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廣深高房價壓力下,年輕人如何提升在大城市的幸福感?

畢業後在一線城市工作,以前覺得成為房奴是最可悲的事情,現在發現成為房奴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尤其是越來越高門檻的限購政策.....雖然薪水不低,但每次一看到房價就充滿壓力,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自己的壓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


先生是top院校博士,我是一名985碩士,農村家庭。兩人每月工資到手約5萬,但仍然租住在一個15平的小房間,先生之前為了省錢直接住在辦公室。賺錢能力還可以,但還是不敢花錢。因為在北上深隨便買一個70平的房子就要400萬。沒有父母的原始積累做後盾,想要自己的房子一切只能靠自己。於是只租住在15平無陽光直射的房子里,除了超市採購降價的優衣庫HM衣服和某寶,基本不捨得增加消費。看到周圍人一個個買房當房奴,也曾上火焦慮不知所以然,在先生的勸解下突然明白,投資房子不如投資我們自己,有時間學英語健身讀書,增加自己的賺錢能力,讓自己的市場價值增值速度超過房子,相信未來一定可以有一個即使不那麼大也充滿陽光的小房子。生活的質量不應該僅僅用一個房子來衡量,即使房子是租來的,生活不是。即使租房15平,我的房間里有魚有畫有小花,還有一個愛我的他。不過還是感嘆一句,房子太貴了,我們只不過想要一個安身之所,卻像是在要一份奇珍異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希望一切可以好起來。

補充:感謝知友的支持和答覆。剛畢業不久還在努力攢首付,先生收入較高但辛苦也是和收入成正比。我們確實沒有大支出,而且普通家庭出身也節儉慣了。農村父母們年邁沒有多少收入,每月定期給雙方父母打錢,以及每個大節和生日。老人生病住院較多,沒有保險,醫藥費基本出大頭。兄弟姐妹辛苦還想幫忙救濟。掙得多應該多承擔。不然怎麼對得起親人那麼多年辛苦的付出。15平對兩個人來說其實不小了,合理設計空間,房間住著也很舒服。就像《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里的主人公夫婦,雖然百萬遺產,但也用簡單的方式過得充實幸福。很多帶來幸福的消費品並沒有那麼奢侈,即使穿著優衣庫打折的衣服讀著kindle的電子書,在城市圖書館裡給自己泡一杯花茶,或者騎著摩拜單車去探索這個城市,簡單,幸福,不貴。


如何在一線城市生存得活色生香,可是一門藝術。你倒也用不著驚慌,這裡恰好有一份《一線城市生存指南》,你只照著做,便可以做一名真正的「一線城市青年」了。

什麼?是生活,不是生存?你錯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罷了,和生存,別無二樣。

漂在一線城市,第一要解決的就是住(zu)房問題。買房自然是不可能的,能租到合心意的房子,都要對著土地公公拜上三拜了——不過,城裡的土地公公,大約是不屑管你的。

預算不多,得控制在收入的五分之一以內。一室一廳一廚一衛之類的,還是趁早咽進肚子里;「在我們那地兒,一千五百塊錢,夠租兩室的了」,這種想法,也是萬萬要不得的。都到了大城市了,得有大城市的格局。若是不小心說出這樣的話,定是免不了要被他人恥笑了去。

地理位置是極為重要的。地鐵口的房價,比別處又要貴些。好在是一線城市,共享單車之類的新興玩意,出現的比別的城市也都要早一些。所以,離地鐵口步行二十分鐘以內的路程,都可以納入選擇範圍之內。

若是一個人住,合租當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情投意合的合租室友,上演出一段都市合租情緣佳話;若是沒有,也是不要緊的。至於小情侶們,合租自然是不合適了:都到了大城市了,同居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都水到渠成的同居了,也難免就會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響——都是成年人了,尷尬還是少些為好。

當然,也千萬別萌生那種「在這地住個三年五載」的想法。在一線城市裡,搬家是極尋常的。記住一句話:沒有搬過七次家,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新一線城市青年」。

從城中村搬入小區房,是每個新一線城市青年的夢想。

民以食為天,吃當然也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身為新一代一線城市青年,吃,定要吃的講究,既要考慮飲食健康,又要兼顧經濟實力。一線城市的吃食,比別處是要多些的。什麼八大菜系十二國料理,自然是不在話下。切莫總將那沙縣小吃黃燜雞米飯掛在嘴上,這和一線城市的格調不符。

有志的新一線城市青年會選擇自己做飯,加入城市裡的茫茫「叮飯」一族。下班之後,到臨近的超市買些新鮮肉菜,回家做一頓簡單的飯食,清炒萵筍片、可樂雞翅、番茄蛋花湯。吃飯前是必須要拍照的,挑選偏黃色的燈光和乾淨的桌面,再加上暖陽風格的濾鏡,簡單修圖之後上傳到朋友圈,配上這樣的詞:『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陽光和你都在,又是幸福而充實的一天。』『一個人,也能過出精緻生活。』

外賣是用來以備不時之需的。城裡的外賣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點餐之前是需要貨比三家的。同樣的餐食,這一家比那一家便宜了十幾塊錢,也是常有的事。是在乎這十幾塊錢嗎?當然不是。新一線城市青年選擇的是品質,「某某家外賣的服務基準已遠高於其他平台,在這一波角逐中,其餘幾家明顯後勁不足啊!」對了,比品質更重要的,是談資。

新一線城市青年的所在公司,都是新時代人性化的公司。公司是提供加班餐的,下班之後留在公司里,做一些當日工作復盤和工作外的自我提升。點一份加班餐,站在34樓的落地窗前:

你見過這個繁華城市21點的滿城燈火嗎?我見過。

一線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商城了。事實上,許多新一線城市青年上班的地方,就是城市最繁華的CBD。他們出入金光閃閃的大樓,進出大樓要刷指紋,門口站有英俊的迎賓小哥和漂亮的禮儀小姐。這樣的大樓里,出入的白領金領自然與別處不同。他們通常都化著精緻的妝容,穿成套的西服,每天換不同款式的領帶。

城裡的CBD,自然是為他們準備的。

對新一線城市青年來說,某寶才是他們的新天地。

手機某寶里收藏了68家店鋪,常買的也就三兩家。換季的時候,點開店鋪主頁,將心儀衣物一一加入購物車,付款的時候切記定要選擇「螞蟻花唄」。城裡的快遞,從來無需糾結包郵與否的問題,速度更是一等一的;快遞自會送到樓下的服務站里,下班後去取了來便是。「一線城市就是便捷。」曬單的時候可以這麼評價。

若是公司同事開始談論Versace、Yves SaintLaurent這樣的服裝大牌,要一臉平淡鎮定、若無其事:「我更喜歡小眾設計師品牌的衣服,大牌什麼的,也沒那麼有意思。」說話間,切莫慌張地撥弄你那某寶淘回來的套頭衛衣。

共享單車最先就從這裡誕生,新一線城市青年定是最早接觸到的那幫人。

「早上騎單車到地鐵站,陽光正好,小黃很輕快,開始正能量的一天。」配圖是一張把著小黃單車的自拍。

地鐵,是新一線城市青年出行的重要工具;地鐵時間,是新一線城市青年的靈魂放飛時間。刷完昨晚上沒來得及看完的公號,查看了朋友圈的最新更新,耳機里的民謠正好唱到《世界之大》,打開kindle app,打算看會子書。

真好,充實的通勤時間。

新一線城市青年上班,最好穿運動鞋。一來,擠地鐵是個技術活,運動鞋在靈活性上有極大優勢;二來,即將遲到的早上,出了地鐵之後,運動鞋能讓你隨風奔跑自由飛翔。

當然,新一線城市青年的生活,定不能局限於這方寸之間。詩和遠方,才是新一線城市青年的終極追求。東京太熱巴黎太遠,就去城裡城外走走。深圳的世界之窗,一樣是巴黎街頭的味道;北京城外的古北水鎮,是京城青年的後花園。

「誰說風景只在遠方,我心到處,皆是風景。」

新一線城市青年的生活還在許多處。影票太貴,出租屋裡磕著瓜子擼片也有3D的感覺;高逼格的大會很多,挑幾個免費的體驗體驗;圖書館和豐富的同城活動,好好利用,可千萬別浪費了資源。

生活在一線城市, 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舉手投足之間,你都要堅信,你就是一線城市青年。

——————

首發公號:十八勢。能用姿勢解決的,我們絕不用嘴。


最近在重讀《道德經》,有段話蠻貼切這個問題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道德經 三十三》

其實說開了也挺簡單的,「多和自己比,少和別人比」,「多縱向比較,少橫向比較」。

煩惱無非在於「」與「」,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有所得,則必然有某人有所失;反過來別人有所得,則我必有所失

如果只考慮「失去」就是「失敗」,從而從精神上先否定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勞動,那你的人生,一定常常生活在痛苦之中,即使買上了房子,買了車,有了漂亮/帥氣的女朋友男朋友,你還是會有「失敗感」。

因為總有人比你住更好的房子,有更豪華的汽車,一天到晚不停的換男女朋友,比如某王姓公子。

哪怕你就是到了王公子的境界,那還有人比他有權勢地位,還有人比他有更帥氣的外形,更健康的身軀。

哪怕你比王公子更有權,更帥氣,更健康,你又能怎樣,你能長生不老還是永葆青春

人生的幸福,並不是靠堆積物質財富就可以獲得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來源於身、心、靈的和諧,或者說 物質所得、慾望、精神追求的統一,物質所得常常因人而異,有多餘有不足,有豐富有貧乏。而慾望和精神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而行,因為精神和欲求都來源於內心。

如果有恆定的精神追求,了解自己人生的命運,然後用合適的方法,追求屬於自己的富與貴,進而探尋生命的意義。

這種幸福,可以稱得上長遠。

自知而明,不是發射光明照亮別人,而是照亮自己的內心

自勝而強,不是比別人更有力,而是每一天都在進步

知足而富,不是比別人更有錢,而是內在的生命更豐富,幸福感更多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之以無名之朴,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共勉。

一些相關答案:

剛畢業不到一年被裁員,年關將至,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 知乎

27歲北漂男,目前失業,一無所有,我該如何擺脫失業,自甘墮落的困境? - 知乎

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應該秉持「我要變厲害、我要掙大錢」的生活態度還是「知足常樂、平淡是真」的生活態度? - 知乎 (注意看

出身富貴人家到底有什麼地方值得人嚮往? - 知乎

大家自稱莫欺少年窮,看了挺多回答最後一句都是這句話。問一問有什麼樣的資本憑藉可以相信自己未來會富? - 知乎

發現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是種怎樣的體驗?(命理)? - 知乎

終其一生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是不是活的失敗被人瞧不起是劣等人呢,衡量人生值不的標準最重要的是社會地位? - 知乎

有什麼可以一天改變命運的方法嗎? - 知乎

在社會上,你最不希望成為哪種人? - 知乎

30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如何評價微信朋友圈文章「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 | 或者,也不能這麼說」?

90後相信算命是怎樣的一個體驗? - 知乎

運氣真的與實力有關嗎? - 知乎

從月薪3000到月薪10000,大家都用了多長的時間? - 知乎


面前是世態炎涼,身後是柴米油鹽——一個外來人生活在一線城市的辛苦,怕是只有真正體會過才會懂。

我曾經在《如何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品味的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568734/answer/20070622 的回答裡面說過,

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家,住兩年的地方是家,住二十年的地方也是家,我把它當作家,我就不會讓它亂糟糟的。」

眼瞅著北上廣深的房價一波一波的漲,很多身邊人心態開始變了,覺得反正買房無望了,在一線城市生活沒有長遠盼頭,要不準備退回二三線老家,要不就穩穩做起月光族,及時行樂了。

作為一個長期以外來人的身份在各種一線城市生活的人(新加坡——倫敦——深圳),我很能理解這種沒法在一個地方紮下根的無力感,也試著各種方式讓自己,和自己身邊愛的人過的幸福。下面是一些微小的分享,希望對各位讀者有幫助。

先要說一下,一線城市的房子作為一個很好的保值性的理財產品,能買的話還是先買。哪怕是先買個二三十平的小戶,也是個不壞的選擇——交房租是消費,還房貸更像強制儲蓄,而這一部分強制儲蓄,在未來換房的時候是可以算進去的。

如果沒有一步到位的能力的,千萬不要想著一步到位買個大房子,一線城市的房子完全可以從小到大、從簡到奢的換上去,早早把每月的住房開銷從消費(房租)轉換成儲蓄(房貸)。對於起點普通的年輕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提高不是一個大跨步的過程,是一個緩慢的螺旋上升的過程

在這樣的設定下,車子等大件的購置,最好還是留在買完房之後再說。畢竟一輛稍微好點的車,可能就能支付一個小戶型的大部分首付。而實際上考慮到一線城市糟糕的交通(個人觀察,北上廣深中,北京市內交通狀況最差,上廣其次,深圳勉強可以接受,但未來很難說),買了好車後對於日常通勤上班的年輕人的生活質量的提升,比起每天坐地鐵,有少量提升;但是比起每天打車,其實相當有限。所以車子的購買可以往後拖。

啰嗦了一堆要優先買房的話,還是沒回答問題。那麼年輕人在買不起房的時候有什麼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呢?其實還是有的。

租房住和買房住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其實應該就是家裡的很多布置自己做不了主。租來的房子裝修老舊,傢具破敗,租客真的願意下血本和時間重新刷牆改造+買傢具的想必不多,就算租客願意,房東也未必願意呢。家裡的各種家用電器和各種傢具都有同樣的問題,你想要把房東的沙發丟了,自己換一個沙發,非常麻煩不說,房東未必願意讓你丟舊沙發。洗衣機、電視機、冰箱等同理,除非你願意買一個更新更好的,並且承諾在退租時候把新購置的電器、傢具留給房東,不然房東多半是不會同意你丟他的東西的。

那麼有沒有一件東西,是能夠

  • 提供良好的體驗
  • 買的時候不棄置舊物
  • 不貴
  • 退租的時候不會跟房東產生所有權爭議

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投影儀

現在的一些家用投影儀,比如堅果、極米等,小几千塊錢,非常小巧,搬家時候可以直接塞進背包裡帶走。而且很多都內置安卓系統,可以直接連接網路看電影、電視、綜藝,而且還自帶音響,接個電源線連個wifi就能開始使用,用起來和主流的智能電視機沒什麼兩樣。比較講究的,也可以接電腦、ps4等設備一起使用。

只要租住的客廳或者房間有一面白牆,就能配合著移動支架用起來,是非常好的家居良品。配合懶人沙發使用也有奇效,躺在懶人沙發上,看著投影電影,還是不錯的體驗。

全套搞下來小几千,自娛自樂,或者接待朋友來家裡看電影,或者招呼妹子來家裡」看電影「非常好用。

=============================

對於比較熱衷在家裡做飯,或者在家裡吃外賣的人,購買精美的餐具也是不錯的選擇。

精美餐具的使用,對於吃東西的直接體驗是有非常明顯的提升的。我雖然一個人居住,但是買了多人份的成套餐具。即使是自己點外賣吃,或者朋友來家裡來不及準備參與而喊外賣,我都會把食物從外賣盒子裡面倒出來,裝進自己的餐具裡面。

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家裡不使用也不保存任何一次性餐具,所以我在買了餐具後還專門試擺過各種餐具組合,應對不同的就餐場景——

1. 中式聚餐

2. 西式聚餐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一下餐具對就餐體驗的影響,我泡了一盒常見的速食麵,請讀者自己體會——

簡單的草帽白盤裝一下

成套的精緻餐具,幾百到小几千,即使是吃外賣,也能給自己和客人的用餐體驗帶來很大的提升。

當然,也不能老是在家裡窩著,還是要開個車,大城市待久了心煩,周末和朋友一起開車去周邊或者城郊自駕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細心的讀者應該發現了,我在文首勸大家把買車的事情往後延,這裡又說開車周邊自駕,是不是矛盾呢?其實並沒有。

開車通勤相比打車通勤對於生活質量提升有限,主要原因是一線城市的交通糟糕,每日通勤很糟心。但是周邊自駕其實和通勤不一樣:

  • 頻次低——不用每天都發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
  • 不趕時間——反正不怕遲到
  • 比較自由——萬一那條路堵了,大不了我換條路,甚至換個地點,或者換個時間也行

當然,一線城市的車牌是個大問題,搞到車牌後還要煩心停車位的問題。好在現在租車也方便,租車的話就不用煩心車牌問題。現在連滴滴都有租車,可以免費送車上門,和打車一樣方便,除了國內的幾個大城市,國外也可以實現租。

周末,約上一二三四五個小夥伴,找塊大草地,鋪個野餐桌布,樹上系個吊床,有寵物的話可以帶上,吃野餐或者玩飛盤都不錯

去到一個新地方,總是會覺得有新鮮感,不是日常生活上下班擠地鐵的乏味。即使是交通信號燈這種生活瑣碎,也有值得挖掘的地方——原來有些地方的左轉道是在道路最右邊車道的,我和小夥伴在途中還展開了小小的討論

車後備箱里放一台現在很火的無人航拍機,換一個視角看這個世界。能夠看到原來一些景觀和道路的設計是有創意在其中的,只是在地面的視角看不到

因為環境的不同,所以早已被日常柴米油鹽消耗掉的好奇心又會蹦出來,比如妹子看到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一個牌子,仰著頭看了半天

租一天車,幾百塊,三兩好友用一天車,不花多少錢,也能充分享受自駕。

隨便說幾個小點,花小錢提高在一線城市生活幸福感的小方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給大家一點微小的幫助。


謝謝@橘子 邀請。

在大城市提升幸福感的唯一方式是認同自己的身份。

前些天,我看到知乎一個「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的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首贊的答案是一位清華本碩博連讀博士生,他說:

今年是我工作第三年,年前剛剛調動了工作,轉戰南京某高校。為什麼?細說起來一大堆,總結起來就兩個字:房子。 上學的時候不了解牆外的世界,以為房子只是一個居住的場所,租房買房只是差一張房本那麼簡單。結果被狠狠地教做人。

這是北京這座城市中金字塔中上層人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仔細想想確實是個挺大的笑話。每一個來到這個城市的人都抱著英雄夢,覺得二、三線城市太小,況且在小時候見識了父母養育的辛苦,所以想要以後要靠自己的能力買個大房子把父母接到大城市來住回報他們孝順他們,家鄉那個小城市環境髒亂差醫療水平低。

終於,我們一路攀爬,拿到了中產階層的收入。但是,原來認真努力了這麼多年,使自己成為一個「棟樑之才」,卻連給自己一個穩定的居所都給不了。

這個階層都病了。

中產階級,曾經對於西方世界來說是一個充滿褒獎的詞語,它代表著「勤勉地工作」、「高階的消費水平」、「樂觀的生活態度」,康奈爾大學社會學家ThomasHirschl說,「沒有經濟安全感的人,都不能稱為中產階層」。

而對於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大多數被稱為白領的群體,恰恰是經濟安全感最低的一群人。中國大多數農村,感受不到「相對剝削感」,所以並沒有很強的經濟安全感,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白領,可以更直觀的感受到高階層群體的生活舒適度,能感觸到更強烈的剝削感。

白領在大城市或許有著裝修精緻的客廳,愛喝咖啡,愛玩單反,出入高評級餐廳,定期出國旅遊,但他們擔心自己的房貸,擔心子女,擔心年邁要贍養的雙親,這些焦慮和不安,讓他們不敢生活得更「中產」,大多數人卻也只能選擇生活的中產。因為對社會有深刻認識,知道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害怕掉落到下一個階層,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渴望上升到上層階級。

說一個中產階層的奮鬥史

20世紀,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一位作家寫了一則憂傷的童話,鑲著金邊的泡沫,裹挾著一整個階層面對這個世界喧囂和浮華的無力,成就了爵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這個破滅的童話叫[了不起的蓋茨比]。

他比我們所定位的白領過著更優越的生活,蓋茨比是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有著很多功勛的少校軍官,家財萬貫。他有著一座超級漂亮的住處;大理石砌的游泳池,以及四十多英畝草坪和花園,在房子的一邊矗立著一座塔樓,常春藤稀稀疏疏的掩映下,塔樓顯得簇然如新。

蓋茨比的父母是農戶,他出自寒門。在愛上來自上層社會的黛西之後,他奮鬥了五年,終於到了擁有了上層社會的生活,但遺憾的是,他沒有上層社會的身份,而黛西此時已經嫁給了別人。

他燈火通明的別墅無比光鮮亮麗,他的簡歷精彩到讓人嫉妒。但是事實並沒有他呈現的那樣動人。蓋茨是在紐約從事非法的私酒生意暴富的,他的牛津大學的學歷也模糊不清,他用這樣的方式包裝自己,企圖如此這般闖進上流階層。

美國的上流社會頑固地堅持著舊貴族式的勢利,對於蓋茨比這樣的暴發戶滿心鄙夷。物質文明在當時的美國掀起了一陣狂熱風暴,當人們只是對物質文明追逐時會有很多人去鑽空隙,追根溯底是人們對自己身份沒有認同感,而在沒有信仰存在的文化背景里,只能靠著階級存在的微弱的身份認同來抵制外來戶。

那時的美國資源分配並不是按照階級劃分,當規則還未形成時蓋茨比盲目的闖進了上層社會,帶著他的錢,以及曾經沒錢帶給他的壓迫,就那麼踉踉蹌蹌地走到了悲劇的故事裡,直至落幕。

在黛西見到蓋茨比、認可蓋茨比包裝的上層社會的標籤的之後,她比較了一下在外面有著情人的湯姆和對她一往情深的蓋茨比,她大概又愛上了蓋茨比。

後來他們一起上紐約去。湯姆責怪蓋茨比給他製造家庭糾紛,大罵蓋茨比私自賣酒精賺大錢。黛西對蓋茨比所包裝的身份產生了懷疑,蓋茨比跟黛茜上一輛車,尼克也跟他們一起回長島。

可是,黛茜因情緒激動,開著蓋茨比的車子在歸途中將湯姆的情婦瑪特爾撞死了,出事後她匆忙駕車逃走。

瑪特爾的丈夫威爾遜發現肇事的汽車在蓋茨比家,以為是他撞死了妻子,便悄悄地潛入蓋茨比的別墅,把正在游泳的蓋茨比打死了,然後在草叢裡開槍自殺。

兇殺案發生後,尼克打電話給黛茜,但她和湯姆帶了行李,很早就出門去歐洲旅行了。黛茜既沒打來電報,也沒送花圈。往日一起花天酒地的朋友沒有一個來參加蓋茨比的葬禮,唯有他年老的父親和尼克……

蓋茨比為了久久地抱著的一個夢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

在看完書籍之後,我看電影,裡面有一幕是:在蓋茨比的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我才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的爵士時代,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一旦他選擇了親吻那個女孩,他一定會沒法像上帝那麼自由。聰明如他必定知道,但他依然義無反顧投身進去,生命中所有與美好相關的想像都凝結成了最具體的象徵。他相信只要自己跑得更快一點,把胳膊伸得更遠一點,總有一天,總有一天可以突破的了禁錮自己的壁障。

蓋茨比本人到最後其實安然無恙善始善終,只不過是那些曾經吞噬了蓋茨比的,在夢境醒來之後發覺的渾濁灰塵,讓我們暫時對人世間壯志未酬的悲哀和轉瞬即逝的歡愉失去了興趣。

時代下的中產階級英雄

在我們所處的城市,有著無數個蓋茨比。他們有著財務自由的夢,在追求的道路上,做著自己的英雄。

在這條路上的荊棘遍布,前有《歡樂頌》,後有《小別離》,階層僵化的概念被逐漸擴大。在階層動態平衡的金字塔中,頂層人群玩轉規則、不受影響,底層人群放棄希望、降低預期,他們都有相對輕鬆的心態,唯有夾在中間的中產如臨大敵、困於瓶頸。

最主要的瓶頸來自於房子。

一個地方的房價,居然讓那些國內外頂級院校出身,且身處尖端行業,且擁有多年工作經驗且已是行業中流砥柱,產生大量社會價值的年輕人,都不僅是一時買不起房,而是感到毫無尊嚴毫無希望可言。那麼這座城市,到底在蘊育著怎樣的人?

房子不僅關乎於國家經濟,也關乎個人資產。

但是房子被寄予的概念太重了。

大家此刻就好像在一輛車上。有的人輕鬆地在座位上打量著窗外的風景,有的人滿面污泥,將將好擠到門內;有的老夫妻使出一輩子的力氣,試圖將自己孩子從車窗托進去,有的人在車後狂奔,邊跑邊罵,最終沒了音信。

沒有人知道這列車能不能一直開這麼快,也沒有人知道這列車會不會翻。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這列車翻了,所有人都要完蛋。因此大家都熙熙攘攘,向這輛列車的車門奔去。

倘若某一天列車出事故了。那些因為上車付出了自己全部的人,他們的眼淚和鮮血,根本無處可說。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來自於這個階層的以下擔憂:

1.對於行業更替快速或經濟形勢下滑導致的收入下降的擔憂;

2.對於放水導致通貨膨脹稀釋購買力的擔憂

3.擔憂家庭資產能否保值

從過往幾十年看,能長期抵禦通貨膨脹的就是房地產了。而未來呢?我們靠什麼來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隨著經濟下行和貨幣放水,真正意義上的無風險利率越來越低。P2P等投資風險越來越高。股票、期貨、外匯等市場永遠有機會,但這些也都是需要承擔風險的,獲得長期穩定的高收益並不容易。

4.對於養老醫療的擔憂

回歸到身份認同。

Jacques Lacan提出過一個非常有名的理論:鏡像理論。剛出生時嬰兒認為鏡子里的是他人,後來才認識到鏡子里的就是自己,在這個階段,嬰兒首次認識到自我。而在此之前,嬰兒還沒有確立一個「自我」意識。從鏡像階段開始,嬰兒就確立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對立。

在蓋茨比的故事中,膨脹的物質造就了他僭越出自己可控範疇的階層,在這個僭越過程中,他把「自我」和「他人」之間的區隔當做了一場征途,但是規則在劃分的時候本身具有無限的雜合,把分類重新打亂,併產生新的質疑。蓋茨比沒有預料到,他把「他人」包裝成「自我」,同時也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但未預料到參合的時代因素,追求了一場充滿了徒勞感的人生。

對於在城市裡生活的白領階層,首要的是需要確立自我的階層意識,進而選擇為這樣的階層生活付出什麼代價,從而通透的生活。

真正的英雄在於知道了生活的黑暗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中,我們終將如此生活,並熱愛這樣的生活。而所賦予自我的姿態,只能像影像里一個時代的鋼銅勇士,來見證一個時代的所有變遷。


鑒於我其他的回答點贊數都是個位數,這個回答居然有兩位數!那就來更新一下吧。

我的工作:不是華為不是bat,但是加班程度不亞於bathw,是一個大家以前覺得很掙錢但是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

我的家境:中產階級吧,也不是深二代。父母都是農村出來的,一直是領工資的

房子緩解了一部分的焦慮和擔憂,但是也帶來了更多的焦慮和擔憂。雖然媽媽說不要因為房貸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但是還是會考慮工資不漲/萬一失業/萬一調崗房貸怎麼辦。

目前來說,提高幸福感就是能有更多可支配的時間來充電和學習,讓自己對未知的未來更有底氣。

以前喜歡的學霸男神是個程序猿,他說程序猿是個需要不斷學習的職業。當時反思了一下自己,自從工作後都沒怎麼學習。後來很悲催的被男神拒絕了,但還是很喜歡男神的學霸氣質,於是乎自己也想成為一個學霸。

----------原答案的分割線---------------------讓我每天按時下班!!

常駐深圳。

最近三個月在帝都培訓,每天朝9點半晚6點的生活。早上起來悠閑的吃酒店自助餐。然後走路去上班。最重要的是晚上按時下班!不像在深圳,尼瑪每天9點下班。!

下班後去酒店附近的游泳館游一個小時。

10點開始看frm,看到11點上床。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已經過了一半了。

其實在深圳8:30上班我也可以接受,但是每晚為了應付領導的加班讓人很絕望。從早上8:30到晚上9:00,一天下來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很焦慮。浪費生命的加班!

最近發了年終獎,發現原來自己不吃不喝一年的收入還是能還的起月供的。之前以為不吃不喝都還不起,心情好了一點。

無駕照所以也不操心車的事了,反正買不起也養不起。

感恩家裡給予的巨大支持,給我付了首付,每個月還幫我還房貸(三分之一),讓我有吃有喝……


既然前提是高房價壓力下和年輕人,而且是提高幸福感不是拚命奮鬥,那就不要提什麼改變階級,什麼市中心大別墅大平層,什麼星辰大海了。大家關鍵是有知足常樂態度哦~有了這個態度以下就有很多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小建議~

吃好多好吃的,各種有特色的小吃,都不貴啊,別看街邊不起眼的小店,做做功課的話,隱藏好多好吃的,大城市的人多哪兒的特色小吃都有,所以基本想吃的菜系都有~

養一隻小寵物,狗狗什麼的,每天都圍繞著你,他的世界只有你,出去倒個垃圾的功夫,他就在門口等你彷彿幾個月沒見你的那種熱情~有人等你回家是很有愛的~

沒事還可以逛逛淘寶,一般一線城市都在很多店的包郵範圍啊~打發時間最好了~

有很多桌游店啥的,有定期組織狼人殺啊羽毛球啊啥的活動,大城市玩的人多活動多,參加一次也就30、40活動費,認識認識朋友挺好~

上海不論再晚都有好吃的外賣,7-11、familymart都是24h的,東西都很好吃誒,又很便宜~

特價旅遊的機票啊行程啊,看看什麼值得買app,90%以上的產品都是一線城市出發的產品啊,認真看看對對假期合適的話可以出去玩啊,看看更大的世界~

有任何興趣愛好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培訓機構啊,插花陶藝烘培啥的,有小資的貴些的,還有如果是有市政府補貼的那種就業相關的,1、上海戶口失業、協保、農村富餘勞動力,這3類人員可辦理100%學費政府補貼,也就是免費培訓。

2、在職工作人員(本地、外地戶口都可以),單位正常繳納社保養老金並處於繳費狀態,50%學費補貼。3、額外提供不符合1、2類的其他人員,不同課程20%左右的補貼,自費標準就是補貼後實際學費。看學個調酒師啊、烘培師、中式點心師職業證書啥的全價都在2000多~一周一次可以學上幾個月,真不貴~


只要記住三點,簡單粗暴夠了。

1、儲蓄、儲蓄、儲蓄

舉個例子,存夠40萬,哪怕只買5%年化的保底理財,一個月的回報是1600,基本就把合租的房租給Cover了。而且能為自己留出投資的錢。

2、投資、投資、投資

學會「花錢」。用投入產出比的思維看待自己的支出,懂得分辨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消費」。

去學習,去提升自己,去花錢換時間換資源並獲得產出才叫「投資」,沒有回報都是「消費」。

特別是「為了彌補自己自卑」而產生的消費,別被現在已經無孔不入的營銷洗腦,什麼旅遊凈化心靈,什麼必須去吃的美食。好像不去消費自己就落後了什麼,生活就不完美了。

其實利用的,都是你的自卑。

別人用自己的被動收入去犒勞自己買個包吃個米其林,不會傷筋動骨。你用你的時間青春出賣勞動力換回的主動收入去得到一個跟別人「平起平坐」的幻覺,真的不值。

3、不斷加深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

多讀讀馬原、毛中特,真的很有用,不展開了,懂的自然懂。


其他地方我沒有生活過,我就說在上海吧。

上海是個很小資的城市,精緻的文化氛圍感染了這裡生活的每一個人,給予大眾點評這樣的慢生活互聯網公司發展開拓的空間。

我之前在一家咖啡館組織的萬聖節活動上認識了一個本地長大的上海女孩子,非常的活潑開朗,也很放的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能感受到很多全新的體驗,充滿好奇,充滿活力,玩累了之後,就會跟我說:「我們去喝個下午茶吧!」然後就去那種很小眾的甜品店之類的。

或者去戶外看看風景。

趕上櫻花盛開的時節,一起去同濟大學看看櫻花!

說到這裡,此處應有歌聲響起,「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曾一起走,卻走失那路口。。。」

高房價的壓力雖然很沉重,但是我卻深受這個城市文化的影響,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在身上不斷的打上一個又一個的烙印,從家鄉到城市,總在我的身上雕刻不一樣的模樣。

對自己好一點,我開始雕琢自己的廚藝,尋找屬於我自己的專屬美味,越是平淡無奇,越是彌足珍貴!

去甜品店學習製作蛋糕。

還有很多DIY的店,比如上海很多商場里的陶瓷DIY可以慢慢去學習嘗試。

愚園路和浙江中路那邊都有這樣的陶瓷DIY店。

或者你可以去畫室,安靜的用畫筆雕刻一下午的美好時光。

或者定製你的魅惑紅唇,自己去DIY一支專屬於你的口紅。

如果你喜歡戶外,自然也有數不盡的戶外戶外活動等著你來參加。

你喜歡健身,上海這邊有太多24小時營業的健身房了。

你喜歡唱歌,上海這邊有很多陌生人以歌會友的活動。

你喜歡戲劇,上海這邊的大劇院一直在放經典的片子。

你喜歡狼人殺,上海這邊有很多人在組這樣的牌局等著你來。

。。。

有太多這樣的活動了,讓你可以在房價的重壓之下,找到屬於你自己內心裡的寧靜,去放鬆自己。

你沒有對象?這些活動本身就能認識很多人,我有空就會去參加一些戲劇表演的活動,現場即興表演,百分之七十是女生在玩。

你害羞不敢和女生勾搭?沒關係,上海這邊有很多線下的相親活動,主辦方會精心策劃每一個小活動,讓你跟妹子有更多的交流。

如果你不是執著要在上海這邊買房,那麼你只要走的出去,願意去擁抱這個城市的美好,你會發現這個城市很多動人的地方,你會遇見很多有意思的人,你會慢慢變成一個有情趣的人,有格調的人,有魅力的人!

年輕人在大城市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是要客觀認識自己的能力,如果確實不能買房,就沒必要陷入焦慮之中,在你的工作之外,這個城市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只要你願意就發掘他們,願意去融入他們,那麼你的生活體驗肯定會提升很多。

感謝閱讀!


我租住的的小區,在郊區,先要坐三十分鐘左右的公交,再換乘一個半小時地鐵才能到市中心,雖然趕路挺煩的,但是我過得很幸福。

你們的焦慮是買不起房,或者是買房差錢,我的焦慮是「我的名下不能有房產」。或許一部分人認為我編故事,那就當故事看吧,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的身世離奇得像一本小說。

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賴」,我的身份證也沒有黑,還可以坐飛機,坐高鐵,我跟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沒有發生借貸糾紛,涉及的案子主要是民間的集資。一旦我買房了,被人知道了,呵呵,我就會被告上法院,然後看法院怎麼判,如果判我輸,我的房子就沒了。如果我運氣好,那麼我可以享受我買來的房產。

比起無錢買房,我這種人的焦慮是不是更大一些?我承認,最開始面對這個局面的時候,我的心結是打不開的,我也一度認為我這輩子就這麼毀了,只有我父親母親還有三個好友一直鼓勵我、相信我,勸導我。最開始的時候,喘不過氣來,壓力很大,基本上是這種心態:

這是去年三月,我個人的抱怨。

後來我遠離了家鄉,來到了更大的城市,我發現我重新活了過來。

來到大城市,一切都是新鮮的,以前的天空是灰色,這裡的一切都那麼明亮,有最新的前沿科技,有最新的行業動態,有最新的人可以認識,人嘛,在新鮮感裡面,總是快樂的。

然而,真正讓我心態變得平和的,是我小區的居民們。

我現在所在的小區的房子的售價在2萬左右,租金不高,三室一廳也就兩千五左右。一室一廳1500左右。我問過小區的物管,小區共有2400多套房屋,入住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業主自住率很低,具體數據他們也沒統計,他們只知道這裡的房子,大多數租給了外地來務工的人。

這個小區有個蠻有趣的現象,基本上兩室或者是三室以上的房屋的陽台上,都有嬰幼兒的服裝。我中午出去吃飯的時候,會看到小區花園裡有五十多歲六十多歲的老年人帶著貌似他們的(外)孫子孫女一起玩耍,而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基本上都在這附近上班。(孩子的年紀看模樣是半歲到6歲居多,下午我打球的時候,一般會遇到另外一些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們)

在線下,我還是蠻喜歡跟陌生人攀談的,交流一些家長里短,通過別人的視角去看看這個世界。所以我了解到了這裡很多住戶的狀況。

這裡的很多年輕人都租了一套房子下來,在這個城市裡,他們暫時是買不起房子的。他們感情不錯,結婚生子,沒有舉辦盛大的婚禮,但是我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常常能看到陽光曬在他們臉上的一個個真誠的幸福的微笑,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感。

很多夫妻兩口子的工資加起來也就一萬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我問過他們為什麼願意來這裡租房子,他們的回答是這裡的環境真好,天氣也很好,宜居,而且經濟發展也不錯,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也適合父母養老,就來這裡咯。

這裡的租戶,絕大多數都是外地人,包括我自己,我們買不起這裡的房子,但是我們通過其他的手段可以跟在這裡買房子的人享受同樣的陽光、享受同樣的空氣。如果需要醫保和社保,花錢去辦就是了。而且這裡的房東對於契約的守護精神是比較強的,一般情況下不存在無故漲房租以及故意欺負租客的情況發生。

租客的安全感,我個人是有的,可能是源於跟房東有效的溝通和彼此之間的信任,也可以說是我運氣比較好,暫時遇到了一個善良的房東。

很多朋友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女人跟著這些連房子都沒有的男人在一起結婚生子呢?在這裡,我必須客觀描述一個事實:

除了租住在這裡的某些行業的女性工作人員比較漂亮以外,其餘的一般女性住戶確實在顏值方面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

了解我的朋友可能懂我接下來要說什麼了:

沒錯,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沒那麼多煩惱了。

你在北上廣深買不起房子,娶到自己喜歡的好看的優秀的老婆的概率比娶到一般水平的姑娘的概率小很多,你就不要苦惱了,這是命。

如果你能正視個人的弱點,從而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還是可以獲得幸福的。至於未來的日子,你發達了,有能力娶自己想娶的人了,那是後話了,未來怎樣,誰都說不清楚。

至少是目前,提升幸福感,你要學會:

1:認清自己的本事

2:找准與自身能力匹配的慾望

當你的慾望超過你能力可以達到的條件的時候,幸福感降低,是常事。

我深知個人的條件暫時不夠好,所以我接受目前的狀態,不能出國旅遊也好,不能隨時買新衣服也好,不能娶媳婦兒生子也好,都不太重要,因為我在苦難的日子裡訓練了一種對於「輕微幸福」的感知能力。

大概分這幾種方式:

1:找到個人的信仰

堅定的信仰可以緩解眼前的痛苦。

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至於我是什麼信仰,我就不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啦。了解我的朋友們應該記得很清楚的。

2:提升個人的能力

這個能力包括工作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算是一種綜合素質的提升吧,哪怕是健身,也是一種提升。當你忙著在這些方面去花時間之後,你會因為個人的充實,從而獲得幸福感。

3:找到或者說是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

看電影也好,看書也好,踢足球也好,要保持一顆年輕的積極向上的心。我對幸福的感知能力比一般人強很多,一下午投進了一百個三分球的我,就像小學考試得了100分一樣興奮,大概是我太容易滿足了吧。

4:找到合適的社群去開拓交際網

這一條,對於很多性格孤僻的朋友來說,有點點難,我不是學心理學的,所以我不知道怎麼教你們打開心扉去擁抱世界,所以你們可以諮詢一下專業的人士。

這幾個月以來,我在泥潭中掙扎,我買不起房,買不起車,娶不了媳婦兒,但是我確定,我比大多數人的幸福感強烈,真不是強顏歡笑,是靈魂深處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慶幸。

我老家有很多同學買了房(大多是在父母的資助下買的),我在一線城市城市的朋友們,買房子的寥寥無幾,倒是有人被贈送了房子。通過我對這兩類人的對比,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從整體意義上來看,一線城市的青年男女比小城市的青年男女的上進心強一些,然而,伴隨著這種上進心,隨之而來的,是焦慮感。

因為有慾望在燃燒,因為有慾望辦不到,所以苦啊,難啊,哀嘆啊。小城市的很多青年男女,真的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他們更傾向於滿足,而一線大城市的青年男女們,那種「求之不得」的心,很是煎熬。

如果都是5000元的收入,在我的老家可以過得很滋潤了,房價也就3000多,買房不困難的,實現願望的可能性比同等收入的大城市的青年高一些。

這裡沒有討論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的青年到底哪個幸福,只是在做一些對比,所以我沒有來判斷誰高誰低。

北上廣深這四座城市裡,除了坐在辦公室的金領、白領等高收入群體之外,不要忘了,還有一大堆收入不太高的青年體力勞動者。

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在北上廣深買房,基本上是沒有想過的事。他們想要的是,在這座城市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比在老家更多的收入,然後回老家置業安家。

關於幸福感以及慾望之間的關係,我想舉一個例子,可能大家明白得更快。

高中的時候,大家對於自己的學習成績其實是有一定的認知的,高考之前,有些人憑著個人的實力一心想考985211,有些人會選擇自動認命,「哎,能上個三本就可以了喲」。

考試完畢,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些原本是三本的水平的學生考入了985211,有些原本是985211水平的學生滑到了二本。你們說哪種學生更幸福?

當然是實際情況超過期望值的學生嘛。

我們大多數人還是想買房子的,只是我們很多人沒有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也有一些一心想成為超級富豪的朋友沒有明白,能力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作機遇。

能力,可以培養,機遇,可遇不可求。

前幾天,雄安新區設立,那些前幾個月把房子賣了的朋友,是不是腸子都悔青了?他們應該最近挺挺鬱悶的吧。

其實我想說的是:人各有命,闖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

不必過多煩惱,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你留不住的。努力的同時,告誡自己,莫強求,隨緣。

我深知我個人的實力暫時無法匹配上心儀的姑娘,無法給她一個幸福穩定的生活,索性我就選擇了現在的生活。不埋怨,不抱怨,我接受一切曾經自己挖下的坑帶來的苦果,沒什麼好煩惱的,不就是沒有房子么?幾天沒吃過飯的滋味都嘗過,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又算個啥呢?

兄弟們,開心點,好好愛護自己,你可以找到一個跟你匹配程度很高的姑娘的,並不是每個姑娘都要求你在大城市買一套房子來結婚,總有一些姑娘是可以嫁給無房之人的吧。

如果你的夢想是娶林志玲那種類型的女人,那我以上的話趕快全部忘記。

我不是教大家向現實低頭,反而,我是以我個人走出痛苦的心態,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一些朋友理解「幸福」。

我以前承認過,「真正窮過的人,方知金錢的力量,」關於財富,我一直的態度就是:

有則更好,沒有我也不會痛苦。

心態的調節,還是要靠自己,過好每一天,珍惜當下,擁有健康和自由,比什麼都好。

你為了買套房,鋌而走險去走私,房子買了,媳婦兒娶了,自己進局子了,幸福么?

哈哈,開個玩笑。

我始終堅信,只要有對人生、世界、大自然的真正的熱愛,幸福感不會太低。

然而,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之下,課文里的作者倒是經常教導我們熱愛大自然,熱愛人民,但是現實世界裡,我們更熱衷於人民幣。

這是我暫時發現的很多人的「悲哀之源」。

世界上的大多數煩惱,可以歸結為慾望的無法滿足。而解開這個謎宮的鑰匙,就在你我的手裡。

大多數人畢業之後,是從零開始跑,一步一步往上爬;而我,要從負數跑到零,再跟你們一起比賽遠方的未來。

但是我,從沒有因此而完全放棄自己,我在很幸福的人生里,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但願你也能,

祝好.

OK


下定決心不結婚不生小孩,找一個相愛的人,不要想什麼房子學區亂七八糟的事,相信我。自從我和男朋友就以後要不要生小孩進行了深入交談並達成一致,現在每天容光煥發,擺脫了對買房和養孩子成本的焦慮和絕望,和男朋友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本人大二來上海,4年了,自己做快餐店的。怎樣提成幸福感,我的邏輯也許不符合大部分人,希望能讓你看明白一些。剛來上海半年,沒有找到合適門店,手裡是借的5萬塊,頂著各種壓力繼續。後來小店開起來了,說是接父母來上海,其實是讓他們來幫忙幹活,4年爸媽真的付出很多,現在想想,我這4年再苦再累能覺得不委屈,就是因為爸媽在身邊,每天晚上11點回家,他們都會給我留燈,留飯。再後來服務態度好,做的食物物美價廉,生意越來越好,我沒有選擇在任何地方買房,當時上海還沒有五年制哈,而是定期旅遊,帶爸媽看電影,下館子,看錶演等,然後就是給他們穿的好一些,就是為了舒服,每年帶爸媽體檢,自己少出去玩,也要租一整套房子一家人住,自己報了很多興趣班,堅持健身,看書,吃很多好吃的,借著吃旅遊了很多地方h呵呵,因為自己做餐飲,堅持吃的多才更能做出顧客喜歡的東西。

15年,應家裡要求買了代步車,現在幾乎不開,天天踩自行車溜達,但爸媽開心啊,他們覺得我有能力養活自己,他們就開心。去年認識了我老公,異地戀,我認識他就說的很明白,不接受異地戀,1個月後,他放棄了學了5年的汽車維修,當時他都要開店了,來上海陪我一起經營小店,並且有空就出去找餐飲小吃項目,找店面,當然這是我們彼此商量後,做的決定。戀愛5個月我們領證,沒有房,沒有一切,我非常開心的領證了。今年給爸媽在老家買了房子,他們再也不用為了照顧我而窩在上海了,終於可以回老家了。我跟老公現在一起在上海,租整套的房子,定期給房間打掃,換鮮花,每天自己做好吃的,凌晨起來備貨,中午下班,下午畫個淡妝跟老公一起出去找店鋪,一起逛公園,一起買菜,一起去健身……我沒打算買房,以後有了孩子,等孩子真要讀書了,我也許會考慮,但非常明白,親子關係比房子更重要。現在隔幾天就跟閨蜜視頻,跟爸媽聊天,我很滿意,自己明白自己以後要什麼,自己能力範圍有多少,就不會壓力很大。把日子當花來過,每天簡單的施肥澆水曬太陽,未來的某一天,會開出花來。


反正我是認命。

上海的房子均價五萬多,我肯定買不起,以後肯定會離開上海的。

所以我就看看一些二線城市的房價,在瞅了瞅自己的工資,感覺去那裡買房還能負擔的起,就把上海當作積累工作經驗和資金的地方好了。

雖然會有一些失落感,但是活著更輕鬆一點不好么?


預言一下吧:

中國未來可能會向日韓靠攏,不婚族、丁克族會越來越多。

因為人們發現幸福就是能自由的選擇生活方式。

而生孩子就會產生必須買房上學接父母來照看小孩等一系列問題,然後為了還貸和給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去做自己不太喜歡的事,更別說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了。

越來越多人會發現人生是為自己而活,為什麼一定要按傳統思想活?為什麼要肩負人類繁衍責任?

這不是自私,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ps:這裡並沒有說不婚或丁克就一定幸福。


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比如在深圳,大家都買不起房,你整個黃金地段180平複式全款,豪華裝修之後請同事包括領導去你家入伙宴,絕對幸福感爆炸


獨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拚,孤獨和挫敗感在所難免,畢竟大家都是人

簡單寫幾點

1

試著找一個三觀相合的靈魂伴侶,同性異性都可以

2

解鎖各種新技能,每當你學會一個新技能滿滿的成就感幸福感就會撲面而來

3

永遠對生活像孩子一樣充滿好奇心

4

多出去走走,交一些有趣的朋友

5

別想房子!別想房子!別想房子!不然一切白扯


1 工作不要太努力,過得去就行,因為你創造的價值大部分不屬於你,但你的時間和精力100%屬於你,而有時間有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極大提升幸福感。

2 堅決拒絕習慣性加班,道理和第一條一樣,而且加班是極大摧毀幸福感的。

爪機碼字,待續。


北上廣的生存壓力和工資似乎有時候是不成正比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人們的不安全感很大程度是由於對生存現狀的擔憂,最終導致生活滿意度低下和主觀幸福感的缺失。就像樓主說的,買房壓力大,工資往往可以滿足日常花銷,但是離買房或者更高的生活卻又有點距離,那我們到底賺多少才能賺回我們的幸福感呢?

收入與主觀幸福感

「金錢到底能不能買來幸福?」這是普通人很關心的問題,也是心理學界一直關心著的問題。「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團隊就曾經做過一個橫跨40個國家的主觀幸福感調查,並且考察了國民購買能力和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總體來說,國民購買力強的國家,人們的生活滿意度也高。然而收入和主觀幸福感並不總是成正比的,調查研究也表明,當收入到達一定水平,財富的增加就再也不能提高幸福感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健康與幸福中心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從2008年和2009年民調機構蓋洛普所進行的幸福指數調查數據中得出,美國人的「幸福拐點」大概是年收入7.5萬美元,這大概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說,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位的富人,也不會比普通美國人幸福多少。

有人根據美國專家的方法推算,中國人的「幸福拐點」應該在大概1.9萬人民幣。但是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也很難滿足生活需要的,這還有幸福感可言嗎?

然而,主觀幸福感也並不是完全取決於收入多寡的。塞利格曼也在調查中發現了一些「小樣本」,一些貧窮的人會擁有與他們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的高幸福感。我國近20年來經濟持續發展,但荷蘭伊拉斯謨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等國外機構對中國國民幸福感的調查數據卻顯示,我們的幸福感指數在持續下降。

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偷走了我們的幸福?塞利格曼在《真實的幸福》一書中總結道:「你對金錢的看法實際上比金錢本身更影響你的幸福……在所有階層中,越看重錢的人對他們的收入越不滿意,也對他的生活越不滿意。」

如何在大城市「賺回」幸福感?

錢賺多少不一定是能由我們自己控制的,但是心理學家卻發現,主觀幸福感是有辦法可以「賺」回來的。

一方面,花錢在別人身上能夠提高幸福感。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伊莉莎白?鄧(Elizabeth W. Dunn)等人的研究發現:更願意花錢在別人身上(如買禮物給別人或捐贈行為)的人擁有更高的主觀幸福感;更多地把年終獎金花在別人身上的人,快樂指數也比發年終獎金前提升得更多。心理學將花錢在別人身上的行為稱為「親社會花費」。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類似饋贈的助人行為能夠使我們感到快樂,而且「親社會花費」能夠鞏固我們的社會關係,某種程度上能加強我們的社會安全感。

另一方面,花錢買體驗更勝於花錢買物質。也許你會以為物質主義的人最容易滿足,可事實上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是最低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對物質金錢的看重,更是因為他們的消費模式無法給他們帶來快樂。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cy)的瑞恩?豪威爾(Ryan T. Howell)等人的最新研究報告表明,非物質主義的人更傾向於花錢在體驗性事物上,例如享受美食、聽音樂會、旅遊等,這種消費傾向能夠增加他們心理需要的滿足感,最終得到主觀幸福感的增強。

所以與其像《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一樣抓破腦袋想如何買房,還不如時不時買點小禮物給朋友,或者得空了去吃美食、聽音樂會、看話劇,想想也是蠻愜意的不是嗎?

--------------------------------

本文節選自為什麼我們那麼辛苦,還過得那麼不開心?,點擊標題可查看原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教你一個生活小妙招:每天晚上7.20準時打開電視機,調到CCTV1,看到7.30關閉電視機。看著國外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你瞬間幸福感爆棚。


買房


脫離單身生活,儘可能收穫一份穩定的感情。其中,一人喜歡做飯,另一個人喜歡吃且不挑食,喜歡洗碗更好。


1.一個人生活。

2.打各種遊戲。

3.買各種高仿鞋子衣服。

4.不與成家的甚至有對象的朋友交往。

5.降低與父母聯繫的頻次,聯繫時只要父母談到成家就掛電話。

6.學會發朋友圈。比如吃個牛肉麵發個吃牛排的朋友圈。

7.學會修照片。

8.關注各種雞湯公眾號。

9.不閱讀超過十五分鐘的文字。

10.不看除了愛情喜劇片之外的電影。

11.不攢錢。

12.不考慮一周之後的事情。

13.不找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工作。

14.不住在離工作單位超過15分鐘地鐵的地方。

15.不租住在房價低於8萬的地方。


成年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明白這一點,比自顧自憐要重要地多。


我來自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縣城,可我毅然決然地留在上海,我覺得上海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個機遇,我不想回老家過著一種我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能呆在這裡我很幸福,即使我什麼都沒有。


找一個對金錢慾望沒那麼大、沒有房子也願意結婚的異性。沒有房子沒有錢就分手的人不適合結婚;記住,人不是一定要結婚的


我們曾經仔細剖析過,國內「新中產階層」所面臨的「不安與不甘」的心理,其中很多條放在「北上廣深高房價壓力下拿著不錯工資的年輕人」身上也同樣適用。說起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提升幸福感,除了很多答主提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之外,可能你還需要先了解自己在高房價壓力下的焦慮到底是什麼心理,接著才是如何在心理上應對這種焦慮、提升幸福感。

你不安的感覺從何而來?

畢業之後,第一重撲面而來的壓力往往是:a.「階級能否在代際傳承」——自己能否達到(並穩固在)與父母相同或比父母更高的社會階層?隨著婚姻和生育的發生,進一步的問題也會被提出——自己能否給孩子創造條件,讓ta在同輩人中也享有父母過去為自己創造的地位?(*你可能不會明確給自己提出關於階級代際傳承的問題,但是這種壓力卻隱含在你做出的選擇中,比如對很多人來說,留在北上廣深還是回到二三線城市的家鄉?靠自己的能力攢錢買房還是讓父母拿出積蓄?…)

美國經濟學家Emmons和Noeth(2015)發現,很多美國人認為,儘管自己比父母獲得了更高的學歷,他們的收入水平卻沒有能夠超越上一代人。而那些和父母學歷水平相當的人收入水平比上一代人更差(Emmons and Noeth,2015)。

令階級的傳承變得困難的一個原因,是工作機會、收入水平的靈活性都增大了——這是一把雙刃劍。過去社會上「鐵飯碗」很多,工作變動的機會相對較少,收入水平也不太可能出現極大的波動,通常處於穩步上升的狀態。而如今工作與收入水平彈性增大的現實,在創造了更多機會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多不穩定性、以及殘酷的競爭(Cohen, 2015)。

便宜好用的物品越來越多,我們有更多的途徑接觸到過去由富人階級獨享的消費,但生活中最大的開銷——教育、醫療、住房,卻變得越來越貴。假如說,父母擁有了中產階級的標配(房、車、度假、以及足夠維持退休後生活的積蓄),如今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維持和父輩相當的階級地位。

b. 越來越強的相對剝奪感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們認為,比起實際上的匱乏,我們和某個參照物對比時,感受到的自己的匱乏,會更強烈地引起我們的消極情緒。這種感受被稱為「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

在過去15年里,幾乎所有收入的增長,都聚集在最富裕階層里。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Robert H. Frank說,這個社會是一個「勝出者獲得一切」的社會,只有極少數金字塔尖端的人正在過得越來越好,大部分其他人都只是在勉勵維持——而這本身也就意味著大部分人和極富裕階層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從相對的意義上來說,除了極富裕階層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在不斷變得更窮(COHEN,2015)。

在下層階級集聚的地方,例如中國農村,人們的眼界有限,不能體會到自己與富人階層的差距有多大。而城市中產階層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到富人的生活——甚至連空氣都是不公平的——他們感受到的相對剝奪感更強烈

c. 階級自下而上流通的通道正在日趨關閉。相比90年代中期,調查顯示,更少的人相信「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只要勤勤懇懇,就能變得富裕」——這是一種主觀上,也是客觀上的社會階層不流動感。而這種不流動感,往往讓「奮鬥中的年輕人」感到更多地無能為力和絕望。

除了不安,你是否還感受到強烈的不甘?

對於很多像題主一樣,大學畢業留在一線城市拿著不錯工資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他們已經開始有了一些足夠的啟蒙,來意識到自己的偏好、形成自己的意見。但他們往往在兩個極值間搖擺——既想表達自己的意見,選擇自己的喜好,又不敢不聽社會的聲音,害怕集體的意見才是正確的;他們既希望出眾,又渴望平凡和融入。既感受到「做一貫的自己」的渴望,又很多時候不得不適應環境、調整自己,而這種順從又令他們感到厭惡。

從很多在一線城市打拚的答主對自己狀態描述中,可以看到,中產階級的一些心理已經開始在很多畢業年輕人身上有所投射。那些准中產階級或是渴望成為中產階級的年輕人們可能已經隱隱感受到中產階級的獨有感受--不甘於放棄,尚無法堅持。

(殘忍的剖析完之後)重點來了,要如何從心理上緩解焦慮不安,提升幸福感呢?

我們曾經總結過的給「新中產階層」應對焦慮的tips,而這重要的兩點也適用於高房價壓力下的年輕人們用來比對:

a. 選擇用更慷慨、信任的方式,而不是攻擊性的、自我防禦式的方式對待外界。

較低社會階層的人,對遭到人際拒絕、以及環境中的威脅性因素都更為敏感。因為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是更脆弱的,因此他們傾向於用警惕、自保的方式對待外界。他們更容易覺得他人或外界利用了自己、佔了自己的便宜,也更不容易信任別人(Waytz, 2009)。

而同時,研究發現,那些成功實現了階級上升的人,是通過慷慨不計較的行為模式,以及為別人提供幫助,向自己所在的群體展現了自己的價值。他們因而受到更多尊重、被給予更大的責任和更多的機會(Waytz, 2009)。

中產階級如果想要實現階級的進一步攀升,選擇信任、選擇利他,都是十分重要的。

b. 選擇一種人生哲學與價值觀, 堅持它。

當現實世界中充滿衝突,無法通過邏輯的分析來求得某種最完美解,我們向內尋求方向和指引就變得重要起來。你需要時不時詢問自己,哪些東西對你來說是更重要的。浪漫還是物質,我行我素還是善於適應——每一種選擇都有其代價是你要付出的,因為每一種價值觀都包含著必然的取捨。

倘若你能找到一套自洽的價值體系,來權衡兩難時究竟什麼對你來說更重要,這會極大降低你的焦慮感。而每次選擇之後,你內心的感受,又會進一步影響你形成更確定的人生哲學。而確定的人生哲學,最重會導向「inner peace」,或者對很多人來說,可以稱之為的幸福感。

以上。

想要了解「新中產階級」的定義與心理,原文在這裡 :「我的不快樂只來源於兩件事:不安與不甘」|新中產階層還是新夾縫階層?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1. 爸媽能夠且願意給你50~100萬現金嗎?

是 → 2

否 → 4

2. 願意啃老嗎?

是 → 3

否 → A

3. 十年內打算結婚嗎?

是 → B

否 → C

4. 能夠且願意傍大款/吃軟飯嗎?

是 → D

否 → E

緩解壓力、提升幸福感的首要因素

A. 提升自我技能,培養更具優勢的謀生手段;

B. 發展以愛情為基礎、門當戶對的婚姻;

C.充實自我經歷,社交旅遊劈情操;

D.尋找接觸目標群體的社交方式,多做功課(有意培養共同語言);

E. 審視自己留在一線城市的原因,切記不要攀比、量力而行。勿忘初心、知足常樂。


1. 能力範圍內先搞量小車,周末、放假跟女朋友或者三五好友出去郊遊;

2. 找一項跟工作無關的愛好或者事業,可以是為了錢,也可以不為錢;

如果為了錢,努力開拓副業,大城市裡最不缺的就是機會,你當初忍受了種種不便留在大城市裡,不就是為了這裡的機會么?Just make the most use of it

如果不為錢,那麼大城市中你可以找到大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研究話劇、音樂、茶藝甚至公共交通,都有很多的樂趣在。

3. 家裡盡量弄整齊些,試著自己做做飯,不要經常去外面吃;哪怕跟室友一起做做飯。

4. 最後,我們每個人都怕寂寞;無論在哪裡,提升幸福感最好的方式都是找到一個soulmate,可以與你的靈魂進行溝通。


說句不好聽的,沒法提升幸福感,都是打工的命,很多人就算把老家的房子賣了,拼了命估計也只能在上海買個一居室,那你結婚怎麼辦,有孩子了怎麼辦,總要換房吧,到時候房價又漲了,而且現在上海限購限的厲害,拿上海戶口又難,每個月工作的錢要有一部分付房租,如果你一門心思想在上海生存立足的,房子是永遠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很難提升幸福感。


在大城市,除了缺一個房子外,我們和當地人的差異不會很大。我覺得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雖然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所以,可以儘可能地過一些有質量的生活。比如:

1)生活用品,如柴米油鹽等,儘可能買優等的,這樣你花不了太多錢,卻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2)儘可能豐富下自己的業餘生活。如周末去畫個畫,學學吉他,溜個冰,做做瑜伽健健身等,這樣,你的生活里除了房貸和工作,還有別樣的色彩。

3)多出去走走。不一定要花多少錢去多遠,就算是再近郊走一圈,多接觸大自然,也可以身心舒暢。

4)偶爾給自己買個心儀已久小奢侈的東西,如心動的口紅,包包等。作為給自己的獎勵。

5)找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奮鬥。

暫時寫到這兒。


前段時間,一篇《最近有點為北京感到難過》被刷屏,接著關於房價、逃離北上廣的話題不斷發酵。關於是買房還是租房、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回鄉等老話題又被拿出來議論了一番。

買得起房當然是好,買不起房的人咋辦?總不能天天就著望著房價望洋興嘆?古話說,知乎常樂。我們常常感到壓抑不開心就是因為內心的慾望沒得到滿足。在實現一個慾望後,總有更多的慾望排隊等候,而這些慾望讓我們不敢停歇、喘不過氣。

錢當然是個好東西,它能讓我們更加自由,有更多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我們過更舒服更有質量的生活。但是很多幸福其實並不是必須要有很多很多錢才能實現。我們總說等到我有錢了,我會怎樣怎樣。這樣反而錯失了很多生活體驗。這樣說話的人,後來大多也沒過上以前憧憬的生活,而是被生活裹挾著不知向何處去了。

但是這樣說,並不是不努力了。而要是儘力而為做事情,全力以赴過生活。不管何種條件下,都儘力讓自己過得更快樂。作為普通人的一員,我深知自己未來的生活很可能不會像想像的那麼光鮮,我也會被孩子、房子、醬醋油茶等生活瑣碎煩惱。但我希望自己可以盡量突破這些困境,房子和孩子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有惡性循環的情緒。

以下提供幾種提高幸福感的生活方式(由自己日常延展,僅供參考)

1.騎行、春遊、踏青

周末是難得的放送機會,又正好遇上大好春天,不出門對不起老天爺!約上三兩好友,一起朝著喜歡的地方出發吧,公園散步看花、人少的馬路上騎行、或者找個大草地,帶著零食開啟曬太陽聊天模式吧,相信我,如果太陽好,一會就想睡覺,如果你帶著帳篷床單等,那麼你就可以睡懶覺了。如果網路充足,還可以躺帳篷里看個小黃片啥滴。(此處未成年人禁看---)

2.打掃房間、洗澡洗衣服、看電影/電視劇(偶而可以任性吃包辣條…)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像俺這麼勤快吧,但是你們肯定也不喜歡太髒的環境對不對,如果你幸運是一枚單身狗,那麼恭喜你,沒有人幫你承擔家務滴,快趁早爬起來打掃衛生啦。打掃房間、不常用的東西收納起來或者扔掉、給花草施肥澆水、洗衣服洗澡,做完這些肯定好累好累了,這時候躺床上吃包辣條來個電影/電視劇好TM愜意對不對!讓我去死我都願意……那是不可能滴。

3.做一桌像樣的飯菜

提個環保袋,去超市買喜歡的蔬菜水果肉酸奶,從微博上熱門又簡單的菜做。如果你是一個人,可以養只肥貓嘗菜,直到他胖死你還沒找到另一半,也該從自身找找原因了,咳咳。如果你有另一半了,做好菜就把對方從睡夢中喊起來吧,我保證他會打你。(親身實踐……)不管怎樣,總之能吃到自己做的菜,幸福感還是會大大提升滴。

4.培養點業務愛好吧

不知道你們的愛好是啥子,我就是愛養花草,為此我還將公司養的綠蘿掐了兩段養在水瓶里(說起來造孽……),平時工作累了就盯著綠蘿不斷膨脹的根部看,好奇它的生命力為何如此之強。周末就給家裡的花草施肥澆水,盯著他們看是否會長大,然並卵,它又不會長給我看,它都是厚積薄發,偷偷長個子。想不到吧,我每天的樂子就在這裡,額。

培養個業務愛好,能讓自己每周都有個盼頭,平時努力做事,想起即將到來的周末就又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好期待好開心。

5.學習點東西,充實自己

吃喝玩樂都說過了,下面言歸正傳,講講周末怎麼充電。其實這個還真沒有萬能鑰匙。還是根據自己職業生涯規劃和階段性目標為基礎, 查看自己目標崗位要求,自己還有哪些欠缺,自己找渠道學習補充。比如編輯應該多看書寫字、學習PS和office運用能力等;設計多提高審美和動手能力。沒有目標也不要緊,多看書思考是沒錯的。

幸福不值錢,但有錢並不一定能幸福。想要過好些,又掙不到那麼多錢養活夢想?那就放低要求,知足常樂吧!


少想未來,你想的未來都是錯的


租房也可以很幸福

只需幾步

1.找個好的室友

陪吃陪睡陪聊天

2.找個好的公寓,裝點幸福生活

3.找一群小夥伴,狼人殺精彩不停

(此圖來自狼人殺好友雁然,特此註明)

4.找一個喜愛的工作,未來充滿希望

5.周末約三五好友

看書 爬山 放風箏 攝影

總而言之就是要熱愛生活~~反正好多人都買不起房 開心是一天 不開心也是一天 那就開心的過吧~~


說些比較另類的話,可能跟知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不管別人怎麼稱呼,我一直都清醒地知道,我跟父輩沒啥區別,只是來城裡打工的;

我從始至終都知道自己是屌絲,即便一個月到手2萬,也不能像朋友圈的一些朋友,曬那些逼格賊高的圖,或者做著精緻的小菜,一是心疼錢,第二心疼精力和時間;

很多事,我現在可以做,以後做不了;很多事,以後依舊能做。

我不去了解汽車的商標,也不知道商場里那麼些牌子,更不樂意知道健身房、理髮店;

買衣服,一兩千不像以前一樣心疼,更不會因為周年慶或者活動專門跑一趟,哪天有心情,看著不錯,拿就是;

至於健身,去公園跑跑步挺好。講道理,真看不上那些教練,大多數人,一兩年的時間,當成職業來做,都能練出他們那樣的身材,沒什麼好炫耀的;別太相信有些問題下的答案,你怎麼知道,那不是健身房的某個教練?一群沒文化出來賣肉的男女?

幸福感來源於自己而非別人。不是別人要求你做什麼,或者別人說做什麼很幸福,你跟著做。你得知道,自己做什麼最幸福。

你天天待在出租屋裡,跟亂七八糟的人搶衛生間,為她吃你一個西紅柿糾結,你做什麼能幸福?即便有,一時的躲避而已。

講道理,掙錢,攢錢,才是當下,讓你們提升幸福感的事。

還記得你們念書那會,鄙視的月光。如今自己這樣,就不鄙視了?

想想怎麼掙錢,而不是怎麼去討好上司;想想怎麼提升自己,可以肆無忌憚地離職,找下家也好,自己謀生也好;

就算你穿一兩千的衣服,帶三四千的表,背一兩萬的包,能改變你打工仔的身份?還是能勾搭上某個高富帥?

來大城市,賺錢第一,開眼界第二,別眼界開了,錢沒掙到,然後也回不去,三十好幾的人,拿著不如應屆生都不如的工資,那個時候,你再談幸福感?

年輕?年輕個蛋蛋,村裡的二哈,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小學同學小美,老家已經買了二套房;你呢,有啥?

死結以死解,你現在最缺的就是錢,不是軟文裡面的那些眼界、品味、學習能力之類,你能賺錢,自然能學到東西;在你想法子賺錢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遠比公眾號告訴你的多。


最近我也老問他這個問題,你研究生畢業後,為什麼偏偏選擇了北京呢?你沒有想過這兒房價這麼高嘛?你沒有想過憑自己的努力很難在這買一套房子嗎?他說,當初還真沒想這麼多。

沒戶口沒房子,在北京無論掙多少都覺得掙得少,壓力這麼大,生活成本這麼高,不敢生小孩,每天上下班地鐵那麼擠,有時候實在是找不到在北京的理由是什麼。

因為他現在在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公司給的平台好,所以我們暫時離不開,相信只要機會合適,能離開就離開了。

之前很痛苦,租的房子小,兩個人站在地上都嫌人多。

所以

1、能不在家癱著就不在家癱著,一閑下來,就去樓下遛彎,或者走兩公里去公園聽聽蟬鳴,在樹林里被蚊子咬,我也覺得比在家幸福得多。

2、我們倆都是農村出來的,很懷念故鄉的生活。於是,我倆定了一個計劃,每到月底的時候,就去郊區呆兩天,住在山裡,晚上看看星星,在漆黑的夜晚入睡,在鳥叫聲中醒來。

3、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加薪,大多數人痛苦的根本就是因為沒錢。在養活自己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質量。

4、找到彼此相愛的伴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麼委屈和痛苦了,把對方當做樹洞,傾訴一番後,心情會好跟多。跟伴侶傾訴要比跟陌生人、同事、普通朋友傾訴的效果要好。我倆就是,他有什麼煩心事了,都會跟我說,我也會跟他嘮叨嘮叨日常瑣事。(他是我精神的寄託,我是因為他來到北京的,他也是我幸福的關鍵所在,我要經營好我們倆的關係)

5、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工作中不需要勉強自己,不需要巴結領導,不需要低聲下氣地跟同事說話......生活已經很痛苦了,千萬不要讓自己做的工作也那麼痛苦。

6、時不時地跟家人聊天、通視頻,問問家人在做什麼。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跟我媽通視頻,聽她說兩句,我的心情立馬就好起來了。我爸經常跟我說,同事是陌生人;如果跟朋友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朋友這個角色也會變成陌生人;鄰居是陌生人......只有你跟家人的關係是永久的,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人,都不要忘記你是一個有後盾的人。

7、能做飯吃就做飯吃,找到在家的感覺。嗯,我們婚後,每天都給他做飯吃,快一年了,他胖了十幾斤,好開心啊!

8、堅持自己的興趣,我家有瑜伽墊、乒乓球、吉他,周末他彈吉他我唱歌......

就這吧,最後想說的是,如果你錢掙得少,工作不開心,存不住錢,每天一回家就拉窗帘關燈不想面對這個世界......我建議你離開北京,否則「心」遲早會得病。


認命!

你就幸福了


你每次騎小黃車時,每次用微信支付寶買煎餅果子時,每次看IMAX電影時,每次在超市買商品時,每次擠地鐵公交時,每次在智聯招聘找工作時,等等等等。心中都應該充滿幸福感。這些在小城市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在北京工作,家在天津郊區,在家裡我只發現兩樣比北京便宜,理髮和洗車!


就一句話,自己現在得能力不足以支撐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認為自己可以和太陽肩並肩。奈何沒有火箭送我上去,我很不幸福

沒車時,我很想有一輛車,哪怕夏利都成,畢業後,我家給我配第一輛車是捷達,剛開始還好,後來自己就不滿足了,家裡又給買了輛A6,現在還是不滿足,喜歡RS7。人就是這麼不滿足。不滿足怎麼會有幸福感?


沒人邀。

在上海工作,壓力巨大,不管是工作的辛苦還是生活的壓力都是跟之前在無錫過的日子是截然不同的,只說我覺得對我有舒緩壓力的點。

第一:「找房子一定離工作地點比較近的地方,如果工作在市區找市區房子壓力大的話盡量靠直達的地鐵或者有直達的公交。」上班可以考量很多交通方式,不必局限於公交地鐵。我之前是在七號線上海大學住的,然後工作地點位於一號線汶水路那邊,如果地鐵的話要繞很遠很遠,公交但是很堵,不遠的路程但是坐公交需要留出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我就直接買了一個山地車往返,來回只需要一個小時,並且不用坐又擠又堵的公交。

第二:「自己租房住盡量找有廚房並且可以使用天然氣燒飯的地方。」因為我自己還算是比較喜歡燒菜,所以每天早餐,午餐大多都能自己做,自己做飯吃的話畢竟還是有造物的快感,而且可以花更少的錢吃到更好的。


第三:「熟悉你所在的城市,找到歸屬感。」我一直覺得在一個城市生活,歸屬感很重要,如果自己不喜歡這座城市的話我肯定不會願意在這裡生活,工作。我個人覺得如果想培養歸屬感的話可以利用自己休息日的時候多走走這個城市,多熟悉熟悉;多看一些關於本地的紀錄片,小冷門。

第四:「最後就是興趣啦。」我認為興趣還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也算是一個偽電影愛好者,自己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窩在家裡刷各種電影,有興趣的人一般幸福感都不會很低吧。


別想太多,吃點好的吧,吃完了早點睡吧,萬一胖了,多運動下吧


第一:租一個不錯的房子,盡量簽長期合約提高違約金額,因為有個住著舒心的房子住對幸福感提高太重要。另外北京租房子太特么划算了

第二:學習一點投資知識吧,當然開始的時候一定少投錢直到技術成熟,或者學會找靠譜的專業人士。

第三:只要你能等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只要保證現在全家收入30-50w之間,北京的房子15年以內你肯定能買得起,因為放在更高的格局和更大的時間周期來看,現在支撐北京房價的最大因素是無知而無畏的瘋狂。

我可以肯定的說,北京的房子現在幾乎已經失去了投資價值,但凡你有稍微靠譜的投資渠道,以後二十年的投資收益都會遠遠超北京房產。

第四:至於孩子上學一類的東西上國際學校得了,高考前直接送出去,花不多少錢,和房子比起來便宜多了。

好了和房子相關的困擾給你解決完了,這樣基本能達到不影響生活質量又不影響資金增值的目標,剩下的生活質量該怎麼提高怎麼提高吧。


高房價帶來的是經濟壓力,而幸福感更多的是精神滿足吧。

我覺得真正影響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是日常相處的人、交往頻繁的朋友和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吧。

提升幸福感就我個人看來有很多種:

1、看一處自己喜歡的展,免費的或者付費的,大城市反而這種機會更多;

2、與自己喜歡的那類人交往,每次相聚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3、培養一個自己的小愛好,養花種草、畫畫彈琴、手賬手工、攝影健身等等;

4、好好利用周末和假期,可以戶外運動,可以郊遊;

5、認真對待每一餐,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6、把每一天都過的充實。

其實這些都可以是免費的或者是低經濟成本的,但是帶來的幸福感卻是不可估量的。


一線房價20年內必崩,坐等打臉


忘記房子,車子,低頭做好自己該做的,不要以房車為目標,雖然確實是必需品。現在的社會有這樣遠大的目標背在身上是很累的,如果卸下包袱,會過的快樂一些。房地產有時候真的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奮鬥得非常絕望!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我覺得只要時刻遵從一點就基本能做到幸福:

選擇與自身收入和條件相匹配的消費和生活方式,不要迷失也不要攀比。


先說結論:提高幸福感就是早買房。

城市化是房產不斷增值的過程

周其仁老師說,城鎮化的說法是錯的。應該叫城市化,「市」怎麼能丟呢,有市才有交易。

城市化的特點是,集聚、分工、高效。城市化並非完全自發的過程,中國這些年搞的城市化是一個大拆大建的過程,屬於一個大的產業政策。這種產業政策對於經濟來說,毫無疑問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想要靠市場自身的力量來完成這麼大體量的城市化,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政府的作用是絕對不能低估的。

上次鉛筆社聚會,李子暘老師告訴我,鉛筆社要成政府的五毛了。我聽後很開心。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政府,而國家的發展卻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這其中政府的作用應該是極為重要的。

在中國城市化的初期,經常聽到一些論調,比如農村人不適合住樓房,原因是他們的農具沒有地方放置,他們不習慣用馬桶等等。但結果是,只要農村人住到了樓里,就再也不願住回平房了。

這個把農民趕到樓上的過程。如果在一個民主國家裡,困難程度可以想像。可你站在大局的角度上說,這是不是好事。既然是好事那就用強制力也要把他們趕到樓上去。打破觀念的束縛哪有那麼容易,無能的政府根本辦不到。

很多地方的領導人見到中國如此迅速的城市化,跑過來學經驗。結果被中方狠狠鄙視了一番:像你們這樣娘娘腔,辦不了這種事,在你們眼裡,我們這叫耍流氓。

……

在中國城市化的過程中,幾乎所有人都是受益者。生活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現在你去大街上看,一個人甭管有錢沒錢,手裡都得拿一個智能手機,電話就能視頻,支付就靠掃碼,您還不用找零……

不過,以上都不是我們要說的重點。

我們要說的重點是:雖然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收入越來越高,但是,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以前,農村人在家吃饅頭燉一鍋白菜,鍋裡邊放兩片肉。城裡人同樣的一頓飯,鍋裡邊放三片肉。

現在則不是這樣。

現在的差距是,同樣行駛在馬路上的二輛車。一輛是快遞小哥的電動車,一輛是二環十三少的跑車。

這些年的發展讓富者愈富,窮者欲窮。

如果讓我們總結。它的原因就是:

因為你家不在二環。

城市化是資源不斷集中的過程。領導拿著筆隨便畫一個圈,圈裡的人就成了受益者,圈外的人就不斷向內集中。這個受益的過程會持續多久呢。很多年,很多很多年。

你會發現這個地方的房子價格不停地上漲,它的上漲速度超過了你的工資收入,超過了你和你老婆的工資收入,超過了你全家的收入。

所以,我們傾向於認為:

城市化是房產不斷增值的過程。

跟著我再讀兩遍:

城市化是房產不斷增值的過程。

城市化是房產不斷增值的過程。

你每天努力地工作,辛勤地付出,花掉了大把的時間去琢磨領導的心思,又在這大把的時間裡飽受辦公室政治的迫害。

你想一想這一切,為了什麼?

我覺得你的答案不應該是詩和遠方,而是:俺想要有個家。

想去到哪兒,就從哪兒開始。

既然你努力的一切是為了買房定居,那不如先買房,再去努力。

這麼多年的經驗下來,你會發現,城市化的速度比你個人努力進步的速度要快。

所以你總有幻覺:我這麼努力,還是……

觀念的差異讓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城市化是貧富分化的過程。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政治家的語言,邏輯上說,只有貧富分化社會才會更加進步。

城市化又是非常公平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抱怨社會不公的只是他自己浪費了機會。

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實現財富增值的最簡單辦法就是買入不動產,然後靜待城市繁榮。

以上為房價上漲指南之城市化。

「這個段子聽一次好笑,第二次難受。它暗示著即使是最優質的教育,最勤勉的努力,也難以彌補以房價為表徵的階層差距和資源不均。」

微信公眾號:zt734922044

通貨朋仗


買不起房子就不買唄。

找個三觀相合的人丁克,或者乾脆不婚。

找個還不錯的房子,簽長租約裝修,或者乾脆租個精裝公寓。

業餘時間旅旅遊,看看書,聽聽音樂會。

當然別忘了努力學習,認真工作,提高競爭力。

如果你覺得未來一片灰暗,何妨給自己換個未來呢?

至於什麼輿論,去他的吧。


不要把買房當成人生必選項,同時搞清楚這麼做究竟是在逃避問題還是只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想了好多也寫了好多,最終想想還是來點實在的吧。買個房吧,那怕小點。

你會購置傢具家電,裝修改造。這才是生活,是租房體會不到的。

租房包容肉體,買房承載靈魂。


不要孩子。


離開一線,還有什麼好說的


我姓胡,不姓福


我老姐親身實踐之後,得出結論

砸鍋賣鐵,買套房


幸福感為什麼不能從工作成就上得來呢?


一線城市也好,二三線城市也罷!既來之則安之,到一個城市就要認真生活,抱著一種經歷的心態,讓待在那裡的每一天都是一種美好!


來北京讀研後,導師也常常問畢業後是否留在北京,分享一段兒師兄的經歷吧^_^博士畢業留在北京,有愛的人,也有夢想,從事喜歡的工作,但也不免困於還房貸的壓力。但這都不要緊,只要內心富足,同時每日充實耕耘,有愛和夢想,就相信總有一天雲開月明。加油!共勉^_^


還是看怎麼調整心態,不是看資產多少。不是有了房有了車就會踏實的。


有女朋友的好好珍惜,沒有女朋友的,晚點談,忍住,實在不行,自己有節制的擼一擼好了,多賺錢,就醬


不年輕了但是生活在廣州也壓力巨大,上來吐槽。09年在郊區買了大兩房總價七十多萬,15年咬咬牙在核心市區換了大三房五百多萬,現在已經市值過千萬了,還欠著銀行貸款兩百多萬。收入上不去,兩夫妻稅前三萬多不到四萬,我的工作壓力尤其大,銷售有關,現在剛換了工作更是焦慮得不得了,屬於一年干不出成績就要滾蛋的。當然做出來了收入也可以上一個台階。在沒有安全感的社會裡,尤其經濟下行的當口,所有人,無論有房沒房都在焦慮,各有各的煩惱,我的煩惱也並不比剛畢業的小年輕少。王思聰一樣有他的煩惱。我呢,職業瓶頸的煩惱,工作的巨大壓力,小孩以後的教育,家中老人的養老。人重要是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做好規劃。年輕人可以重點投資自己,繼續學習進修,找合適的伴侶。


嗯。。有句話叫活在當下,只要做到這一句,大部分年輕人就可以幸福了。

要什麼房子,要什麼自行車,這個月的錢這個月花,保持健康,以上


人生,就是那回事,什麼階級,什麼寒門難出貴子,什麼房價,統統去他媽的,你只要記住認真且快樂地活著就好了,你就過個幾十年,精彩不精彩到了還是要去報道,這麼一想,是不是就開朗多啦


來二線城市吧,坐標東北某二線城市,非中產白領階級,兩套住房,都有貸款,一輛10萬+小汽車,夫妻收入年10萬+感覺生活雖然不富足,也活的挺好,資源雖然跟一線差很多,該有的基本也都有。生活嘛,奮鬥是一方面,知足者常樂,賺錢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有時候應該停下腳步,適當的讓自己緩緩,享受下生活,就像商人和釣魚者的故事一樣


當然是多吃幾次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啊!


推薦閱讀:

女朋友要分手原因是和我在一起後她覺得生活質量直線下降,我是否該妥協?
極有家的東西怎麼樣?
有錢人(土豪、富二代)的手機里都裝什麼APP?
一個人住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選擇丁克的人其實比普通人更會享受生活嗎?

TAG:生活 | 生活質量 | 二線城市 | 一線城市 | 北上廣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