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是如何進行供應商質量管理的

整車中絕大部部分零件都是外協件,因此供應商質量的控制直接影響整車產品質量。一般主機廠的質保部門都設置外協零件質量管理部門,例如大眾汽車。也有部分主機廠的供應商質量是由採購部負責,例如通用。

外協件質量管理的分為如下領域:

1. 前期質量:主要包括質量策劃,零件認可(材料,尺寸,性能,可裝配性),批量試製認可(在車型SOP前,在供應商處進行的批量試生產,例如大眾稱為2日生產)。

2. 批量質量:主要負責批量階段的零件質量問題,前期質量和批量質量的分工節點SOP,也有按照SOP+3(3個月)進行分工。批量階段的質量問題一般都是發生在生產現場,在零件裝配,整車檢驗,路試中發現的問題。這類問題因為影響到了整車生產,因此處理都很急,需要供應商立即提供臨時措施,並提交長期改善措施。反饋報告的格式一般為8D報告。

3. 售後質量:主要負責售後零件的分析,部門之間的協調,該部門會對售後的問題進行統計分析,提煉出重點的質量抱怨(千台車故障率高或單車索賠金額高)的問題,在4S店抽取售後樣件進行分析。因為只是對重點售後問題進行關注,大部分售後問題沒有得到關注,由供應商自行取得售後件後進行分析。主機廠一般定期會對供應商的售後分析能力進行審核,而在近期的審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供應商從來沒有對售後零件進行過失效分析,這樣改進也就無從談起。

所有的供應商在進入供貨體系之前都要進行質量體系評審,例如大眾集團使用Formel-Q進行評審,這是德國大眾在VDA 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這個審核的有效期是兩-三年。供應商一般都有體系工程師專門負責迎審。

前期質量工程師會和供應商一起制定質量規劃,對零件進行認可開發,其主要工作是對首批樣件進行認可(也稱OTS樣件,即工裝樣件)。 在這個認可過程中會考核供應商的項目管理能力,質量規劃能力,項目質量控制能力,產品製造能力等。這些數據會在後續的項目中用於對供應商的評價,由於這些數據中很多目前沒有相應的定量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標的,所以大部分評價還是由前期質量工程師根據實際情況和配合情況給出的主觀評價。

批量階段的質量管理包括: 供應商生產問題處理,索賠,產品審核抱怨,停工停台,突發質量事故等等。對於大部分主機廠都會考核供應商的PPM,而其中考核的方式不是太一致,例如豐田給供應商制定的PPM通常是個位數的,大眾給供應商制定的PPM一般都是幾百,這並不是豐田的質量控制能力比大眾強,主要是索賠PPM的計算方式不同導致的。豐田是僅計算在生產線進行的索賠,也就是說當供應商的零件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豐田要求供應商到物流去換貨,換回去的貨不算索賠。而大眾對供應商在物流處挑選出的不合格品也計入索賠範圍,這就導致了大眾的供應商索賠PPM都很高,制定出來的質量目標相對也較高。

現在很多主機廠都有內部的IT管理系統用於統計質量數據,處理質量問題考核供應商,例如通用,華晨寶馬都有類似的供應商平台。南北大眾這方面做的並不一致,一汽-大眾目前做的比上海-大眾要更快一步,其的PPQM(外協件質量管理系統)已經運行了好幾年,而上海大眾目前類似的系統還剛剛推出。

如果供應商出現的質量問題,一般在這類的IT系統中會在供應商的客戶端給出通知,要求供應商在規定的時間內在系統中填寫整改措施。如果發生了索賠這會在系統中第一時間顯示出來,並計算供應商的PPM值,這點一汽-大眾的做法比較先進,他們的PPQM對供應商是開放的,供應商可以在這個系統中實時的查詢自己公司的質量問題,索賠清單,售後數據,PPM值等幾乎所有的質量數據。而國內其他很多主機廠還停留在需要內部人員匯總統計後分發的階段,這種分發並不及時,而且浪費了主機廠的資源。對於小問題一般來說沒有人會主動去通知供應商進行整改,因為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每個都通知肯定是通知不過來的,這類問題就會被忽視,進而可能發展成嚴重的問題。

但通過質量管理系統,供應商每天自己可以在上面看到所有的相關質量信息,也就可以自主進行整改優化,大大的降低了質量成本。類似的質量管理系統還有一個更大的用處,就是供應商評價。在新產品開發的時候,主機廠要對詢價的供應商進行評價,其中質量評價的數據就來自這類的IT管理系統。通過系統中的質量數據和一定的演算法,給出供應商的質量等級。

今天只是概括的寫了一些主機廠對供應商質量管理的信息,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在問答中互動。

作者: avgli


推薦閱讀:

老明銳車主眼裡的新明銳Combi
雲數貿張健是什麼?

TAG:供应商 | 质量管理 | 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