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海錯圖筆記?


《海錯圖筆記》不是《海錯圖》,是「博物君」張辰亮考察《海錯圖》時隨手所做的札記,而且也不是全本《海錯圖》,只是一部分。

對於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些應該是很重要的信息——甚至會影響到是否入手的判斷——但絕大多數讀者似乎都是拿到手之後才了解到這些的。

海錯圖當然是極好的,不僅有料而且有趣。「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的意思,出典於《尚書·禹貢》:「厥貢鹽公式,海物惟錯。」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來指代各種海洋生物,後來漸漸成為了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

《海錯圖》的作者聶璜是杭州人,出生在海邊的孩子大概都會對大海有感情,每天看著海潮起落,撿拾被海浪遺落的貝殼和小生物,慢慢地萌發出類似於故鄉一樣的情感來。所以在那個以人物花鳥為主流審美對象的年代,他成為了為數極少的以「海錯」為「務專」的畫家,並留下了這一套屬於自己的海洋生物圖鑑。

今天的我們很難詳細知曉聶璜的生平,他在歷史中所留下的印記似乎只有這一套「趣味讀物」而已,不過要完成這樣一部作品,勢必要遊歷沿海各地,據說他在康熙年間遊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每看到一種新的生物,就畫下來,並翻書考證,還會詢問當地漁民,驗證書中記載的真偽。

但是在那個時代,很難看到一些動物的真容,尤其是中國本土不產的動物,比如鱷魚,中國本是鱷魚的故鄉之一,但是因為氣候變化和棲息地變少,到了清代,鱷魚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聶璜對鱷魚很感興趣,但是古書只是說長得像蜥蜴而已,於是他就去問了漁民。一個名叫俞伯謹的福建人向他描述了在越南見到的鱷魚;「占城國進貢了鱷魚三條,每條長兩丈,金黃色,身有甲,鱗上有金線三條。口方而闊,四足短而有爪,尾又長又扁。最奇異的是,眼上和腿旁有火焰生成,白底襯紅,像畫上去的一樣。」

從今天的視角來看,這個人描述的鱷魚,除了身上有火焰之外,基本上都是準確的。然而聶璜最終畫出來的鱷魚是——

這個樣子的。

當然這並不是最獵奇的,不信你可以看看聶璜畫的「人魚」。

《海錯圖》中說,有人在廣東海面抓到過人魚,養在池子里,「不能言,唯笑而已」。博物君由此認為人魚有可能是儒艮,這也是目前的主流看法。

所以說《海錯圖》其實本意是科普,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脫離獵奇的趣味,但也許正因如此,這樣的作品才能夠被世人注意到。

「文以載道」的理念在明清已經漸漸根植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畫也是一樣,文人墨客們用梅蘭竹菊表達著自己的心境和價值觀,畫出來的是物,我們看到的卻是人。但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中被「教化」所充斥的沉重感也使得人們開始逃離這樣的語境尋求解脫,《金瓶梅》《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等一批以「趣味」為主的小說在市井得到廣泛傳播,從某種意義上講,《海錯圖》也可以歸入此類主題。但《海錯圖》的為人所知卻是靠著皇帝的青睞。

據故宮收藏的雍正朝《流水檔》記載,《海錯圖》於雍正四年由副總管太監蘇培盛交入清宮造辦處。經過皇家重新裝裱後的《海錯圖》共有四冊,前三冊藏於故宮博物院,第四冊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因管理《博物》雜誌官方微博而被粉絲們稱為「博物君」的張辰亮,從2015年起在《博物》雜誌上對《海錯圖》中記載的生物進行辨析和介紹,每期一篇,漸漸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小專欄,所以,《海錯圖筆記》其實就是一本被結集出版的專欄文章。

總體來說,《海錯圖筆記》外觀的設計感是得到了大多數讀者的肯定的,朋友們看到這本書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很漂亮」,但是翻開書頁之後,在閱讀中所得到的樂趣與宣傳中所帶來的期待實際上是有落差的。

作為一本科普作品,作者對於受眾的定位大概是「上班路上偶爾有興趣翻開一本裝幀精美的書的年輕白領」。我之所以這麼猜測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在我看來有些過於快餐化了——當然我不是說快餐不好,只是並沒有預想中那麼「解渴」而已。

張辰亮把採用了中國傳統本草書的分類法,把書中生物歸為「介部、鱗部、虫部、禽部」4類,一共30篇筆記,介紹了30種生物,雖然只是《海錯圖》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作為一本有可能被考慮到要便於攜帶的書,容量也算可以了。

在介紹每一種生物的時候,《海錯圖筆記》基本上都是採用了相似的結構:首先是《海錯圖》中的原圖,然後進入文字介紹,第一部分是古代人對於這種生物的看法和軼事,第二部分是用現代生物學的角度對各種傳說進行辨析和認定,第三部分是對於這種生物的簡要介紹,第四部分是怎麼吃——所以也有很多讀者將這本書稱為「海鮮食譜」。中間穿插著也許是博物君自己拍的,也許是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並無美感的實物圖片。

這樣的結構是合理的,總體文字風格也保持著博物君輕鬆詼諧的段子手本色,但是這本書真正能被誇讚的地方也就是如此了。如果你是一位博物君的忠實粉絲,那麼《海錯圖筆記》大概不會帶來多少驚喜。

我對於科普書籍的閱讀經驗大多來自於少年時代,在我的印象里,一篇優秀的科普類文章大概有三個要素:「是什麼」(總體介紹)、「為什麼」(形成原因)、「怎麼樣」(有何影響),其中最能形成趣味的是對於某一現象形成原理的探究和推斷,這也是科普作品真正能夠傳遞價值觀的部分——我們並不需要那麼多冷門的知識,我們真正的樂趣來自於用科學的手段進行推理。

《海錯圖筆記》中也有這樣的樂趣,將那些奇形怪狀的畫作還原成活生生的動物是這本書的初心和核心價值,但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樂趣是淺嘗輒止的。我不是在說這樣不好,只是覺得這樣一部原本可以做到更優秀的科普作品結果卻只是一本「帶圖的字典」,令人稍有遺憾。

而且這還是一本思維停留在前一個時代的「字典」。如果手邊有最新版和以前版本的《新華字典》的話,可以做下對比,2011年修訂的第11版《新華字典》刪去了動物相關詞條中「用途」方面的介紹,比如「鰱:肉可以吃」、「狸:毛皮可制衣物」、「鵪鶉:肉、卵可以吃」、「蛤:肉可吃」等等。尤其是對於已經被國家定為保護動物和保護植物的,一般都將釋文中「可食」等語句刪除,增加了「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等語句。在2005年修訂完成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中,也將「虎」等國家保護動物的詞條中「骨和血及內臟均可入葯」等內容刪去了。

自21世紀以來,告別「人類中心主義」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已不僅僅是環保組織的口號,而且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政策層面。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並將其作為加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了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所副教授雷毅在接受《中國環境報》的採訪中表示,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是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基礎,人類更應從人文主義的角度去看待自然界。長期以來,人類視自己為自然界的主人,強調人的內在價值或內在目的,認為自然界應無條件地服從於人類,因而導致世界上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作為有理性、有思考能力的人來說,應該樹立踐行文明生存方式的高尚理念,提升精神需求,從人文方面重新審視和反思看待自然的態度。

所以我認為這本書不適合推薦給青少年的理由,並不是作者提及了「婦人隱物」——我不覺得這樣的信息被孩子看到有什麼問題——而是這本書的價值觀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了。

評價:一本可以在上班路上作為零食的快餐,有些酸甜,但沒什麼營養。滿分五星的話,給兩星半吧。


上面的兩個回答者的評價,顯然帶有明顯的主觀偏見,過於苛刻甚至可以說是刻薄了。

關於內容,@山抹 說這本書是「掛羊頭賣狗肉」, @霜寒烈日 說「絕大多數讀者」都是在書到手之後才知道《海錯圖筆記》不是《海錯圖》。兩位都認為《海錯圖筆記》沾了《海錯圖》的光。但這種看法顯然非常荒謬,任何一個閱讀能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從電商平台的介紹上清楚地了解到書的內容,都不可能產生像這兩位答主一樣的錯誤理解。而且,能說對某一原著的考證、批註工作都是沒有價值的嗎?

關於圖片,@山抹 說這本書是「網上下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劣質照片」。 @霜寒烈日 說這本書的圖片」也許是博物君自己拍的,也許是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並無美感」。而實際上呢,這本書中圖片的來源在書的最後部分說得很清楚,有些是作者自己拍的,有些是面向其他人(圈內好友、同行)徵集的,還有些是向圖片庫購買的。至於質量和美感,可能個人有不同的審美眼光。但客觀來講,《海錯圖筆記》的圖片質量在自然科學與科普圖書當中應該說是很高的。自然類科學與科普圖書插圖的首要要求是反映真實,不能以藝術攝影與設計圖冊的標準來要求。

說白了,這兩位在生物領域是徹頭徹尾的外行,也不是愛好者,並不明白將一本古書中描述並不完全準確的物種與現在生存的物種一一對應起來需要多少知識儲備與技術含量,也不明白「分類知名」這一生命科學基礎工作的意義與其吸引許多人的無窮魅力而夸夸其談「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樂趣是淺嘗輒止的」。當然這都沒關係,這樣的人本來就不是《海錯圖筆記》這本書的目標受眾。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這兩位明明不在行卻還要強作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姿態,以及語言中甚至都懶得掩飾的偏見與惡意。


6總得來說,書不錯,不會買了覺得後悔或者看一半看不下去,是一本優秀的科普書。而且封面這個書腰真的很好看對嗎?沒有其他有些書盡寫一些瘋狂吹捧的話。沒有某個答主寫的那麼不堪入目。此書我理解為作者對於《海錯圖》的一種批註,所以只能叫「《海錯圖》筆記」。本書語言幽默,科普性強。配圖清晰且恰到好處,不知某位說配圖是網上找的劣質圖片這種說法從何而來?

全書和《海錯圖》聯繫緊密,並沒有所謂『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希望某人在認真看過書後再加以評判。

知乎小白,如表述有誤,懇請指正,不要為黑而黑,不接受無理由撕逼。

第一答,只為這本書鳴不平。

書腰顏值頗高我發現好多人拿這個菜譜說事。《海錯圖》中也經常提到各種海產做法(迷之感覺有點餓),聶璜可能也是個吃貨,只要是能吃的,他都要寫個味道如何如何,怎麼吃,如何吃。這本書的作者只是按照相同的格式寫的此書,很有趣。


一個沒有品味沒有修養的二級美術師


作為曾經的文科生,理科小白,看這本書覺得很有趣很有收穫,了解了更多的小科普知識。

書是中信出版社預售買的,單價還不如一張IMAX的票價,反正我覺得值了。

至於說部分少兒不宜的,我覺得還OK了,這程度比不上初中生物書啦,我覺得給孩子看也沒事啊


首先曬一下書,今天剛剛到我手裡。

簡單翻了一下,我覺得作為科普書,它已經很不錯(*?′╰╯`?)?


要直接看海錯圖就好了,並不覺得這筆記好在哪兒,水準一般


看到樓上有的人的回答,感覺科普工作還是任重道遠。科普是什麼有的人都不知道,而做科普的人卻在費盡心思想把無趣的科學講的大家都感興趣。可以懷疑某個人的科學基礎知識嗎?反正看起來很裝X哦,看看主頁就知道了。


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海錯圖呢 那本怎麼樣?


掛羊頭賣狗肉。

《海錯圖筆記》是一本借著《海錯圖》的名義,其實和《海錯圖》沒啥關係的網紅書,當然硬要說有關係也是可以的,它拿了《海錯圖》裡面很多圖。然後又網上下載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劣質照片,外加一些魚的介紹與菜譜的介紹的一本七拼八湊的怪物,這個怪物不可怕,不高級,爛的很平庸,就像作者急於賺錢的心情,用「筆記」二字來堵住來買他書的看後又失望的傻叉們~~~

評論里有個嘴臉很醜的該書營銷編輯(李四大人),我很高興她自己跳出來用她的實際行動和文字水平來證明這本書真如我說的一樣爛!沒有半點冤枉她。

一個不知道自己做的書有多爛的人是可悲的。

一個知道自己做的書爛且為了面子與錢硬要說自己書好的人是可惡的。

一個不能接受讀者意見罵讀者傻逼的營銷編輯,這種人憑什麼做書?

這種人怎麼可能喜歡書?

這種人怎麼可能會進步?

這種人做的書就和她的人一樣的爛且空洞。

順便我點進了她少的可憐的回答,都是她做的一系列爛書,水準一致。也是心酸可憐。現在紙張原材料真的是一天一個成本價,可憐下那些變成爛書的樹木吧…

由於她評論了太多無差別髒話,我舉報了她。

但是留著她的一段搶白,邏輯感人,竟然還用「火不起來」來攻擊一個路人,也是莫名的幽默,很有爛書的水平。(哎呀好傷心,被我不小心舉報了…留不下證據了…不管如何這個評論的讀後感和一個可笑的id留一下吧。)

又來一個匿名用戶,還在下面的回答里戲多一定要艾特我

1、有本事你別匿名!我敢說爛,可惜編書的賣書的利益相關人員不知道低頭檢討,一味狡辯,好態度!這就是你們的水準。你比李四高明不到哪裡去,她滿嘴髒話,你滿嘴荒唐。

2、你這書是編寫給誰看的?還分內外行之分?態度夠傲慢?且等你真的是做到了高級的內容再說吧!

3、至於後面的指責讀者是不是某方面外行什麼的,你好好擼擼舌頭,我看的暈,看你指桑罵槐的也辛苦。對了,我懶得看,匿名用戶的邏輯是,你文化水平不夠看不懂我的字,也看不懂我的書,呵呵!

4、一本爛書,你們做了!出了!賺錢了!就行了!偷著樂吧!真的!我都替你們這些利益相關者臊的慌

本來我想吐槽也就完了,這麼低圍觀度的帖子也被幾個利益相關從業人員不依不饒的糾纏。所以這次決定放點書的圖,爛書不會撒謊,哪怕利益相關者口吐蓮花或者口吐白沫。書好不好,書會回答你的。你們做的東西有多爛,你們的書會回答你們。

真的不覺得爛覺得委屈,那也正常,就像你們攻擊別人的邏輯,你們真的只有這個水平。


推薦閱讀:

2017年看過的書裡面,最喜歡這10本
那個賣了十一次血的男人—【許三觀賣血記】

TAG:閱讀 | 豆瓣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