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的小丑:黯然離去的麥當勞叔叔

作者丨紅楓(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

有心人會發現,其實「麥當勞叔叔」這個我們很熟悉的小丑形象其實正在逐漸消失中。去麥當勞看到的麥當勞叔叔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沒錯,相信很多人會和我有同樣的看法:這東西哪裡可愛了啊!!!血紅色的頭髮,慘白的面孔,血淋過的大嘴巴,身上穿的條紋衣服總讓我想起監獄的號服。。。

對現代的小孩子來說!「可愛」應該是下面這種才對吧!我不止一次看到小孩子被麥當勞叔叔嚇哭過。

如果說小丑們出現在窗明几淨照明良好的室內還算可以容忍的話,那你有想過在大半夜的晚上在室外碰到他是什麼感受嗎?

近年以來,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出現一些人裝扮成小丑,在夜裡出現嚇人的事件,一開始多半是惡作劇,但是後來卻出現了搶劫和殺人事件,引起很大轟動,不少西方人真給嚇到了!麥當勞因為類似事件影響,已經逐漸減少麥當勞叔叔的出場機會……

看到這裡只是想問,為什麼麥當勞當年要選擇這樣一位小丑形象當吉祥物呢?

據介紹:1960年,美國廣播公司開播了一個全國性的兒童節目――波索馬戲團,麥當勞獨家贊助了馬戲團,並讓一個叫波索的小丑扮演者為麥當勞做廣告。

3年後,波索馬戲團節目停辦,麥當勞鑒於波索小丑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決心創造一個忠實地站在孩子們一邊的「麥當勞叔叔」,成為孩子們的大朋友。當「麥當勞叔叔」的塑像展示在店堂前時,還真的吸引了很多顧客,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等於說麥當勞叔叔原本是是在馬戲團節目里工作的小丑,失業後麥當勞將他請到自己店裡發揮余樂。至少在60年代時,小丑還是受西方兒童歡迎的。

小丑這個職業,其實談得上是源遠流長,而且在很多文明裡是一種共同現象,據說4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宮廷里已經有小丑出現,; 而中國則在春秋時代也有了宮廷小丑的記載。甚至有專用的成語紀念一位偉大的小丑「優孟衣冠」。

最早的小丑主要是宮廷小丑,又稱弄臣,這個職業在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都存在,存在的方式也非常相似,比如說他們彷彿在宮廷中都享有一定特權,能夠說和做一些挑戰貴人尊嚴的行為。

羅馬帝國時期的小丑能在葬禮上模仿死去國王的音容相貌,英國的宮廷小丑甚至當面嘲笑國王的容貌,當然,因此掉了腦袋的不少,但被一笑置之的情況更普遍。

在中國也同樣有這種情況,唐庄宗在宮廷娛樂時,他的小丑(被稱為伶人)甚至敢拍著他的臉喊他的綽號「李天下」,也會在地方官直言進諫觸怒皇帝時用嬉笑怒罵為其免罪。

看過《冰與火之歌》原著的讀者都知道,小丑幾乎是中世紀宮廷戲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但在近代,小丑的出現主要和馬戲團聯繫到一起。

從18世紀末開始,小丑在西方社會成為一種正規職業,隨著馬戲團順著鐵路沿線到各城市巡迴演出,由於這時代缺乏有電視等大眾娛樂方式,而鐵路的誕生則讓觀看錶演的觀眾市場無形中變大。於是小丑一度風靡於英國美國,這些實現了初級工業化的國家。

在這些國家,人們從兒童時代就熟悉了小丑的含義:小丑鮮艷到醒目的服裝,誇張到極致的動作,像小孩子般無拘無束的逾越於社會規範之外。等到這批人長大以後,他們仍然習慣在看到小丑時就發出微笑,就像今天有些中國人看慣了趙本山,聽到東北話就覺得幽默一樣。

但大眾傳媒的興起,逐漸在20世紀改變了這些。

一方面是大眾傳媒越來越發達,哪怕是偏僻的鄉村,娛樂方式也在逐漸的變得豐富起來,越來越多的娛樂在搶佔馬戲團的市場。比如世界上第一部被錄製的歌劇——義大利歌劇 Pagliacci,最早於1892年上演,主角就是一位小丑,在歌劇的最後一幕,穿著小丑服的主角殺死了出軌的妻子和情人。這一般被認為是小丑逐漸在社會文化上被黑化的開始。(很難猜測到底戲劇院是不是故意在打擊馬戲團的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真實社會裡由小丑演員犯下的個別惡性案件,也因為大眾傳媒的發達傳到整個世界,讓人們意識到:在小丑可笑白色的面孔以下,其實我們並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著名的美國小丑變態連環殺人案

約翰·韋恩·蓋西(John Wayne Gacy)是一名美國連環殺手和強姦犯,他非常受所居住的社區的鄰居所喜愛,特別是小孩子,因為他會扮演名叫「Pogo」的小丑去娛樂他們。在1972年和1978年之間,對至少33名年齡由14歲至21歲的男孩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 蓋西先後將26名受害者埋在他家的供電管道空間,3名埋在他房產的其它地方,並將最後4名已知的受害者的遺體丟棄在附近的河裡。他被指控33次謀殺,並由於其中的12次謀殺被判死刑,於1994年5月10日被處決。

這種案件當然嚇人,媒體發動的鋪天蓋地的報道下,「小丑危險」被刻進越來越多人的腦子,甚至一度造成大量小丑從業者退出。越來越多的小說,電影,開始把小丑黑化,小丑成為一種恐怖片常見角色。

那還有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從未接觸過西方恐怖文化,也不知道著名的小丑殺人案件,那他還會覺得小丑可怕嗎?

一個類似例子是西式洋娃娃等類似的玩具,在19世紀末與傳入晚清時,不少人就覺得這東西挺瘮人的。比如下面這個。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娃娃製作比中國傳統更模擬,更接近真實,另一方面是應用了留聲機,發條這些近代機械,不但讓人覺得更像真人,更會自己動和發出聲音。這下就要命了,晚清的中國人在接受這些西洋玩具時是經歷了一個困難的過程的。

很多人聽過一個「恐怖谷」效應,日本機器人科學家森政弘(Masahiro Mori)在1970年的論文的題目為《恐怖谷》,文章提出仿人機器人會使人產生一種其他機器人所沒有的、獨特的不適感。

我們害怕那些極為擬人但非人的東西,這在某些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和洋娃娃激起恐怖的現象類似。小丑那誇張的舉動和脫離現實的外貌,有時也會觸動我們心中隱藏的這個機制。

最後一個問題,你會喜歡麥當勞叔叔嗎?

—— 送福利 ——

搜索微信公眾號【歷史研習社】

回復關鍵詞「電子書」

免費領書一百本!

推薦閱讀:

惡魔小丑——薩科(Shaco)在當前版本該如何玩好?
小丑這個意象到底有著怎樣的代表意義?
大家對《自殺小隊》小丑怎麼看?
蝙蝠俠和小丑所遭受的痛苦真的相似嗎,如果經歷互換他們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是小丑成就了希斯萊傑還是希斯萊傑成就了小丑?

TAG:小丑 | 麦当劳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