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明白為什麼你的車長這樣
這事我們從燈廠說起。
這是Audi Prologue Concept,這樣一個更加凌厲兇猛,下壓感更強,更強調四輪的肌肉感以及橫向拉伸的設計語言,想必將會是新一代的奧迪設計語言。
若按照傳統學院派的外型設計分析法則,我們可以用輪轂測量軸距,前懸、後懸,DLO(Day Light Opening)和車身的高度比,ABC柱延長線交點等方法討論其設計在比例上的考究與用意。
但我們可能忽視了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那就是絕大多數人(ni)會有這麼個疑問:
這和其他奧迪長得有什麼區別呢...?
Audi A6 2012 ▼
Audi A8 2014 ▼Audi A4 2013 ▼當設(yi)計(shu)師(jia)們苦口婆心說「魔鬼在細節里」,「整個設計DNA已經進化了」,「態勢更低更運動了」,又或者沉浸在優越感里吐槽「普通人(ni)理解不了設計師對每一根特徵線毫米級的調整而創造的逼近完美的優雅」時,我們看到的只是汽車外型越來越趨同,改變也越來越細微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基於動力系統等基本結構的Package沒有大的變化,以至於汽車的整體比例無法做出大的改變。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得到一些限制性Package輸入,而這些輸入基本決定了整車大的比例和形態。
等一下... Package?
▲ 標準側視圖Package Drawing示範/ 不好意思,勾起設計師們痛苦回憶了 /
該側視圖顯示出:
● 這台車是中置引擎,發動機在後排座椅與後輪之間的位置,巨大的變速箱緊隨其後;
● 內飾空間勉強擠進兩排人,後排乘客的腿已經非常不舒服了,可憐的後備箱被溜背擠壓得所剩無幾,似乎可以放一個高爾夫球包和一個公文包;
● 奇葩的油箱在前輪上方。
我們可以看到,汽車外型實際上就是一層皮包著裡面的機械部件、人和行李。這其中行李空間是比較靈活的,人和機械部件構成了汽車造型的主要制約因素。這些因素在汽車體內的安置方案,就是通常設計師口中所指的package。
Package確定了,這輛車的類型、功能、能裝多少,基本就確定了。造型風格雖然可以千變萬化,但大的形態已經被限定了。
因此,汽車形態的每一次顛覆性創新,都是package的創新。
促進package創新的可能是技術創新,也可能是新的功能需求,但歸根結底都是有了一個新的package。
不信,我們來翻一下歷史(以下圖片取自《H Point》):
這個由德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設計,於1886年上路的傢伙算是歷史上第一輛汽車之一(和卡爾.本茨和威廉.邁巴赫幾乎同時發明)。實際上它的package和馬車很像,只是把馬給去掉了,並且在後輪處放上了一個內燃機和一堆傳動裝置,並在前輪上連接了一個方向盤。
1891年,法國人Panhard-Levassor對汽車package做出了一些驚人的創新,比如他把發動機放到了前輪上方,通過傳動裝置驅動後輪,而且還有了變速箱。這就是前置後驅的鼻祖了。這一package的創新直接影響了後來幾乎所有汽車的樣貌,可以說是汽車package的第一次顛覆性創新。後來法國人又在車上搭了個篷子,於是下雨天也可以開車出門了。
1912年亨利.福特推出了著名的ModelT,利用大規模量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在降低單輛汽車售價的同時賺取了更多利潤。當時福特工廠每3分鐘生產一輛Model T,全部噴黑色車漆,因為黑色車漆是唯一能幹得這麼快的漆。Model T對汽車package和造型並沒有顛覆性創新,然鵝,人家可不是來打醬油的。
自從這個美國人在商業上大獲成功以後,汽車設計的原則發生了巨大改變:汽車設計不再只是服務於單一產品的最優化,更要服務於大規模量產的最優化。要知道,很多時候這兩個原則是相互矛盾的,往往優化了工廠生產,就要對用戶體驗妥協,這也是在設計研發過程中看出某家公司究竟更重視產品還是利潤的細節。BTW,新的加工方式如大規模CNC、 3D列印等,有望在未來對此原則產生顛覆性改變,讓汽車設計更加專註於單一產品的最優化,而不再為了大規模量產而妥協產品使用體驗,從而讓消費者利益最大化。如果大家留意觀察的話,可以發現一戰電影里的汽車都是方盒子,而二戰電影里的汽車卻是有著優雅曲線(so called French curve)的流線型。流線型汽車的"始作俑者"是克萊斯勒在1934年推出的一款叫做airflow的產品。
這款產品有三大顛覆性創新:
● 使用了流線形設計;
● 由於流線型的「大溜背」,把乘客艙推前,置於前後輪中間位置(之前的汽車乘客艙大都非常靠後,極端的如布加迪Type 35);
● 第一次在美國使用了承載式一體車身。
這造型比方盒子們可時髦多了,你一定認為這是絕對的爆(keng)款(die)吧?But,在當時這樣的造型太過殺馬特,以至於銷售慘淡,克萊斯勒差點因此破產!坑了克萊斯勒的是一個叫做Paul Jaray的匈牙利工程師,他最為人知的成就是設計了齊柏林飛艇LZ-120 Bodensee:
插曲:Paul Jaray特別執推廣他的流線形態理論給汽車公司,在他的影響下,當時研發流線型汽車的也不止克萊斯勒一家。但,克萊斯勒是虧得最大的一家!後來發布流線型汽車的其他公司(比如初代大眾甲殼蟲)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只能解釋為市場部門不給力了...
/ 銷售汪們嫑找我 /好吧,既然提到了,實在不好意思不給真正的爆款一個鏡頭:
由阿道夫.希特勒特約贊助,費迪南德.保時捷老爺親自設計,於1938年發布的甲殼蟲最早不叫甲殼蟲,而就叫Volks Wagon(老百姓的車)。這款直列四缸後置小車雖然不能說package上有顛覆性創新,但是它趨近完美的工程設計成為費迪南德天才的證明,也是後來汽車工程設計的榜樣。沒有一款車可以像甲殼蟲一樣,從1938年生產到2003年,賣了超過2100萬輛。/ 如果今天這款甲殼蟲第一代還生產,你買不買? /二戰後,汽車逐漸普及。很快,老百姓對汽車產生了新的需求,汽車也就慢慢分化出很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車型:越野車,肌肉車,緊湊型車,超級跑車,小跑車,掀背車(兩廂車),SUV等等。
1939年WillysOverland公司設計這款車的軍用版本時,是為二戰準備的。戰後Willys Overland公司和幾家其他公司合夥成立了一家專門生產這款車民用版本的公司: Jeep。這款車的設計、比例和基本構架是從純粹邏輯角度推出的,因為這款車要求在極端環境下極端可靠。從那時到現在,純種四驅越野車的基本車身結構(包括吉普牧馬人,路虎衛士,賓士G class和豐田酷路澤等)基本沒有改變,它們一直維持著一種特別的存在。
注意,這裡說的可不是你的SUV~
1956年的雪佛蘭Bel Air,是上世紀中葉美國汽車的代表,這是一次由消費品味引導的汽車設計風潮。戰後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嬰兒潮一代、戰後樂觀主義,再加上彼時廉價的汽油,共同造就了那個年代那種龐大笨重的車身,屁股上裝著噴氣式飛機尾翼模樣的假翅膀,渾身都是亮晶晶的鍍鉻件的華麗炫耀裝飾,空氣動力學性能低下的非理性形態,並且耗油量巨大的消費主義狂歡玩具。
在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到來之前,這種車充滿了美國的大街小巷。後來...
▲ 後來就這樣了我們來看同時期的歐洲流行什麼設計。
Mini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車型 —— 緊湊型車。後來出現的Smart,Fiat 500,都是它精神上的後繼者。
中置引擎的超跑,這輛1959年初出茅廬的Cooper Climax T51不是第一輛,但它是第一輛依靠中置引擎帶來的整車平衡性贏得了F1世界冠軍的車。從1959年和1960年它拿了兩屆冠軍以後,前置引擎的車就再沒登上F1冠軍台了。
中置引擎在今天是大部分歐洲超級跑車的標誌:法拉利、蘭博基尼、布加迪、保時捷這些跑車行家的明星產品都採用中置引擎。
SUV,掀背車,性能小跑車,皮卡,Minivan等耳熟能詳的車型,相繼出現在二戰前後,它們的package實際上沒有多大創新,都是基於原有package做一些改動,在運動性能/載客(貨)能力/越野性能等各個點做一些取捨,來滿足新出現的消費者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麼今天街上跑的車都長這個樣子的主要原因。
那麼問題來了:汽車設計未來的顛覆性創新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它還可能發生嗎?
我們先來看一張賓士《125年!汽車發明者》的海報:
「賓士1號」古董車遺留著馬車時代的很多影子,而F800概念車以及它所代表的現代汽車造型,雖然與原始汽車動力原理上相同,但是造型卻隔了大聖一個筋斗。
第一輛汽車居然和馬車一個樣子,你是不是覺得這事並不是發生在100多年前,而就在眼前呢?
沒錯,今天的純電動車和傳統內燃機車的動力系統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但造型比例居然大致相同!
Tesla Model S ▼
Jaguar XF ▼而120多年後的汽車與「賓士1號」如此的不同,不經讓人憧憬電動車未來的樣子將會和現在的樣子有多麼大的不同,因為動力系統的改變必然會開啟一系列造型演變!所以,你眼中未來汽車的形態會是怎樣的呢?
推薦閱讀: