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憑什麼賺那麼多錢?
文/晴予
公眾號:貪心記 tanxinji888
「咪蒙」是2016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微信公眾號,積累了800萬粉絲,持續生產爆文,從《致賤人》、《致 low 逼》到《永遠愛國,永遠熱淚盈眶》,因風格偏激在一年之內引發過八次輿論爭議。但它深受廣告主的追捧,廣告報價在公開數據中占首位。
下午看了一篇特稿,寫咪蒙的。名字叫《GQ 報道 | 咪蒙:網紅,病人,潮水的一種方向》。
我知道貪心記的很多讀者都不太喜歡咪蒙,而且我知道,你們不喜歡的是她的產品——那些情緒化的、沒「乾貨」的、顛倒黑白的文章和標題。
我以前也是這樣想事兒的,我分不清人和產品,把一個人生產的東西,當作他品格的說明書。
但現在我明白,她寫的文章和標題,只是她製造的產品而已。她製造這樣的產品,是因為大眾喜歡這樣的產品,這是她的「選擇」,並非她的能力僅止於此。
我也不看咪蒙的產品,但我對她始終沒什麼惡感,因為我看過她寫的《好疼的金聖嘆》,我知道她的文學功底。
你可以不使用她的產品,但她已經成了一座內容界繞不過去的光明頂,所以你不妨關注一下,她製造這些產品的方式。
就像你可以拒絕購買小米手機,但你很難不去關注雷軍的生意經。
講真,我今天看完這篇稿子,內心對咪蒙是非常敬佩的。她做事的方式,值得每一個想要成就事業的人都努力靠攏。
1、你該得的名利永遠比你以為的要遲到很多
特稿里有很多細節,其中之一,也是廣為人知但沒人深思的,就是她多年的積累。
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咪蒙一朝躥紅,八百多萬粉,幾十萬一條廣告,但沒人願意細想這背後是多少苦功。
在開公眾號之前,她讀的是山東大學古典文學專業。她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是《玄學本體論與阮籍詩歌》,論述魏晉時代玄學與文學的關係,獲得了山東省優秀論文獎。
畢業之後,她在《南方都市報》寫了 12 年稿。
大學、研究生、工作,至少十八年在文學中的浸淫。我不知道各位懂不懂十八年是怎樣一個概念。
用現在流行的「一萬個小時」理論講,就算一個人每天只花兩個小時在本行上,十八年算下來,13000 多個小時。
任何人,就算再笨一點,一萬多個小時花在同一門手藝上,也足夠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更何況咪蒙明顯很聰明,而且把文學當成正職在做。
你是顆鑽石,你就打磨自己;你不是,你的打磨也一定能讓自己超越 99% 的人。不是說要過 1% 的生活嗎?那你就付出前 1% 的努力。
儘管如此,咪蒙熬過十八年,又花了兩年干垮一家影視公司,依然寂寂無名。
直到她開公眾號,名利才姍姍來遲,「一夜之間」,她成了內容界的暴發戶,誰說起來都是「嘖嘖嘖」。
那些嫉妒、羨慕、不甘、批判的聲音中,隱藏著大大的一句「你咪蒙憑什麼?」
我想她也不會站出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二十年埋頭苦幹,足以磨平一個人跟任何人爭辯的心。
憑什麼?憑她的前二十年。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但這「一朝」,永遠比你以為的要晚來很多。
做個一年半載、看不到結果就放棄的人,沒資格說老天對不起自己。
一旦你有了這種覺悟,你就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
2、埋頭做事,空談誤國
好聽話,誰都能說。戰略,花一百塊錢買十份報告還有找零。
現在你從大街上拉來十個人,問他們「公眾號應該怎樣做大?」有十一個人會對你說「要增加內容、要跟人互推、要花錢投廣點通」。
哪來的第十一個人?多出來的一個是聽見你問題主動湊上來說話的。
可是,稿子要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互推要一個一個人談出來,錢要一分一厘自己賺回來。這些事誰來做?
咪蒙的答案是:**自己做**。
過往 12 年報紙寫稿經歷,「每隔幾個月,馬凌都會主動把做過的專題拿出來複盤,整理成PPT,給記者總結什麼樣的標題和導語好。」
「做生活方式時,馬凌曾編過一個愛國專題,采了各行各業的100個人,談論如何愛國。8個版面的專題後來沒發。」
開始寫公眾號之後,一年零四個月,她堅持日更兩篇。她吃睡都在公司,外賣還真是讓實習生幫著拿的,因為她忙得沒法離開座位。
16 年底,她被確診為「宮頸癌前病變」,上手術台前一天還在寫稿和接受採訪,手術之後一共休息了兩天。
她有創作助理,也有選題團隊,還有用於選擇標題的粉絲群,但她發出的稿子,始終要她自己一字字寫完改完。
當然江湖上有很多傳說,說她文章不是全部原創,涉嫌洗稿和改稿,不過任何一個有過主編經歷的人都會明白,哪怕是修改別人的爛稿子,也是要耗費大量心血的。
你可能以為,以她現在的名頭和規模,她完全可以當一個「只定大戰略,不做具體事」的老闆,但有這種想法的人,不配成為老闆。
馬雲當年親自一家一家拉商戶入駐,馬化騰當年為了增加用戶假扮女孩在網上陪聊。如果你身邊有隨便哪個行業的老闆,你可以去問問他,我相信他行業里的任何一個具體細節,他都能答上來,都能做給你看。
任何人,做任何行業,要是對自己狠到這個地步,你的人生中就很難有任何一段能被稱為「彎路」。
有些人燃燒生命打王者農藥,有些人燃燒生命在澳門賭博,有些人燃燒生命去干正事。
最後得到什麼結果,都是自己該得的,對吧?「有怎樣的人,就有怎樣她應得的命運。」
你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定很多戰略,說很多空話,但你這些戰略,在你真正動手去做實事之前,一文不值。
戰略這東西,應該怎樣出現?我引用和菜頭一段話吧。
當你的手觸摸到土地的時候,你就感受到了大地。你感受到大地的時候,你就可以判斷出生機。你判斷出生機之後,你的決定才真正是一個決定。
3、做該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
看到這裡,你可能還會琢磨:如果咪蒙真是一個文學功底深厚的人,她為什麼要寫那樣的東西?
特稿里提到過幾次咪蒙的精神掙扎。
她也曾經是個理想主義,去南方系工作完全是為了那句「總有一種力量讓你淚流滿面」。在南方系,她把自己的古典文學專業培養出的「引經據典」式文筆徹底改掉了。
「你自己識字就覺得自己寫得很棒?可是大家看不進去沒有意義。」
這被她稱為「說人話」。
「說人話」,是我也很喜歡的一種表達,我始終認為,能不能把自己會的東西,用最清晰簡明的方式傳遞給大眾,是區分作者水平的金線。
引經據典,可以顯得自己很牛逼,可如果一種作品被生產出來,唯一目的是「顯得作者牛逼」,那它就一文不值。
唯一牛逼的事,是你的作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在這個過程中,無論作家還是老闆,都應該進入「無我」的境地。
通俗來講,就是任何行業,用戶第一。
咪蒙認為自己的寫作有三次轉變。第一次是在《南都》的時候,轉向大眾寫作,不再顯示自己讀書多;第二次是給《獨唱團》寫稿,輸出自己認為幽默、有深度的內容;第三次是寫公號,用戶體驗代替了自我表達,「一定要找到你和讀者的共振,而不是只寫你自己認可的內容。」
很顯然,咪蒙經歷過精神掙扎之後,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她每篇文章的標題都要起出幾十個,然後在幾百上千人中投票表決。
我無意評判她的標題好壞,但我的感受是,她那些標題,我看了也想點。
至於作品是不是乾貨、價值觀是不是正確,這些其實並不是她需要考慮的事。她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很多人說她提供的東西沒有價值,我其實覺得還好——並不是每一個作者都有義務為別人提供真正的價值,何況你又怎能替她的用戶判斷她的價值?
咪蒙的夢想仍然是做影視公司,公眾號只是她用來通往影視之路的跳板。就好像薛之謙當諧星開火鍋店是為了好好做音樂,我喜歡說這群曲線救國的理想主義者是「以販養吸」。
沒有被現實主義洗禮過的理想主義者,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你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把咪蒙當一個老闆來看,她能咬牙摒棄自己的小清新、小潔癖、小自戀、小情緒,進入「無我」狀態,去達到自己的目標,這的確非常牛逼和值得學習。
貪心記一直以來反覆提:榮耀的背後是孤獨,向上爬的路上全是犧牲。
這不是一句便宜的口號,而是真正的苦澀現實,苦澀到,如果你去問一個業已成功的人「他這一路失去了什麼」,恐怕對方會無語凝噎。
可是,這也是你要走的路啊。何必去批判先行者呢?
######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幫任何人洗地,也不是誇大成功的難度。
我想說的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個人進入到大眾視野時,你應當默認,他已經為這一刻默默耕耘了很久。
咪蒙、papi醬、羅振宇、李笑來……你能看到的任何一個人,都在他自己的領域做了很多積累,沒有十年寒窗,就沒有一朝成名。
從這個角度看,你可以不喜歡他們中的每個人,但他們做事的方式,我們都應該揣摩與學習。
每天早上發一條60秒語音,這事很容易嗎?大部分人能風雨無阻每天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給手機充電。
我很少評論同行,也不太上某乎,就是這個原因。小透明黑大 V ,真是很容易,張張嘴就行了。可為什麼你是小透明,他們是大 V 呢?
成功的訣竅其實和減肥一樣簡單:閉上嘴,邁開腿。
僅此而已。共勉。
掙扎與改變就是生活本身,當我們羨慕某人的時候,往往忽略了此人所處的困境。
但毫無掙扎、從未掙扎的人,並沒有真的活著。
——冰臨神下《孺子帝》
文/晴予
公眾號:貪心記 tanxinji88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