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日語瓶頸期?
樓主在日留學生一枚。由於常年喜歡看日劇追愛豆看綜藝,口語發音能力自我感覺良好,來留學的時候完全沒有感覺到有過渡期,及其順暢到現在。可近期突然感覺到近期自己的日語完全沒有進展,很多想表達的單詞表達不清楚,很多常用的語法不能應用自由。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到儘管我有些表達是錯誤的但是日本人可以理解我的意思交談無礙,所以根本不會被糾正。
於是整個人很方,到底現在這個程度應該如何繼續提高呢?非常想成為一個單純交流聽不出自己是外國人的留學生(* ̄ω ̄)ノ————————題主滾過來說一說—————第一為什麼會有這種迷之目標,是因為最近就職的時候某家奇葩企業單獨針對中國留學生一通懟說日語不好。我上去懟說什麼樣才叫好他就給我了一個很含糊的概念。題主這才想到第二外語到底可不可以練到一種母語的狀態。其實就是黑暗心理的題主想懟死他們的意思。第二主要討論的也是高階之後如何再提升自己的日語水平,因為題主以前不按套路出牌以前是背日劇台詞學的日語,所以現在想想自己是不是該回去努力的梳理一遍語法了。共同探討才能進步嘛!大家都淡定一些 語言這條路就沒有什麼錯的、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而已。
我先說說我的情況吧,我也是自我感覺日語良好(口語和寫的方面
也有挺多日本人啥的說我日語很好啊balabala,之前也有在機場說日語被日本人當做日本人(不過是那麼一瞬間,哭/(ㄒoㄒ)/~~
但是我有一次參加中日交流會的時候問過一個日本妹子;我對她說你覺得我日語怎麼樣。
起初也各種誇我,但是我想聽的不是這些,我讓她說她真實心裡的想法我不怪他(??ω?? )
然後,人家就說雖然覺得我日語很好但是聽起來還是知道是外國人在說日語,原因是各種聲調會有莫名的違和感。(畢竟妹子也不是什麼學者,就說怪怪的但是說不上來哪裡怪)
除此以外我還問過很多其他的關係不錯的日本朋友——沒有一個人說我的日語說的像日本人那樣(只是說非常好了,還有比起其他來了很久的留學生好之類的話)
其實我的感覺是,首先在說日語的時候自身就意識到自己說的是「外語」,就是這種意識的存在就會聽起來有違和感(有條件的時候如果和日本朋友或者日本人聊天&<語音聊天神馬的都可以&>,建議錄一下音聽聽自己的日語和日本人的日語有什麼不一樣的);其次題主說自己語法和詞語表達上還有些問題,很多問題也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所以我建議答主先從這方面入手,買一些詞語表達方式的書多看看(比如日本Daiso的書也很棒的 (???ε???)
其次就是多和日本人聊聊天了,辭彙量還有語法首先是從書本以及其他途徑學習,然後就是使用上的問題。哪怕學了那麼多詞都不用的話,怎麼學怎麼看書都沒用。
有一個大神曾經告訴我怎麼樣向著和日本人一樣的口音去的方法,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真的很難。
首先找一段你想要練習的語音(推薦是新聞播音的那種),然後是日復一日無盡的練習,力求跟語音的語調語速做到一致,但是真的很難……
順便說下如果題主願意和我練習日語(口語和打字都可以)的話,我們兩個可以共勉&<( ̄︶ ̄)↗
看到 @巴門尼德使徒的評論下 有人暗諷我和答主抱團取暖的,我只能笑而不語。本來想說我認識的在日本定居近三十年的某博士,在某研究所當所長,工作生活都用日語,至今仍然能被我聽出不自然的日語,但你們估計要說查無此人。而且大家都各說各話,「我有一個學姐」,「我有一個朋友」,「我有一個鄰居」,最後誰也不服誰。那我就舉一個公眾人物,ピーター?バラカン,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他的履歷。他也是大學才開始學日語,到現在四十多年了,是多個日語電台節目的主播,也就是傳說中的アナウンサー。這樣一個人應該符合你們「努力學習」,「生活環境」,「思維方式」等等的全部要求了吧?然而就我聽他的廣播一年左右的體驗來看,他的口音確實已經接近完美,但是涉及到外來語尤其是來自英語的外來語時仍然會一定程度的違和感。但是討論口音這種東西主觀性太強,尤其是在 @巴門尼德使徒 答案下開噴的大部分人沒有語音學的常識,就會變成外行聽熱鬧的玄學討論。那我們就討論口誤,是的,作為一個幾十年的日語老司機,他仍然會有本國人不會犯的蜜汁口誤。比如說,某些不常用動詞變被動態,他會在られ的部分卡殼。比如說,某些片語的搭配混淆,「意識が高い」和「意識が強い」混用。最幸運的是,他本人會很快意識到錯誤並及時補一句ごめんなさい來糾正。所以想知道他到底有沒有口誤,就自己去下載他的節目「The lifestyle museum」來聽,大部分聽不懂沒關係,聽到他突兀的一句ごめんなさい就夠了。有些人真是知乎上多了,各種蜜汁自信,以為在日本兩三年就可以趕英超美,馬上達到日語母語水平了。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就是天選之子,骨骼清奇,隨便努力一下就能碾壓一個幾十年的アナウンサー,那就當我在放屁吧。
謝邀。
「感受到了日語瓶頸期」,
好事啊,說明你的日語已經上升到了「瓶頸」的高度
「自己的日語完全沒有進展」
是因為你接觸日語接觸得多了,
自然碰的壁就多了,
自然「很多想表達的單詞表達不清楚,很多常用的語法不能應用自由」,
結果就是「感受到了日語瓶頸期」,也許現在就是「過渡期」。
可以平時多多留意日本人是怎麼表達的,是如何應用語法的。
一次記不住沒關係,有的是機會,在日本不愁練不好日語的。
其實,從來到日本開始,每一步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語言學校,打工,大學院,工作,結婚,生子,
每一次接觸一個新的環境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與不同的人共事,
都會是一次舉足無措,
都會「很多想表達的單詞表達不清楚,很多常用的語法不能應用自由」,
都會「感受到了日語瓶頸期」,
甚至有時(包括但不僅限於「考駕照,買車買房,考各種資格,孩子學各種特長班」)會感到自己的日語單詞是零儲備的。
但每一個「過渡期」又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突破了一次瓶頸都是一次進步。
當然了,剛覺得適應了,又會迎接來下一次變遷。
如此往複,新鮮,無措,學習,進步,適應,再變遷。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留學生活,所謂的成長,所謂的青春吧。
繼續努力,孩子上保育園,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等到孩子考大學,打工,猶豫是去念大學院還是出國留學的時候,
終於過了一圈,媳婦熬成婆,
也終於可以跟孩子說,「想當初,你爸爸は,,,,,,,,,,,」
該經歷的(包括但不僅限於「有了駕照,買了車買了房,拿到了簿記二級、危険物取扱者甲種、ケアマネ,帶孩子學了ピアノ、水泳、體操、書道、空手、做過PTA的委員」)差不多都經歷到了(或者說借著孩子都了解到了),
各種場合該表達的也都能表達了,該用的語法也都能自由應用了,
更重要的是,不贊同但可充分理解日本人的想法以及思維方式了,
不會糾結哪個是カレーパンマン,哪個是クリームパンダ,
也弄明白了,日本人為啥常說同級生,而不說同班同學,
而且日本小學初中在某個範圍內基本不存在哪個學校師資力量強的問題。
想通了,尊敬語不單單是為了尊敬別人才用的,說了謙譲語也不等於貶低了自己。
也許到那個時候就會「成為一個單純交流聽不出自己是外國人」了吧。
至少別人不會認為「樓主(僅僅是)在日留學生一枚」了。
因此,
您這才剛開始,不要著急,慢慢來。
祝好運。
就這樣。
注意,
以上這些個人一己之見,
僅供題主參考。
所舉之栗,均為應景,
具體細節,請勿深究。
2017.3.14
題主補充了,那我也多說兩句。
奇葩企業也有可能是好事啊。
首先,藉此機會可以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日語,
也許你真的應該「回去努力的梳理一遍語法了」。
尤其是一些助詞的使用,
用不好,雖說不會引起很大的歧義,
但就是容易讓人覺得「日語不好」。
另外,如果「想懟死他們的意思」,
其實不用在意是否「練到一種母語的狀態」,
只要多記一些經典的ことわざ、四字熟語之類的,
關鍵時刻,用在關鍵地方,就足以「懟死他們」,
雖然也許你的日語依然口音很重,但依然不會妨礙有人誇你「日語說得比日本人還好」。
同理,你適應了這個「奇葩企業」,如果再轉職去其他公司的話,
再遇見類似的渣人渣事就能應付得得心應手了,
也就依然有可能被誇「做得比日本人還認真」。
雖然你心裡會想「我也討厭這些無聊的繁文縟節,只是覺得跟你說話更無聊,這麼做是為了免得跟你多費口舌罷了」。
當然了,被人誇還是挺滿足,挺舒服的。
以至於有時也許會莫名地想感謝這奇葩企業,事媽同期,以及那個事姥姥級的單身中年女先輩。
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如何跟無聊的人貌似愉快地相處。
哦,對了,(似乎與題無關)
與其說在公司里我們見識了日本男人,
那麼我們可以在PTA里見識一下日本女人。
尤其是那些孩兒他爸們,有機會最好參加一次,
領略一下日本另一半邊天的風采,見識一下不一樣的日本女人。
不過,與此同時也極有可能碰到個神級モンペ,直接被秒毀了三觀,希望到時不要怪我。
自己一路過來,以及帶學生的體會。日語水平的提高是分階段的。
- 用JLPT來衡量的階段。這個很容易判斷,每一級對應什麼水平,官方報告里都有。不要說日語能力考沒有用,這話就和「高考無用論」一樣,N1考不及格的人說自己日語實際運用能力很強,打死誰我都不信。
- 過了N1對應的水平後,有一個聽說提升階段。尤其是在國內考級的同學,因為語言環境不夠,過了N1但是沒什麼機會開口說話的情況很常見。這種情況需要多聽,多讀,再嘗試自己說,寫,有機會就找日本的朋友聊天什麼的,就某個特定的話題來聊,會比較有效果。這個階段需要解決的是從「造句」到「說話」的轉變。說話變得更自然,而不是先在腦子裡想好再說出口。
- 更高的段位是,不止是特定的話題,就像我們用母語一樣,隨便提起什麼內容,都可以和日本人聊聊。對不知道的話題或者內容,就問問人家,畢竟咱們用母語聊天也不是什麼都能明白。
- 接下來要鍛煉的是在一群日本人中自如地插話,聊天的能力。題主在日本,就很方便啊,去參加點部活或者サークル之類的,聽聽人家年輕人都聊什麼,嘗試著理解人家的梗,這樣就能更好地交流,做朋友了。
總的來說,成年後的語言學習是很難100%達到母語的水平的,因為不僅是語言的問題,我們缺失的是20年的成長背景,很多思維啊,以前的社會現象咱們不知道。如果想在日本長住的話,這是個長期的積累,如果只是留學,以後在工作中用用日語的話,那就多留心,多交流,也不用執念要達到所謂的「母語水平」吧。
看了這麼久知乎都做夢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寫這種東西,唉
看了@巴門尼德使徒的回答,感覺挺同意的,也沒想到有啥不妥,直到點開評論區。
怎麼就有這麼多人。。。能理直氣壯的要相關研究?我也不是搞這方面研究的,但是基本的論文檢索方法都該差不多,你們既然問了,我就查了
CiNii 論文 - 第二言語習得研究からみた発音習得とその可能性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 臨界期仮説と外國語訛りを中心に不是太出名的人,估計也是個學生,雜誌也是校內的,但是第一論文比較新,第二先行研究那裡關於年齡臨界期和發音相關的整理的挺好了。你們既然要看那就看吧?不過,你們看得懂吧?p.s. 好久都沒感覺到自己的戾氣了,唉。想到不對,看到不妥,不去查查是不是,上來就說你錯了,你的資料呢。這跟微博有啥區別,也知道自己說這些話生這些氣啥用都沒有,但就是憋不住,戾氣就戾氣吧。本來我一個搞近代日語的對這些也不太懂,不過真的假的順手搜索一下就明白的東西還這樣。算了不匿名,這還是我真名,愛咋咋地吧。好多答案怎麼都變成能不能把日語說成母語了……
題主我剛來日本的時候幾乎和你的想法是差不多的,每天都會有很沮喪的時候就是想要說的說不出來,那段時間的印象筆記上仍然留下了很多的各種各樣的單詞說法。
但是後來我越來越相信了一件事情: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不是用來要和誰比的,充其量只是個工具,當然你要從事翻譯類的工作的話那另說。
我當初語言學校有一個同學,我特別佩服他,他和語言學校老師聊天上課發言,我聽著都驚呆了,他都用一些N3N4級別超級簡單的單詞,語法也並不一定符合規範,但完全可以交流無障礙啊,甚至常常逗的日本女老師花枝亂顫的。
後來我在大學院,每每和教授打ち合わせ的時候,開始總是懊惱自己怎麼這個不會說,那個說不來,但後來隨著論文題目漸漸深入,對於課題越來越理解後,發覺我也可以偶爾對慫教授啦,但我並沒有覺得我的日語能力有什麼很大的提升,只是在這個領域上的知識更完善了而已。
另外每周研究室發表,剛開始的時候我真是煎熬,我幾乎答不好教授的問題,每次都被他問題啞口無言,開始覺得我日語真爛啊,後來我發覺有一些日本的學生髮表的時候也會被問的啞口無言啊,有的人回答問題還沒我流利呢,後來我就釋懷了。
這裡說到你面試的時候被指摘日語,是否真的是你日語水平不夠(其實我不太覺得),還是假設這個問題你用中文回答可以回答很好嗎。以日本人的曖昧,說你日語不好,估計後面有某件事沒做好,而不是嫌棄你發音語法之類的。
我也不想像某答案說的那麼絕對,世上一定有神人,但是否太鑽牛角尖就忽略了其他其實很簡單的事情呢。比如是否母語並不是很重要,你的想法是否清晰,調理是否流暢這些都是和語言沒有關係的。比如說不來的詞何必強求一定要很日本人らしい,一定有很多其他的簡單的說法。
題主這麼喜歡日劇愛豆綜藝(我從來不看這些……),心態放鬆日語一定會比我好的多的~~
承認並接受並不完美的自己。
就是想把日語練成母語程度咯?我個人覺得不太可能。我的同學裡有過兩個雙母語的人,但是第二母語跟第一母語也有著明顯的差別。
有時候你每突破一個瓶頸覺得自己基本上什麼都會說了之後,總會隨著新的話題深入或者碰到其他行業而發現還是有不會說的或者自己都暫時沒發現的不地道的地方。換句話說,別人聽不出來你是外國人這一點永遠只是暫時的。這種目標在我看來也沒什麼很大意義。就算真的有可能,那我也是抗拒的,反正我是不想把自己變成連思考問題和人格都日式化了的人。所以我會一直刻意在自己說的日語里保留代表自己這個獨立個體的特點的元素。(這句話沒有暗含什麼狹隘民族主義,日語跟英語漢語很不一樣,在某些方面確實帶有一定的特別的思維,我也說不清楚是什麼,我覺得這種思維完全浸潤的話會造成一定的行為或性格的改變。我只是想保持本我而已。)----------------------分割線-----------------------
仔細注意一下那些咋一聽上去中文幾乎完全母語化的外國人的中文,首先你要聊得比較多而久,然後再多注意一些他們的口誤以及措辭或語法失誤,你就會發現這種失誤模式跟真正的母語者的失誤模式是不一樣的。
我說「放棄吧少年」第一是開玩笑的說辭,第二,我個人覺得這目標確實意義不大啊。我又沒有勸別人放棄學習。純粹為了練成母語而耗費的精力時間足以可以用來學習更好的知識或者更好的技能。就拿翻譯來說,你一味的把外語練成了母語,那還是得學習翻譯技巧和練習翻譯積累經驗。難道練成了母語就代表翻譯能力也隨心所欲了么?換個專業方向來說也一樣,比如外語教學,練成了母語就代表在這個外語上教什麼都能力很高了么?明顯不是啊。所以我覺得只是為了這麼一個單一的目標花那麼多時間精力「性價比有點低」(這是比喻說法,跟功利性無關)
另外,題主說的「單純交流別人聽不出自己是外國人」這句話本身就比較模糊。如果是說一般性的日常交流,要練出一時的聽不出外國人沒有太大難度。題主要是覺得身邊沒有日本人會糾正自己的錯誤,可以去找一個對外語學習也有濃厚興趣的日本人,只有跟這種朋友提前互相約定才能做到互相糾錯。但是糾錯只是輔助手段,還需要自己不停牢記。並且到了一定水平,自己也能發現自己的錯誤,然後自己去糾錯。
一開始我是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為題主的話里,為了達到交流上聽不出是外國人而努力讓我感覺方向上有種狹窄感。當然如果題主只是純粹對這個目標感興趣,一輩子也不會對其他的學習感興趣,那就可以無視我的回答。
最後,還是那句話,這個「聽不出是外國人」只是暫時性的,不具備絕對性。一旦有口誤,那種口誤的模式就會反映出外語和母語的習得過程的不同。外語的習得過程和母語習得過程本就不一樣對吧,所以就造就了失誤模式的不一樣。外語水平一般的人是辨別不出這種模式的不同的。有些不同會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地方出現。
-------------------------------第二分割線---------------------------------------
對於題主那句「單純交流聽不出是外國人」,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我是從把日語練到完全第一母語化的角度去理解的,所以從最開始我就是以調侃的語氣希望題主不要鑽牛角尖,這個容易走火入魔。然後這個調侃有人隨意揣測我是在否定別人價值觀,我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學好外語」和「把外語練成第一母語同等程度」本來就是兩碼事吧。學好外語當然是大大鼓勵啊,畢竟交流時障礙越少越方便越有效率,我會勸人放棄學好外語嗎?就算把外語練成第一母語程度是個可以達到的目標,那這個目標的制定是不是也要稍微謹慎對待呢?就像「我對數學感興趣,我想學好數學」和「我想成為跟高斯黎曼迦羅瓦一樣厲害的數學家」這兩個目標,哪個值得鼓勵,哪個應該謹慎對待,大家應該能明白吧?
另外,大概是微博微信圈中,以「研究表明」開頭的謠言文章太多了,很多人一看到我回答里有相同文字就產生條件反射,認為我在瞎編。二語習得的資料以前我修這門課的時候看到過,只不過我真的懶得再次去找。有興趣的人自行搜索唄,都是會外語的人,搜索應該不是難事吧。
我就列三本我在自己專業方向上看過的專著,這三本專著全部都是對日語一個表達語氣的形式名詞「のだ(んだ)」的研究。雖然跟二語習得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們都是最早從學習日語的外國學習者的疑問中產生出來的研究。這些研究基本上間接表明你甚至連這麼一個複雜的語素的意義和用法也很難全部掌握。
田野村忠溫『現代日本語の文法Ⅰ「のだ」の意味と用法』和泉書院
野田春美『「の(だ)」の機能』くろしお出版
名嶋義直『ノダの意味?機能――関係性理論の観點から』くろしお出版
除了第一本是90年代一個教授寫的專著之外,其餘兩本都是後來研究這個專題的博士論文修改後出書的。這個東西比日語的「は」和「が」的區別還要令人頭疼(畢竟wa和ga的區別的專著目前只出過一本),它的生產性極其高,所以可以派生出非常多的用法。我看完其中兩本之後,發現要把這個在口語使用中練成跟日本人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些覺得可以把日語練成第一母語地步的人可以先去圖書館學習一下這三本書,然後把這個形式名詞的各種用法和需要注意的細節全部掌握並練成跟日本人一樣了再來反駁我的觀點吧。
不知道這個回答怎麼會有人往價值觀上扯,我對價值觀的看法是,這東西和人生觀一樣,沒有什麼好壞優劣高低之分。我之前的調侃是建立在什麼前提上的,剛才那一段已經說了。你有一個固定的想把外語練成第一母語的價值觀這是好事,我從來不會去否定,但是這種目標是不是要謹慎對待?我自己以前也有過這種目標,只不過我這個人很愛玩,我又喜歡上了其他知識的學習,目標換了而已,什麼時候「換目標」成了「破爛價值觀」?一句調侃也能上綱上線為「坑別人」,真是醉了。其他人的價值觀我管不著,我自己個人就是喜歡換不同的價值觀,哲學中這種「廢了再立」的東西多了去了,金庸寫小說不也是這個有趣的變化嗎。批判我是沒有任何成就感的,你可以去批判哲學或者金庸在坑別人,這個說不定還可以紅。
答主你好,我不贊同@ 巴門尼德使徒 的觀點,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我也曾經在日本留學,口語也是基本聽不出外國人的口音這一類,並且日本人的笑點我基本都能GET到,並且學會了關西方言。
所以,我現在也感覺到了瓶頸,就像@ 巴門尼德使徒 所說這個聽不出只是暫時性的,不具備絕對性。一旦有口誤,那種口誤的模式就會反映出外語和母語的習得過程的不同 。
確實,以目前來看,我們還不夠努力確實是暫時的,但是不代表不可能,我的情況是日語交流完全沒問題,但是有時候會有些意識到自己口語發音上面還是有些和日本人不同,以及說話習慣方面,所以我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說,這種事情沒有別的方法。
而且樓主說不會糾正,這一點你要主動和日本人說讓他們糾正你,你自己也要多虛心請教,這樣說對不對,才會慢慢成長,與君共勉
學了這麼多年英語 日語 和漢語,我逐漸發現一個道理,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把二外學到母語水平,但你要知道一種語言並不單是或簡單或複雜的語言符號,它背後連接的是這個民族龐大的歷史文化底蘊,漢語自不必說,英語,日語,法語等其他語言也是這樣。你希望你所習得的第二外語變成母語這種水平,你就要在單純語言學習的同時,去了解,甚至說去深入研究語言背後的形形色色。不光是不同國家,就算是中國,普通話之於地方話也有天壤之別的差異,即便你習得一種地方話,語調發音等各方面都絕對正宗,但當你去當地旅行,跟本地人聊天時也可能並不能捕捉到他們的笑點,跟她們一起談笑風生。其實我說了這麼多,相信還是有正在學習語言的朋友明白的:自己的美音儘管多麼正宗,交流零障礙,但你仍不能做到與美國人哭笑同步,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很微妙,也很好理解。
雖然我自己都覺得有些啰嗦了但我想再說下:母語之所以是你的母語,不單是因為你從小到大通過交流習得而來,還是你的母語環境持續對你進行母語文化輸出的結果。這麼說我想你應該知道怎麼再把其他語言學習到母語水平了吧。
個人覺得學語言就像翻唱歌曲,你不必跟原唱一模一樣,只要好聽就夠了。很多出色的翻唱都是有自己的風格的。一樣好聽,甚至比原唱還好聽。
任何一個領域的研究,都可以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在理論上的鑽研,決定了你的Lv上限;在實踐上的鑽研,則轉化為你的經驗值。
這是我從自身的研究經歷中總結出來的一條規律。一時想不出好的說法,便借用了遊戲做比喻。我們知道,Lv上限在一定程度上表徵了發展潛力,而經驗值(或說是Lv)可以代表現有水平。Lv上限遙不可及,經驗值卻還沒有幾點,那麼你的Lv上限是體現不出來的;經驗值夠了,卻到了Lv上限,那就會尷尬地停滯不前。
所以所謂「瓶頸期」,即是實踐到了,而理論研究不到。
從這個理論出發,我們還可以剖析一下主流學習機制:落後地區的學校教育大體上是灌輸理論,然後把學生扔到題海中實踐。事實上,未經任何實踐的灌輸使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論,若不能在經歷實踐後主動回顧理論,便很難在學業上取得成就(這也告訴我們預習的重要性);自學的野路子則更接近於實踐與理論的交替進行,漲幾千經驗值再提幾級上限,缺點在於這個交替的「點」需要你自己發現,所以優質的自學對經驗的需求很高;而理想的教育則是理論與實踐完美融合,邊漲經驗邊提上限。可惜做到這一點的教學著實不多,也造成了時間資源的極大浪費。
我和題主一樣走的是野路子,所以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我初期的學習是完全依靠二次元的。初二暑假時接觸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動畫,從此入了巨坑不可自拔,便決定了學日語,並且當天下午便背完了50音(現在的我再也沒有當時的行動力了)。於是那一年看了不少動畫,也推了一兩部黃油,初三畢業時便可以唬唬班上的小孩了。於是那個時候,我發現自己的進步越來越緩慢:除了每天辭彙量增加幾個、語感提升一點外,完全沒有實質上的突破。所幸高一時同學借給我一本N5N4N3的考級速成書,系統地了解了一些語法知識,也就是做了些理論研究,於是這個瓶頸期就過了。那之後整日都是動畫黃油黃油動畫,還參與了一些字幕活動,實踐了許多。高二考過N1後,再次感到了自己的瓶頸,於是更加系統地從日本人的角度鑽研了語法,這個瓶頸期也就過了。從此我感受到了二次元的局限性,便將文學作品作為主要輸入源。現在是我的第三個瓶頸期,所以我在計劃以超越普通日本人的角度(想想語文專業畢業生與我們的差別)研究語法,提高我的認知上限。
題主身在日本,實踐的機會多得是,卻很少去彌補,甚至沒有認識到理論研究上的不足,才會到瓶頸期。所以我對題主的建議是,把目光放高,不要將自己圈在「母語水平」中,而是更高的「日語語言學家/文學家水平」,並研究這方面的理論,比如自學些大學教材,條件允許的話,去蹭幾節課、問問語言學導師都是極好的。那之後再做些實踐,你就會發現那道瓶頸寬了許多。
如果你說,正常人修習一生連普通日本人的水準都達不到還追求什麼語言學家的水準,那麼請再讀一遍。
題主對自己的語音很有自信嘛。想問一下語音是怎麼練的?我正在學日語,一直對於語音很苦惱。
題主是時候刷一點專業方面的文章了。
我說的專業是指你現在大學就讀的專業,或者是將來就職想要從事的專業。你現在面臨的日語的難關,有可能是大學畢業論文的撰寫,和將來工作中各種企劃書,提案書,報告書的撰寫。
學外語是要靠刷的,就像你以前刷日劇,刷綜藝,從而掌握日語日常交流一樣,多看看發表在刊物上的論文,多讀讀業界雜誌上的文章。刻意去記憶,然後模仿它們的表達方法。有的放矢。明確了目標,才能有所突破。在日工作四年,最開始也有樓主這樣的疑惑。
接觸過很多在日本的外國人,除了從小在日本長大的(而且的家庭整體氛圍說日語機會多),其他幾乎都會有口音。日語一般的,第一句就能聽出來,日語好的,可能得聽一會兒才能聽出來,不知道樓主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日語非母語和日本人到達同樣水平不大可能,只能隨著年數的的增加和自身的努力無限趨近於日本人,但是天賦高又努力的話也不排除有特例。
在日本工作日語非常重要,可是專業技能同樣重要。日語達到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自由,作為一個外國人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基本就已經達到了。不被日本人聽出來是外國人的口音這個目標是好,如果不是做語言相關類的工作或者對日語學習有非常高的熱情,費勁力氣和日本人達到同樣水平的的收益並不大。不管是歸化人,還是小學幼兒園就來了日本,還是電視裡面經常出場的口語各種牛逼的外國人,其實他們一開口就能聽出來不是日本人(ハーフ除外)。我日語也不牛逼但是我就是能聽出來,上面有人提到過我也比較贊同的一點,就是他們說的時候出錯的地方和日本人出錯的地方完全不一樣。
雖然我過了N1、也在日本留學一年了,但完全不敢說自己的日語到了高階。只不過近期因為參加就職活動,受挫感很強。日常生活里,我也會經常無法清晰準確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題主說的情況我深有同感,重點就是所謂的違和感了。
我想就我來說,第一辭彙量遠遠不夠,第二還沒有養成日語思維(也就是說日語的時候有時會先想中文,再在腦子裡翻譯成日語)。那針對第一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多背單詞。我因為留學的地方中國留學生比較多,平時打工很忙,也沒有很多機會參加課外活動、和日本人接觸。所以要想培養語感,養成日語思維,只好採取跟讀日劇台詞的方法了。我會盡量得把耳朵里聽到的重複出來。還有就是會去看日文原版書籍,速讀和精讀結合,培養語感。
還有就是我バイト先的同事說,他的大學有認識幾個韓國來的留學生同學,他們講日語完全沒有違和感。我想了下,因為日語和韓語語法相近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對語法的熟悉程度也會影響到說日語的好壞吧。
但我想最根本的還是平時大量練習的機會比較少吧,等正式就職了,相對來說用日語的機會更多,空閑時間也會多一點,日語應該進步會很快的。
大概就是這樣了,希望幫到題主!剛學完初級上就瓶頸了呢……單詞根本就記不住......
推薦閱讀:
※日語表費用的「料、代、費、金、賃」區別
※你的青蛙不在家,可能是去這些景點環遊日本了|漲知識
※中島美雪的騎在銀龍的背上(銀の龍の背に乗って)中的兩句歌詞詞義?
※【初級日語】日語句子的骨架—— 四大基本日語句型
※日語語法術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