覺得格外心安。

每個人得到反饋的方式不同,通常意義來說,是沒有什麼高低,或者優劣之分的。

只是像剛才所說的,是學校和社會,強加在內向者的偏見,導致很多內向者,在面對他們給予的選擇時,往往不得不屈從,刻意在表面上改變自己的性格特徵,以達到迎合他人的目地。

成為老師眼裡的「好學生」,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公司里的「好員工」。

但其實內向者的心裡,十分十分的痛苦。

因為迎合他人的要求,真的太累了。

蘇珊·凱恩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她從很小的時候,就非常迷戀讀書,在別人的眼裡,尤其是老師的心目中,她成為了一個另類。

在參加一次夏令營的時候,老師組織大夥玩遊戲,由於蘇珊·凱恩是十足的內向者,這個遊戲,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在她的腦海里,如果現在能回去讀書,那該多好。

我想,很多人在面對蘇珊·凱恩遭遇的問題時,迫於老師等外界因素,很大可能是選擇了屈從,給自己戴上一個外向者的面具,然後假裝開開心心地和其他人玩耍,但心裡卻一百個,一千個不願意。

3.

在很多人眼裡,我也是一個內向者。

我喜歡讀書,尤其是心理學和歷史類的書籍,喜歡碼字,用無數個方塊字,拼湊出內心想要的生活,喜歡看紀錄片,經常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相對於外向者中意的事情和活動,我個人幾乎很少參與。

我從來沒有覺得不妥,也不會因為自己頭頂上戴著一頂巨大的「內向者」的帽子,而感到膽戰心驚。相反,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性格的所屬,並不加以刻意改變,自己的內心裡,充滿著無可言說的心安和理得。

事實上,很多眾所周知的名人,其實也是徹徹底底的內向者,像牛頓,羅斯福,JK羅琳等各界的大咖,都是內向者。

當然,我提到他們,並不是我有著和他們相提並論的成就和作品,我的意思是,這個世界看重的是你創造了什麼價值,而不是你的性格歸屬於哪一類。

同樣,即使你再內向,只要你能為這個世界創造多一點點價值,無論是現實世界的添磚加瓦,還是虛擬世界能夠啟發別人的心智,拓寬別人認識的疆域,我認為這樣的人,都是美美噠。

沒有人可以強加你改變什麼,但你總要發光還有發熱,無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

內向性格,同樣也可以很美很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TED」,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精挑細選的TED演講合集。


推薦閱讀:

你看不慣,那是因為你們不在一個層次
當知乎起訴營銷號知乎大神,這是一場對抗邪惡資本的宣戰
不忍單身教父可憐獨居,暖心小女孩送了他一隻…流氓兔?
我的天,原來還有這樣的「Freestyle」?

TAG:大学生 | 生活方式 | 认识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