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濕婆的七個秘密(5)-伽內什的秘密

作者: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 Pattanaik)

第一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1)-林伽的秘密 - 知乎專欄

第二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2)-派拉瓦的秘密 - 知乎專欄

--

五、伽內什的秘密:僅有食物無法消除飢餓

獅子餓了,鹿戰戰兢兢。獅子飽了,就忘了對食物匱乏的恐懼,鹿也不再懼怕獵食者。因此食物在減輕恐懼這方面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象體型龐大,能得到很多食物。也因為體型,它沒有天敵,是叢林中最無所畏懼的動物。這使大象成為力量的象徵。大象的存在表明了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統,豐饒、綠色、水源充足,能夠支持許多人定居。這使大象成為繁榮的象徵。它自然而然與天神之王、天空的統治者因陀羅聯繫在一起,也與財富女神拉克什米聯繫在一起。

然而濕婆殺了大象。他是戮象者(Gajantaka)。他活剝了象皮,在象頭上起舞,並將象皮圍於腰間。象皮不易鞣製,富含脂肪、血液,容易腐爛。濕婆將這張象皮(Gaja-charma)圍在身上,越發想要遠離物質。他想掙脫自然。他甚至不願從原質[1]獲取食物。

帕爾瓦蒂著手在吉羅娑[2]打造廚房時,濕婆不解何意。他看著她用籃子採集果蔬、穀物和香料。他看著她在爐灶里生火。他看著她用罐子汲水。他看著她備好鍋碗瓢盆。然後他嗤之以鼻,「要食物何用?所有東西遲早會死。」女神的回應是立刻帶著廚房消失了。於是吉羅娑沒了食物。濕婆的伽那們眼淚汪汪。他們說,食物能安撫轆轆飢腸。他們說,食物的風味和質感,激發五感,讓他們更好地體驗自然的豐饒。他們說,食物帶來滿足,讓心靈不再恐懼。濕婆體會到了伽那的痛苦。他感受著他們的感受,悲嘆著他們的悲愁。他明白了,肉體的這些需求和慾望迫使他去思考死亡。畏懼死亡,便會追求永生,這最終導向靈性。如果沒有食物,便沒有肉體,沒有與原質的相系,沒有與愛欲(愛神)和死亡(閻摩)的相遇,也便沒有種種感覺。濕婆明白了,在人類從原質到原人的旅程中,食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出發去尋找妻子。他在恆河畔的迦屍城中找到了她。她已化身豐盈母,為前來求助的人提供食物。濕婆遞過他的乞食托缽。柔情滿懷的女神在缽中盛滿可口的熱食。

日曆畫,薩克蒂作為迦屍城的豐盈母,給濕婆食物

【插圖說明:作為原人/靈魂的濕婆,認可了食物維持肉體的作用(左);作為原質/自然的薩克蒂,提供食物,維持肉體(右)】

為紀念女神及其廚房的價值,供奉給吉羅娑的隱修者濕婆的是堅果、生奶這類未經烹飪的食物,而供奉給迦屍城的家主商羯羅[3]的是烹飪過後的食物。

印度人相信人臨終時,閻魔會收走肉體(sthula sharira)和賦予肉體活力的精神體(sukshma sharira)。但還有第三種潛意識記憶體(karana sharira),在人死後仍然存在,它充滿恐懼,導致成見。肉體包裹著原人,阻礙原人觀察原質的真性並實現真我。因此人死時,潛意識記憶體渡過瓦塔尼河[4],抵達亡者之界,並留在冥界成為祖靈(pitr)。只要潛意識記憶體尚存,恐懼也會存在,祖靈就無法去到濕婆的極樂世界吉羅娑。為抵達濕婆界,必須從潛意識記憶體清除一切恐懼與成見。而這隻能在生者之界完成。因此需要一副人類軀殼來提供必要的條件進行想像、思考和選擇。為得到人類軀殼,祖靈必須重生。重生後,他們需要食物來維持肉身。

【插圖說明:sthula sharira,肉體(左);sukshma sharira,賦予肉體活力的精神體(中);karana sharira,死後仍存的記憶,在重生時創造一切所需(右)】

持三叉戟濕婆青銅像

【插圖說明:濕婆手中所持之物即為三體之後的靈魂】

文獻上說,每個人都欠了賜予他們生命的上輩人債務,只能通過繁衍後代來償還。這就是祖靈債(pitr-rin)。葬禮上,祖靈被供奉米糊球。這代表人類軀體,因為本質上食物構成肉體的建材。生者將米糊球獻給祖先,便是向死者保證他們會生兒育女,讓死者再次獲得肉體和精神體,他們也能償清債務。

債務觀是一種文化思想,促使男人繁衍後代。這種文化思想是必須的,因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里唯有人類夫妻能自行選擇是否生育孩子。對其他動物而言,生殖受到天性規律束縛,並不由己願。而在人類中,男性有更大的選擇權。女性能被迫生育,但誰也不能迫使男性讓女性懷孕。即使情慾挑動,他也不必往子宮中射精。如此他既可享受樂趣,又不必當父親。這種祖先債務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在防止男人變為孤僻自守的隱修者,並促使他們成為家主,為他人肩負責任。

卡納塔克邦貝魯爾鎮,神廟牆上的雕塑,濕婆與薩克蒂騎牛形象

【插圖說明:他只在被提問時才回答(左上);濕婆綜合了吠陀的無形與怛特羅的形式(左下);她詢問生命的意義(右上);薩克蒂將怛特羅的形式融入吠陀的無形(右下)】

北印細密畫,濕婆和薩克蒂在吉羅娑山頂

【插圖說明:濕婆覺得生孩子沒意義(左上);作為隱修者的濕婆身裹獸皮(左下);薩克蒂決心讓濕婆當父親(右上);作為主婦的薩克蒂身穿織物(右下)】

當帕爾瓦蒂表達自己想當母親的願望時,商羯羅爭辯說:「我不欠任何祖宗的債,因為我沒祖宗。我不生不滅,自然也不需要孩子來幫我重生。」帕爾瓦蒂堅持己見,商羯羅便離開了她,去茂密的雪杉林中獨自陷入冥想。

這裡孩子就是真正參與物質世界的一個強烈暗示。女神通過婚姻,打開了濕婆之眼。商羯羅觀察自然,但對自然並無責任感。他對世界感同身受的唯一途徑就是在世界中有所創造。因此必須有孩子。

既然濕婆拒絕給帕爾瓦蒂孩子,帕爾瓦蒂決定自己創造一個孩子。她把薑黃和油膏敷在身上,再刮下來,把浸潤了她汗水的膏體拼接起來,做成一個娃娃,並往裡吹入生命。這就是她的兒子,她給取名毗那夜迦(Vinayaka),意為不經(vina)男人(nayaka)而生。她讓兒子守衛門戶,不讓任何人進來。

因為女神不停要孩子而出走的濕婆,回來卻發現去吉羅娑的路被一個陌生人擋住了。他讓陌生人靠邊站。陌生人不肯。濕婆心想這個擋道的漂亮男孩是誰,想著想著就妒火中燒。他生氣是因為這孩子的力量足夠擋他的道,讓他想起梵天和達剎的領地要求。他決定擺脫這個路障去找女神。

日曆畫,伽內什的誕生

【插圖說明:濕婆砍下毗那夜迦的頭(左上);帕爾瓦蒂洗澡時,毗那夜迦攔住濕婆不讓進入(左下);濕婆用象頭替換了毗那夜迦的頭(右上);伽內什讚頌雙親(右下)】

於是濕婆舉起三叉戟砍下了男孩的頭。毗那夜迦的頭被毀了。濕婆帶著孩子的一身血,凱旋而歸。帕爾瓦蒂看到他這模樣,尖叫著衝出房門,發現兒子的無頭屍身。她嚎啕大哭,散開發辮痛苦地抽打自己胸口,「我兒,我兒,你殺了我兒。」她從溫柔端莊的高麗化為恐怖黑膚的迦梨。她怒不可遏。濕婆顫抖了。

濕婆意識到自己的無情。他只顧滿足自己對獨處的需求,不曾考慮帕爾瓦蒂在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上是多麼寂寞。他不曾看她,不曾容她覲見。如果他明白她的需求,便會滿足這些願望,或是幫她放下心愿。但他什麼都沒做。只有當自足者與需求者結合,需求者才能學會如何成為自足者。帕爾瓦蒂的怒火,她從高麗到迦梨的轉化,成為一面鏡子(darpan),映照出濕婆的冷漠。如果想像只是忽視、拒絕他人,想像又有何用?

毗那夜迦不認識濕婆。濕婆不喜歡這樣。女神通過毗那夜迦轉敗為勝。一直以來,濕婆都不顧女神,這次為了毗那夜迦,薩克蒂也不顧濕婆了。當人類忽視想像,就沒有發展,沒有遏制恐懼的需求,沒有對靈性的追求。不再有進化,靈性被隱藏。只有自我存在,其他隱而不現。換言之,人類停留在動物階段。

日曆畫,濕婆、帕爾瓦蒂與兒子伽內什在一起

【插圖說明:梵天,世界的創造者(左一);伽羅·派拉瓦(Kala Bhairava),女神的黑膚憤怒守護者(左二);伽內什,由帕爾瓦蒂創造,濕婆完成(中);葛拉·派拉瓦(Gora Bhairava),女神的白膚溫和守護者(右二);毗濕奴,世界的維護者(右一);迦絺吉夜,伽內什的兄弟,在某些文獻中被認為是長子(下)】

意識到原質和被毀掉的腦袋的價值,那個溫存周到的商羯羅決心讓孩子復活。他命伽那們往北走,把遇到的第一個生物的腦袋帶回給他。伽那找到了一頭大象。《梵轉往世書》說這頭大象是因陀羅的坐騎愛羅婆多。別的書說是拉克什米身側的兩頭大象之一。象頭被安在毗那夜迦的斷頸上,他活了過來。

濕婆宣布說他是自己的兒子,給他取名伽內什,居於伽那之首,為伽那之主(Ganapati)。之前伽那一直追隨濕婆,但濕婆對他們無動於衷。此刻多虧他與帕爾瓦蒂和毗那夜迦團聚,他看了看伽那,對他們產生了感覺,明白了他們的需求,於是將他們納入他的視野,並讓自己兒子做他們的領袖。由此伽那之主體現了濕婆對人類磨難的同情心。

大多學者認為伽內什崇拜在歷史上有其獨立起源,後來才融入濕婆崇拜。早期吠陀文獻[5]提到不少名為毗那夜迦的惡人,其中一些有象頭。後期吠陀文獻中出現溫和的象頭神,成為濕婆和薩克蒂之子。

除了濕婆砍毗那夜迦頭這個故事外,關於伽內什出生還有許多傳說。一個故事中,濕婆和薩克蒂化為大象做愛,生了伽內什。另一個故事中,濕婆為了取悅薩克蒂,用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一個孩子,但因為這孩子太肖似其父,薩克蒂用象頭替換了他的頭。

印度布畫(Patta painting),奧利薩邦的伽內什

【插圖說明:蛇和老鼠分別是獵食者與獵物,然而在伽內什身邊相處和睦(左上);蛇象徵重生(上中);蛇代表世俗約束,通常纏繞在伽內什腹部(右上);老鼠繁衍不息,代表問題,也象徵豐產,它啃食、打破一切約束(左下一堆);伽內什又名圓腹者(Lambodara),鼓出的肚皮強調他與富足的關聯(右中)】

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伽內什崇拜最為盛行,尤其在馬拉塔[6]歷任王公的支持之下。諸如《伽內什往世書》和《伽內什奧義書》之類的典籍都是在18世紀伽內什崇拜時期寫就的,這些經書將他描述為自我創造者。他與土地豐饒、藝術和智慧聯繫在一起。他也被描述為殺死惡魔的戰士。他殺死的其中一個惡魔重生為老鼠(Mooshika),成為伽內什的坐騎。

雖然伽內什是隱修者之子,他肥大的肚皮被認為是富足的象徵。他身邊聚集著豐饒。他經常與財富女神拉克什米一起被敬拜。他與多種多產象徵物相關,比如老鼠、蛇和草葉。老鼠即使被大量捕殺,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繁衍,因此被視為多產。蛇蛻皮換新,獲得新生。草葉被摘下後很快會長出來。再生對生存極為重要,補償了死亡帶來的損失。牧羊人的羊被狼叼走,就得靠其他羊的生育能力來補足他的羊群。農民收割完稻穀,就得靠土地的產能來確保他來年不會挨餓。伽內什與多產象徵的關聯,代表了支持物質世界的生命循環。在物質世界中,萬物死去復又再生。老鼠、蛇和草葉便是這一原理下顯而易見的有力表徵。

照片,伽內什與兩位母親一起受敬拜

【插圖說明:第二位母親被認為是恆河或拉克什米(左一);伽內什有兩位母親,這加強了他與世俗生活的關聯(中);帕爾瓦蒂,又名高麗(右)】

照片,伽內什像被沉入河中

【插圖說明:伽內什像是泥土做的,供奉十日後,溶解於河中,昭示著自然界一切創造-毀滅的循環(左);伽內什節正當大地新綠,禾苗初拔(右】

在祭祀中,伽內什經常與兩位母親一起接受敬拜。她們一位年長,一位年輕。在女神傳統中,薩克蒂往往與一位女伴(sakhi)一起接受敬奉,此女是她的妹妹或侍女。有些地方認為這位年輕的母親是拉克什米,有些地方認為是恆河。將兩位女性視為母親這一說法,讓人注意到在伽內什誕生過程中,女神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她著手創造了他,濕婆則是完成了他。伽內什讓人關注自然、食物與世俗生活的價值。

伽內什祭一年兩次,是在春耕與秋耕之前。其中較為流行的是秋祭,雨季過後,大地綠意盎然。伽內什與母親高麗一起接受敬拜。她是大地,他是誕自於她的植物,維持地球上的生命。兩次伽內什祭都有製作伽內什泥像的環節。泥像和草葉一起被供奉十日,然後沉入水中。伽內什像的循環更替,代表了自然的循環、播種與收割的循環、生與死的循環。

在印度許多地方,伽內什被認為是單身神。他們說,他不結婚是因為娶不到像母親那麼好的媳婦。所以他矗立在作為他母親的香蕉樹的陰影下。還有一個關於伽內什與香蕉樹的故事。因為沒人願意嫁給長著象頭的男人,他母親只好把紗麗披在香蕉樹上,給伽內什當媳婦。因此秋季的杜爾伽普祭中,伽內什身邊有一株披著紗麗的香蕉樹。

照片,孟加拉的杜爾迦女神廟,家中主母(Kola-Bau)與伽內什

【插圖說明:披著紗麗的香蕉樹,被放在伽內什身邊,代表了他的母親或妻子(這點意見不一】

塑像,毗耶娑與伽內什

【插圖說明:伽內什作為講述人的書記員,強調他與智識追求的關聯】

香蕉樹營養價值高,無需精心養護,不停自我更新,生產累累果實。香蕉樹的木髓也可食用。樹葉可製成一次性餐碟盛放食物。因此香蕉代表了女神司掌食物,讓伽內什能專心修鍊智慧。於是伽內什當了書記員,幫毗耶娑仙人撰寫史詩《摩訶婆羅多》。這個故事體現了生活的真理,將薩克蒂的廚房與濕婆的冥想平衡起來。

伽內什折斷自己的一支象牙,當成筆用,記錄毗耶娑口述的史詩。在另一個故事中,因為月亮嘲笑他身材肥壯,他折斷象牙去打月亮。還有一個故事,他和持斧羅摩或大力羅摩打架時折斷了象牙,這兩個羅摩都是毗濕奴的化身。斷了牙,伽內什的男子氣概就大打折扣。他是濕婆與薩克蒂之子,但更親近母親,也就更親近自然和世俗生活。

在民間傳說中,象牙與矜誇有關。大象進食時用一對牙齒,但平時展露另一對牙齒。伽內什折斷象牙,便是了斷自負。象牙也是好鬥的象徵。伽內什斷牙後,他的力量只用來防守和滋養生命,而不會用於統治和開發。

伽內什與智慧的關係,亦可見於他與怛特羅海底輪[7]的關係。怛特羅是通過薩克蒂力量,使有限梵抵達無限濕婆的技術。具象化便是一條上升的蛇——拙火[8],代表了我們的智慧。怛特羅將這條蛇描述為棲息在脊椎尾部,經由脊椎上升到大腦。蛇上升時,蓮花盛開成輪形。最後一朵是盛開在頭頂的千瓣蓮。第一朵則是位於脊尾靠近肛門的海底輪,它標誌著人最基本的直覺——因為對匱乏繼而是對死亡的恐懼而產生的對食物的慾望。只有超脫這種恐懼,海底輪才會上升,濕婆覺醒之旅才會開啟。只有覺悟到伽內什,這一旅程才會開啟。

伽內什的智慧可用他手中持有的兩種象徵物來表達。他一手持斧,一手持套索。斧代表分析能力,使人能夠區別主體與客體現實、思維與形式、動物本能與人類馴化。套索代表超越這些區分的能力,使人能夠結合對立面,綜合各方法,最終認識到在至高梵[9]中,濕婆和薩克並無分離,而為一體。

怛特羅七輪

【插圖說明:上升的拙火,幫助覺悟濕婆(左);伽內什是底輪,即海底輪的駐神(右)】

北印的伽內什細密畫

【插圖說明:象矛代表物質世界的推動力(左上);大肚子代表富足與不懼匱乏(左下);折斷的象牙代表好鬥性被智慧所平和(右上);斧代表分析能力(右下)】

伽內什有些形象一手持甘蔗,一手持象矛(ankush)。甘蔗代表愛欲與自由之神迦摩,象矛代表死亡與束縛之神閻摩。於是伽內什既認可自然給予生命的一面,又認可自然奪取生命的一面。

濕婆的故事經常提到濕婆砍頭事件。濕婆砍了梵天的頭,砍了達剎的頭,還砍了毗那夜迦的頭。

孟加拉帕爾瓦蒂的杜爾迦形象和她的幾個孩子

【插圖說明:濕婆明顯缺席,這說明他雖有家室,仍是個隱修者(左一);拉克什米代表財富(左二);杜爾迦殺死阿修羅,說明維持生命的食物,是從奪取生命中獲取(中);娑羅室伐底代表藝術(右二);濕婆的缺席說明通過家室,可接近無性梵(nirguna),即無形之神,而家室是有性梵(saguna),有形之神(右一);伽內什代表智慧(左下);迦絺吉夜代表力量(右下)】

俱毗羅和伽內什石像

【插圖說明:俱毗羅拿著錢袋(左一);兩者都有圓滾滾的肚皮(中上);兩者都有嚙齒動物,俱毗羅的是貓鼬,伽內什的是老鼠(中下);蛇吃老鼠,貓鼬吃蛇(右二);伽內什拿著甜點(右一)】

每次砍頭都是因為恐懼感擴大而導致的領地行為。但在毗那夜迦事件中,濕婆犯了錯。毗那夜迦並沒有領地要求。他毫不知情。他不認識濕婆,因為濕婆沒有參與他的誕生。於是當毗那夜迦成為濕婆的障礙並由此送命後,濕婆便負責創造毗那夜迦。不安分的女神也許會跳舞挑逗濕婆,但濕婆也同樣會跳舞使女神平息下來。這不是一條單行道。在人類想像中,原人和原質總是彼此靠近,最終相遇。伽內什體現了這種可能性。

女神能夠提供食物安撫轆轆飢腸。但濕婆必須賦予食物和飢餓含義。人類是地球上唯一能夠思索生命的動物。人類思考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為何生活,為何吃東西。自然給不了答案。人類能夠馴化土地,開墾農田、果園、花園,種植大量食物。在巨量財富的包圍中,只有人類會思考他們何以對自然有這份權力。人類能夠築造高牆,設定規則,使自己獲得安全感。但再怎麼安全也防不了死亡。人類感覺無能為力,虛弱無依,思考何為生命目的。得不到答案時,人害怕起來,開始儲存物資,這不只為了保證將來所需,還為了創造一種永生的虛幻感。這便是在其他三體死亡之後依然存在的第四體——財產。我們積累越來越多的財產,由此賦予我們自身意義。

葯叉[10]是貯藏者。他們被描述為囤積財富的胖子形象。他們與另一類叫做羅剎[11]的種群關係密切。兩者的父親是同一位梵天之子補羅斯底耶[12]。葯叉首領俱毗羅[13]建造了楞伽的金城。羅剎首領羅波那[14]嫉妒俱毗羅。他將俱毗羅趕出楞伽,奪走了葯叉的王國。葯叉於是無家可歸。沒人接納他們,大家都討厭他們。每個人都想要他們的財富,但不要他們。被所有人排斥後,他們在濕婆那裡找到了庇護。他們成了他的伽那[15]。

俱毗羅不停叨叨著自己的財富。於是坐在濕婆膝頭的帕爾瓦蒂一伸手拽出了他的左眼,並吃了下去。俱毗羅痛得大叫。「你可以用全部財富來重新裝一隻眼睛呀。」女神說。俱毗羅發現自己做不到。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會死。他明白財富並不能寬慰他對死亡的恐懼。財富不能賦予生存意義。為了提醒自己這點,他用一顆金眼替換了自己損失的眼睛,因此俱毗羅又叫金目(Pingalaksha)。濕婆讓他當了北方的守護神,如此他可引領人們邁向智慧。

有一次俱毗羅同情伽內什。「我給你點吃的吧,」俱毗羅說,「你父親顯然做不到。而你一看就是個好吃的孩子。」伽內什接受俱毗羅的邀請,去了他家,吃光了所有拿上來的食物。「我還餓。」象頭神說。俱毗羅只得用寶庫里的錢去買更多的食物。伽內什吃光後又要。最後俱毗羅跪在地上求他別吃了。「你都把我的寶庫榨乾啦。」他哭道。伽內什笑嘻嘻地說,「你尋找食物是為了克服飢餓,但現在囤積個沒完,家父已經告訴你如何戰勝飢餓,所以即使沒有食物也不必哭喪著臉啊。」

招貼畫,伽內什與父親

【插圖說明:濕婆體現人類對滿足的需求(左);伽內什體現人類對食物的慾望(右)】

甜蒸餃與鐵線草

【插圖說明:鐵線草代表土地的再生能力,土地為所有人生產充裕的食物,因此沒必要儲藏(左);甜蒸餃的外形類似俱毗羅的錢袋,但不能儲存,必須在腐敗前食用(右)】

俱毗羅和伽內什十分相似,然而又有不同。俱毗羅是伽那,伽內什是伽那之主。俱毗羅是濕婆隨從,伽內什是濕婆之子。俱毗羅手裡拿的是錢袋,伽內什手裡拿的是錢袋狀的甜食,叫甜蒸餃。萬物都需要食物才能活下去。人類儲藏食物是為了減輕對未來饑荒的恐懼。從這一囤積欲中產生了財富的概念,產生了對財產和黃金的追求。俱毗羅縱容人類的食慾。伽內什則著眼最要緊的東西——食物。

自然界中,老鼠吃稻穀,蛇吃老鼠,貓鼬吃蛇。因此貓鼬位於食物鏈頂端。俱毗羅把貓鼬當做寵物,伽內什讓蛇盤在肚皮上,老鼠蹲在腳邊。捕食者與獵物和睦相處。這代表了天堂的概念,一個沒有恐懼的完美世界。俱毗羅追求的是他主宰的世界,而伽內什象徵了一個沒有弱肉強食的世界。

俱毗羅這個伽那儘管有錢,仍然滿懷對匱乏與掠奪的恐懼。因此他囤積財物,但最終全被羅剎奪走。濕婆讓伽內什當伽那之主,幫助他們克服恐懼。只有如此,才能擺脫囤積習慣。只有如此,從楞伽來到吉羅娑的葯叉才會真正發現北方——北極星之地,那代表了一種不靠自然,不懼死亡,不怕匱乏與掠奪,圓融完滿的心境。

塑像,羅波那與放牛娃

【插圖說明:羅波那將濕婆林迦交給偽裝成放牛娃的伽內什】

招貼畫,伽內什與濕婆

【插圖說明:伽內什把濕婆林迦放在地上,不讓它去南方,去楞伽即羅剎國】

羅剎和葯叉一樣被恐懼所折磨。所以羅波那奪走了葯叉創造的東西。羅波那並不滿足。他聽說俱毗羅得到了濕婆的青睞,就開始追求濕婆的愛。但他並沒有前往北方的濕婆身邊,而是想方設法把濕婆帶到南方。

濕婆給了羅波那一個濕婆林伽[16],讓他在到楞伽之前不要把林伽放在地上。天神知道,只要林伽到了楞伽,羅剎王是絕不會和他們分治世界的。他們求伽內什去阻止羅波那。於是伽內什讓羅波那內急得忍無可忍。接著他變成小孩模樣,提出在羅波那去方便時幫他捧著林伽。羅波那把林伽給了伽內什,才剛轉身,伽內什就把林伽放在了地上。林伽牢牢長在了地上,無論羅波那怎麼用力,就是紋絲不動。這個伽內什不讓運到楞伽的林伽,就坐落於康坎海岸的戈卡納[17]。於是伽內什阻止了羅剎王把濕婆儲藏起來。

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羅波那的弟弟維毗沙納[18]想把毗濕奴的神像帶回楞伽。伽內什再次讓計劃泡湯,他在維毗沙納去齋沐時把毗濕奴神像放到了地上。毗濕奴的這一神像名為「羅格納特 」[19],位於高韋里河畔[20]。於是伽內什是囤積物資的一大障礙。

羅波那和維毗沙納將神祗視為能被囤積的貨品,所以他們想把濕婆和毗濕奴運往南方。他們想讓神祗只歸自己所有。他們和喜歡囤積的葯叉一樣,不考慮他人。這種自私心理是恐懼所致。他們想將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的代價上。雖然坐擁財富,濕婆在側,他們仍然只是動物(pashu)。伽內什阻斷了他們的南行之路,逼他們將目光投向北方,投向他的父親,投向智慧。

日曆畫,伽內什與兩位妻子,菩提、悉底

【插圖說明:伽內什的兩個兒子名叫蘇布和拉布,意為吉祥與利益(左上);伽內什的女兒名叫薩陀悉,是滿願女神(右上);菩提是物質增長女神(左下);悉底是精神增長女神(右下)】

濕婆給了兒子一個象頭,這點很重要。動物從不過度進食。人類則因為在想像中放大了恐懼,終身都像葯叉一樣收集食物,卻忘了思考食物的意義。濕婆用象頭替換人頭,將注意力引向人類根植於恐懼中的貪念,而貪念則阻礙人類尋求幸福。伽內什有了一個不知匱乏和掠奪為何物的獸頭,就成為滿足與智慧的象徵。他肥胖的體型不僅代表力量和豐裕,還代表滿足。

給伽內什象頭的那頭大象並不尋常。那是伽那們奉濕婆之命前往北方找到的。北方與北極星有關,代表穩定和靈性智慧。大象象徵了物質豐裕。在北方找到的大象結合了這兩者,作為濕婆與薩克蒂之子的頭,再合適不過。

包括葯叉在內的所有伽那,都接受毗那夜迦即伽內什為他們的領袖。他讓他們思考儲藏的意義,引導他們完足自心。俱毗羅的兩位妻子菩提和尼底,與物質增長和財富積累有關。伽內什不同,他的兩位妻子菩提與悉底(也作布底)平衡了財富與智慧[21]。悉底意為情感與智識的成熟。

日曆畫,伽內什與拉克什米、娑羅室伐底

【插圖說明:拉克什米帶來興旺(左);伽內什賦予和平與興旺意義(中);娑羅室伐底帶來和平(右)】

在日曆畫上,伽內什是與拉克什米、娑羅室伐底[22]一同出現,而不是與菩提、悉底。這兩位身穿紅衫和白衫的女神,分別與財富和知識相連。如果拉克什米帶來財富,娑羅室伐底就帶來。這兩位很少被放在一起,只有伽內什能將她們拉到一塊。他挪走了通往智慧的障礙。伽內什據說有兩個兒子,蘇布和拉布,意為「吉祥」與「利益」。他的女兒名為薩陀悉,是滿願女神[23]。這些都隱喻了伽內什進入家室,就會消除所有財富、和平、吉祥、發展與幸福的障礙。他讓肚子圓滾滾的伽那們放下對匱乏的恐懼,就做到了這點。因此他是他們的領袖。因此他是伽那之主。

譯註

[1] 【原質】Prakriti,原人與原質是印度哲學的一對基本概念,原人又稱神我,是遍及一切的宇宙靈魂,原質又稱自性,是構成萬物的基礎性質,激發原人的原初動力。原人與原質結合而生物質世界,萬物因此得以存在。

[2] 【吉羅娑】Kailasa,濕婆的居所,通常也是濕婆天界所在,即岡底斯山脈的岡仁波齊峰。

[3] 【商羯羅】Shankara,濕婆別稱,意為慈惠者,祝福與平靜的給予者。

[4] 【瓦塔尼河】Vaitarni,見於《伽內什往世書》和其他印度典籍,位於北方和閻摩地獄之間,據說在無罪者眼中流淌甘露,在有罪者眼中流淌鮮血。

[5] 【吠陀文獻】意思是「知識」、「啟示」,婆羅門教和印度教最重要與最根本的經典,通常狹義的吠陀經典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達婆吠陀》四部,而廣義的吠陀經典則指所有基於吠陀的宗教文獻,即本集、梵書、森林書和奧義書。有時也會將史詩或部分往世書稱為第五吠陀。

[6] 【馬拉塔】Maratha,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種族,起源於17世紀。

[7] 【海底輪】MuladharaChakra,海底輪或根輪,在瑜珈學派中乃是蘊藏拙火(kundalini)之地,色紅,力量由此醒覺。

[8] 【拙火】Kundalini,意為「捲曲」,它是宇宙之氣(Prana)對應在人體中的一種根源性的能量,被描述為蜷縮於脊柱底部海底輪的位置。傳統上認為,拙火的覺醒,就是與濕婆分離後,以蛇形蜷縮沉睡于海底輪的薩克蒂女神醒來、上升,與鎮座在頭頂上方的頂輪中的濕婆神再結合的過程。拙火的覺醒可以為修鍊者帶來神秘體驗,完全覺醒者甚至可以達到解脫。

[9] 【至高梵】Nirguna Brahman,又作Para Brahman,無可衡量、至高無上的梵,在濕婆派中即為濕婆。

[10] 【葯叉】Yaksha,印度神話中一類半神,為財神俱毗羅的隨從,傳說生於梵天雙腳。他們具有神秘莫測的力量,能夠隱身,通曉魔法,因而為人類所敬畏。在佛教中成為守護佛法的天龍八部眾之一。

[11] 【羅剎】Rakshasa,印度神話中一種會變化外形和使用各種妖術的惡魔,以人肉和腐屍為食,爪子有毒,會破壞墳墓,迷惑人類。

[12] 【補羅斯底耶】Pulatsya,梵天第四子,生主之一,也是羅剎族的先祖。他從父親梵天手中繼承了《毗濕奴往世書》,並將文獻傳給破滅仙人(Parashara),使其成為人類的先知。

[13] 【俱毗羅】Kubera,印度神話中的財神,大腹便便,相貌醜陋,統帥夜叉、羅剎、緊那羅等一眾小神,守護北方。傳聞俱毗羅與濕婆交好,其藏寶庫就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吉羅娑山頂。佛教將其吸收為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

[14]【羅波那】Ravana,大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羅剎王,居住於楞伽島,是濕婆的信徒。因好色擄走悉多而被羅摩殺死。

[15]【伽那】Gana,意為群、隊、團、組等,為濕婆隨從的統稱時也叫做Shivagana或Bhutagana。伽內什的名字「群主」(Ganesha,意為gana之主)便源自於此。

[16]【濕婆林伽】Shiva-linga,濕婆的象徵物,被用作敬拜對象。通常與象徵薩克蒂的約尼(yoni)放在一起。

[17]【戈卡納】Gokarna,印度西海岸卡納塔克邦的小鎮,印度教七大聖地之一。

[18]【維毗沙納】Vibhishana,羅波那的兄弟,但站在羅摩一方,曾反對羅波那劫走悉多,後參加羅摩軍隊。在羅波那死後,被羅摩立為楞伽王,故事詳見《羅摩衍那》。

[19] 【羅格納特】Ranganatha,南印地區的毗濕奴形象之一,通常採用卧姿。羅格納特在泰米爾語中的意思是「會堂之主」,其中會堂/舞台(ranga)一詞在廣義上指宇宙。

[20]【高韋里河】Kaveri,是印度南部的一條河流,發源自卡納塔克邦西部的西高止山脈,流向東南,穿越德干高原,在泰米爾納德邦中部海岸注入孟加拉灣。為主要的農業灌溉水源,也富有水力發電之利。在印度教中被認為是一條聖河。(中文維基)

[21]【菩提、悉底】Riddhi , Siddhi,菩提意為知識,悉底意為成就。

[22]【拉克什米】Lakshmi,財富女神,毗濕奴的配偶。【娑羅室伐底】Saraswati,掌司知識、智慧和藝術的女神,梵天的配偶,同時也是娑羅室伐底河的女神。

[23]【薩陀悉】Santoshi,這個女神比較別緻,是1960年代才出現的,最早只是口頭流傳,1975年寶萊塢電影《禮讚薩陀悉主母》(Jai Santoshi Maa)上映後,引發崇拜熱潮,薩陀悉從此進入印度萬神殿。該電影將薩陀悉塑造為伽內什之女。


推薦閱讀:

印度的閱兵有何意義?
一場印度婚禮是怎麼樣的?
印度閱兵摩托表演的來源是什麼?
《羅摩衍那》中哈努曼找到悉多時為何不直接帶走她?
為什麼耆那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遠小於佛教?

TAG: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