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質量部和生產部合併嗎?
我們先看質量部和生產部的主要職責:
質量部:
負責鑒別和保證產品質量,向上級報告產品質量問題。
生產部:
根據生產計劃,按質、按量、按期出好產品。
如果兩者合併的話,以誰為主呢?
從部門職責來看,基本上是以生產部為主、質量部為輔助了。也就是說,質量部就成了掛在生產部下的一個組別了。
我們先看看合併後的弊端?
首先,無法客觀地報告出產品質量問題。合併後的新部門,對於質量方面,自己監督自己,自己評估自己的績效。很多質量問題在內部就消化了,無法暴露出來。
其次,質量人員開展工作非常困難,最後很有可能淪為把關者的角色,常常忙於救火。
既然有弊端,為什麼要合併呢?
我認為,扁平化管理是一個考慮。
扁平化管理:
企業為解決層級結構的組織形式在現代環境下面臨的難題而實施的一種管理模式。當企業規模擴大
時,原來的有效辦法是增加管理層次,而現在的有效辦法是增加管理幅度。當管理層次減少而管理
幅度增加時,金字塔狀的組織形式就被「壓縮」成扁平狀的組織形式。
實施扁平化管理後,信息縱向流動快,管理成本低。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的能力大大提高。
所以,合併的利與弊都有。
我個人是不支持質量部完全合併給生產部的。建議可以折中處理:划出部分職責給生產部門。
1.可以把與生產強相關的質量板塊劃給生產部門,由生產部門來管。例如:生產過程質量控制。
因為生產部的職責里有:保質生產。如何實現?生產部門要有自己的過程質量控制人員與資源。
但是成品/出貨質量控制應該保留在質量部,起監督的作用。
2.一家企業的質量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境界。與質量部在組織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所以,質量部絕對不能完全劃給生產部。
引用《質量免費》文中的質量管理成熟度方格的觀點就是:
質量管理在組織管理中的地位——共五個階段,從不確定期到確定期:
第一階段:不確定期:
質量是製造部或工程部門的事;組織內可能沒有檢驗部門,比較注重產品的評估和分類。
第二階段:覺醒期:
任命強有力的質量負責人,但他的基本任務是使生產順暢,是生產或其他部門的一部分而已。
第三階段:啟蒙期:
質量部門向管理層負責,所有評估結果納入正式報告,質量經理在公司管理層有一定的地位。
第四階段:智慧期:
質量經理成為公司重要的一員,報告有效地工作情況,採取預防措施,參加與顧客有關的及指派的特別的活動。
第五階段:確定期:
質量經理列席董事會,預防成為基本重點,質量被認為是公司的先導。
3.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應該適用於純製造型企業,如代加工型企業。對於研髮型企業是不用討論的——質量部和生產部絕對不能合併。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針對瀆職的孕期女職工,公司應如何應對?
※職場中,最應該遠離這六種人
※如何體面拒絕他人,而不得罪人
※有用的事物無須複雜,你需要簡化你的生活
※其實,你也有老闆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