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X1 Carbon 2017
可能是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
對於大部分不超過 25 歲的年輕人,這可能已經超過他們人生 1/5 的時光了。
對於 Windows, 也由 Windows 7 來到了翻天覆地 Windows 10.
而對於 X1 Carbon, 則是一個進化成為「快到極致的馬」的故事。
關於 X1 Carbon 2017 的基礎信息,都在 X1 Carbon 2017 第一時間上手體驗 中有特別詳細的介紹,因此在這篇文章中就不繼在贅述了。
在這裡,我想詳細地從設計和使用體驗細節的角度,讓你了解一些在其他地方沒辦法看到的設計細節。同時,這也會是 X1 Carbon 2017 詳細體驗的第一篇,等之後 Wigig 擴展塢和 Type-C 介面顯示器等其他配件之後還會有更多的使用細節文章。
*全文基於 X1 Carbon 2017 國行量產版,i5-7200u, 8G 內存,256G NVMe 固態硬碟,1080P 版本,售價 ¥9999.
工業設計
— Gutes Design macht ein Produkt verst?ndlich
— 好的設計應當是通俗易懂的
X1 Carbon 2017 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窄邊框了,但它並沒有選擇 XPS 或是 Yoga 5 Pro 那樣的三邊窄邊框,而是符合其更沉穩的商務定位,把攝像頭和麥克風陣列留在了屏幕的頂部。
The powerful idea behind ThinkPad design is the creation of a synergistic link between both form and function. —— David Hill
在 ThinkPad 依靠的設計理念之中,最核心的思想是創造形態與功能之間的協同聯繫。
換句話說,屏幕上方才是它們本來應該在的地方:所有人都會在開啟視頻通話的時候,下意識的看向屏幕上方,也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攝像頭放在左下角時拍出三下巴的情況。
同樣的:指向性麥克風陣列留在機身頂部,才自然而然正好是與人嘴平齊的位置,若是使用機身側面麥克風收音,則永遠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而且無法避免打字時按鍵聲蓋過人聲的尷尬。
在具體的設計和製造上,單純的窄邊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對於 ThinkPad 這樣有著穩固性測試作為底線的品牌來說,要兼顧窄邊框和安全性,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X1 Carbon 2017 的外殼材料和製造工藝都需要作出調整:
- 首先,碳纖維外殼的製造工藝和構成有了改變,通俗的來說就是層數有變化,中心部位會更厚,而四周則收窄。
- 在碳纖維外部,包裹的是預製或者說注塑的 GFRP(玻璃纖維增強樹脂)框架。
- 然後再與 GFRP 的窄邊框 B 面結合,最後將屏幕包裹在中間。
同樣的,為了實現窄邊框,X1 Carbon 的 WLAN 由屏幕上方兩側移動到了屏軸附近,而 WWAN 天線也移動到了掌托的左右兩側,天線的外殼為了消除電子干擾,也改為了鍍金工藝。
開啟背光之後:
(上圖原圖為 6720 萬像素,可以點開大圖查看所有細節)在鍵盤設置界面(如下圖):可以自定義 Fn+ F12 的功能,既可以是簡單的鍵盤或滑鼠宏,也可以是開啟 Cortana 這樣的複雜操作。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使用 Shift+F12, Alt+F12, 或者 Ctrl+F12, 來設置更多快捷鍵,實現多種功能。如果不習慣左下角 Fn, 也可以直接在鍵盤設置中互換 Fn 和 Ctrl 功能,不必關機進 BIOS.
除此之外,X1 Carbon 2017 的小紅點三鍵和下方的觸摸板也經過了重新設計:
雖然外表看起來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採用全新的 QMD(quiet metal dome)靜音金屬彈片之後,通過內部結構的改動和全新的材料使得按鍵更為靜音,也完全不會存在松垮的感覺,按下的手感更加「踏實」。
觸摸板符合了微軟精密觸控板規格,所以你能體驗到最原汁原味的 Win 10 觸摸板手勢,配合順滑的圖層和 QMD, 這將會是最頂級的 Win 10 觸摸板體驗。
在之前非量產版本的文章中:X1 Carbon 2017 第一時間上手體驗,也有說過兩側介面布局,介面的設置和位置在量產正式版中沒有改變:
- 左側:兩個 Type-C 形式的雷電 3(ThunderBolt 3)介面、一個傳統 USB 3.0 介面、一個 HDMI 介面,和一個 mini-RJ45 介面(附送轉接頭)
- 右側:筆記本鎖孔、另一個支持關機充電的 USB 3.0 介面、風扇出風口、3.5 mm 耳麥合一介面。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 Type-C 型雷電 3 介面都可以充電或是傳輸數據,如果同時給兩個 Type-C 型雷電 3 介面都插上電源,系統會自動選擇功率更大的那一個,讓充電的速度更快。不會出現過充或者衝突的安全隱患。
最後,你會發現在 X1 Carbon 2017 的頂蓋上只有 ThinkPad Logo, 其他元素被最大程度淡化,整體變得更簡潔統一。今年的 X1 Carbon, 也是外殼成本最高的一年,均攤一下研發成本,大概可以趕上一個便宜電腦的錢了吧。
可維護性
X1 Carbon 2017 的底部只用了五顆螺絲,拆開之後從下方用力就可以打開後蓋了。 2017 版的內部相對之前 2015 版大體相似,同樣還是右置風扇出風,拆開後蓋能直接更換 m.2 介面固態硬碟,網卡,和電池,在小細節上則稍有改動。
屏軸的中間兩個被圍起來的黑色方框就是 WLAN 天線,而之前機身左右兩側下方,原本是揚聲器的位置,被 WWAN 天線取代。因此,兩個揚聲器的位置也就順勢移動到了電池下方左右兩側。
為了讓信號能穩定不被干擾的傳出和接收,天線的屏蔽類型和具體實現方式也有改變,具體的技術細節就不能說了,同時為了在機身上留出電磁波穿透「窗口」而且不損失堅固性,不僅使用了新的材料,也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掌托上已有的 ThinkPad Logo 作為「窗口」的一部分。
屏幕素質
X1 Carbon 2017 的屏幕依然有 1080P 和 1440P 兩種, 均為霧面 IPS, 所以可視角度和可見性依然維持了較高水準。
1440P 的版本與前一代 X1 一樣,還是 100% sRGB 覆蓋,而對於 1080P 的版本,面板型號為 B140HAN03.1, 按面板廠商提供的數據,這塊屏幕應該是 72% NTSC, 約等於 100% sRGB.
詳細的屏幕素質測試還需要等到 1440P 版本到手之後一起測試,我個人也已經買了¥9999 的國行版本,未來還會有更多日常的長期使用體驗。
續航表現
X1 Carbon 2017 雖然機身尺寸縮小,但是電池卻變得更大,達到了 57 Wh, 原本我以為只會比 X1 Carbon 2016 多 10% 的續航,但是目前來看,可能是 Windows 10 越來越省電,也可能是 ThinkEngine 的效果。
在 PCMark 8 的標準 Work Conventional 續航測試中,X1 Carbon 2017 驚人的達到了 8h 23min 的成績,並且還剩餘 19% 電量,也就是說一般常規任務*中 10h 續航並不在話下。
*Work Conventional 續航測試的內容包括模擬網頁瀏覽、寫作、電子表格、多人視頻會議。
另外,在高鐵上我也測試了一下 X1 Carbon 2017 在飛行模式下播放本地 1080P 電影的續航成績:
在屏幕亮度為 110cd/m2 時,經過 1h 16min 的播放之後,電池剩餘 90%, 顯示續航剩餘 13h 32min,所以本地 1080P 視頻在 10h 以上是肯定沒有問題的。最後,X1 Carbon 在睡眠模式下的耗電為 9h 減少 2% 電量。當然,這個測試中並沒有在睡眠時開啟任何程序,所以實際睡眠耗電會稍高於這個成績。
我是用 Chrome 寫完的這篇文章的,所以還有一個不那麼精準的續航成績: Chrome 上網(不包括在線視頻,僅瀏覽靜態網頁)能夠用 7~8 小時。
在快充方面,全新的 Type-C 型雷電 3 介面依然能在 60 分鐘內,將電量由 0 充至 80%, 按照上邊的續航成績來看,可以算得上是充電 1 小時,再干 1 天活了。
*以上續航測試結果均基於「平衡」電源模式,在使用電池時關閉了睿頻,CPU 最高頻率為 2.5Ghz, 開啟 Windows 10 的省電模式,屏幕亮度為 70%, 未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均開啟並連接了 WiFi.
*i7 版本的續航時間可能會稍低於此次測試的 i5 版本。
性能表現
在 CINEBENCH 的測試結果中,手裡這台 i5-7200U 的版本都達到了應有的性能水平,這一代移動版的雙核酷睿產品主要提升還是在傳統性能跑分之外的地方。
*4K 寫入成績是有 Bug 的,但是測了好幾次也這樣。
即使是入門級別的 i5-7200U 在PCMark 8 的 CREATIVE ACCELERATED 3.0 測試里也可以達到以往無法想想的高度,甚至X1 Carbon 也可以承擔一些單純的 4K 視頻剪輯任務。
在日常的瀏覽網頁,Office 系列辦公軟體等普通工作內容時,X1 Carbon 作為超極本自然更是沒有問題,我已經把它當成了超便攜的圖像處理和日常辦公用機。
噪音表現
X1 Carbon 的風扇一直採用著 ThinkPad 最頂尖的技術,前代們在超極本中就已少有對手,在這樣已經非常優秀的基礎上,X1 Carbon 2017 還仍有提升。
初步測試的過程中,一般的儀器已經很難檢測出如此精細的差距,所以我們仍然前往了聲音質量實驗室,來進行最專業的測試。
首先是播放 1080P 本地電影,風扇幾乎不轉,接近空載,噪音就是底噪,只有 15 分貝左右。
進一步的,直接測試滿載時的最大噪音:
可以看到模擬人坐姿 operator 位置的噪音為 26.9 分貝,對於不是那麼安靜的使用環境來說,幾乎就是偶爾能聽到一點呼呼的風聲,只要你的周圍有一些環境噪音,那麼可能根本聽不到風扇的聲音。
*i7 版本的噪音會稍高於此次測試的 i5 版本。
溫度控制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在拆機部分提到過,X1 Carbon 2017 的風扇處於機身右部,主要發熱部件則集中在鍵盤中部靠上的位置。
在室溫(點 3)處於 24°C 的時候,鍵盤部分平均溫度為 32.8 °C, 整體溫度並不高。左掌托(點 2)和右掌托(點 1)的溫度都在 29°C 左右,溫差只有 0.5°C 左右,不會出現單獨一側烤熊掌的情況。
整個 C cover 的最高溫出現在數字鍵 7 附近,達到了 41.5°C,AWSD 附近(點 5)溫度為 34.7°C,鍵盤中部(點 7)為 37.5°C, 接近人體體溫,風扇上方的回車鍵附近(點 4)溫度為 38.3°C, 也只是溫熱而已。
整體來說,X1 Carbon 的溫度控制依舊非常優秀,對於一個本身幾乎不會存在滿載使用情況的產品,在日常使用中完全不可能感到燙手,即便是在夏天出現滿載的情況,也只是溫熱而已。
*i7 版本的發熱會稍高於此次測試的 i5 版本。
最後
對於我個人來說,從 2012 年第一代 X1 Carbon 開始,就一直是 X1 系列的用戶,第一代 X1 Carbon 直到現在也擺在家裡 7*24 開機充當伺服器的角色,一直運行良好。
就像開頭說過的,X1 系列經過了 5 年時間,不斷地向著更完美的方向發展。
長足的時間和頂尖的技術,這兩者的結合,已經讓 X1 Carbon 2017 成為了一個無比接近頂峰的傳統形態商務超級本。
- 早在 2012 年就是窄邊框的 X1 Carbon, 現在終於變得更尺寸更小,但是屏幕面積依然是 14 寸。
- 窄邊框的同時,攝像頭和麥克風還留在屏幕頂部這樣的正常位置,而且還是能通過各項軍標和耐久堅固性測試。
- 整體的機身體積變小,重量減輕,但是電池容量增加了 10%, 續航都有較大的提高,鍵盤鍵程還是 1.8mm 沒有縮水。
- 兩個普通 USB 3.0 介面保證兼容性,也有兩個 Type-C 形式的雷電 3(ThunderBolt 3)介面來保證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內介面都不會過時。
到目前為止,從它身上我還沒挑出什麼毛病,這五年,是一個起點很高,從 90 分開始的產品,一步步邁向 100 分的過程,我暫時也想像不出一個傳統形態的商務超極本還能做成什麼樣了。
今年國行的售價也已經公布:
目前沒有 128G 或者 192G 這樣的基礎入門配置,所以起售價在¥9999 的位置,並且國行還贈送正版 Office 2016, 相對於美行的價格可以說是非常便宜了,可別忘了國行 ¥9999 的價格里包括著 ¥1453 的增值稅。實際去掉稅的價格是¥8546, 對比美行不含稅 $ 1688.99 也就是 ¥11629.37 的價格,都已經是 7.4 折了。當然,如果要拿*通道且不交稅的價格比,那我也沒辦法,本來就是非正常途徑的。「If I had asked people what they wanted, they would have said faster horses.」 —— Henry Ford
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是一匹快到極致的馬。
那麼,車在哪?還有多久才會出現呢?
我覺得 ThinkPad 給出的答案在 X1 Yoga 和 X1 Tablet 里。
ThinkPad X1 Carbon 2017 上手體驗—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zNzQ4MDc4OA==.html?spm=a2hzp.8244740.userfeed.5!2~5~5~5!3~5~A推薦閱讀: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 ThinkPad S5
※【黑匠實驗室】不偏科的優等生——ThinkPad T460s
※為什麼大家都認為thinkpad越做質量越差了?IBM做的時候也很差啊!
※如何評價CES Asia上亮相的ThinkPad?
※thinkpad T540P有必要升級CPU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